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 >

第255章

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那些奸佞小人已经欺上门来了,太子殿下不能一退再退了。殿下越是退让,他们就越是进逼,太子殿下迟早退无可退。我们必须坚持底线,绝不动摇。
  现在,太子在朝中,本座在军中,我们必须互相支持。太子在朝中庇佑本座,本座在军中为太子援奥。本座兵马越多,实力越强,就越没人敢打太子殿下的主意,太子的储位自然就稳如泰山了。”
  卫铁心若有所思,皱着眉一直没说话。
  孟聚鼓起腮帮子乱吹一通,他也不知道对方是否听进去没有,不过,直到两天后离别告辞,卫铁心都没有再提起让孟聚撤军的事了。
  但孟聚心知肚明,自己再怎么吹嘘实力自保,那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慕容毅还是过不了眼前这关。所以,卫铁心告辞的时候,孟聚让他捎上了一份礼物:不是别的,而是孟聚给朝廷的一份奏折。
  奏折中,孟聚作为北疆大都督向朝廷报捷,报告说东平军目前已经光复了朔州、并州、定州、肆州、平州等各地,击败叛军×万,特向朝廷报捷。为稳定地方安定民心,孟聚特意恳求朝廷早日派遣治民官员前来上述州郡上任,恢复大魏官府建制。在朝廷的正式委派官员抵达之前,为维持地方秩序,东平军暂时对光复州郡实行军管——孟聚也不知道这份奏折能不能帮慕容毅交差过关,但看卫铁心看过奏折后喜形于色的样子,他估计这份东西还是有几分用处的。
  至于朝廷会不会真的派官员过来上任,孟聚是毫不担心的。没有大批兵马随行,零星几个官员进自己军管的地盘来上任,能顶什么用?他们若是听话识趣也就罢了,如果不听话,那随时可能会“道上遇匪”失踪掉的。
  天佑二年二月末,历尽艰辛的卫铁心一行终于回到了洛京。进城的当天,他立即求见太子慕容毅,汇报此次北上的情形。
  一见面,慕容毅立即问:“铁心,这一趟辛苦你了。如何,大都督可愿意撤军吗?”
  “启禀殿下,其中情况复杂,且容末将细细禀来。”
  听完卫铁心的汇报,慕容毅若有所思。孟聚不肯听命撤军,这点,慕容毅倒是早有心理准备了,所以他倒也不如何失望,倒是孟聚的奏折给了他一份意外的惊喜:有这份奏折,大概也可以向朝廷交差了。
  无论朝廷能否真能实际掌控那片北地,但起码,北疆大都督是把恭顺的态度摆出来了,轩文科那帮人也无话可说了——大都督都说愿把收复的失地献给朝廷了,朝廷没法接收那是朝廷自己的事,怪不得大都督和自己。
  当听到孟聚“以实力自保”的建议,慕容毅更是眼前一亮,感觉豁然开朗。
  “以太子身份,笼络强力镇藩,以实力自保?”
  慕容毅眉头紧锁,来回踱步。以他睿智,当然知道这样做无疑于饮鸩止渴,将来存在极大的后患。
  但是,自己还有其他选择吗?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二百八十九 牵连
  天佑二月,中山郡郡府。
  夜已经深沉,郡府大堂里依然灯火通明,堂中坐着几个人正在议事。
  坐在首席是个四十多岁的文官,正是中山郡布政使张启鸣。此刻,张布政使神情肃然,他问:“这么说,孟聚本人已经到并州了?”
  “是,张藩台。我们的人传回确切的消息,朔州巡抚孙翔主动反叛,投靠了东平。今年年初,东平大都督亲自率部大举南下,过境朔州进入了并州。元宵刚过,并州布政使李海就宣布投降了,东平兵马兵不血刃就占了并州。”
  张启鸣叹口气,他望着堂外一片漆黑的院落,沉声说:“东平军自二月起就进驻并州了,北疆大都督本人都一直留在并州——你们说,并州都拿下了,他们还不走,这是想干什么呢?”
  几个武官都没有答话,但他们那沉重的表情却是给出了答案:中山郡与并州毗邻,东平兵马已经到了并州,若是继续南下的话,中山郡就摆明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了。
  “诸位,东平大军云集并州,对我郡虎视眈眈,形势危急——倘若东平兵马真的进犯我中山郡,诸位有何良策却敌?”
  兵马使黄南起身禀道:“藩台大人,末将已经下令集结郡中的乡壮民勇,严加戒备,防范东平军南下。如今,我们已募集了两千民壮,正在对他们严加训练。”
  听了这话,张启鸣并没有显得轻松,他问道:“黄将军,倘若东平军真的进犯我郡,以如今兵马,你可有几成胜算?”
  “这个……”
  黄南踌躇着,他无法回答。
  张启鸣一个个地望过众将,在他的注视下,武官们局促不安地扭着身子。脸露不安,没人敢与张启鸣的目光对接。
  张启鸣失望地叹了口气,却也知道,面对强势南下的东平兵马,连将领们都失去了信心,这仗根本没法打了。他烦躁地闷哼一声,背着手在大堂里急速地走来走去。
  走了几圈,他问:“给元帅的求援信。还没有回音吗?”
  就在一个月前,孟聚刚进并州的时候,未雨绸缪的张启鸣就已经向拓跋雄的中军发去求援信了,但无奈,不知是在道上耽搁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至今未见行营回复,也未见援军。
  兵马副使曹渊答话道:“大人,末将听到一些传闻,听说相州那边,元帅的战局也不是很顺。怕是……暂时顾不上咱们这边了。”
  军官们心虚地望着张启鸣,心中隐隐恐惧:形势已经明摆着了。东平兵马来势汹汹,不但有孟聚这个绝世凶悍的猛将,单是战兵就有数万人,斗铠上千——这样强势的兵力,岂是中山这样的小郡能抵抗的?
  军官们在恐惧,他们倒不是怕东平军打来——东平军打来,大家还可以投降嘛!他们怕的是布政使脑子发傻。要抵抗到底的话,那大家都被他害死了。
  军官们交换着诡异的眼神:到时候,倘若布政使真要发傻的话。那也没办法了,大伙只好把他绑起来交给东平军算了。
  好在,张启鸣看起来还没愚忠到那地步。他颓然地坐回了椅子上,叹道:“皇上援军一直迟迟不至,我中山郡兵微将寡,如何抵抗东平的狼虎之师?诸位,你们都给说说。今天,大家尽可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听得上司这样说,军官们都壮起了胆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大人,东平兵势正盛,那孟聚据说有万夫不敌之勇。我军若与之正面为敌,无疑以卵击石啊!”
  “东平军势大,与之硬抗实在殊为不智,我们需得另辟蹊径……便是暂时委曲求全,那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北疆孟大都督虽是武将出身,但这人名声倒是不坏,还懂得礼贤下士,胸怀颇为开阔。听说,朔州巡抚孙翔和并州布政使李海投降以后,大都督都将他们留任原职了,我看我们中山郡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大胆,你们这是要投逆吗?”
  “哎,李兄勿要激动,大人都说今天是言者无罪了。何况,谁是逆了?两边都是大魏的皇族,成王败寇,这还真说不好呢。”
  “这倒是真的。慕容家跟拓跋家两家斗得厉害,他们是为争皇帝,咱们可犯不着为他们送命。他们都是皇族,谁坐天下对咱们还不是一样?”
  “这倒也是啊!大人,既然元帅一直没有派援军回来,那咱们也真不要死撑了。倘若东平军真的打过来,那咱们不如……干脆就降了算了!”
  终于有人把这句话说出来了,众人都是一震,文武官员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张启鸣——在方才的争论里,中山郡布政使一直阴沉着脸不说话,众人也无从窥知他的心思。
  张启鸣正在紧张地思考着。部下们提出要投降,这并不让他意外——因为他自己也在暗暗想过这个出路。
  对张启鸣来说,他对拓跋雄并没有多深厚的忠诚感,当初投降边军纯是因为边军势大而已,现在效命于慕容家的孟聚打来了,投降倒也不是不能考虑的事。
  张启鸣唯一担心的是:若是降了孟聚,对方还会同意让他继续留任中山郡布政使吗?
  虽然在朔州和并州两地,孟聚同意把当地的降官留任,但张启鸣还是不怎么放心——千金市马骨,往往只是针对第一个的待遇,后来者若是个个都想跟着把马骨头卖出天价,这未免也太天真了。
  除此之外,张启鸣还有一桩心病:他与朔州巡抚孙翔是同乡兼同年。按说在官场上,这是很深的渊源的,偏偏两人之间却是颇有仇怨——追根溯源的话,这要论到二人的族里,一百多年前孙张两家为争十亩旱田就结下了死仇。这百年间,为打官司,孙张两家花的钱足可再买上五百亩田了,这已经不是为几亩田的事了,而是关系到两个家族的脸面和立足乡里的荣耀。而这仇恨一直延续到了自己和孙翔身上——即使二人之间只是远远地见过几面,甚至连话都没说过,但张启鸣非常坚定地知道:只要对方一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地搞死自己。
  而自己也会这样做的。
  百年世仇的力量,绝对不容轻视。虽然孙翔也是刚投诚东平军不久,但他毕竟比自己早,据说他又牵线搭桥帮东平军招降并州布政使李海,可见他在东平军中的地位不低。该是很得大都督倚重的。
  有他在东平军中,自己即使诚心想归顺孟聚,他也肯定会从中作梗,给自己捣乱。自己在东平军中并没有什么渊源和关系,也不会有什么人会为自己这个降官说话,更不会有人力保自己。孙翔虽然只比自己早投诚了三个月,但他毕竟是在大都督面前站稳了脚跟了,到时候他找机会在大都督面前进上几句谗言,自己怕是没什么好果子吃。
  良久,张启鸣沉吟着开口了:“按说了。慕容家也是我朝正朔,要我们归顺。这倒也不是不能商议的。只是,我们倘若真的归顺东平军的话,孟大都督要如何处置我们这些降官降将,这才是让人担心的事。”
  闻弦而知雅音,众将立即明白了上司的顾虑:布政使大人倒是不反对投诚,但他担心官帽子不保。
  有人轻声说:“要不,我们派人去跟孟大都督谈谈?”
  张启鸣肃容道:“派使者去孟大都督那边。这是肯定的,但以防万一,我们必须做两手准备:除了联络北疆大都督。我们还该跟朝廷联络上。”
  “朝廷?”
  众将都是茫然:拓跋雄已是朝不保夕了,明摆着是派不出援兵了,联络他干嘛?
  张启鸣干咳一声:“我说的朝廷,说的是洛京的正统朝廷……”
  众将这才恍然明白,原来布政使大人说的是慕容家——只是,现在相州还在战火中,兵乱隔绝南北。要联络上洛京的慕容家,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派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千里迢迢地过去,这有何用处呢?
  “当然有用处。”
  张启鸣打好了算盘,他显得胸有成竹,甚是镇定:“我们一边联络孟大都督,一边也联络朝廷。这是做两手准备,若是孟大都督肯让我们留任,这自然是最好;若是在大都督那边,事情有些不顺的话……只要我们能取得朝廷的承认,那也不要紧了,大都督毕竟是朝廷的属官,只要朝廷承认咱们,咱们也是朝廷的命官,大都督也不能硬是把咱们撤了吧?”
  众将这才恍然,连称:“大人高明!”
  说干就干,派去洛京的使者和礼物当天就准备好了,第二天就出发。中山郡众人焦急地等待了一个半月后,派去洛京的信使终于回头了,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使者亲身去了相州,得以幸运地亲身觐见慕容破陛下。他向陛下报告了中山郡军民意欲反正举义归顺朝廷的事。
  对于中山郡军民的义举,慕容破陛下甚是赞赏,亲口褒奖张布政使“忠义可嘉”颁旨令张启鸣及以下一众官员留任,主持中山郡军政事务——慕容破倒也不是很欣赏张启鸣,但既然有个掌握一郡的封疆大吏这么识趣,千里迢迢地跑来表忠心,他倒也不妨做个顺手推舟人情,反正能给拓跋雄身后添点乱子,这总是好的。
  终于得到了慕容家的承认,张启鸣和众将如释重负。朝廷的旨意来得正是时候,因为他已经得到消息了,驻扎在并州的东平军已经开始南下了,正朝中山郡大举攻来。
  ~~~~~~~~~~~~~~~~~~?来人躬身行跪拜礼:“卑职,中山郡州府兵马副使曹渊,参见北疆大都督赤城伯!”
  “曹副使,你起来吧。”
  曹渊抬起了头,他看到一个穿着黑色陵卫军袍的青年武官坐在面前。这位武官并没有像时下武官喜欢的那样留着大胡子——这会让他们显得更威武些,他的脸很干净,没有留须,肤色有点黑,那是长期照晒后留下的后遗症,但他的面相和气质,却是偏向斯文的。只有在那不经意的转眸间,曹渊才能窥见他眼里的一抹锋芒。
  闻名天下的万人敌。北疆王孟都督,就是这么个斯文儒雅的年轻人?
  看到孟聚并不似原来想象中的那种凶神恶煞,曹渊莫名地松了口气。他深深躬身:“大都督武功赫赫,威震天下,您的大名,卑职是如雷贯耳了。今日得见真人,卑职实在是深感荣幸。”
  孟聚放下手上的茶杯,扫一眼曹渊。淡淡说:“曹副使客气了,你大老远地过来求见本座,该是有事吧?有事请直言就是了。”
  “大都督有命,那卑职就直言了。卑职带来了中山郡张巡抚给大人的问候。张大人一向敬仰大人威德,得知大人亲自莅临并州,张巡抚不胜欢喜。他本想亲自过来拜会大都督的,只是俗务缠身不能成行,是以特意派遣卑职前来代致敬意。一些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大人笑纳。”
  孟聚接过了曹渊递上来的礼单。他扫了一眼,往桌上轻轻一搁:“张启鸣真是手笔不小。这么重的礼,本座可是心里不安啊。你们张大人特意派你来,除了问候本座,该还有些别的事吧?”
  “卑职不敢隐瞒。日前,大都督驻兵并州,虎贲之师兵势惊人,咱们中山郡是偏僻小地。乡野陋民不曾见识过这等声势。因为不知大都督心意,郡中军民心中惊恐,恳望大都督能明示来意……”
  孟聚冷哼一声:“曹副使。你既然问了,本座也不妨直言:本座如今奉朝廷钧命,兴师征讨不臣,中山郡军民若是心中无鬼,你们为何要心中不安?
  中山郡军民既然附逆,对抗朝廷,该知此举必遭天兵征讨。
  曹副使,你既然奉张启鸣之命过来,那就不妨回去告诉他,负隅顽抗绝无出路,我中路大军共计精兵五万,斗铠三千,更有猛将如云——如此兵威,绝非中山区区一地所能抗衡。张启鸣若不想一郡军民玉石俱焚,并州地方就是他们的好榜样,速速自缚出降是他的唯一出路!”
  孟聚自觉声色俱严,大义凛然,但看起来对方好像并不如何害怕。曹渊副使跪倒在地,答道:“大都督神勇,东平兵威赫赫,张大人和卑职都是仰慕的,但卑职却是不明白了,我家张巡抚与大都督同为大魏官员,大家同殿为臣,相互之间何必刀兵相见?”
  “嘿嘿,曹副使,你莫不是跟本座装傻吧?吾朝正统乃是慕容,而你们中山郡军民已经附逆拓跋氏,正逆不两立,你们有何资格称是本座的同殿之臣?”
  “大都督息怒。您可能还不知一件事情:一月前,张巡抚已向慕容陛下遣使请降,五天前,我中山郡已经得陛下恩准,反正易帜。圣恩宽宏,已经宽恕了中山郡军民过往的罪过,命令中山郡各级官员留任,维持秩序以将功赎罪——有陛下赐下的圣旨在此为证,还请大都督过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