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美国驻华大使传奇 >

第3章

美国驻华大使传奇-第3章

小说: 美国驻华大使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择到中国,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想暂时躲避一下美国政界你争我夺的恶劣环境。原来尼克松总统身陷“水门事件”之后,任命布什当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是利用布什的从政经验和名声,发动共和党组织的力量,为尼克松护驾。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使布什陷在美国政界互相攻击的交叉火力之下,备受煎熬。布什认为这一段经历是“一场政治噩梦”。他很想暂时离开这块是非之地,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过一段平静的日子,养好自己心灵的创伤,再返美重新谋求发迹。10月25日,布什到北京后不久,曾给新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施特劳斯一封信,说明自己的心情。布什坦言告施特劳斯说:“我来到地球另一边的中国北京,干我自己的事,离开你们,远离政治……想给扰攘不堪的世界(指华盛顿政界)带来一片平静……”从这一点看,中国显然比离美国近在咫尺的英国或法国要理想得多。    
    布什赴华任职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颇为耐人寻味。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有一天应约去见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布什,当他赶到布什办公处一层电梯时,布什已等在那里。布什一见沈剑虹就沉下了脸,沈也看出苗头不对,主动问道:你要见的是别人吧?布什说,我要见的是中国大使黄镇,看来是秘书安排错了。此事听起来有些偶然,实则是台湾当局总以“中国代表”自居,必然会闹出这种笑话。


第一部分在北京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1974年10月21日,布什夫妇到了北京,开始他们与以前从政十分不同的外交生涯。    
    布什夫妇住进了建国门外外国使馆区的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官邸内,近处是联络处的办公楼。官邸是一座独立的大院,门口有中国警卫日夜站岗守卫。大门内正面是对外活动的厅室,可以接待各方客人。开始一共雇用了六名中国工作人员在官邸服务,包括二名厨师、二名服务员、二名清洁工。附近的办公楼还另外雇用了一批中国员工,包括会计、中文秘书等。布什不愿过他的前任布鲁斯式的深居简出的生活,他一到北京就表现出善于交际的作风,不但与中国外交人员交往,而且在北京外交使团也颇为活跃,主动拜会一些驻华使节,并出席他们组织的各种活动。    
    一开始布什外出坐的是豪华的克莱斯勒轿车,不到一个月他就骑上了自行车,在风沙大的日子,他也戴上口罩,像许多中国人一样,可以方便地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之间,接近中国的普通百姓,观察他们的真实生活。他喜欢打网球,是国际俱乐部网球场上的常客,因此与国际俱乐部的陪打球员交上了朋友。后来又有机会与喜欢打网球的中国领导人万里对打,两人成了球友。每到星期日,布什夫妇都到崇文门教堂做礼拜,同阚学卿牧师和许多中外教友一起诵经祈祷。布什和夫人芭芭拉开始学习中文,芭芭拉对中国的艺术、绘画和建筑很有兴趣。平时布什夫妇和他们从美国带来的小狗“费雷德”一起生活,过节或暑假时则把亲友和孩子们接到北京来过。1975年过圣诞节时,芭芭拉飞回美国与孩子们团聚,布会则把母亲和一个姨妈请到北京过。那一天布什应邀参观了北京的地下防空洞,体会了中国人当时“深挖洞”的含义。1975年夏天,布什的儿子乔治、尼尔和马文,以及女儿多萝西都到北京过暑假,女儿多萝西在8月18日生日那一天在北京的崇文门教堂接受了洗礼。总之,布什一家人虽天各一方,但不时聚会一处,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布什来华前曾听到美国外交官的劝告,说中国是个封闭的社会,难以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布什来华后也感到要冲破“中国城墙”是困难的,但他必须一试。他在自己写的《北京日记》中说,“我希望能见到中国的下一代领导人,不管是谁都行。但谁都说那是办不到的。我感觉戴维·布鲁斯希望机构小,不引人注意,尽量少报告,对中美之间的新关系谨慎行事……但我的精力有些过剩,政治上的直觉告诉我,这一工作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要尽量多干些事,尽量多建立一些联系”。这就是布什的作风,不安于前任的现状,也不理会基辛格要他少活动的指示,他头一个星期就出席阿尔及利亚和苏联驻北京大使的宴请活动,他还筹划举行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招待会,由于美国国务院没有拨这次活动的经费,他就自费举办这次活动。结果第一次美国独立日的北京招待会顺利举行,参加者有500人左右。布什以喜悦的心情在日记中记下了对这次活动的观感。    
    接着他又不经请示国务院,邀请一些美国议员访华。受到指责时,他向国务院回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强调这些议员是他的朋友,他要朋友“来看看我们”,来看看中国是很有益的,“我想像不出来这样做会损害我们的对华政策,相反,我倒看到其中某些议员是如何更好地理解了我们的政策”。    
    从他的《北京日记》中看出,是国务卿对布什的活动方式“表示关切”,这表明基辛格国务卿提出了意见。但布什说“我强烈要求对此事再做仔细的考虑”。他甚至威胁说,如果国务院坚持己见,不让布什邀请议员朋友访华,“我将坦率地告诉参、众两院议员们”。从事后来看,国务院似乎不再干预他邀请议员访华事。但在另一件事上,国务院的意见占了上风,这里指的是布什随后又邀请美国驻东亚其他国家大使访华一事,国务院认为大使们的行动应受其直接管辖,布什只好作罢。    
    总之,他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在北京开辟了一片活动之地,并结交了许多朋友,从上层的邓小平、万里等中国领导人到下面的工勤人员以及中、低层外事官员,他都广为交友,善结人缘,因此他没有前任大使抱怨的寂寞和“失业”之感。    
    


第一部分同中国领导人交上朋友

    布什来华后,开始先同外交部主管官员会见,并开展公务活动,最高的一位是乔冠华副部长。两人1972年11月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上见过面,当时乔冠华是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后中国出席大会的第一个代表团团长,布什是美国代表团团长,两人曾有不少机会见面。这次在北京再次相会,彼此交换了对国际局势和两国关系的看法,布什表示了愿为促进中美关系而努力的愿望,乔冠华也表明中方愿协助他履行自己的使命。    
    布什应验了一句中国人常讲的话,“吉人自有天助”。本来见到中国最高领导人是不容易的,但布什来华后,就得到两次难得的机会,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国领导人。    
    1974年10月布什到达北京,不久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进行中美领导人之间的高层对话。布什作为美国驻中国的代表,负有与中方联系接待工作的任务,也有了参与基辛格与中国领导人会谈的机会。1974年11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曾专门向参与会见的布什大使打招呼:“你一定要来见我。”布什对此受宠若惊,但事后几经犹豫,未敢贸然登门求见。在这次会见中,毛泽东同基辛格深入交换了对国际局势和中美关系的看法,使布什在来华任职之初,就全面了解到中美在战略上的共同点和双方存在的重大分歧,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1975年10月,基辛格再次访华,主要为福特总统访华做准备。基辛格访华时,毛主席不在北京,周总理因病住进医院。基辛格大失所望地预感到,这次他见不到最高领导人了。但周总理抱病在医院会见了基辛格,谈了半小时,这是周总理与基辛格两位会谈大师谈话最短的一次。接着举行的政治性会谈,中方由邓小平副总理主持。双方谈到两国关系正常化时,邓小平提出,美国要干干脆脆地做到三条:撤军、断交、废约(即美从台湾撤军、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基辛格则表示美方做到这一步还有困难。布什大使这次第一次见到了邓小平,听到了他表达的坚定立场,留下了深刻印象。    
    基辛格结束在北京的访问后,应中方邀请到苏州访问。布什夫妇趁此机会随同前往。苏州以江南风光和园林景色而闻名,布什一行可谓大饱眼福,进行了一次美妙而轻松的旅行。基辛格返美时,布什也一起到美国,与留在美国的家人团聚。过了几个星期才又返回北京。布什这次可称得上是公私兼顾,工作、旅游、家庭三不误。    
    布什一回到北京,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因为美国总统福特定于1975年12月1日抵达北京访问。布什为安排好有关接待工作多次派人与中方联系。工作虽然紧张,但布什感到幸运的是,在福特访华期间,他再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并几次见到邓小平副总理。当毛泽东与福特会见时,布什被任命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消息已经公布,因此毛泽东对参与会见的布什说:“你高升了。”接着又转向福特总统说,“我们真不愿让他走”。这句话表达了对布什大使的惜别之意。    
    布什临行前向中国领导人辞别时,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了他,并设午宴招待。布什曾担心中国政府对他到中央情报局任职可能不满,但邓小平对此坦然处之,并对布什说,“无论你什么时候来访问,我们都欢迎,即使以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身份,我们也欢迎”。这句话实际上打消了布什心中的疑虑。    
    1975年12月,布什在华任职13个月后,离开了中国,就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什在华期间,由于福特政府在对苏政策上与中国政府存在分歧,并把对华关系从属于对苏关系,没有下决心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因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上未能迈出新的步子。    
    实际上福特的此种对华政策正符合布什的心意。在福特访华前夕,布什于1975年6月上旬自北京向福特总统写信,建议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不要采取任何积极行动,他说,“……台湾问题因为牵涉国内政治,所以眼下不必急着考虑。担心的是您的中国之行已日趋临近,这个问题可能会发生戏剧性变化。您的个人利益要求您从纯粹的政治立场严肃考虑一下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布什建议福特总统“要考虑防止这一件事成为您的对手攻击您的主要武器,不论他们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布什的上述立场并不令人奇怪,因为他是美国共和党保守派,虽重视发展中美关系,但又不肯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实际上布什在这个问题上缺乏长远的战略观点,如果能“登高望远”,他应该能看到,早日解决台湾问题,是符合中美双方利益的,也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


第一部分以私人名义访华

    1977年以私人名义访华时与邓小平的一席谈话    
    对于邓小平向布什发出的以任何身份来华访问都受欢迎的邀请,布什铭记在心,但他是个知趣的人,在他任职中央情报局局长期间始终未提出访华。等到1977年2月从中央情报局卸职后,布什夫妇终于找到了机会,于同年9月25日以私人身份来中国访问。他上次在华期间已访问过东北和江浙地区,这次把重点放到西南地区,花了半个月时间走了半个中国,从北京到成都,飞往拉萨,访问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再返回重庆,顺江而下,乘游船畅游长江三峡,经武汉、长沙而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最后从广州离境。随行的有詹姆斯·贝克夫妇、詹姆斯·利利(李洁明)、迪安·伯奇夫妇以及宾兹石油公司董事长休·利特克夫妇等。这些人都是布什的好友和亲信,布什几次从事竞选活动时,贝克都是竞选班子的主任,伯奇是布什的法律顾问,而利特克则是布什在石油业起家的合伙人,也是布什从政后的财政支持者。李洁明是布什的外交顾问。后来贝克在布什政府内当了国务卿,李洁明当了驻华大使。随行的还有三位记者:《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戴维·布罗德、《休斯敦纪事报》记者蔡斯·昂特迈耶和广播记者劳维尔·托马斯(此人后面还要提到)。布什作为旅游者为什么带这几位记者?这是美国政客的特点,布什在政治上是有雄心的人,1977年他名义上是一介平民,但已把眼睛盯住1980年的总统大选。布什的策略是“笨鸟先飞”,提前组建竞选班子和制定计划、制造声势,这也是这次旅行的目的之一。    
    布什这次访华的接待单位是外交学会,负责安排日程、筹划接待和提供全程陪同人员。作者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接待工作,有机会与布什夫妇交谈和结识。    
    布什在北京的主要活动是同中国领导人会见和交换意见。9月27日邓小平副总理同布什一行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精辟分析了国际形势的特点和苏联的对外政策动向,并坦率地评价了美国的对外政策。邓小平指出,当时的苏联有两大弱点:一是战略部署尚未完成,手伸得很长,因此在一些地区的扩张活动多次受挫;另一个弱点是经济方面,农业问题未解决,工业装备落后。布什提出中美进行石油合作问题,这是他此行关切的事,一来他本人就是从石油开采业出身的,至今与石油业有密切关系,布什访华团中的利特克先生就是一位石油业老板,为探寻打开与中国的业务往来而有备而来的。邓小平把中美经贸合作与关系正常化挂起钩来,他明确表示:令人遗憾的是中美关系这几年没有大的变化。两国关系正常化了,在具体合作问题上步子可以迈得大些,关系正常化进展慢,合作就受到影响,美国应从政治上和战略上看问题,这样就比较容易下决心。对于双方的石油合作问题,邓小平在谈话中也留下活口,他说,“我们将对此进行研究,对于先进技术,我们还是要在商业基础上引进一些”。    
    邓小平知道布什要去西藏,他特意向布什说,西藏还很落后,但同达赖时期比,已是两个世界了。当布什问中国对西藏有无“同化”政策时,邓小平断然表示,西藏根本不存在“同化”问题,我们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特点,各民族是互相帮助的关系。会谈结束后,布什私下向我们表示,他很敬佩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他曾遭遇各种挫折,但一直勇往直前。    
    邓小平的谈话是对布什一行访问西藏的第一课,对了解西藏的过去和现在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布什一行到达拉萨并参观了当地的寺庙、农村和牧区时,对西藏的新、旧这“两个世界”有了更多的直观感受。    
    


第一部分两次为“台湾问题”出访中国

    1980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布什从一年前已开始竞选总统的活动。开始是与里根对着干,争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两人互相攻击,有时言词颇为激烈。但后来布什发现竞选形势对自己不利,而里根也表示愿与布什合作,结果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两人成了共和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搭档,合力同民主党的卡特争夺选票,最后取得胜利。    
    里根作为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活动后期一再发表亲台言论,主张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抨击卡特政府与中国建交是“背叛了台湾盟友”。中国通过报界对此进行了揭发和批判。    
    在此期间,布什保持沉默,没有公开发表对台政策的言论。从他过去的经历看,对中国的立场是清楚的。这恐怕是他在敏感的台湾问题上三缄其口的原因。    
    里根的对外政策顾问班子里有两派人,一派是目光短浅的亲台保守派,另一派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