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小问题大管理 >

第11章

小问题大管理-第11章

小说: 小问题大管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财富杂志选出的500强企业中,那些成功公司的员工,并不特别忙碌,办公室内反而充满轻松活跃的气氛。    
    TomDeMarco认为:“许多企业都陷入效率与忙碌的迷思中,在知识型经济里,公司若强调的是产品的质而非量的话,让员工偷懒一下又何妨”。    
    他在书中举了有关秘书的例子:秘书是办公室中不可或缺的员工,工作范畴包括准备文件、安排会议、协调工作及辅助老板等任务。西维亚是公司内公认的好秘书,但她只有43%的时间忙在工作上,其余57%的时间却在候命。假如把西维亚的时间分给两位老板,表面上她“人尽其用”了,不会再有空闲时间,但这位本来拥有高效率的员工,也因为工作时间被填满,而不能腾出其他空闲时间应付突发的新工作和做必要的决策,这样便产生了副作用,那就是处理工作流程时的速度变缓慢了,不能时刻都保持高效率工作,于是这样的变革只会徒劳无功。    
    企业对员工需要的不是表面上的效率,而是更多的“放松”,让每位员工不必过度忙于例行业务。一位对工作有热诚的好员工,他会利用工作中喘息的机会,去为公司思考新方案,激发脑中的新构想,不但能令员工成长,更能促进工作成效。摩托罗拉已在中层管理人员的例行工作中,加入了准许偷懒的时间;而微软公司,则鼓励员工休假,让员工重返工作岗位时,能带些新构思回来。    
    当然,市场其实就是战场。战争是残酷的,市场的竞争也同样残酷。为了赢得主动,在用人的问题上,有时也需要超越感情的界限,对不够尽心尽力的员工,及时进行警戒或惩罚。    
    曾经,听朋友将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感触颇深。    
    从前有一个商人,他养了一头驴。他赶着驴走乡串村,傲各种买卖。这叶商人有时贩卖布匹、珠子,有时贩卖水果和新鲜蔬菜〃实际上只要能赚点钱的东西,他都卖。    
    有一天,他听说海边的盐很便宜。他想:〃我可以贩盐到山里的村子去卖好价钱。〃于是,他带上驴子去买盐。    
    盐果然很便宜,商人买了许多盐,驮在驴背上〃一路都很顺利。他们来到山间,经过一道狭窄的石桥,桥下有条很深的小溪流过。商人牵着驴,在滑溜的石桥上小心翼翼地走着,驴子忽然滑倒,一下子跌进小溪〃    
    驴挣扎着逆水丽游,溪水把它驮的盐溶化并冲走了,只有几条空口袋还系在鞍上。驴身上没有了重东西,很容易就上了岸,轻松愉快地继续赶路〃    
    过了不久,商人决定再去贩一次盐,他带着驴到海边去,让驴驮上盐往吐里走。一到那座狭窄的石桥,驴就想起它曾多么轻易地甩掉重担,不驮东西走路是多么舒服。这一回它故意跌进溪里去,直到盐溶化得一干二净。    
    商人很懊恼,他损失了整整两驮盐,他怀疑驴子在跟他捣鬼。于是就想了个办法来考验和惩罚驴子。    
    这一天,商人来到海边,买了一大驮海绵。驴子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驴子想:〃这口袋真轻,一到了那座石桥就会更轻了。不久,他们来到石桥〃驴叉滚到水里去,倒在那儿挣扎,等待驮的东西像上两次一祥溶化掉。    
    司是,海绵没有溶化掉,却很快吸满了水。驴感到背上的口袋越来越重,心想:“这是什么东西?”“不对劲儿呀!”后来,他觉得自己在溪里直往下沉,就大叫道:“救命呀!主人,救命呀!”    
    商人看见驴子被淹得半死,才从水里把它拉上岸。此后,这头驴子再也不敢耍小聪明偷懒了。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对员工的“出勤不出力”,变法子偷懒的行为,虽然可以制定许多的管理制度来避免或制止这些不良行为,但是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不可能是疏而不露、无懈可击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小漏洞,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员工钻空子。一旦发现新情况,管理者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即使给予故意偷懒者以惩罚。    
    管理现代企业,采取一些灵活的措施是很奏效的。    
    荷兰有一个城市为解决垃圾问题而购置了垃圾桶,但由于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十分严重。该市卫生机关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提出许多解决办法,希望能使城市清洁。第一个方法是:把乱扔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逻员的人数,然而实施成效亦不显著。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设计了一个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两个星期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堆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在垃圾桶上安装感应式录音机,丢垃圾进去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效果远比那些惩罚手段好得多,既省钱又不会让人们感到厌恶。同样,要解决员工在工作期间偷懒的问题,用监管和处罚手段实际上也是很难奏效的,因为员工的工作要有成效主要还是要靠其用心努力,留得住身、留不住心是徒劳无功的。    
    管理启示:    
    正确看待员工偷懒,是故意偷懒还是忙里偷闲?是员工自身的原因还是公司管理出了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处理员工偷懒问题上,加强沟通很重要。须注意的是,让员工超时且拘束地工作,已是不合时宜的管理方法;给员工多点理解、关怀和体谅,会有助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章:“小问题”体现的管理艺术批评员工应注意的艺术(1)

    问题事典:    
    西周时期的宋国是地处中原腹地的一个小国。自周武王火商,由周公赐地对侯以来,这个由殷商后裔掌管的小国统治者一直过着苟且偷安、无所作为的生活。乃至春秋末年,强大的齐国起兵攻打宋国时,宋王还没有警觉。他虽然派了人去了解齐兵进犯的情况,但是对打听消息的人提供的情况并不相信。他派的探马回来说:“齐兵已经迫近,都城里的人都很恐惧。”    
    宋王身边的大臣却说:“他这种说法分明是在动摇人心,是一种内自生矿的表现,自己先从内部腐烂了。以宋国的强大和齐国的弱小而论,哪里就会危险到这种地步呢?”    
    宋王听了这样的解释,立即以欺君之罪杀了那个探马。紧接着,宋王又派一个人再去了解齐兵的动向。探马回来以后说的情况和前一次没有两样。宋王愤怒之下叉命杀了这个探马。在很短的时间内,宋王竟一连下令杀了3个探驮    
    随后,宋王又派了一个人出去侦察。这个人出了城没走多远就发现了齐民他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问道:“齐国马上就要兵临城下,宋国的都城危在旦夕,你现在打算到哪里去?”    
    弟弟回答说:“我受宋王之遣出来侦察敌情,没想到敌人已经这么近了。我正想回城报告敌兵迫近、国人恐慌的情况,但是又怕落得如同前几个探马那样的下场。讲真话会死,不讲真话被人发现恐怕也会死,所以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    
    他哥哥对他说:“你千万不能再报告实情了。只要不是立即就死,即使齐兵攻破了城池,你还有一线逃生的希望。然而你若报告了实情,肯定会比别人先死。”    
    弟弟按照哥哥的意图去做了。他回报宋王说:“我出北门骑着马跑了好大一阵工夫,连个齐兵的影子也没见到。刚才进城后我看到各家各户都很安定。”    
    宋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那些粉饰太平的大臣们借机表功地说:“先前的那几个探马真死得应该。”欢喜之下,宋王赏了这个探马很多金钱。    
    此后不久,城门外齐兵胜旗如林、杀声震天。宋王看到大势已去,悔之莫及。他在仓惶之中带了几个护身的将领,匆忙跳上马车逃跑了。    
    因为形势紧迫,没有人去追究这个撒谎的探马。他趁都城上下一片混乱,迷离了宋国。后来他在别的国家竟然成了一个大富翁。    
    宋王及其宠臣仅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判断别人言行的真伪,结果弄得国破家亡。    
    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批评下属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千万不能根据推测,盲目下结论,使下属蒙冤,自己也可能因此受到伤害。作为一名管理者,批评是要讲究艺术的。    
    批评是一种艺术。作为管理者,能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责备对方,这是最好不过的了。在玩笑中提醒了对方,也在玩笑中告诉了对方自己不在意。如果能在私下里提醒,而不是当着许多人的面,那就更巧妙了。    
    有些管理者总觉得批评、责备人是件严肃的事,于是总会下意识地找个正规的场合,用比较严肃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批评。其实批语、批评与责备有很多讲究,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技巧,也要选择不同的时机。    
    批评下属是一件不太轻松也不容易的事情,有时会令那些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领导者感到无所适从。但是,谁都会犯错误,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批评下属,就有可能降低部门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情绪。有些管理者一时激动就不分青红皂白对下属进行批评,而忽略了对客观事件本身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所以在批评前要弄清事实真相。而且批评最好能单独进行,如果找上几个领导一起批评,那就成批斗会了,结果会让对方感到无地自容,甚至对生活都会失去信心。如果能在办公室单独进行,即使其他人也知道,但至少他会有一种侥幸心理:“领导批评我好像没人知道。”领导在批评下属时应尽可能营造轻松一点的气氛,比如以关心问话开始,或者以聊家常开始,都能让批评具有一些人情味,也能体现你的关心。    
    虽说事情都是人做的,但在批评下属时,还是要尽量对事不对人。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让下属认为你对他有成见。“对事不对人”不仅容易使下属客观地评价自己的问题,让下属心服口服;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这样可以在部门内部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下属不会产生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溜须拍马的想法。


第四章:“小问题”体现的管理艺术批评员工应注意的艺术(2)

    如果在批评时,下属有抵触情绪,在批评后的几天之内,管理者应该找下属再谈谈心,消除下属可能产生的误解;如果批评后,下属还没有改正错误,要认真地分析他继续犯错的原因,而不应盲目地再次批评。    
    一家著名的电机制造厂召开管理人员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关于人才培训的问题”。会议一开始,瑞恩斯董事就用他那特有的声音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公司根本没有发挥人才培训的作用,整个培训体系形同虚设,虽然现在有新进员工的职前训练,但之后的在职进修却成效不大。员工们只能靠自己的摸索来熟悉自己的工作,很难与当今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因而造成公司的员工素质普遍低下、效率不高。所以我建议应该成立一个让员工进修的训练机构,不知大家看法如何?”    
    总经理说:“你所说的问题的确存在,但说到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培训员工的机构,我们不是已经有员工训练组织了吗?据我了解,它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认为这一点可以不用担心……”    
    瑞恩斯说:“诚如总经理所说,我们公司已经有员工训练组织,但它是否发挥实际作用了呢?实际上,员工根本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指导,只能跟着一些老员工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东西,这怎么能够将员工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呢?而且我观察到许多员工往往越做越没有信心。”    
    总经理说:“瑞恩斯,你一定要和我唱反调吗?好,我们暂时不谈这个话题,会议结束后,我们再作一番调查。”    
    就这样,一个月后公司主管们重新召开关于人才培训的会议。这次总经理首先发言:“首先我要向瑞恩斯道歉,上次我错怪了他。他的提案中所陈述的问题确实存在。这个月我对公司的员工培训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它竟然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想讨论一下应该如何改变目前人才培训的方法。请大家尽量发表意见吧!”    
    总经理的话一出口,大家就七嘴八舌地提出建议,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次瑞恩斯董事却一语不发地坐在原位,安静地听着大家的建议,直到最后他都没说一句话。    
    会议结束以后,总经理把瑞恩斯董事叫进办公室会谈:“今天你怎么啦?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这个建议不是你上次开会时提出来的吗?”    
    “没错,是我先提出来的。不过上次开会我把该说的都说了,其实那天只是想引起总经理你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罢了,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又何必再说一次呢?还不如多听听人家的建议。”    
    “是吗?不错,在此之前我反对过你的建议,你却连一句辩解也没有。今天大家提出的各种建议都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的意义,反倒是你的沉默让我感到这个问题带来的压力。这样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好了!从今天起由你全权负责公司的人才培训工作。请好好工作吧!”    
    “是,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    
    实际上,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大多数的错误不是由下属主观引起的,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当管理者在批评下属时,也要认真地反省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味地批评别人,而不反省自己的错误,也是许多管理者的通病。请记住: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启示:    
    有些管理者总觉得批评、责备人是件严肃的事,于是总会下意识地找个正规的场合,用比较严肃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批评。其实批语、批评与责备有很多讲究,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技巧,也要选择不同的时机,让你的批评艺术更具魅力。


第四章:“小问题”体现的管理艺术什么行为应当受到奖励(1)

    问题事典:    
    许多人都看过马戏团的表演,马戏团中有许多可爱有趣的动物演员。其中有个节目叫“小狗做算术”。每次当教练员举起一个数字的牌子时,小狗就能准确地叫出几声。这时,教练员就会从口袋中掏出一粒糖塞到小狗嘴里,以示赞赏和鼓励,小狗也高兴地摇摇尾巴。下一次教练员再让它算时,也总能答对。大狗熊表演骑自行车,每骑一段教练就往它嘴里塞两粒糖。有一次可能教练员的糖不够了,只往它嘴里塞了一粒。这只大狗熊马上从自行车上下来,一屁股坐在地板上不起来了,急得教练员亳无办法。    
    动物,也包括高等动物人类本身,有一种天性就是“他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在企业管理中,奖励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招聘、培训和激励是三个重要环节。对于激励这个问题,不少民企老板会说,奖励无非是奖励先进,奖勤罚懒,奖励对企业贡献大的员工,这有何难?事实上,对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所希望的行为和我们所奖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