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 >

第64章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1章孙之獬

林仁杰没想到自己说了半天,这些人就是执迷不悟,大受打击的老人,气呼呼的说道:“你们这些人……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我,我,我白来了!我,我,我不管了!”

说罢,拂袖离开。

张准朝王铭宇努努嘴,不动声色的说道:“老人家也是一片好意,送他离开吧。”

王铭宇起身去了。

杨凯德等人也跟着起来送客。

张准慢慢的将茶杯放下来,沉吟不语。

林仁杰的确是一片好心,只是年纪大了,头脑有些不清楚了。居然还想劝说他们现在罢手。造反这样的工作,有中途可以罢手的吗?从他们攻克浮山城,杀了千户、副千户、百户、总旗的时候开始,这就是一条不归路。要么,是走到底,要么,是一败涂地。根本没有退路!这一点,连杨凯德等人,都是非常清楚明白的,更不要说刘航等人了。

王铭宇送走老人家以后,回到千户官厅,有些担心的说道:“玉麟,如果官兵真的出动上千人,有卫所军,还有盐丁,还有战兵,还有地主武装,我们……”

张准胸有成竹的说道:“不用担心,敌人来的越多越好。打痛了,打怕了,打残了,以后就不敢来了。”

众人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发言权,张准既然这么有自信,大家也就没有异议了。林仁杰的到来,没有在浮山城引起丝毫的波澜。

………………

莱州府官邸,后花园。

这个后花园一树浓阴,一湾流水,颇有些江南柳条青黄的味道。庭角处有数株牡丹花正开得茂盛,院子里弥漫一股幽幽的馨香。这些牡丹花都是从菏泽那边移植过来的,当地的牡丹,可是大大的有名。经过人工培植,一年四季都可开花,实在是花中帝王。

孙之獬舒舒服服的靠在套着软垫的竹椅上,闭着眼睛,享受着十八岁小妾的按摩。莱州湾盐场以前利润巨大,作为知府,他着实从中分了不少的钱财,短短的几个月,就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钱财,连续买了好几房小妾。眼前的这个,正是他最喜欢的。

“这要命的天气。”

知府大人自言自语的埋怨。

只有四十三岁的孙之獬其实并不胖,相反的,还一表人才,只是当年跟着阉党的时候,享受惯了,对天气冷热变化非常的敏感。阉党被清算,落魄了几年,算是受够了。现在重新任职,自然要弥补回来。此刻的知府大人,头戴冠巾,身穿一件软薄的直裰,乃是家常打扮,却也觉得还有几分炎热。

顺手拿起一块冰冻的西瓜,放入嘴里慢慢的咀嚼着,消解酷热的暑气。旁边的小妾急忙坐在身边侍候着。天气热,小妾穿得格外的少,曲线玲珑,凹凸尽显。孙之獬轻轻的捏着小妾的两颗玛瑙,一边品尝西瓜,一边品尝玛瑙,优哉游哉,其乐无穷。文人嘛,要讲究情调,粗手粗脚的,那就没有风情了。

孙之獬字龙拂,青州府临淄县人。他是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授检讨,迁侍读。孙之獬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吃香,他便成为阉党成员,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贤倒台后,明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曾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这年八月,朝廷“削孙之獬籍”让他回乡居住。

然而,随着阉党的渐渐远去,有些人又悄悄的被启用。孙之獬本来是阉党的一员,还是那种比较明显的一类。然而,就在两年前,温体仁成功斗倒周延儒,接替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孙之獬不知道从什么途径,攀上了温体仁的关系,居然获得了温体仁的赏识。

温体仁善于玩弄权术,排除异己。他一心想置钱谦益于死地,钱谦益乃是东林党人,背后势力同样巨大,又有司礼监曹化淳助力,温体仁想尽办法,结果还是让钱谦益逃出了生天。东林党人自然对温体仁恨之入骨。本来因为袁崇焕的事情,东林党人已经对温体仁积怨极深,现在更是火上浇油。为了对付东林党势力,温体仁不惜起用以前的阉党成员。

最终,在张准穿越半个月以后,孙之獬被任命为莱州府知府。

当时有传言,温体仁权势滔天,连崇祯皇帝都能蒙蔽,这样一个阉党死忠,竟然可以担任四品知府。不过,当年崇祯定下来的二百五十五人阉党名单里面,并没有孙之獬的名字。传言这位老兄善于脚踏两只船,在和阉党交好的同时,和东林党的关系也不错。在当时混官场,能够左右逢源的,实在是太少。此人脸皮之厚,可见一斑。甚至有传言,此人极有可能是温体仁安插的奸细。

“大人,李守备他们来了。”外面传来下人的禀报。

“去吧!”孙之獬对自己的小妾挥挥手。

片刻之后,莱州守备李成栋、鳌山卫指挥使赵寅英、即墨知县卢星行、胶州盐检司巡检谭英德等人,鱼贯而入。他们都是被孙之獬找来商议如何进攻浮山城的。距离浮山所暴乱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相信暴民们的士气、浮财、粮食什么的,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此时进攻,必定事半功倍。

孙之獬挥挥手,非常亲热的说道:“都是多年的兄弟,不必多礼,坐下来说话。天气热,吃点西瓜解解渴。”

众人分别坐下。

孙之獬优哉游哉的问道:“大家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李成栋首先说道:“卑职这边准备好了。”

赵寅英跟着说道:“卫所这边也准备好了。”

卢星行跟着说道:“一千大军使用的粮草,卑职已经准备妥当。”

只有谭英德没有回答。大家知道他是孙之獬的心腹,倒也不觉得意外。两人如果有什么勾当,私底下早就商量好了,断断不是对知府大人无礼。

“老唐,你们那能出多少人?”孙之獬看着谭英德问道。

“卑职出三百人!”谭英德语调高亢的说道。

李成栋、赵寅英、卢星行都是微微一怔。

三百名盐丁!

谭英德这是豁出去,要抢功了!

在大明朝,盐检司巡检乃是一个九品的职位,典型的芝麻绿豆官。要论品级,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甩对方几条街。但是,架不住别人有钱啊!天底下最有油水的部门,就是盐检司了。无论是正经的食盐生意,还是旁门左道的私盐生意,都少不了盐检司的油水。一个巡检一年下来,赚个几万两银子,那是轻轻松松的。

盐检司有钱,盐丁的装备自然好,人数也多。本来按照规定,盐丁是不能配备火器的,他们毕竟不是正规的军队,但是,只要有钱,又有谁会认真的执行这些规定呢?加上知府大人的撑腰,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了。结果,盐丁们使用的火器,比卫所兵使用的还先进。

出动三百盐丁,几乎等于胶州盐检司的盐丁全部出动了。

显然,到时候,谁的力量越强,谁就能控制越多的精盐。这年头,谁有钱,谁就是老大。盐丁的装备,比卫所兵要好得多,就算是和战兵相比也不逊多让。更难得的是,盐丁们都是流氓地痞,打起架来不要命。这些盐丁,就是知府大人的私人势力了。

听说唐英德居然出动三百盐丁,赵寅英其实已经非常后悔了。这些文官的小鸡肚肠实在是太多,自己一不小心就被他们给算计了。这不,本来是卫所内部的事情,主导的却成了莱州府。李成栋三百五十战兵,孙之獬三百盐丁,加起来就是六百多人,数量比卫所兵足足多了一倍,装备又好,自己根本不可能和他们相争。当初,他只是想请孙之獬“协助”一下的,没想到,现在自己反而成了协助了。

孙之獬不动声色的说道:“虽然少了些,却也将就了。”

谭英德急忙说道:“大人尽管放心!这一仗,我们盐丁冲在最前面!保证将那些破军户杀个片甲不留!”

赵寅英未免觉得越发不爽。这破军户里面,好像也包含了他在内。他本人尽管是卫指挥使,却也是军户。不过,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说,仅仅是依靠卫所的力量,的确无法将浮山所的那些破军户镇压下去。因此,尽管心里有意见,也不敢公开的表露出来,只能哀叹卫所的衰落和无能了。

孙之獬满意的颌首说道:“那就好!”

李成栋有意无意的瞥了赵寅英一眼,漫不经意的说道:“那个王世新,忒也无能,居然让一群破军户给杀入了浮山城!他这个千户,真不知道是怎么当的?新的千户,一定要有杀气,有担当才可以!军户们有什么异动,立刻将他们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赵寅英眼角闪过一丝不满,忍不住就要发作,最后却又忍住。他很明白,李成栋这个指责,其实是冲着他赵寅英来的。往大了说,是冲着卫所制度来的。往小了说,是在争夺浮山所千户的职位。王世新和他的亲属全部都死了,没有人可以世袭这个职位,只能是从外面调入。

这就有讲究了,谁才有资格去当这个千户呢?

赵寅英当然希望这个千户继续由自己的亲信接替,不给外人插手。李成栋却是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的人扶持上去。他有个侄子叫做李钦克,深得他的喜欢,要是能够将自己的侄子弄到千户的宝座上,以后的日子,就舒服多了。

大明朝的军队,有“军”和“兵”两种。

“军”就是军户,是世袭的军人,老子死了儿子顶上,没有儿子侄子顶上的那种。张准他们就是军。军打完仗以后,要回去卫所,不能乱跑。军户的身份,也是不能随便解除的,除非是做到兵部尚书的位置,又或者是皇上下旨。以前打仗,军要自备武器装备,自备粮草,什么都要自己准备。后来才好一点,由国家提供。

第102章白沙河阻击战,一触即发

“兵”则是招募来的,他们不用世袭,打完仗就解散,各自回家。兵的钱粮、装备、马匹等,全部都是国家提供的。兵的钱粮,基本上能够准时发放。因此,兵的战斗力,普遍要比军强,这也使得兵往往看不起军,认为军户都是一群没有战斗力的农民。

李成栋带的是战兵,的确看不起垃圾一般的卫所军。在背后,李成栋甚至觉得,自己带领的几百战兵,完全可以收拾掉整个鳌山卫。国家与其出钱出粮,养着这些卫所军,还不如将他们的钱粮,都全部拨付给战兵,将所有的卫所都全部解散算了。

但是,卫所军的战斗力虽然不行,军官却是世袭的,拥有大量的田地。他们是变相的大地主。换言之,是拥有大量的财富。好像赵寅英,就拥有上万亩的土地。整个莱州府,拥有这么多土地的大地主,也就是十几个人而已。李成栋能打仗,手中的田地却不到赵寅英的一成,心中自然不满。要是有机会干掉鳌山卫这些垃圾,他是一点都不会介意的。

浮山所的千户,同样是世袭的,这使得上头无法安插自己的人。可以这么说,王世新的死,在座的没有一个人伤心。相反的,大家都觉得机会来了。因为,王世新的位置被腾出来了,正好可以安插自己人。浮山所的千户乃是正五品的武官。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浮山所有很多的田地啊!

孙之獬忽然问道:“老谭,你的情报不会错吧?”

谭英德肯定的说道:“没错。孙维娜那个女人的精盐,就是从浮山所来的。卑职还派人跟踪了半个月,确信那些精盐就是从赵家屯运输出来的。但是到了杨家屯,就没有办法进去了。杨家屯里面到底是怎么将精盐生产出来的,还不清楚。”

孙之獬优哉游哉的说道:“只要确认所有的精盐,都是在杨家屯生产出来的,那就好。”

谭英德肯定的说道:“这是完全可以确认的。”

孙之獬满意的点点头。

在座的所有人,都满意的点点头。

他们都觉得,收拾浮山所的穷军户,乃是小事一桩,只要军队去到,那些人就算怎么激烈反抗,也折腾不了多久。一群破军户,要武器没武器,要装备没装备,怎么可能是战兵的对手?一个个都抓来砍了脑袋,看他们还怎么闹。只要杀上几百人,其他人肯定就怕了。如果还不行,那就继续杀,杀到对方完全屈服为止。

关键是将精盐都抢到手。

否则,就算杀了人,也不算全功。

孙之獬扫了众人一眼,慢条斯理的说道:“大家对之前的提议没有什么意见吧?莱州府三成,守备二成,鳌山卫二成,盐检司二成,其余的各位一成。”

赵寅英内心里当然不太满意。他可是卫指挥使,是正三品的高官,是在座所有人当中,品级最高的。孙之獬只不过是四品而已。浮山所本来是鳌山卫的地盘,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精盐,都应该属于鳌山卫的。但是现在,孙之獬他们却一口气分走了八成,只给他留下了两成,实在是欺人太甚。

然而,孙之獬是文官,大明朝的文官的地位比武官高的太多。哪怕是二品的都指挥使,见了四品的知府,都要自动自觉的矮上三分。没别的,就因为别人是文官,自己是武官。事实上,一个小小的五品兵备道,就能让一个正一品的总兵都头痛。没办法,别人掌管着钱粮呢。一个知府和一个卫指挥使,那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大家都说没有异议。

孙之獬满意的点点头,举起一片西瓜,踌躇满志的说道:“那就预祝我等一战成功!一起发财!”

“一战成功!”

“一起发财!”

众人都狂妄的叫嚣起来。

赵寅英叫得特别响亮。

………………

在孙之獬等人议事的同时,张准同样召集生夏宗的几个骨干开会。和孙之獬他们不同,生夏宗开户,没有冰镇的西瓜,只有大葵扇。不少人的身上都是湿漉漉的。尽管如此,大家的神色,还是相当的凝重。这毕竟是官兵的第一次进攻。张准用“第一次围剿”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当前的态势。

参加会议的,除了张准、刘航、王铭宇、侯山平等人之外,还有杨凯德、陈国喜、毛三爷、李奉来、尹根盛、邹火鸣、周石文、罗大山等人。他们代表了军户中的骨干成分。其中很多人都还是考察期间,还不是生夏宗的正式成员。张准对于加入生夏宗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宁缺毋滥。

官兵的进攻,迫在眉睫,浮山城的气氛,逐渐的变得紧张起来。在官兵的重压之下,浮山所的军户,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思想波动。部分军户在分田地,抄家,杀人,浑水摸鱼,趁火打劫的时候,乐此不彼,前赴后继,积极非常。但是,听说官兵来了,就开始首鼠两端,犹豫观望。一样米养百样人,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候,将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坚决反击官兵的进攻,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那些摇摆不定的军户,如果不能做思想工作,就要坚决镇压。

是的,在这个问题上,张准绝不手软。

无论堡垒多么的坚固,都会轻易的从内部攻破。

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他就绝对不会允许别人在背后使绊子。

生夏宗的成员,态度是坚定的,全力以赴协助护卫队作战。大部分的军户,同样态度坚定,坚决支持对官兵实行迎头痛击。谁都知道,官兵来了,浮山城的绝大部分军户,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王世新等人都是死在军户们的手中,朝廷不可能会轻易的放过他们。要是相信官兵的话,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有过无数次血的教训的他们,绝对不会再次上当了。

但是,在守城和出城迎击方面,生夏宗成员存在一定的分歧。部分人觉得,浮山城有现成的防御设施,还有两门佛郎机火炮,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守城可以减少自身的伤亡,大大的消耗官兵的有生力量。每个人都深信,如果是守城的话,官兵不可能攻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