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 >

第513章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与清朝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建立的江淮军与湘军,在性质上相当类似。

到了明末,除了关宁铁骑及京师大营与大同、宣化等府马骑兵外,全国竟无可用之兵。明朝颠覆时,关宁铁骑及大同府的马骑先后被后金及李自成歼灭,明朝就注定要灭亡了。

明灭亡前就只剩下京师大营的羽林军,以及镇守边关的吴三桂所部还编制有完整的火器部队外,原本军威鼎盛装备精良的所谓戚家军,早已不复存在,这情况与清末所处的状况相当类似。

网络上经常有人拿明朝配备精良火器的戚家军误以为明朝卫所军全部皆如此,也误以为可拿这戚家军作为明军战斗力的象征,这是非常大的观念谬误。

“我说完了,你们感觉如何?”

张准缓缓的说道。

杨致远和邹明加互相对望一眼,都没有说话。他们需要时间来仔细的衡量。在他们的内心里,当然是偏向于戚家军的编制,但是,张准描述的拿破仑军队的编制,也不是一无是处。

在中国的历史上,多兵种混合的兵团,一般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是大战到来的时候,才组建起来的。但是,张准的意思,却是准备将这个兵团尽快的固定下来,常态化。说白了,这个兵团就是专门打仗的,其他的部队,主要是用来守城。

“大人,我们需要时间来琢磨。”

邹明加坦白的说道。

“好我给你们三天的时间!”

张准点头说道。

从议事厅出来,张准来到中央军营的前面,举起千里镜,仔细的查看虎贲军骑兵和鞑子骑兵的零星战斗。这时候,陆伊典急匆匆的到来,说是皇太极派来了使者,要求和张准会面。

第657章送上门的汉奸,必须杀

“皇太极的使者?”

张准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下巴。

皇太极居然主动的派了使者前来?可真是开眼界了啊!

根据后世的历史研究,在鞑子的几个出名的奴酋里面,努尔哈赤是只懂得军事,不懂得政治。皇太极是政治很强,军事稍微弱一点。多尔衮则是政治、军事两手都很硬,就是运气不太好,年纪轻轻的就病死了。

照此看来,皇太极显然是希望发挥自己在政治上的长处,将在战场上得不到东西,试图从谈判桌上得到了。对于向来彪悍,自恃武力的鞑子来说,要通过谈判达到目的,那可是很大的让步了。在明国的历史上,好像还没有人能逼得皇太极主动服软。

“让墨煜带他到中央大营来。”

张准吩咐说道。

陆伊典便派人传令去了。

“大人,皇太极派人来,是想做什么?”

在无聊等待的时候,叶龙欣好奇的问道。

“还能做什么?做买卖呗!”

杨裘风代替张准回答。

“买卖?啥买卖?他以为我们会和他做买卖?”

叶龙欣奇怪的问道。

“他来了就知道了。”

杨裘风自信的说道。

从董家堡到中央军营,其实不需要多久,一会儿的功夫,皇太极的使者就到来了。皇太极的使者,一行总共是五个人,一个鞑子贵族,三个随从,还有一个汉奸翻译。那个鞑子贵族和身边的三个随从,身材都很魁梧,唯独身边的汉奸翻译,长得瘦高瘦高的,跟个竹竿一样。自从进来议事厅以后,他就下意识的萎缩起来,好像不太敢见人似的。

张准随意一扫,就觉得那个汉奸翻译很眼熟,只是急切间想不起来这家伙到底是谁。等到墨煜开始介绍双方身份的时候,他才蓦然间记起来。

妈的!

孙之獬!

莱州府知府孙之獬!

这不是原来的莱州府知府孙之獬吗?

张准和孙之獬,其实只是在画像里面见过,两人并没有亲自会面。但是,作为莱州府的知府,张准多次在情报上看过此人的素描画像,还是有些印象的。因此,张准见了面,只是觉得眼熟,却一下子没有想起来。

在虎贲军进攻莱州府的时候,孙之獬就早早的跑到了登州城,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虎贲军想要抓他,一直没有抓到。在打破登州城以后,张准一度想起这个人,曾经还让人试图查找孙之獬的下落。结果没想到,他居然投降了鞑子!

范文程、孙之獬、阮大铖……果然是好多的汉奸还全部都是大汉奸在这些大汉奸里面,又以这个孙之獬最为可恶,影响最为深远。只要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没有不痛恨这个家伙的。

清军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顺治二年,清兵进军江南后,就是这个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

于是,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正是在多尔衮的高压下,另外一个大汉奸钱谦益带头剃发,让柳如是极为失望。

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和清军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几十年,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乃是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忘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

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辫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孙之獬的建议,对于清朝来说,可谓是劳苦功高!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当时的陈名夏曾说过:“免剃头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而被满门抄斩。而引发这一切的,正是这个大汉奸孙之獬!

“杀了他!”

张准的脑海里,不假思索的冒出这样的念头。

要说国人痛恨鞑子,那是肯定的,鞑子满手血腥,凶残狠毒,不知道杀死了多少的汉人。但是,在鞑子之前,还有一类人更值得痛恨,这类人,就是汉奸要是没有这些汉奸,鞑子怎么可能入主中原,怎么可能让中国从此陷入黑暗三百年?

孙之獬就是大大的汉奸!

张准见到他的第一面,就想杀了他!

当然,要杀孙之獬,有点难度,这家伙现在是皇太极的使者,杀了他,就等于是直接打皇太极的脸。所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这是基本的原则,要是张准杀了孙之獬,别人以后就不敢再派使者和虎贲军商量什么事情了。无缘无故的送人来给你砍头吗?但是,再有难度也得杀不是?想到这家伙的汉奸行为,张准就气不打一处来。

“来人!”

“将他推出去毙了!”

张准指着孙之獬,冷冷的说道。

两旁的虎贲军,立刻上前抓人,将孙之獬好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抓起来。孙之獬下意识的想要挣扎,结果哪里挣扎得动?

这时候的孙之獬,连求饶的声音都叫不出来。因为,他很清楚,张准对他的痛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莱州府的时候,他可是策划镇压张准的主谋,李成栋和赵寅英,那都是打下手的。要是落在张准的手里,他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孙之獬一路上就感觉到不妙。自从接到要陪同前往虎贲军,和张准谈判的任务以后,孙之獬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快到了。张准杀人的时候,可是从来不会心软的。只是,皇太极的命令,他不敢不听从,不得不前来。果不其然,张准一见到他,就动了杀意。

前来谈判的鞑子贵族,名叫雅赖,乃是皇太极的心腹。此人不擅长战争,却擅长交际,在鞑子高层,也算是专职的外交官了。和朝鲜,和蒙古,和明国商议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此人出面。此人懂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还精通朝鲜语,在鞑子里面,倒也算得上是一个人才。

看到张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下令抓人,还要杀人,这不但是不给他面子,还不给皇太极和大金国面子。这样的事情,雅赖当然不愿意看到,他急忙阻拦说道:“都督大人请息怒!”

张准板着脸,冷冰冰的说道:“雅赖,这是我和他之间的私人恩怨,没你的事!”

雅赖当然不相信。他的汉语其实说的不错,根本不需要翻译。带着孙之獬到来,其实是有点炫耀的意思,就是要给张准和虎贲军看看,你们明国的官员,现在都投靠我们大金国了。你们要是识趣的话,也早点投靠过来吧。就算是两人有私人恩怨,也不能在这个时候解决。

他可是皇太极的使者,是大金国的使者。孙之獬是他的翻译,孙之獬被杀,他脸上,皇太极脸上,大金国脸上,都统统不好看。要是张准当着他的面,杀了孙之獬,那就是赤裸裸的打脸。这种打脸,在某些时候,比战场上的失利让人更加的难受。他不得不提高语调,神色严肃的说道:“都督大人,你请三思。”

张准阴沉的说道:“雅赖,我告诉你,就算黄台吉在这里,我也要杀了他!”

说罢,凛然一挥手。

陆伊典带着两个狙击手,将孙之獬押出去。

孙之獬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急忙拼命的求饶,大叫雅赖救命。

雅赖想要上前拦阻,却被独孤猎等人挡住。他身边的三个随从,固然彪悍,可是面对众多虎贲军狙击手黑洞洞的枪口,他们又能怎么样?在场的没有任何人怀疑,他们要是敢异动的话,虎贲军绝对会送他们上路的。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传来。

孙之獬,这个前任的莱州府知府,现在的大汉奸,终于小命了结。

片刻之后,血淋淋的大汉奸首级送上来。

“丢去喂狗!”

张准毫不掩饰的说道。

陆伊典便提着大汉奸的首级离开了。

“你!”

雅赖没想到,张准真的当着他的面,毫不留情的杀了孙之獬。

这无疑是狠狠的扇了皇太极一记耳光,狠狠的打了大金国一巴掌,他当场就要转身离开。但是,最终,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的确是附带有重要任务到来的。孙之獬死了就死了,他不能因为孙之獬的死,而耽误自己的正经事。当然,这件事,大金国是一定会铭记下来的。

“都督大人,这件事,我们大金国是要追究的。”

雅赖只好外强中干的说道。

“我们自己惩处汉奸,有你们大金国什么事?难道说,你们大金国要是出了一个叛徒,你们还将他奉为座上宾了?那你雅赖还不如到我们虎贲军来做事算了,我们会给你发工钱的。”

墨煜冷冷的说道。

这家伙是好话不会说,说反话那是一流的,冷不防来那么一句,常常能气死人。配合他的古怪的语调,就是满天神佛,有时候也要被气得发疯。

“你们……”

果然,雅赖当场被气得浑身发抖,下意识的又要转身走开。

但是,他不能因为这件事,中断谈判。皇太极派他来,是有正事的。要是因为孙之獬的死,耽误了正事,那才是因小失大了。结果,他只好硬生生的让自己停下离开的脚步。

其实,这件事的关键,还是在于大金国的颜面,而不是孙之獬的性命。要是孙之獬和大金国的颜面无关,张准杀的再多,雅赖都不会看一眼的。偏偏张准就是打脸了,还是狠狠的打了。

从内心里来讲,对于背叛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人,雅赖也是看不起的。不但雅赖看不起,大部分的鞑子贵族都看不起。一直到现在为止,对于皇太极的积极收留汉人的政策,很多鞑子贵族,包括代善在内,都是有保留意见的。只是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支持这么多,他们才没有公开反对而已。

现在,张准杀了孙之獬,不免会让那些投靠过来的汉奸,都人人自危,感觉大金国已经无法保障他们的安全。他们的未来,将是一片的黑暗。这对于大金国来说,绝对是不利的。

墨煜冷冷的说道:“雅赖,我相信你是来谈事的,不是来赌气的。要怪,只能怪你们自己无知,居然敢将汉奸带到这里来。下次你将范文程、阮大铖、尚可喜、耿仲明都带来吧,我们一定会好好的感谢你的!”

雅赖再次被气得翻白眼,伸手就要抽墨煜一记耳光。当然,这记耳光最后没有出手。这里是虎贲军的地盘,给他雅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乱来。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无意中的失策,带一个汉奸到来,的确是不太妥当的。

要说自己没有考虑缜密,其实也有些冤枉。因为,在以前,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以前,大金国无论派出去的是什么人,只要披上大金国使者的外衣,那都是威风八面,气势汹汹的,走到哪里,都是可以居高临下的看人的。

第658章你杀我一百万,我杀你一百万!不多不少!两不亏欠!

就算是明国,朝廷公开说不愿意和大金国和议,实际上,私底下,两国从来不曾断绝过密使来往。大金国的使者,无论是公开的,还是暗中的,还是受到了优待的,安全方面,更是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只有在虎贲军这里,大金国的使者,才完全得不到这样的优待。甚至,对方根本不看皇太极和大金国的面子,说杀人就杀人。雅赖还是第一次觉得如此的憋屈。妈的,打了败仗的人,真是一点人权都没有啊

“我的确是来谈事的,但是,你们的态度,很不友好,我要代表大金国,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雅赖只好生硬的说道。

“不是我们要谈判,是你们主动请求谈判的。要不是你们主动来人,我还懒得理你呢。你要知道,我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你要是在这里浪费时间,我还不如回家去抱老婆,亲热亲热,说不定可以多生几个孩子呢。”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

“你……”

雅赖的脸色,再次涨红得好像是煮熟的螃蟹。

因为没有拿下董家堡,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金军上下,对张准就更加的痛恨了。一个个都恨得牙痒痒的,雅赖当然不例外。被张准这么一刺激,雅赖就更加受不了了。他要是武将的话,肯定会立刻跳起来,在虎贲军杀死自己之前,先狠狠的教训张准一顿。见过嚣张的,没见过这么嚣张的!

技不如人,果然就是被欺负的命运啊。要是换了以前,谁敢用这样的态度和大金国的使者说话,不需要他雅赖发话,只需要暗示一下,对方的人就会内部处理了他。天底下,也就只有一个张准,有胆量在大金国的面前嚣张!

“你们要谈什么?说罢!”

张准丝毫不理会雅赖的感受,慢悠悠的说道。

“我这次来,是受大金国大汗的委托……”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雅赖只好收拾心情,开始说正事。

其实,张准刚才的话,并没有说错,虎贲军的确没有和鞑子谈判的意义。双方在战场上你死我活就行了,谈判做什么?人都杀光了,战斗就胜利了,磨嘴皮有什么意思?磨嘴皮就能赢得胜利了?不过皇太极的使者既然来了,张准就“很大度”的接见了对方。

雅赖提出的第一项要求,是由大金国方面,派人收回董家堡城外的鞑子尸首。鞑子是信奉长生天的,按照一般的观念,死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