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 >

第466章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准神色凛然的说道:“要说我没有入主京师的欲望,那是骗各位的。我张某人从来不讳言自己的野心。但是,我不会为了入主京师而入主京师,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在我的这些想法得到实现之前,我没有入主京师的时间表。”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法令,都应该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那些不适合实际需要,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政策法令,当然要改掉。有的不但要改掉,还要废除。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才能跑步前进。”笑看天下校对

“明朝建立的时候,不也废除了很多蒙古人的法令么?例如四色人等,例如第一夜权什么的。难道,各位认为那些政策法律也不应该改变么?现在也一样,明朝也有很多不适合时代要求的法令,必须改革。”

一时间,有些冷场,品茶馆里面一片的寂静。

张准的话太直接,直接到完全就是造反的口吻。在场的士绅,都不敢轻易搭话。现在的他们,的确非常的矛盾。从军事能力上来说,虎贲军的确是最强的,紧靠虎贲军,自然是最安全的。但是,问题是,虎贲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实实在在的反贼。

为什么天底下,就没有一个完美的靠山呢?朝廷的政策,最适合他们的需要,偏偏朝廷最不争气,看来时日无多。很多士绅都暗自猜测,极有可能改朝换代。鞑子是最凶残的,落在他们的手上,不死也是残废。鞑子是不能考虑了。只有虎贲军最中庸。尽管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相比破家败亡,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

冯高轲急忙打圆场说道:“都督大人,菜冷了,请请请!”

张准拿起筷子,随便吃了几口。今日河间府士绅备下的饭菜,当然是非常丰饶的,北直隶的各色名菜,都在其中,如金毛狮子鱼、铁狮子头、白玉鸡脯、蜜汁仙桃、扒镶口蘑、改刀肉、菊花鱿鱼、龙凤大虾、洛关香肠等。红花楼的厨师,显然是拿出了十二分的本领来的。

不过,谁都知道,宴无好宴,河间府士绅们请张准来,乃是探底来着,心思完全不在饭菜的上面。至于张准本人,对饭菜没有什么讲究,只要吃饱就行。倒是董淑嫣心无旁骛,可以仔细的品尝。

果然,菜没有吃几箸,马上又有人说话了:“都督大人,在下卢新波,家里没有田产,只有些小本生意。在下有些疑问,不知道都督大人可否指点一二?”

张准嘴里嚼着一块蹄髈,随意的说道:“卢老板做的是什么生意?”

卢新波简短的说道:“皮革。”

张准随口说道:“河间府皮革?”

卢新波有些惭愧的说道:“是束鹿皮革。”

张准将蹄髈吞下去,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哦,原来是束鹿皮革,有意思。”

对于束鹿皮革,张准还真是有点印象。他以前有个新兵蛋子,家里就是搞皮革生意的。可能是家里有点小钱,他从小就不学好,跟着别人做小混混。家里感觉管不了,于是就打通关系,将他送到部队来。也不知道是咋搞的,刚好来到张准的手下。结果,被张准狠狠的训了两年,由此也知道了皮革行业的一些情况。

束鹿皮革,又称作辛集皮革,是河北省非常有名的特产。在明朝的时候开始出现,在清朝的时候兴旺。新中国成立以后,辛集皮革不断的扩大发展,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还大力出口,出口额超过一亿美元。在河北这样的省份,算是不错的行业了。

卢新波好奇的说道:“都督大人也知道束鹿皮革?”

张准点点头,肯定的说道:“卢老板,你这一项,很有搞头。”

卢新波以为张准说的是客气话,并没有什么在意,只是礼貌的说道:“还请都督大人指点一番。”

张准点点头,慢条斯理的说道:“束鹿皮革一定要打出品牌来。卢老板,要是我没有猜错,在真定府和河间府,做皮革的人恐怕不少吧?相互间的争斗,应该也非常的激烈吧?要是你们都是一团散沙这样,互相抵制,互相破坏,那肯定是没有搞头的。再说,现在兵荒马乱的,货物流通不畅顺,只怕卢老板的皮革,想要卖个好价钱,也不太容易。”

卢新波感慨的说道:“都督大人说的是,的确不容易。去年河南动乱,我足足亏了两千四百多两银子。今年也没有赚到什么钱。要是明年没有什么改观的话,我这点家底,都要被折腾光了。还请都督大人指点一条生路。”

张准点点头,慢慢的说道:“卢老板的眼光,不要局限于国内,眼光可以放长远一些。皮革的利润,重点还是在海外市场上。海外市场的皮革行业还没有起步,卢老板只要把握先机,肯定可以快人一步的。国内的市场,一定要等待战火平息下来,才能拓展。”

海外市场?卢新波有些木然。海外市场,对于他来说,的确是有些遥远。这年代的信息,非常的不畅通,哪里紧缺皮革,哪里的皮革已经饱和,都是依靠经验来判断的。有时候,这样的判断非常的盲目。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鬼知道哪里缺货啊?就算是后世,啥通讯工具都有,白菜照样烂在地里啊!

张准继续有条不紊的说道:“卢老板如果真的有志于在皮革业分一杯羹,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朝鲜、日本、南洋,都需要大量的皮革。你在国内卖五两银子一张的皮革,到了朝鲜,至少可以卖十两银子。到了日本,至少可以卖十五两银子。到了南洋,至少可以卖二十两银子。”

卢新波又是期待又是无奈的说道:“都督大人指点的是,或许海外市场的确是一条生路,但是,我去不到这些地方啊没有门路我又没有自己的海上贸易船队。”

张准轻轻的摆摆手,沉稳的说道:“卢老板稍安勿躁,等我说完。”

卢新波急忙期待的看着他,满脸的希冀。他的确是有点发愁了。河间府的商家,实力并不雄厚,一般的商家,也就是几万两银子的家底。和江南的那些大商家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卢新波在河南损失了两千多两银子,的确是有点伤元气了。

其他的士绅,听到张准对束鹿皮革,竟然还有相当的了解,都显得十分的好奇。要是他真的能够给卢新波指点一条生路,他们肯定会非常佩服的。这年头,当官的都只爱钱,真正可以出谋划策,帮他们解决困难的,却是少之又少。这个张准,或许真的是个另类。

张准看看所有人,微微一笑,然后自信的说道:“大家觉得我能够打败鞑子,很了不起。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鞑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鞑子要武器没有武器,要技术没有技术,要战略没有战略,他们有的只是天生的骁勇,还有就是对抢掠的欲望。我不怕拍胸口保证,打败鞑子,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其实,虎贲军更强大的,在于海上力量。只要你们满足虎贲军的条件,虎贲军可以帮助你们开拓市场。”

看了卢新波一眼,张准温和的说道:“现在,虎贲军和朝鲜的贸易航线已经开通,卢老板不妨和有关方面联系,看看自己的皮革,是否可以卖到朝鲜去。要是我估计的没错,跑一趟朝鲜,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卢新波顿时感觉到了一线生机,脸上的阴暗神色逐渐的退去,但是又有点担心的说道:“朝鲜毕竟是外国,我们明国人,在那里做生意,万一遇到别人的不公正对待,那怎么办?山长水远的,就算想要找个救兵都不可能啊上次在河南,我的皮革,就是被乱军抢走的,欲哭无泪啊!”

张准凛然说道:“只要你们登记为虎贲军的企业,诚实经营,依法纳税。那么,你们遭遇到一切不正常的打击,虎贲军都给你们出头。朝鲜人要是为难你,自然会有人收拾他们。我敢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轻易出现。要是出现,我一定帮你讨回公道!”

卢新波浑身一震,难以置信的说道:“都督大人……”

张准伸手制止他的提问,继续凛然的说道:“通俗的来说,就是你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受人欢迎,你就应该获得市场份额。要是别人使用不正常的手段,来阻止你销售商品,甚至是使用武力、威胁、恐吓、暗算等见不得人的手段,你都可以来找我,我帮你们解决麻烦。但是,如果对方使用的是正常的商业手段,那我只能说你技不如人,帮不了了。”

卢新波自信的说道:“我的皮革制造技术,独此一家,没有人可以做的比我更好。要不是遇到一些麻烦,我的皮革,早就卖到更多的地方去了。”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卢老板目前遇到什么麻烦?”

卢新波咬咬牙,坦白的说道:“我的皮革,想要销往真定府,遭遇到真定府皮革大商家韦和梁的抵制,他派人跟我说,要是我的皮革敢在真定府出现,他就派人打断我的双腿。我有一批价值四千两银子的皮革,被他联合其他人扣住了,我想要回来,他不给,说我坏了行规,这批货物就等于是我交的学费。”

“啪!”

张准狠狠一拍桌子。

桌上的杯筷碗碟都被砸得跳起来。

除了董淑嫣之外,其他人都吓了一跳。

张准沉声说道:“岂有此理卢老板,这件事,我可以帮你出头前提是,你在虎贲军登记备案,依法纳税,诚实经营阻挡正常的商业贸易,还扣押别的商家货物,还有没有王法?”

卢新波颇为期待的说道:“不知道大人什么时候常驻北直隶?”

张准毫不掩饰的说道:“各位觉得,我既然到来了河间府,会轻易的离开吗?就算我本人不在这里,虎贲军也会在这里常驻!”

嚣张!

太嚣张了!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在场的士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暗暗的在心里说,这个张准,当真是太嚣张了。他刚来到北直隶,连像样的立脚点都没有,居然就敢将北直隶包揽在自己的怀里了。但是,没办法,他有嚣张的本钱。虎贲军将鞑子打得落花流水,而鞑子又将明军打得落花流水,以此类推,虎贲军将明军打得落花流水,也不是什么难事。在山东,好像明军就被虎贲军打得连屁都不敢放。

卢新波咬咬牙,下定决心,沉声说道:“都督大人的话,我是否可以转述给韦和梁?”

张准肯定的说道:“当然可以他要是继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阻挠你做生意,我要他的脑袋但是,我也必须声明,要是他的手段是正当的,属于商业竞争的正常手段,我是不会袒护你的。这些话,你都可以转述给他。”

卢新波急忙说道:“在下都记住了。”

张准点点头,自信的说道:“如此甚好。”

其他的人都悄悄的互相对望,眼里的神色,多了几分的敬畏,又多了几分的敬佩。无论张准是不是在笼络人心,但是这种敢作敢当的行为,还是他们比较喜欢的。没有人怀疑张准有能力拿掉韦和梁的脑袋,除非他跑到京师去。只要他还在真定府,他就不敢不听张准的话。这样一来,卢新波的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在场的士绅里面,固然是大地主居多,商人的数量也不少。明朝本来就是个商业贸易很发达的朝代,河间府又是北直隶的重要城镇,商家的数量当然不少。卢新波获得张准的支持,其他的商人当然有些心动,尤其是那些处于劣势的商人。

做生意,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环境,大家使用正常的手段竞争,不要搞非法手段。张准倡导的自由竞争的手段,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卢新波就相信,要是韦和梁不威胁自己,不限制自己的皮革进入真定府市场的话,他肯定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其他的商人,当然也如此。

卢新波之后,暂时冷场。

所有的士绅,都在仔细的衡量着,他们可以从张准这里,获得什么,又需要付出什么。毫无疑问,张准的虎皮,是极强的杀手锏。问题是,要披上这张虎皮,也不容易啊一成五的商业税啊过惯了免税日子的商家,一下子要纳税,还真是有点难以取舍。

张准随意的扫了所有人一眼,淡然自若的说道:“各位,还有什么要问吗?时间宝贵,还请各位不要冷场啊张某人事务繁忙,吃完饭就必须离开的。下次再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冯高轲装作非常随意的说道:“敢问都督大人,士绅乃是国之栋梁,都督大人可曾有什么特殊的照顾措施?”

张准微微一笑,戏肉来了。

其实,前面那些士绅提到的,都是具体的细节的问题。有关士绅的定位问题,才是在场的每个人最关心的,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事实上,在场的每个人,头顶上都挂着士绅的帽子,最差的也是一个员外。这样的帽子有什么好处?那就是不需要纳粮,不需要服徭役。

大明朝的绝大部分赋税,就是这样漏失的。好像冯高轲,本身有良田上万亩,每年收获上万石的粮食,却不需要缴纳任何的赋税。相反的,他的后辈,要是有人考取了秀才的身份,成了所谓的廪生,还可以从官府那里获得粮食供应,这就是所谓的“国家养士”的政策。

国家养士的政策,从汉代的时候就开始实行,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实行了一千多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观念已经印入到民众的骨髓里面。这样的政策,的确是增加了国家的人才储备。但是,也造成了巨大的税收黑洞。直到后来雍正强制推行摊丁入亩,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个赋税的巨大漏洞,才慢慢的被填补回来。

可以说,不用纳粮,不用服徭役,是士绅最根本的核心利益所在。他们是明朝最大的特权阶层。他们占据了明朝九成以上的田产,却不需要缴纳一两的粮食。这使得他们成了大明朝最大的毒瘤。他们可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国家财政却是捉襟见肘,而一般的民众也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当这个毒瘤最终爆裂的时候,大明朝也就完蛋了。

明朝后期,尽管后世的历史学家说是小冰河时期,还有什么鼠疫之类的。其实,这些都是外因。明朝的败亡,最根本还是内因。而内因里面,特权阶层的过于庞大,不用纳粮,不服徭役,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明朝也不会那么快败亡。

国家的财政都被他们占据了,朝廷自然拿不出钱来。不到一成的人口,霸占了九成以上的田地,不需要纳粮。剩下的九成的人口,只有不足一成的田地,却需要承担国家的全部赋税。白痴都知道,这是不合理的,是致命的。为了获得足够的赋税收入,朝廷只好拼命的在另外不足一成的田地上征税,自然而然的,当然是将这九成的人给逼反了。

李自成经常每次都被打得只剩下几百人,甚至是只剩下几十人,但是一旦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马上又能发动数万人甚至是数十万人,继续和官军作战,原因可想而知。民众没有活路了,只好起来和朝廷争斗了。就好像张准刚起家的时候,啥都没有,只有烂命一条,怕什么?干死一个是一个,干死两个赚一个!

张准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他非常明确,非常肯定的说道:“第一,所有的田产,都必须纳粮。第二,所有士绅,都必须服徭役。”

冯高轲没想到自己的话,会被张准直接拍回来,一时间脸色有些发硬,颇为尴尬。其他的士绅,同样没有想到,张准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气氛再次僵住了。

张准轻飘飘的两句话,就直接定下了他们的命运。在张准的地盘上,他们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特权了。不但要纳粮,还要服徭役。说真的,对于在场的大部分士绅来说,的确不容易接受。这等于是在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