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73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73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但在严重肝细胞损伤时,线粒体膜亦损伤,可导致线
粒体内AsT的释放,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
    【参考值】
    终点法(赖氏法)速率法(37℃)
    AI。T    5~25卡门单位  10~40u/I.
    AsT    8~28卡门单位  10~40U/I.
    ALT/AST≤1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I。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
100倍,但AI.T升高更明显。通常ALT》300U/L、AST》200U/L,AI—T/AsT》1,是
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重要的检测手段。在肝炎病毒感染后1~2周,转氨酶达高峰,在
第3周到第5周逐渐下降,ALT/AST比值逐渐恢复正常。但转氨酶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
伤的严重程度无关。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转氨酶活性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
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
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
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I。)或正常,AI。T/AsT》1。若
AsT升高较AI。T显著,即AI。T/As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