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113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113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患者多取坐位,检查者一般取站立位。检查右眼时,检查
者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则位于患者左侧,用左手持
镜、左眼观察。
    2.正式检查眼底前,先用彻照法检查眼的屈光问质是否混浊。用手指将检眼镜盘拨
到+8~+10(黑色)屈光度处,距受检眼20~30 c:m,将检眼镜光线与患者视线呈15。角
射入受检眼的瞳孔,正常时呈红色反光。如角膜、房水、晶体或玻璃体混浊,则在橘红色
反光中见有黑影。此时令病人转动眼球,如黑影与眼球的转动方向一致,则混浊位于晶体
前方;如方向相反,则位于玻璃体;位置不动,则混浊在晶体。
    3.检查眼底嘱患者向正前方直视,一手握持检眼镜,另一手放置在患者头部前面,
并用拇指轻轻地固定被检眼的上睑。先将镜盘拨回到“O”,然后将检眼镜移近到尽可能接
近受检眼,以不接触睫毛为准,观察眼底。如检查者与患者都是正视眼,便可看到眼底的
正像,看不清时,可拨动镜盘至看清为止。检查时先查视神经乳头,再按视网膜动、静脉
分支,分别检查各象限,最后检查黄斑部。检查视神经乳头时,光线自颞侧约15。角处射
入;检查黄斑时,嘱病人注视检眼镜光源;检查眼底周边部时,嘱病人向上、下、左、右
各方向注视、转动眼球,或配合变动检眼镜角度。
    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色泽,边缘是否清晰。观察视网膜动、静脉,注意血
管的粗细、行径、管壁反光、分支角度及动、静脉交叉处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正常动脉
与静脉管径之比为2:3。观察黄斑部,注意其中心凹反射是否存在,有无水肿、出血、渗
出及色素紊乱等。观察视网膜,注意有无水肿、渗出、出血、脱离及新生血管等。
    4.眼底检查记录为说明和记录眼底病变的部位及其大小、范围,通常以视神经乳头、
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行径、黄斑部为标志,表明病变部位与这些标志的位置、距离和方向
关系。距离和范围大小一般以视神经乳头直径PD(1PD—1.5mm)为标准计算。记录病
变隆起或凹陷程度,是以看清病变区周围视网膜面与看清病变隆起最高处或凹陷最低处的
屈光度(D)差来计算,每差3个屈光度(3D)等于1rrlm。
    【注意事项】
    1.检查眼底时虽经拨动任何一个镜盘,仍不能看清眼底,也说明眼的屈光间质有混
浊,需进一步作裂隙灯检查。
    2.对小儿或瞳孔过小不易窥入时,可散瞳观察,散瞳前必须排除青光眼。
十三、PPD皮肤试验
(万学红)
    PPD(purilied protein derivative)皮肤试验是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led
proteindeI?ivative of tuberculin)为抗原的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肤试验常用于结核感染率
的流行病学调查、卡介菌接种后效果的验证和协助诊断结核病。既往我国的结核菌素试验
附录_曩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采用的抗原是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T),为了便于国际间结核感染率的比较,世
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推荐使用。PP')。
    【方法】
    1.以PPD O.1ml(5u)于左或右前臂内侧行皮内注射,在穿刺处周围皮肤将出现红
晕、硬结反应,注射48~72h后测量和记录反应面积。
    2.48~72h观察皮肤局部反应结果。我国规定以硬结为判断标准:硬结直径≤5mm为
阴性/(一),5~9mrrl为一般阳性/(+),10~19 mm为中度阳性/(++),≥20ram或
虽不足20mm,但有水泡或坏死为强阳性/(+++)。
    3.根据皮试结果判断临床意义:①阴性常见于未曾感染过结核菌或还处于结核感染
早期(4~8周)或血型播散型肺结核等重症结核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
HIV(+)或恶性肿瘤者以及结节病者等;②阳性常提示有结核感染,3岁以下儿童需按
活动性结核处理,成人强阳性需考虑有活动性结核病可能。
    【注意事项】
    1.皮试前若前臂内侧皮肤有损伤或恰遇假期时间,则需重新安排皮试时间。
    2.老年人对PP')的反应较年轻人慢,可能需要72h后才能检查到反应结果。
    3.约有2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呈假阴性,建议初次注射1~3周后重复PPD试
验,可由于助强效应(b()OSting ef.fect)呈现阳性反应。
(熊盛道)
581
附录二  临床检验参考值
一、血液检验
(一)血液一般检验
血红蛋白(Hbg)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点彩红细胞百分率
    绝对值
嗜多色性红细胞
(二)红细胞的其他检验
网织红细胞(Ret)  百分数
    绝对值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平均直径
红细胞厚度
男性120~160g/I.
女性110~150g/I。
新生儿170~200g/I。
男性(4.0~5.5)×10”/i。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I。
成人(4.0~10.0)×10。/i。
新生儿(15.0~20.0)×10。/L
6个月至2岁(11.0~12.0)×10。/L
0.00~0.05(0~5%)
0.50~0.70(50%~70%)
0.005~0.05(0.5%~5%)
0.00~0.0I(0~1%)
0.20~0.40(20%~40%)
0.03~0.08(3%~8%)
(0.04~0.05)×10。/I。
(2.0~7.0)×10。/L
(0.05~0.5)×10。/L
(0.00~0.1)×10。/L
(0.8~4.0)×10。/L
(0.12~0.8)×10。/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