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笑星的爱 >

第2章

笑星的爱-第2章

小说: 笑星的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课堂,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讲课,是您对人生最铿锵的歌唱。每晚十一点半钟的就寝入睡送去旧日,每早六点钟开拔去校舍迎接朝阳。四十年风风雨雨的洗浴,一万四千六百天朝朝夕夕的奔忙。突然有一天,您乘公共汽车时,一位售票员认出了您是他儿时的老师,一声呼叫,叫你欢欣鼓舞,居然泪花儿盈眶。又如,您的一位您记不住姓名的学生一封长信,把自己的工作成绩分一份给了您,也使您望着那几页信笺激动万分,几夜不入梦乡。    
    就是如此的梦,就是如此的想?    
    困难时期,饥肠辘辘,您垂眼房中踱方步,“帝高阳之苗裔兮……”踏唱诗歌送辰光;十年浩劫,天昏地暗,您五七干校显身手,“迎来了春色换人间……”几声高唱补凄凉。蓦然间,您信手挥出“斯是陋室,唯吾独馨”,装置框挂中堂……    
    爸爸,您有您的世界!您每天挥毫,常年弄墨,巧耍竹管,平铺纸张。您抒发您的宁静,您展现您的胸膛,您挥就您的追求,您刻画您的理想。从赵朴初的“园丁颂”,到廖公致小蒋的文章;从屈原畅诉的“离骚”,到李清照华彩的诗行。我读着那一字字,我看着那一张张。看到了,看到父亲的如此的希冀、企盼、理想;您要的是没有砖瓦的大厦,您要的是没有梁木的殿堂。您用您的清高纯洁的情感去铸造象牙之塔,自己去攀登,一步一步,就是向上,不炫耀,不声张……    
    如今,您去了!面对您给我,不,给这个世界留下的一篇篇白纸黑字。    
    讲什么梦,谈什么想,嗅您清水洗砚淡墨香;寻什么求,问什么索,看您笔走龙蛇写华章。一个个字,钢筋铁骨;一幅幅作品,神采飞扬。一看,就知道您是个小学老师:字写得循规蹈矩,没有一丁点的歪门邪道和张狂。一读,可觉出您满腹经伦:先秦魏晋,唐宋明清,先贤的志咏,名人的文章,全在您的手中一气呵出,熠熠放光。您是把血,把气,把神注入到了您写的每一个字中;您是把人生,把追求,把一切的理解录在了一张宣纸上。    
    爸爸,原谅我曾经这样想:有那么好的功底,为什么不舞毫弄墨走蹊径?您有那么扎实的基础为什么总是追求横平竖直,纸正字方?按您的水平,您早可以任意挥洒,离经叛道,显露一下潇洒的风度,追求什么天地宇宙的精髓风貌,找一点现代的“感觉”,也好让人舞文弄墨写文章。可您偏不是这样!    
    您书,书您的风骨,书您的精神。    
    您法,法自然之道,大秀入平常!    
    ……颜真卿,柳公权,九成宫,兰亭序;小楷一百,大字八十,描红摹贴——五岁让我写大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硕鼠硕鼠,毋食我黍”;三岁唐诗,四岁诗经,假期逼我写文章……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是爸爸走了后,我才开始在自己的脑海中去圆,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梦想……全明白了?    
    


爱情第7节 妻子(1)

    所有看过李静民的人,(我说的是不了解内情者)都说她不是姜昆的原配;你们看,他们之间确实差距挺大……    
    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姜昆和李静民,谁看了都得说,是天造地铸的一对儿,有人说一见钟情的爱“不磁实”经不起折腾,不用像相声那样三翻四抖,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幡然改图,分道扬镳。    
    对此,恕笔者不能苟同,试问,普天下,除了旧社会父母包办而外。如今,在自由恋爱的旗帜下,你我他,谁不是一见钟情,如果没有一见钟情,哪有什么百年好合。如果没有一见钟情,你那部爱情的史诗的序在哪里。总不能半截腰插杠子就爱的死去活来吧。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就姜昆和李静民来讲,他们之间就是一见钟情,他们一见钟情在三十年前去北大荒兵团的列车上,那时候他们还都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热血青年,他们都穿着绿军装,戴着红卫兵袖标,雄纠纠、气昂昂奔赴三大革命的最前线,去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姜昆善长文艺,是校红卫兵造反宣传队的活跃分子,虽然因家庭成分,一度他被排挤出革命造反派的队伍。    
    但,他一直寻找机会,从事文艺宣传活动。他和他的多个脑袋差个姓的发小们,竟然破天荒的搞出了个大型话剧《在列宁的故乡》他自导、自演、自拉、自唱,在京、评、歌、舞、话偃旗息鼓、文艺界一片萧煞的年代里,他们带头在话剧舞台上,点然了一把火……


爱情第8节 妻子(2)

    这是我们谈恋爱时的照片,这张没有戴军帽,要是戴的话,分不出谁是男的谁是女的,全是一水儿的兰制服。身体都属于瘦肉型,静民80多斤,我100斤出头儿,绝没有血脂高和胆固醇高的疾病之虞,没营养不良就很福气了。    
        
    这个话剧演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在当时引起异乎寻常的轰动。小小的姜昆也因此名噪一时。    
    正因为有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他这个资本家的孝子贤孙,他这个背着黑五类分子的“狗崽子”才破格的被批准和那些革命造反派们一道,去当时青年们最热衷于去的、也是最令人羡慕的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做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    
    在列车上,姜昆主动站出来,组织宣传活动。在演出中,他发现了一个一直坐在一个角落里,既文静又秀气的小姑娘。让他吃惊的是,那小姑娘不仅容貌出众,还有一副穿云裂石、断金碎玉一般亮脆清甜的好嗓子,她应姜昆之热邀,他们唱了几个男女声二重唱,他们所唱的歌曲,无非是张振富与耿连凤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等几首廖若星辰的。    
    两个人合作得非常成功,受到旅客们的热烈欢迎。从此,李静民这个名字便牢牢的扎根在了姜昆的心中,李静民那优美动听的歌声,始终萦绕在他的耳畔,他爱上她了,而且爱得刻骨铭心。而李静民,也深深地为姜昆的真诚所感动,她也无怨无悔的爱上了姜昆。    
    尽管到兵团后,没有分在一个连队,但他们的心是紧紧的连在一起的。    
    东北农村有句他们土语,叫出头的椽子——先烂。由于姜昆有一身的文艺细胞,更加之他一向追求上进,创作、演出、参加劳动,样样都十分出色,难免遭人所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向他发难,一个又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接二连三的加在了他的头上,他被清除了宣传队,他被剥夺了创作和演出的权力,他被甩到最偏辟、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最严酷的劳动锻炼。就在他决然独处、嗒然若丧的时候,李静民不避重嫌,勇敢地为她的心上人送来了关爱和鼓励……爱情的力量帮助他战胜了,    
    因失志而造成的困惑和颓废,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最后终于从低谷又一次跃上了颠峰。从最底层扔下喂猪的泔水瓢,解下厨师的围裙、进入了师宣传队,成为师宣传队一支宣传报导的主笔……


爱情第9节 妻子(3)

        
    “拿起笔,作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    
    “狠斗私家一闪念,男女老少齐向前!”    
    “金猴奋起千均棒,王宇澄清万里埃!”    
    “兵团战士心明眼亮,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我们在宣传队演出的时候,用的全是这个动作。    
    到了美国的现代美术倌的现代作品面前,我觉得摆出这个动作才能更突出现代的味道!    
    兵团令演,他创作演出的相声《林海红鹰》一炮打响,荣幸的进了北京;慧识贤的马季,看了他的演出后,认准他是个苗子,他不失时机的把他调到了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圆了他想住了多年的演员梦。    
    就在他打好背包,准备到共和国大厦报到的前夕,他找到了李静民;他同他心爱的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说他要调中国广播艺术团了,想同她做一个了断,李静民吓了一跳。认为他高升了,想同她谈离说散。因为当时姜昆的表情非常冷峻,像那样冷峻的表情,打从他们认识那天开始,她从未见过。岂能不让她害怕,不过,人各有爱,不能强免,李静民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就等着姜昆发话。她想听他说完后,扔下一句祝愿后,回身就走,连头都不回一下,……    
    等了半天,姜昆终于捧不住、卟哧一声笑了,原来他是来约李静民一起去登记的。在生活中,他夫妻经常是这样真一半假一半的,可以说是戏剧人生。


爱情第10节 妻子(4)

      从相识到相爱,从相爱到相伴,两个人一起咀嚼人生,共享受他的苦辣酸甜;从年轻到年迈,从年迈到永远,两个人不用海誓山盟,却感觉得到幸福温馨的内涵;从历史到如今,从遥远到身边,所有的人都心明如镜,不用讲述什么特殊的体验。越用心,越费劲,越刻意,越添烦,倒是不经意,不洞察,就有了宁静;不较真,不苛求,倒迎来笑颜。看来,平常普通是最难的境界,没心没肺到显着出一个个家庭和气氛围的不平凡!    
    其实李静民也很有一个优秀演员的资质,她不仅歌唱得很好,东北二人转也唱得非常出色;省龙江剧院己决定调她去做专业演员,可,怕扔下姜昆一人没着没落,人家放弃了那个机会,有道好饭不怕晚,姜昆调入广播说唱团不久,李静民也凭能耐、调到了广播艺术团,她主要的任务是演二人转;那些年,中央台推出的二人转、单出头,有很多是李静民的;后来根据需要,她还做了一段报幕员,现在叫主持人。但,不管唱二人转、还是当主持人,她都干得有声有色,再后来姜昆出了名,出了大名。为了丈夫,她放弃了自身的优越条件,退到第二线,甘心去做衬托红花的绿叶;为此,连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都名之惋惜,说她要是唱歌,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十分出色的歌唱家……


爱情第11节 妻子(5)

        
    然而,李静民并不为之后悔,在她看来,让丈夫一个人辉煌就够了,两个人都争辉煌太夺光,对相互都有影响。    
    再再之后来爱女姜姗长大了,也像她爸爸一样成名了,为了孩子,李静民又退了一步,辞职去美国陪读。这下子她可太辛苦了,爱人在中国,爱女在美国,两种爱隔山隔水,为了兼而顾之,她需要不断的远度重洋、飞来飞去,尽管这样,她不但不感到辛苦,反而觉得十分受应,看她现在,好像比她二十年前还年轻。是精神的关系,还是生命在于动动所至,不得而知。总之,凡是第一次看见她的人,没一个说她是姜昆的原配,在这个问题上,我曾与一位朋友争得脖子粗脸红。    
    直到姜昆站出来证实后,他还是摇头,他可能是为姜昆那么大年龄找那么点儿个媳妇而忿忿不平吧?    
      别跟老婆一块儿照镜子,因为发展总不是按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合情合理。该是你的,你可能永远得不到,不该是人家的,人家可能永远拥有。再有,人还得知足,不能什么好事都落你一个人身上。我老抱怨说我老婆不会经营,管理、凭着我们人缘好的人际网络,能挣好多好多的钱。可老婆说,什么好事都是你们家的?你演相声出了名,你让你老婆也大红大紫,文艺界你们是大腕儿,搞企业投资您也占着,钱全让你一个人挣,人家还有没有活头儿?我五十多了,身体没病,长得也不像这个岁数的老太太,你还想让我当女强人给你挣钱,想什么呢你,知足吧你?一顿抢白,您说我说什么?谁让我五十多没长个四十多岁的脸呢。所以两个人一块照相,我不露半拉脸,我不跟你比,我承认世界的公平,好事是不能让一人都得着。    
    


亲情第12节 女儿(1)

    看!他讲得绘声绘色,孩子呢,哈哈,她根本就没给他听,心里话,你讲你的,我玩我的,谁也别影响谁。。。。。。    
    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天到晚孩子缠着你:“爸爸、妈妈、给你讲个新故事吧。”你绞尽脑汁地想起了姥姥小时候给你说过的什么《狼外婆》的故事,刚讲完,孩子又跟上一句:“再讲一个!”于是,你讲吧,实在没有;不讲吧,又不愿意辜负孩子那期待的目光。你处在一个进在两难的局面,你要是好脾气的,好言相劝哄哄孩子,或是瞎编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的一个故事;坏脾气的瞪起眼睛:“去!去!别老缠着大人!”可明白的时候也为自己轰走孩子的原因而感到懊丧。    
    这时候,你一定会想,咱们也不是没有故事,讲段儿“瓦尔特”吹上一段“威虎山”,实在不行来段“福尔摩斯”……    
    可这些孩子们不懂呀。哎呀,四、五岁那时候听的故事怎么一点没记出来呢?是啊,    
    关键是给这些孩子讲什么。您还得有点耐心,拿着本小人书,一本正经也不管孩子听不听。    
    新生命的来临,无形中给年轻的父母肩上又增加了砝码。在李静民产假期间,姜昆买菜、做饭、洗尿布,忙得不亦乐乎。有一次,孩子渴了,姜昆去弄水,忙乱中竟把精盐当成了白糖,放进奶瓶里,孩子喝过之后,仍旧哭闹不止,小两口怎么哄、怎么逗也无济于事。最后李静民一尝奶瓶里的水,才知道孩子哭闹的原因。    
    姜昆摇头苦笑,对孩子道:“对不起,宝贝,我这个当爸爸的太不称职了。”    
    我爸爸真傻,有点东西就能让他看半天。


亲情第13节 女儿(2)

    1980年,是姜昆最忙的一年,他连演出带深入生活,先后到沈阳、青岛、保定、江苏一些地方,历时近十一个月。    
    平时小两口忙得不可开交的活,姜昆一走,全都在了李静民一个人身上。她白天上班,晚上带孩子,星期天还要料理家务,那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她有没有怨言呢?有;有没有委屈呢?有!可,这位聪明、贤慧、最能理解和体贴丈夫的女人,从来没有把怨言和委屈挂在嘴上,写在脸上。    
    姜昆回家的时候,她不说自己如何总是说:“你一个人总在外边跑,长此下去,女儿可快不认识你这个爸爸了。    
    这句话妻子是笑着说的,可姜昆听了,心里委不是个滋味。想想自己,确实忙得一塌糊涂,家不是家,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宾、旅店。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忘记身后有个温暖的家;他没有忘记在家里有日夜企盼他归来的娇妻爱女。    
    放在衣兜里的女儿和妻子的照片,哪天他都要看上几遍。    
    对此,妻子能够理解,而微岁的孩子,只知道让大人疼她,她怎么能理解大人的甘苦啊!    
        
    几次从外地回到家里,女儿都噘着小嘴不满意的说:“你这个姜老昆,出去就不回来,把我和妈妈都给忘了。对孩子的教育姜昆没有继承父辈的模式,他顺其自然,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他本人以身作则,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方法,非常适用,小姜姗就在这平等、互爱、幸福、温馨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起来了。    
    也许是父母的遗传,姜姗从小就喜欢音乐、细心的父母发现了孩子身上独有的天性,让女儿学习钢琴,至于将来能否从事那个专业,无关大体、起码起个淘冶情操的作用。    
    小姜姗也真不负父母之望,学琴时非常投入,她的聪明、她的悟性、她的接受能力,使教她的老师非常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