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经济学演义 >

第22章

经济学演义-第22章

小说: 经济学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挖挖,弄点钱花花”的好机会,更何况是修建路桥的大工程呢?但是,刘备相信张飞是尽职守责的,决不会拿着公司的钱乱花。    
    张飞修建当阳桥,一方面是作为蜀汉公司一个项目去经营,另一方面也是从他个人还历史旧账的考虑。想当年张飞为了阻止曹操大军南下,掩护赵云撤退,站在当阳桥大喝一声,只喝得夏侯杰落马而死,曹操引军拨马而逃,张飞趁机让军士拆了当阳桥。虽说一时阻止了操军南下,却也造成了交通不便。如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路桥交通越来越成为发展的瓶颈,原来的当阳破桥更是公路交通的极大障碍,每天有数千车辆困于两边难以通过。由于这里是蜀汉公司材料和产品进出的必经之路,他们自己在物流方面就特别不方便,早就有修这座桥的意愿,只是由于过去资金不足,一时难以启动。再加上有经济学家好言相劝,说是自古修桥铺路都是官方行为,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如果你公司出资修建,除非是公益性质,否则是不能阻止别人免费通行的。    
    就经济行为而言,确实存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私人物品是个人家庭所拥有的物品,在占有和使用上都存在排他性;公共物品往往不存在使用的排他性,譬如路灯,一个人使用并不内排除他人也使用。这类物品还有街道、国防、文化知识、灯塔等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区别,有时候还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过去道路和桥梁都是政府出资修建,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如果个人出资修建,也多具有捐资修筑、积德行善的性质。但是,张飞是个性急人,他不太相信经济学家们的死板教条。他认为:我出资修桥,桥就是我的,谁过我的桥,谁就交费;不愿意交费的还走他的老路,还在那里等不就行了。干吗非要是公共物品不可呢?    
    张飞在蜀汉公司董事会上提出建议,并立下军令状:一年把桥修好,双向4车道。修好之后,按过桥车辆收费,大型卡车每次10元,小车每次5元,拖拉机是农民的,就少收一点,每次1元。估计要不了10年的功夫,就能够连本带利,全部收回。请丞相帮我算一算,修建这么一座桥需要多少钱,日常的维护和经营需要多少人,多少费用,什么时候收回了本利,咱就停止收费。张飞的建议在蜀汉公司董事会上经过认真讨论,最后得到了通过。诸葛亮对这样一个项目进行了评估,修建这样一座桥,总投资在5000万元的水平,每天平均有3000辆机动车通过,平均可以收回2万元,一年收回730万元,除去经营管理费用,大约需要10年能够收回全部投资,12年就可以保证投资的利润。    
    说干就干,张飞立即组织人马开始修建当阳新桥。果然不足一年的功夫,桥修好了。人们为了节省时间,都愿意掏钱过桥。当阳新桥秩序井然,车流通畅,过桥的往来车辆络绎不绝。    
    有创新就有模仿。特别是在中国,模仿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自从张飞修建当阳新桥,建立过桥收费模式以后,贷款修桥铺路成为了中国各地道路桥梁经营的一种创新模式。全国各地纷纷到蜀汉公司考察学习,让张飞介绍经验。各级地方地方政府也组织路桥企业贷款修路,过路收费,收费还贷,地方政府还可以增加税收。就这样,原来本是各级政府修建的公共物品,现在成了企业经营的私人物品,全国各地的路桥工程项目成了最有稳定收益,最能确保地方政府税收的“金桥工程”和“银路工程”。如今,张飞修建的当阳新桥已经全部收回投资,并停止了收费,变成了免费的公共物品,可是,全国各地的路桥没有一处停止收费的,有的个别路段甚至还涨价。这其中都有地方政府的背景。    
    既然路桥能收费,那么其他的公共物品能收费吗?在中国,很多人在化公为私方面是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的。如果你要提出来:灯塔是公共物品吗?经济学家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灯塔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修建灯塔是为了方便过往船只避开有暗礁的水域,这种为船家提高收益的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所有过往船只都可以使用,确实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因此,灯塔都是由当地政府经营的。可是东吴大将陆逊,后来把南京到上海的长江入海口全部的灯塔都拆掉,建造了新的功能更齐全、更强大的灯塔。陆逊建造新灯塔根本不是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他是准备通过新建灯塔赚钱赢利的。也许我们都不明白,他的赢利模式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放心,陆逊有自己的办法,他不是向过往的船只收费,而是向附近的港口码头收费。如果港口码头的经营者不付费,陆逊就关灯,船只就到不了港口。这招是够绝的!    
    说到这里,各位自然就明白。曹操的华歌有线电视是怎样赢利的了。本来我们大家都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天线,公共物品,无须付费。可是曹操建立公司以后,第一步,不由分说,先把你楼顶上的公共天线拆掉,然后再建立起电缆传输的有线电视网络。你想看电视吗?请交费;你想看更多的频道吗?请多交费。就这样,本来属于公共频道可以免费享用的公共物品,如今在曹操手下都变成了私人物品。    
    更有甚者,如今的教育事业也开始了“产业化”的进程。产业化的结果必然是赢利化,否则很难做成一个产业。现在的中国,大学要收费,似乎天经地义;中学也要收费,没有谁认为不妥。就连普及教育的初中和小学也要变着法的收费。比如可以压缩计划内招生,空出师资和教室等公共教育资源开高价收费班;向那些想上重点学校的学生家长收赞助费;还可以打造名牌学校收高价的插班生和自费生等等。无论如何,传播知识的公共物品也变成了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    
    我们不能认为,所有这些化公共物品为私人物品的行为都是由张飞造桥引起的,其实,这些事情就是连诸葛亮也始料不及的。好在“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事物本身究竟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经济学家们并不是很在乎,经济学所关注的是物品的经济效率。只是当有些本应属于公共物品的东西被化公为私,变成了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以后,往往会造成分配不公。公平与效率是经济生活中的一对矛盾,如果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使社会失去了公平,经济学家往往会提出疑问,究竟谁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好处?特别是公共物品被私人占有以后,就可能出现社会的两极分化,那么,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值得担心的事情了。    
    在本章我们发现:    
    产前清晰仅仅企业的发展的必要条件,真正要使一个企业有竞争力,就要通过委托…代理关系,严格授权,由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来提升企业的效率    
    企业是分工和交换的产物,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易;所有权是交易的前提,期权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激励手段;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生活中的一对矛盾,如果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使社会失去了公平,经济学家往往会提出疑问,究竟谁获得了经济增长的好处?    
    本章知识要点:    
    企业性质   分工和交换  交易费用   授权   委托—代理关系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所有权    期权  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公平与效率


第四篇惜环境曹氏让司马 护能源三分归一统(1)

    一条人命值多少钱?    
    为什么会出现“公地悲剧”?    
    凶猛的老虎为什么斗不过牛?    
    合伙作案的两小偷,谁愿意守口如瓶?    
    第十八回    
    惜环境曹氏让司马    护能源三分归一统    
    上回说道,公共产品没有排他性,一个人的使用并不排除其他人也能使用。同样,共有资源也没有排他性,荒山、河流、海洋、矿藏等都属于共有资源,一个人的使用也并不排除其他人能够同样使用。但是共有资源的使用有一定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了共有资源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在能源产业中,曹操一直垄断的只是电力能源。但是电力属于二次能源,在我国用来发电的主要是煤炭。我国的煤炭储量和产量号称世界第一,据说要全部开采出来,够全世界200年之用。原来我国的煤炭资源全部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开采,后来实行改革开放,为了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有位中央领导到中原大地走了一趟,在曹操和司马懿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几个煤炭基地,提出了“强力开发, 有水快流”的能源发展新战略。于是各地纷纷建立起私人小煤窑,开采煤炭。    
    强力开发,有水快流的结果是,我国的煤炭产量在10年内就翻了一番,最高年产量达到13亿吨以上,这不仅保证了能源供应,平抑了煤炭的价格,支持了经济发展,还成就了一大批煤炭富翁。虽然这些煤炭富翁不比中东地区的石油富翁,但是也个个腰缠万贯,有的已经积聚起数亿元的财富。经济学总是注意交换关系。这些富翁的财富是由什么交换来的呢?一是私人成本,二是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是富翁们的付出,设备投资和挖煤工人的工资、奖金、井下补贴、伤残补助和丧葬费用。社会成本是环境的严重污染、资源损失。这里我们需要讨论三个问题:环境污染的成本、一条人命值多少钱、公地悲剧。    
    俗话说,人命关天。我们首先应该讨论生命价值,也就是一条人命值多少钱的问题。目前在煤炭开采方面,国家虽然有规定,要加强煤炭的安全生产,减少伤亡事故。这当然是亲民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方针的出发点。但是,煤炭的井下开采本身属于高风险产业,伤亡事故是经常发生的,再严格的措施都不能避免不出现伤亡事故。那么一旦出现了井下伤亡事故,一条人命应该赔多少钱呢?    
    如果煤炭企业的业主为那些井下工人都上了人身伤亡保险,保险公司会按照具体的标准,付给死亡者家属一笔保险金。可是由于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大,出险率高,曹丕的中原保险公司通过统计分析,一般收取的保险费都比较高。那些煤炭小企业的企业主们为了节省成本开支,绝大多数都没有给井下作业的工人买这种保险。他们采取的是事先同这些来自农村的农民签包身合同,如果出现人身意外亡故,业主一次性赔付死亡者家属多少钱。那么这个价格是怎么确定的呢?这是成本—收益分析的一个难题。    
    也许你会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毕竟,无论给你多少钱,你都不会自愿地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或你所爱的人的生命,这表明人的生命有无限的价值。如果无论多少钱都不能放弃生命对于自己的使用价值,那可能就永远也不会成交。但是,现在的问题不是成交,是对已经发生了事故的赔付,无论如何也必须有一个结果。    
    一种是成本分析法。按照成本分析,是民间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并不科学。按说婚姻是不能买卖的,可是民间的嫁娶经常伴随着彩礼的问题。在彩礼多少的问题上一般是不讨价还价的,但是也有特别各色的岳父就是要跟未来的女婿算成本账的,譬如养活闺女到20岁,1年少说也得2000元,20年就得4万元。如果用这种办法计算井下工人,显然不妥,很可能是工人年龄越大赔偿越多。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另一种是收益分析法。法院在判决那些过失致死赔偿案时,往往使用收益分析法。这种方法是考察一个人如果活着能够赚到的总钱数。国内就有一例球员过失致残案,一审判决赔偿300多万元。我们不知道这种判罚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是依据未来预期收益,其实具体标准也是很难确定的。而且如果把一个人未来能赚多少钱作为标准,也有很多不妥当的地方,因为这种方法有一个意料不到的含义是:退休者和伤残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观察一个人给多少钱他才自愿从事有生命危险的工作。不同职业人的人身意外伤亡率是不同的,井下工人和办公室的职员所面临的死亡危险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比较职业风险、受教育程度、经验和技能不同的工资等,可以大致得出人们对自己生命评价的基本含义和标准。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是1000万美元,我们中国的农民工兄弟只有10万元人民币。差别如此之大,有时简直令人气愤,可事实也就是如此。    
    有这样的标准,曹丕的保险公司是不是就可以根据煤矿工人的伤亡率制定这一特殊行业的保险费率和赔付率了呢?据我们所知,鉴于原来家庭住房火灾保险的教训,曹丕一直害怕私人煤窑主为工人上了人身意外保险之后,进行逆向选择,会更加不重视煤窑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从而导致煤炭行业的意外伤亡率上升,所以,曹丕一直没有开设这个保险业务。这里的小煤窑还是采取的包身制。    
    环境污染也是一大问题。自从各地的小煤窑上马以来,乱开滥采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司马懿是这一带规模最大的私人煤炭业主,但是他并不直接开采煤炭,他所从事的是煤炭加工,主要是炼焦。焦碳的价格比原煤要翻一番还多,而且产品供不应求。但是,炼焦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差距,先进的设备需要上亿元的投资,司马懿肯定不干,他用的还是土法炼焦。土法炼焦的能量损失比较大,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由于司马懿的炼焦基地正好在曹操中原集团公司的上风头和上水源,直接威胁着中原公司及所在城市的环境。曹操不得不派人找司马懿交涉,希望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司马懿在曹操面前还算比较老实,不像在对付诸葛亮时那么胡搅蛮缠。他承认这种土法炼焦确实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是经济学家们说的典型的“负外部性”,由此造成了沉重的社会成本;但是,司马懿认为,目前用土法炼焦的根本不是他一家,这么多私人业主在用土法炼焦,仅仅他一家企业来治理是根本不行的事情。如果曹操能把所有煤炭生产的大小企业都说服了,统一治理环境污染,司马懿愿意为此承担一切应该自己分摊的费用成本。    
    不仅如此,司马懿更向曹操提出了能源开发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目前的乱挖滥采,对煤炭资源是最严重的糟蹋。如果不尽快制止,统一开采,统一加工,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越发严重了。司马懿特别指出,目前的这种混乱局面主要是“公地悲剧”所造成的,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对于中国比公海捕鱼要严重得多。如果不尽快制止,能源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挽救的。司马懿所言的公地悲剧来自于下面的一个寓言。    
    在北方的一个草原上,住着许多牧民,牧民都有自己的羊群。开始的时候,牧民都在草原上放牧,羊在草场上吃草。那是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牧民们在公共的草原上放牧养羊,肥美的牧草养肥了羊群,也使牧民们过着相当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惜环境曹氏让司马 护能源三分归一统(2)

    但是,时光在流逝,这里的人口在增加,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由于羊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草场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的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