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田缘 作者:乡村原野(起点首页封推vip2015-02-01完结) >

第15章

田缘 作者:乡村原野(起点首页封推vip2015-02-01完结)-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鹃算的不错,他心里确实存了疙瘩,很着急。
  可杜鹃算准了开头,没算准结果。
  在林大头心中,杜鹃既然被他“内定”为儿媳妇了,当然不能有事;况且,两家才要定亲,她就不好了,也太不吉利,因此一心要治好她。
  他和黄老实分头去村里请老人家来看杜鹃。
  王奶奶又被请来了,同时被请来的还有两位高龄老太太,把杜鹃上上下下又摸了一遍,都说没事。
  然杜鹃不吃奶是真,她们疑惑的同时,想起冯氏在山上生产,又独自抱娃儿到黑才回来,怕带了不干净的东西进屋,吩咐烧香和纸钱送祟。
  林大头和黄老实当即忙起来。
  杜鹃的爷爷奶奶也被惊动了,连小婶也来了。
  黄大娘见大家忙乱不堪,一着急,心里就埋怨大儿媳冯氏,觉得她太不会养娃。她想起两个夭折的孙子,估摸着这个孙女怕也是不中用了。
  到中午,杜鹃还不吃东西,饿得奄奄一息。
  闻风来看望的村人越多起来,屋里屋外都有,关切地问长问短,其实私心里都认为黄老实这闺女肯定是养不活的了。
  黄大娘终于忍不住了,站在房门口一边跟人解释事情缘由,一边满含怨气地碎碎念,说老大也不知造了什么孽,儿子养不住,连闺女也养不住,说着就哽咽起来,不住抹泪。
  她很替大儿子难过,自娶了冯氏这婆娘,整天被她呼来喝去的不说,生了四胎,倒死了两个。这才生的小孙女眼看也活不成了。她可还没满月呢!
  这话当即惹恼了两个人。
  一个当然就是冯氏了。她正心碎神伤:两个儿子都是几个月就夭折了,第三个儿子才生下来就丢了,捡了个闺女现在又是这样,难道真是自己命硬不祥?
  婆婆的话撞入耳中,就跟火上浇油、刀子戳心一样。
  她死死瞪着黄大娘,咬牙问道:“花儿还没死呢!雀儿也好好的。娘就这么巴望老大绝后?”


第032章 还是别撑了!

  另一个生气的就是林大头,他在外间高声道:“大娘,花儿那是你的亲孙女。才两顿没吃奶,你说这个话不怕咒了她?别说眼下没事,就真有点子事,你老人家也该比我们小辈显镇定些才对。哪能说丧气话呢!”
  黄大娘气得哆嗦道:“谁咒她了?那是我亲孙女,我能咒她!我是说老大媳妇。这事都怪你,挺个大肚子还要上山。把娃生在山上,还能有个好?”
  老人们说,初生的小娃儿心明眼亮,又娇嫩,极容易招惹邪祟。山野林密,正是那些东西出没的地方。冯氏在山上生产,如今娃儿这样,那是意料之中的事。
  冯氏想起自己挺着大肚子在山上砍柴,独自挣命一样生娃,昏迷后弄丢了娃,又不要命地满山找的情形,婆婆还这样埋怨她,明明满腔怒火,却觉得浑身发冷,颤声哭叫道:“是!我是不该!我不该没事跑山上玩!到哪玩不好,跑山上玩,我该死!”
  那不知内情的还真诧异了,悄声问旁边人:“老实媳妇好好的上山玩啥?”
  黄大娘不觉羞愤,也嘶声喊道:“就你能干!我儿子是吃闲饭的!靠你养活的!”
  ……
  婆媳俩仿佛前世里是冤家,三句话不到,就互相挑起对方的怒火和厌恶,还是很难转圜的那种,越说越僵。
  大头媳妇听了黄大娘前面的话,也觉得不舒坦,因不好评判她们婆媳间的是非,只辩解道:“怎么就不好了?花儿前两天还好好的呢,见人就笑。”
  就算这样,黄大娘也气得半死,不知林大头两口子今儿怎么了,居然搀和进她们婆媳中间来,还处处帮着老大媳妇。
  她想要争论,又无可争论。若非要说孙女不好了,好像真成心咒她似的;若说好,那之前的话怎么说?不是现打嘴。
  说不得,只能等这丫头不行了再跟儿媳妇理论。
  幸亏冯婆子在厨房忙碌,没搀和进来,不然更乱了。
  冯明英虽然在房里,到底是小姑娘,当着这么多生人面,想要帮姐姐出头,又不敢出头,因此鼓着腮帮子生气。
  见闹大了,众婆子媳妇忙劝的劝,扯的扯,分屋里屋外将婆媳两个隔开。
  出来后,黄老爹喝骂老婆子“娃儿这样,人都急得要死,你还搁这瞎嚷嚷。”又拿眼睛狠狠地剜了一眼大儿子,觉得他太窝囊,这个儿媳妇太厉害,当着这么多人面跟婆婆顶嘴,实在是丢人。
  黄老实全不在意。
  娘跟媳妇不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劝也是那样,不劝也还是那样;再说,他根本没那份眼力劲,没领会老爹眼神的含义,还宽慰老爹呢,“爹别急。我丈母去炖蛋去了。花儿说不定肯吃蛋呢。”
  儿子这样,黄老爹气得把手一背,转身就走了。
  众人争吵杜鹃都听见了,先是觉得很满意,因为大家认为她不好养活,正中她下怀,可紧接着就觉得晦气死了。
  这样不行,这纯粹是损己不利人。
  林大头居然没有退避三舍,全力维护她不说,更为此忙前忙后,和她预想的结果完全不符;而自己这些名义上的亲人却吵成一团,那叫一个乱!
  不应该这样啊!
  再加上小林春一直待在她身边,不时用手去挠动她,不见回应,精神也恹恹的,有些不知所措,她也觉得不忍心。
  算了,还是别撑了,到此为止吧。
  她已经饿得头昏眼花,要是饿出毛病来了,那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想好后,杜鹃就睁开眼睛,朝坐在身边的冯氏哼哼两声,跟猫叫差不多,还吧唧两下小嘴儿。
  可怜,她实在是饿狠了!
  冯氏却听见了,忙对大头媳妇道:“林嫂子,花儿出声了,好像饿了。你瞧,她吧唧小嘴呢!”
  大头媳妇看着她苦笑道:“你真急糊涂了。什么‘好像饿了’,她一天一夜没吃,早就饿了!我再喂一回她看看。”
  这回,杜鹃吃奶了。
  顿时,冯氏和大头媳妇都喜极而泣,那高兴的模样看得杜鹃内疚不已,悔不该为了跟林大头斗法,连累亲人担惊受怕。
  为了表示安慰,她一边吃奶,一边对冯氏微笑。
  冯氏乐坏了,凑近她轻声道:“谁说我闺女活不长?咱好好地活着让他们瞧。”一边用手抚摸她的头发
  这话杜鹃爱听,又为了鼓励她,抚慰她刚才所受的创伤,便停止吃奶,朝着她展开大大的笑脸,还拿手摸上她的脸,“咿咿呀呀”叫着。
  大头媳妇和王奶奶等人看呆了。
  冯氏更是泪流满面,捉住那小手不住叫“娘的小心肝,小乖乖。”
  叫得杜鹃心里酸酸的,又是一通“咿咿呀呀”。
  她可不是乱叫,她一冲动又忘了自己是婴儿,拍胸脯跟冯氏保证,说什么“放心吧!有我在,黄家将来一定会兴旺发达的。”云云。
  只是杜大小姐好像忘了,自己一样农活不会干,这山里又没有集市,根本没她施展的余地,就大包大揽地把黄家未来给担下了。
  杜鹃是不自量力吗?
  当然不是!
  她想,不管什么事她都可以学,再说,不是还有李墩嘛!
  对于未来的生活,她是充满信心的,眼下就等长大了。
  冯氏母女两个亲密地互动,看得大头媳妇羡慕不已,道:“花儿就是聪明。我喂了她这么些日子的奶,她还是照样认得你,跟你亲。她才多大呀!”
  冯氏听了就笑得跟开了花一样。这在她来说,还真不常见。
  且不说房里情形,外间屋里,林大头听说杜鹃吃奶了,乐呵呵地对黄老实道:“我瞅这丫头就是个有福气的,果然就扛过来了。”
  黄老实也松了口气,连连点头。
  他可折腾怕了。
  杜鹃闹了这么一出“苦肉计”,没让林大头心里产生膈应,从而退缩,却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觉得这娃儿往后怕是三灾八难的,不好养活,因此十分烦躁。
  杜鹃若知道他的想法,真要郁闷死。
  这不是“正打歪着”么!
  不但黄老实这么想,其他人面上附和林大头,心里也不以为然,暗想这娃儿这回是熬过去了,下回还不知能不能熬得过去呢,尤以黄大娘为最。
  王奶奶这时从房内出来,对黄大娘道:“娃儿好着呢。黄家的,你莫瞎想。大头说的没错,你这孙女是个有福气的。没准啊,将来你还要靠她享福呢!”
  黄大娘惊异极了,忙问:“王奶奶说真的?”
  “王奶奶”不过是个尊称,她年纪大了,差不多的晚辈都这么叫,并未仔细计算辈分。年纪长的是以儿孙的口气叫,就跟叫“他奶奶”一样;小辈则实打实喊奶奶,若辈分十分低的,就喊“太太”。
  王奶奶点头道:“是真的。这娃儿可神气了。”
  别人的话还可当做虚情应付,王奶奶这么说,黄大娘相信了,心里自然高兴。但一想老大媳妇,又垮下脸来,那高兴就像柳絮一般,被一阵风刮得无影踪。
  林大头喜上眉梢,忙追问王奶奶对杜鹃的评价。
  来看杜鹃的老奶奶里面,有一个是林大头自己的亲奶奶,今年九十多了,闻言看着他道:“大头,我好些日子没出来了,你也不叫我去家里坐坐?”
  林大头听了,把大脑袋一拍,上前扶住老人家道:“瞧我,都忙糊涂了。奶奶,走,去我家坐坐。晌午就在孙子这吃饭了。”
  跟黄老实打了声招呼,就出去了。


第033章 古村的来历

  杜鹃吃奶后,众人都散去,黄家恢复平静。
  通过这件事,杜鹃心想自己暂时不要折腾了,省得白费力气,还是先老老实实吃奶,把这具小身子喂大了再说。
  也不知那天林大头的奶奶跟他说了什么话,他对杜鹃更上心了,逢人就说杜鹃是他定下的儿媳妇。
  黄老实两口子因为村里人都说小闺女养不活,而林家一点都不忌讳,心里十分感激,也默认了这说法。再说双方也确实说好了,若无意外,这门亲是肯定结成的。
  因此,两家比往常亲近了好些。
  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杜鹃满月的日子。初二这日,天还没亮,林大头和黄老实就进山打猎去了。同去的还有林大头的堂哥林大猛,他是个老猎手。
  泉水村方圆两三里内都没有高大树木和浓密灌木,都是些荒草坡。这是长期砍伐造成的。先是村人为了就近取柴草,后来是为了防止野兽出山祸害田地庄稼和人畜,而特地砍光光的,让它们无处存身。
  所以,要打猎的话,最好再往山里去,到深山树密的老林中,才能猎到多的野味。
  男人们进山打猎,女人在家就忙些杂事,收拾干净场地,准备家伙用具,因为再有几天就要割麦子了。闲暇的时候,大家聚在一块,手里一边做各种活计,一边说话。
  在这样的闲聊中,杜鹃总是竖着耳朵听,从而了解了泉水村的一些情况,以及这个时空的一些事情。虽然不多,好歹不像原先那般两眼一抹黑。
  泉水村总共近百户人家,杂姓很多,其中林家是大户,里正也姓林。这些人的祖上都是一百多年前前朝战乱的时候从山外逃难躲进来的。后来住习惯了,就舍不得出去了。
  这附近山里除了泉水村,往西去翻过三座大山,还有一个梨树沟村。也和泉水村一样,是山外难民逃进来组成的,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山里物产丰富,只要不懒,肯定不会饿肚子,但若想要像山外一般富足繁荣,就不能了。因为山路难行,出入不便,物流不畅,山外好多东西都无法运进来,山里面的物产运出去也要费大力气。
  虽然有种种不便,但也有许多好处。
  比如,山高皇帝远的,受官府恶吏欺辱少,生活悠闲。
  每年九月中,村里正将税赋聚齐了——都是些山货,运粮食是不成的,叫上几个汉子,赶着驴子送出山,卖了再买粮交田税。
  不是衙门胥吏良心好,而是跟这些山里人周旋太费精神,况且也都知道山路难行,东西不好运;若逼急了他们,便躲进深山,谁有空进来抓捕?抓了还惹麻烦。
  当然,也不是说就没事了,里正每年还是要打点些毛皮和药草等物给衙门六房胥吏的头,方能平安无事。
  山里田少地多。地多也是相对于田来说的,比山外还是要少。像杜鹃家,就八分水田,四亩地,有两亩还是后来开荒山开的。
  田里就种一季稻子,地里种两季,冬小麦收上来后,再种玉米、山芋、黄豆、花生等杂粮。
  在这深山小村落里,人们悠闲地生活着。除了少数心大的人羡慕山外的繁华和富贵想法子往外奔,大多数人都安于现状。甚至还有冯长顺这样的人眼馋这生活的安稳,把闺女嫁进山里来。
  初夏的午后,外面风清日和,不时有清脆的鸟鸣传来,长短不一;院子里老鸡小鸡咕咕啾啾叫成一片,还有一只小狗儿汪汪叫,这是老实爹新捉的;侧耳细听,更远处的田野遥遥传来孩童们的嬉笑声。
  杜鹃便是在娘和林婶子细碎的低语声中,听着这些山村的过往和传说,昏昏欲睡。
  她躺在屋檐下一个老式的摇窝(婴儿床)里,林春睡在另一头。摇窝外层是木头制的框架,里面安放着竹篾编制的长腰筐篮,很深,下面铺着褥子和小枕头。
  摇窝下面两端的支脚不是平直的,而是呈两头翘的弧形。冯氏坐在一旁做针线,一面和大头媳妇说话,一只脚踏在摇窝支脚上,轻轻推送。摇窝便有节奏地左右晃动,却不会翻倒。
  听着听着,杜鹃有些扛不住困,就要睡着了。
  忽然耳听得娘和林婶子的话题又转了。
  因二人猜测大头伯伯和老实爹什么时候能回来,便扯起老古话,说什么哪年山里跑出许多野兽,祸害村里人畜;又有什么哪年雨水多,山洪爆发把村子都淹没了,等水退了,遍地都是鱼,也不知是从哪里冲来的;又什么靠山边的李奶奶家有一条蟒蛇,都养家了……
  听见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杜鹃又舍不得睡了,使劲扛着。
  别说她,就连外婆也是。
  老人家在厨房里煮东西,不时跑出来听个一鳞半爪的,因惦记着锅里菜,半途中又要回去。等转头出来,又把前话追问,把断了的话题续上。
  冯氏和大头媳妇见老人家颠颠地跑进跑出,都笑了。
  说笑一会,大头媳妇选好了豆种,站起身拍拍前襟,朝摇窝里的林春看了一眼,对冯氏道:“弟妹帮我看会娃,我去把这一斤多豆子种了就来。地都是翻好了的。”
  冯氏忙道:“你快去。春儿这一睡怕是要到太阳下山才得醒。”说着探头往摇窝里一看,“哦”了一声,惊道:“花儿醒了?还没睡?”
  大头媳妇笑道:“我瞧她两眼一会睁一会闭的,就是不肯睡,瞧着又困的很。想是见我们说话,贪玩,硬扛着。”
  杜鹃被她一语道中心思,佩服死了,赶紧闭上眼睛。
  才闭上,就听院外传来秋生的叫声:“娘!娘!”
  大头媳妇应道:“我在这。你鬼喊什么?”
  秋生道:“开门!我送猪草回来,再拿虾爬子(竹篾编的斗状物)去兜鱼。”
  他娘忙往外走,一边骂道:“又去玩水!作死了你!”
  秋生分辨道:“我网鱼,又不是玩。”
  大头媳妇道:“你不是玩?那小鱼虾弄回来有什么用?也没肉,都是一包刺,还要费油去煎它,只能喂猫。”
  秋生不服气道:“有大鱼。金宝就弄了两条大鲫鱼。”
  娘俩一边吵,一边进屋去了。
  杜鹃疑惑极了:她这些日子常听见秋生和夏生说,跟村里的小孩子去了哪里哪里。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