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汉女强人 作者:炎曦(起点.8.16完结) >

第27章

大汉女强人 作者:炎曦(起点.8.16完结)-第27章

小说: 大汉女强人 作者:炎曦(起点.8.16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需要依靠跟吕雉,没有牵连的人,在政治上跟吕雉来个抗衡。
  丰沛那帮子老臣,现在都是吕雉的人,他必须要迅速找到能抗衡的力量。
  而吕雉自然不会闲着,她跟戚氏的斗争,已经是注定的。


第064章 李代桃僵(上)
更新时间2012…8…8 14:51:46  字数:2077

 刘邦刚刚安生几天,又得到密保,说是代国相国陈豨有谋反的嫌疑。
  陈豨在秦末的战争里,起兵于宛朐(今山东东明南),后率兵随刘邦入关。
  西汉开国后,又随军平定燕王臧荼的谋反,被封为阳夏侯。
  高祖七年冬,刘邦从平城撤兵之后,因北部边地局势紧张,就让陈豨为赵相,监赵、代边兵,成为这个地区的军事最高长官。
  陈豨就任前夕,曾去淮阴侯韩信府上辞行。
  他是比较敬重韩信的,认为天下无人能及韩信,称其为天下第一军事奇才。
  还会经常跟韩信一起,探讨些军事上的难题。
  韩信得知陈豨即将调任代地,就对他说:“老兄将要去就任了,有些话不知应当不应当跟你讲?”
  陈豨说:“我惟将军之命是从,将军但讲不妨。”
  韩信屏退左右,握住陈豨的手,两个人到庭院散步,韩信说:“陈兄现在的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说掌领天下精兵,身处天下重镇,这是因为老兄是皇上的宠臣,所以才有此重寄。老兄想过没有,你的这种状态能维持多久呢?”
  陈豨在思考,他还真不知道在呢么回答。
  天威难测,伴君如伴虎,今个你是朝廷栋梁,明个鬼才知道呢。
  韩信想起自己的事情,便感叹说道:“如果有人想陷害你,告诉皇上说,你拥兵自重,有谋反嫌疑,第一次皇上念及过去情分,可能不会相信。但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呢?大王他还会信吗?很可能就要起疑心的,说不定随时有可能要解除兵权。更甚者朝不保夕,命都没了。”
  陈豨想来很有道理,树大招风的嘛。
  更何况韩信这种天才,现在都被架空,更何况他陈豨呢。
  韩信怏怏不乐的说道:“我韩信一生忠心,念及以往大王的知遇之恩!从未想过谋逆,却落得如此下场。若是兄弟你,也有这么一天,那么我们兄弟,便起兵策应,则天下可图之。”
  陈豨点头:“谨记将军教诲。”
  他是觉得韩信说的很有道理,但目前他正重权在手,根本没想过那么多,觉得这就是一种假设而已。
  谁知没过多久,周昌到赵国当宰相,陈豨的相国被撤销,只负责军事防务方面的工作,心里顿时不是滋味,失去平衡。
  陈豨与刘邦一样,早年也崇拜信陵君。
  以相国身份开府之后,他模仿信陵君的作风,大肆招致门客,这些门客中有不少是游荡在北方的“任侠”之士。
  他每次出行,都有大批门客跟随左右。
  他回封邑阳夏途经赵国王都邯郸,随行门客的车子就有一千多辆,以至于把邯郸的官舍全都住满。
  这个举动引起了周昌的警觉。
  周昌总觉得他拥兵自重,有谋反的嫌疑。
  他马上就跟长安的刘邦送密信,向刘邦密报陈豨的举动。
  一个朝廷重臣,不管他有没有谋反,但陈豨大量豢养北方的任侠、豪杰,野心勃勃。
  又统兵在外,位尊权重,恐生异变。
  “任侠”又称“游侠”、“轻侠”,是当时的一个社会强势群体,颜师古解释《汉书》“任侠”时说:“任,为任使其气力。侠之为言挟也,以权力侠服人也。”
  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司马迁的描述更加贴切:“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阣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游侠之士就是这么一个群体,在游侠大量出现的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其行为特征的是刺客,比如荆轲。
  到了汉初,仍然是游侠非常活跃的时期。
  在高官权臣所养的门客中,游侠占了很大的比重。
  所谓少年和豪杰,也是这一类人物。
  这些人不管政治,只忠于知遇之恩,养着他们的人,并且颇具侠义之风。
  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的。
  那些招募他们的人,自然会被怀疑有所图谋。
  刘邦让周昌密切注视陈豨的举动,又派人去代国调查。
  这一查果然就浮现出一些问题。
  陈豨暗中得知消息,知道刘邦怀疑到他,心里很是恐慌,便真的开始具体策划谋反。
  在匈奴边界一直伺机而动的韩王信趁机派出说客,游说陈豨造反。
  正在陈豨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接到皇帝的诏令,太上皇崩栎阳宫,令他回关中参加葬礼。
  陈豨想着韩信的遭遇,生怕自己这一去,下场会跟韩信一样。
  想来想去,都不敢去京城,干脆称病不奉诏。
  很快又与韩王信的部属王黄联合造反,于高帝十年九月(前197年10月)自立为代王。
  周昌大惊失色,急忙护送着刘如意回京。
  刘邦决定御驾亲征陈豨,拜樊哙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自己亲率一军,又带上战无不胜的谋士张良,兵分三路急赴前敌。
  刘邦也让韩信随同征讨,韩信称病不从。
  刘邦一走,朝廷的政务自然又交给了吕后和萧何。
  朝局有吕雉跟萧何掌握着,倒是没出什么乱子。
  而此时的吕雉,却从韩信的一个舍人名乐处,得到一个情报。
  说是韩信准备伪造皇帝诏令,释放在监囚徒,与自己的奴仆、家人组成一支队伍,打算先杀她跟太子刘盈。
  成功得手后,再解除禁卫军武装,在关中举义,策应陈豨。
  名乐原本也不想举报韩信,本身他哥哥也在韩信府中当差,因犯了错,被韩信关押,并称要杀了他。
  而他为了救出哥哥,只好想尽办法,面见吕雉,将韩信的事情,全部都揭发出来。
  吕雉微微叹息,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出现,还以为历史会因为她的介入,变得有所不同。
  没想到韩信还是被逼的造反,便秘密召来审食其相商。
  审食其也很焦急,但怕吕雉担心,还是沉住气说道:“韩信他跟别人不同,他是用兵天才,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吕雉皱眉说道:“不但如此,虽然他被贬淮阴侯之后并未允许就封,而羁留在京都,手上已没有一兵一卒,但他如果真的造起反来,凭他的本事,很快就能形成燎原之势,到那时局面很难收拾!”


第065章 李代桃僵(下)
更新时间2012…8…9 13:33:52  字数:2169

 审食其点头说道:“这也是我所担心的,还是召来萧何共商吧!”
  “哎,我也想过要找萧何商议,但他与韩信关系,想来很好的!这不是要他为难吗?”吕雉轻叹说道。
  “就算是为难,他毕竟是宰相,自然分不清孰轻孰重!”审食其安抚说道。
  吕雉便将萧何召进宫,跟他说了这个情况,萧何有些将信将疑,他跟韩信私交甚好,确实不愿意相信韩信谋反。
  萧何沉思说道:“臣自认为很了解韩信,他若是要谋逆,早就已经进行。以他的本事,何来刘家天下呢?当日在楚地,那么多人游说他反叛,他都没有听取,如今更是没可能!”
  换一个角度说,萧何可以说是韩信惟一的知己。
  从汉中追回韩信,并说服刘邦拜他为大将军那时起,两人的交情,便已经很不寻常。
  的确如吕雉所言,萧何感到很为难,若是管吧,情分过不去,若是不管吧,万一韩信真有反意,那可就是天下大乱。
  为了汉室天下,他只能选择相信,便跟审食其,吕雉商议对策。
  时间紧迫,吕雉便当机立断,悄悄跟审食其,萧何说出自己的想法。
  便设下一个圈套,将韩信骗进宫里。
  假传皇上御驾亲征告捷,陈豨兵败被杀,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庆贺。
  韩信接到了邀请,有了上一回被骗的经历,他怕又是一个陷阱,不敢睁着眼往里跳,就称病不去。
  称病是个很堂皇的理由,没有这个理由,他就随刘邦上前线了。
  萧何一看韩信警觉,根本就不肯来,只好亲自到淮阴侯府去请。
  韩信见是萧何,他最信任的人,便只好出来相迎。
  萧何便笑眯眯说道:“你虽然有病在身,可皇上亲征大捷,这么大的事情,你总不能一直躲着吧?再一方面,你和陈豨的交情大家都知道,你托病不赴,皇上以后肯定会对你产生疑虑。”
  韩信听他说的在理,他都亲自登门,也不好再装下去,便答应说道:“那好吧!”
  于是同萧何一起来到长乐宫。
  吕后早就安排人埋伏,韩信刚刚一进宫,便立即被拿下,捆缚好押着去见她。
  韩信愤怒说道:“我朕后悔没听蒯通之言,现在竟为女子所诈,岂有此理!”
  吕雉轻笑说道:“萧何,本来他有谋逆之心,必死无疑!但我偏要改变历史!”
  萧何诧异说道:“历史?”
  他心底也很难受,心里忐忑,也不知道吕雉打算怎么处置。
  吕雉没有应答,却对着韩信说道:“大王承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我吕雉本来可以在这间钟室里杀你!但我现在有更好的主意!”
  韩信怒道:“你想怎么样?”
  “很简单!只要你喝下这碗药,我便饶你不死!”吕雉笑眯眯说道。
  韩信鄙夷看着她,哈哈大笑说道:“如今落在你这个毒妇手里,要杀要剐都随便!死我都不怕,难道还怕你下毒不成?”
  便真的端起来,咕咚咚喝了下去。
  审食其含笑,萧何却很担心的说道:“皇后娘娘,这法子能行吗?”
  韩信噗通倒在地上,吕雉对着众位侍卫说道:“你们都先出去吧!”
  待众人都出去后,萧何扑过去,扶起韩信,轻声说道:“韩信,你怎么样?”
  韩信缓缓醒转,呆滞的目光,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莫名说道:“你是什么人?”
  萧何含泪说道:“看来药物真的起作用了。”
  吕雉缓缓点头说道:“他从今以后,再也不记得,他到底是谁,更加不会记得你我!食其,接下来交给你了。”
  审食其轻拍两声手掌,便有人抬出,一个包在麻袋里的尸体,麻袋血淋淋的,对着外头大声说道:“韩信谋逆,现在已经除去!死在钟室,用的是竹签插死,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
  接着便打昏真正的韩信,让人从后门,拿着他的腰牌,悄悄送出宫去。
  韩信庙门上曾有一副楹联,谓:“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概其一生。
  “生死一知己”,指的是萧何,是萧何将他荐给刘邦,让他这个贫家子弟平步青云;又是萧何最后把他送上了不归之路。
  “存亡两妇人”,指的是韩信贫贱时助他一饭的漂母和杀他的吕后。
  韩信在老家淮阴时穷困潦倒,常依靠他人寄食。
  有一位洗衣服的老大妈见他饿得支持不住,就一连几十天给他送东西吃,让他活了下来,是给了他“生”路的恩人。韩信被封楚王后,找到当年救助他的那位不知名的大妈,赐她千两黄金。
  吕后跟刘邦所想并不同,刘邦最怕的是他们谋反,越是到了后期,他的担心越是厉害。
  简直到了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的地步。
  吕雉担心的是,刘邦身体越来越差,万一他百年后,她能否完全百分百的,驾驭这群位高权重的臣子。
  所以能收用的,她一定收用,不能收用的,也得趁早解决。
  关于韩信是否真的策划过谋反,历史上向来有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种见解是说,韩信谋反是一桩冤案。
  如果韩信要造反,早就付诸行动了,何必等到没有一兵一卒,被“监视居住”时再谋反。另外,他与陈豨的密谈,他人怎么会知道?
  另一种观点是说,韩信确实是有谋反行动的。
  在他被以“谋反”的罪名从云梦押回洛阳时,他就有了悔意,那时的韩信确无反心,是刘邦一步步把他逼到谋反。
  无论是哪种,这个重生的吕雉,都不想杀了韩信,只好选择这种了结。
  韩信这个人,本事大,野心也大,而且性格高傲,与刘邦的那些老臣、老将都合不来,他的人缘很糟。
  他不去主动交朋友,甚至羞于同那班老臣、老将为伍。
  在他被监视居住期间,他有一天偶尔路过樊哙的舞阳侯府第,不知不觉走了进去。
  樊哙跪拜迎送,诚惶诚恐,说:“大王肯光临臣家,不胜荣幸!”
  出了舞阳侯府大门,韩信却傲慢地说:“想不到我这一生竟然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
  陈豨虽然也是早年参加反秦起义、追随刘邦出生入死的旧臣,但他又不同于周勃、曹参、樊哙等将领,他有自己的主见,因此很难得到刘邦的信任。
  陈豨善于用兵,有勇有谋,且拥兵重镇,很有实力。
  在所有的将领中,惟有陈豨与他算是情投意合,两人能执手密谈,非同一般交情。


第066章 智救彭越(上)
更新时间2012…8…10 12:19:58  字数:2022

 刘邦接到长安传来的消息时,他正势如破竹,节节胜利,陈豨兵败,撤走塞外。
  知道韩信已死,他有七分的轻松,三分的怜惜。
  他没有理由,认为吕雉做的不好,这么干净利索,这么没有后患,没有违反他当年,立下的规矩,便将韩信这个心腹大患解决。
  刘邦心中不是没有欢喜,能这样将韩信彻底铲除,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
  吕雉在他心中的分量,却开始重新定位,他不知道是该敬畏,还是该厌恶,或是感谢。
  韩信是他想杀而不能杀的人,按理说,她帮她除去,他应该高兴才对。
  但他觉得开始惶恐,她居然先斩后奏,而且毫不手软。
  这样的皇后,若是为了刘家,那自然是好的。
  但若是她有私心,那么刘家会否还不如吕家呢?
  吕雉的才能,狠辣,决断,都让他忽然变得不放心起来。
  刘邦此番御驾亲征,一来有周勃、樊哙、曹参、灌婴等猛将的奋力拼杀,二来有张良的奇谋良策,更重要的还有受铲除韩信这件事的鼓舞,所以所向披靡。
  一举收复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代郡九县,陈豨亡走匈奴,韩王信战死阵中,王黄、丘曼臣等叛将相继被捕杀。
  韩王信解决掉了,陈豨也算解决掉了,重要的是韩信也解决掉了,刘邦综合琢磨,还是应该高兴的。
  吕雉将功劳,都推在萧何身上,说是能解决韩信的事情,萧何功不可没。
  刘邦便下诏令,给萧何加封五千户食邑,并给他组织起了一个五百人的卫队,说是要保护他的安危。
  按理说,萧何应该很高兴,但他却万分的惶恐,相府门上贺客盈门。
  很多人都来向萧相国道喜,这时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道喜,他却吊丧。
  穿着孝衣,扎着麻绳,进门便开始嚎啕大哭。
  萧何打眼瞧去,居然是召平,此人跟他关系比较好的。
  在所有人贺喜的时候,他这是要诚心添乱麽?
  萧何虽然觉得意外,但想来此人是有缘故的,便苦笑说道:“先生,这是为何?”
  召平叹息说道:“大王此番赏赐,只怕并非是喜事,反而是祸患!搞不好还会有杀身之祸,特此来吊丧!”
  萧何微微叹息,自然了解召平话中含义。
  召平做过秦国东陵侯的谋士,是很有韬略的人物。
  秦朝灭亡后他成为平头百姓,在长安城外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