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十大古典交响乐 >

第2章

十大古典交响乐-第2章

小说: 十大古典交响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得·伊利奈·柴科夫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彼得·伊利奈·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最早获得广泛世界声誉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璀璨的艺术生涯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在俄罗斯文化史和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柴科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深深地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痛苦和控诉。他的作品旋律亲切坦荡,气势磅礴,配器华丽生动,其旋律极为感人,有时催人泪下,有时热情洋溢,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无奈,因此总带有一种孤独的压抑感。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很多,他本人认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最佳作品。但是《黑桃皇后》也并不逊色,另外几部歌剧以及他的歌曲、室内乐也同样值得研究。他的主要作品有:

  (1)舞台作品:歌剧11部,包括《铁匠瓦库拉》(1876年修订后改名《女靴》,1877年出版时改为《奥克桑内随想曲》)、《奥尔良的少女》、《马捷帕》、《女巫》、《黑桃皇后》、《约兰达》;芭蕾舞剧3部:《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戏剧配乐《雪姑娘》和《哈姆雷特》。 
  (2)管弦乐曲:交响曲6部;《曼弗雷德交响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曲《暴风雨》和《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序曲《暴风雨》和《1812》;组曲3部;交响诗《命运》;交响叙事曲《司令官》;《意大利随想曲》;《C大调弦乐小夜曲》。
  (3)乐队与独奏乐器:钢琴协奏曲3首;《钢琴与乐队幻想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3首;A小调钢琴三重奏;弦乐六重奏《佛罗伦萨回忆》;小提琴与钢琴曲《回忆珍贵的地方》。
  (5)钢琴曲:《升C小调奏鸣曲》;《四季》;《G大调奏鸣曲》;《儿童曲集》;《杜姆卡》。 
  (6)歌曲:九套歌曲,每套六首;歌曲七首;儿童歌曲十六首;歌曲十二首;法国歌曲六首;二重唱六首;尚有教堂音乐、康塔塔及其它合唱曲;著作有《实用和声指南》;《和声简明手册》;《1888年国外旅游纪实》。 
  代表作:第六交响曲(悲怆)(Op.74);舞剧《睡美人》(Op.66);舞剧组曲《天鹅湖》(Op.20);《胡桃夹子》(Op.71);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小提琴协奏曲(Op.35);《如歌的行板》…自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Op.2)。 



马勒:c小调 第二号交响曲《复活》

  c小调 第二号交响曲 《复活》 作品作于1890-1894年,与《第一号交响曲》比起来,要求管弦乐编制的规模更大,同时还要有声乐部分。就是从这部作品以后,马勒开始经常在交响曲中使用声乐。其结构也不再是传统的四乐章制,而是有五个乐章。这正是马勒有走向庞大性倾向的最初的作品。然而,在这首《第二号交响曲》中,仍然有宛如《第一号交响曲》中那种真实的抒情性、爱好线条对位法、使用民谣风格旋律等马勒所独有的特征。 
  这部作品被称为《复活》是由于洛普斯托克的一首圣诗《复活》。作者与德国著名音乐家封·彪罗的关系非常好,曾将本曲草稿给彪罗过目,受到热情鼓励。1894年彪罗逝世,马勒在参加他的葬礼时,“从风琴坛上传来了克洛普托克《复活》的合唱。于是像是受到了电击一样,我受到了感动”。他就这样根据《复活》,顺利写下了末乐章的的合唱部分。作品共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庄严肃穆的快板,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据马勒自己所说,这一乐章表示的是 葬礼,是第一交响曲中英雄葬礼的延续。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作者标明“极为轻松地,绝不可急躁”。这个乐章马勒这样写道:“过去的回忆……往日英雄生涯产生的纯粹而毫无瑕疵的太阳的光线”。这一乐章犹如舒伯特的兰特勒舞曲一样快活而明朗。第三乐章:c小调,3/8拍子。“缓缓流动的”,三段体的诙谱曲。马勒对这个乐章叙述如下:“当从第二乐章意犹未尽似的梦中醒来,再度回到生活的喧哗中后,你们常常会觉得人生在不停地流动着,莫名的恐怖正向你袭来。那就像是你们由外面黑暗的地方,以听不见音乐的距离所看到的,十分光亮的 舞蹈场上的舞者们在摇晃舞动的情形一样。人生不知不觉地出现在你们眼前,也与你们常常惊叫而忽然 跳将起来的恶梦很相似……”。 第四乐章 降D大调,4/4拍子,“极为庄严,但简洁地”。马勒对于这一乐章的叙述如下:“传来了 单纯信仰的豪迈的歌。我变得像神一样,也许我将回到神的身边。”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乐章表示悲剧的人生;第二乐章是获得解放了的朴实的人生; 第三乐章则是描写冲击性的混乱中的人生,而人类在经历了这些之后,死亡的憧憬便逼近过来,并且不停歇地进入第五乐章。 第五乐章:这一乐章是在全曲中,管弦乐编制最大的乐曲。马勒写到:“在荒野中传来了如下的声音:人生所有的末日业已来临。……圣人与天上的人,合唱着如此歌词,《复活吧,复活吧,你可能 被宽容》,然后出现神的荣耀。……爱的万能的感情,促使我们走向幸福的极至。” 
 
古斯塔夫·马勒
Gustev Mahler

   马勒(1860…1911)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他的指挥和演奏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令人难以忘怀。马勒的艺术思想源于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当大地上还有别的生灵在受苦遭难,我又怎么可能幸福呢?”马勒曾说过,他的音乐都是据此而写的。他企图用音乐来说服那些过着庸俗生活和残害人类的少数人,幻想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幻想着用音乐来创造一个平等博爱的美好世界。 
  马勒的后期作品记述了一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人道主义世界观的幻灭从病态的自我发展走向无尽的悲观失望,走向悲剧性的讥讽、神秘和怪诞。 
  马勒的音乐具有哲学性的宏伟构思,要求用巨大篇幅和庞大乐队来表现。尤其是他将人声和交响乐结合得如同水乳交融。他的十部交响曲中有四部加入了人声;三套歌曲集也是用管弦乐伴奏;还有一部实质上是六乐章交响曲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由此可见,马勒发展并扩大了贝多芬创始的声乐交响乐概念。同时也发展了柏辽兹创始的管弦乐歌曲套曲的概念。 
  马勒的交响曲形象鲜明,主题素材来源于维也纳民间风俗性音乐,乐队写作技法多样且富色彩,具有吸引听众的特殊魅力。 

  代表作:《大地之歌》。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革命》

  交响曲《革命》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 “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 
  《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中板——从容的快板。这个大胆跳动的主题,令人联想起贝多芬的大赋格曲主题。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八度奏出的主题阴沉而森严。第二乐章,稍快板。为传统的诙谐曲乐章。低音弦乐展开了急促的主题,并由木管乐器对此句做应答,时而插入令人眩目的法国号乐句。第三乐章,最缓板。这是全曲中最纯美的乐章。全部铜管乐器都不派用场,而是用弦乐器展示出柔和动人的旋律线。声部的处理简单明了,效果始终清新透明。室内乐般微妙的配器法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作曲风格。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这一乐章鼓乐长鸣,由小号,长号和大号在猛烈的定音鼓声之后奏出一连串雷鸣般的回旋曲迭句,有着火山爆发般的力度。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
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 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一生创作 体裁广泛,数量极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露出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 《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1960年后成为前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 
  他共创作了十五部交响曲,其中第七交响曲、沉思冥想和热情激动交相辉映的第十交响曲(1953)以及反映可歌可泣的1905年革命的第十一交响曲(1957),都是现代交响音乐的力作。第十三(根据叶甫图申柯的诗写的歌曲交响曲)、第十四(受有关死亡的诗歌启迪而写的交响曲)和第十五交响曲显露出苏联音乐中少见的悲观情调。
  他的弦乐四重奏数量不亚于交响曲,也属现代四重奏音乐优秀作品之列。此外,还创作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协奏曲,一首钢琴五重奏和钢琴三重奏,二重奏鸣曲和独奏钢琴曲(包括成套的前奏曲与赋格)。他在大部分创作中都以新的内容和活力丰富了传统的古典形式。 



贝多芬:欢乐颂

  席勒的〃欢乐颂〃,因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在而为人所知。贝多芬22岁时(1792年)就有把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182S年),他仅挑选了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前半、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作为末乐章的歌词。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其终曲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超过了原诗。但应该指出,席勒的〃欢乐颂〃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它有着严整的形式。每行都用四步扬抑格(一重一轻)诗律写出,非常有规则的。这样的节奏给人以庄严和生气勃勃的感觉。每节前八行用 a b a b c d c d的交叉韵,后四行合唱部分用 a b b a的套韵。全诗共分八节,各十二行;每一节又分成两部分,前半八行,后半是合唱——四行。最后一节席勒在往后的集子中删去不收,原因是诗人自己也看出了它艺术上的缺点。全诗到第七节实际上已达高潮,但热情奔放的青年诗人,感情象脱田野马,收勒不住.还要向前奔跑,故写出了一些过头的败足的比喻。 
  这样收尾反而减弱了全诗的效果。 
欢乐啊,美丽神奇的火花, 
来自极乐世界的女儿。 
天国之女啊,我们如醉如狂, 
路进了你神圣的殿堂。 
被时尚无情分开的一切, 
你的魔力又把它们重新连结。
你温柔的翅膀飞翔到哪里, 
那里的一切人们都结成兄弟。 
(合唱) 
亿万生民,互相拥抱吧! 
把这一吻送给全世界』 
弟兄们,在那繁星密布的上苍, 
定有位慈父居住在彼方。 
谁如果有这样的幸运, 
做好一位朋友的朋友;
谁如果赢得一位温存的妻子, 
就让他一同来欢呼! 
是呵,在这寰球之内, 
至少也要有一人能称上知己, 
不然,他只能离开这个同盟, 
躲到一边去向隅哭这。 
〔合唱) 
居住在尘寰的众生, 
请珍惜这人所共怀的感情。 
这感情把你们向群星带领, 
那里宝座上坐着玄妙的神灵。 
在大自然的乳房上, 
万物吮吸着欢乐。 
人不分好坏善恶, 
都循着玫瑰香踪将欢乐求索。 
欢乐饷我以亲吻和酵酒, 
也殆我以生死与共的朋友。 
它使虫豸都感到快乐舒畅, 
何况那守护在上帝之前的天使。 
(合唱) 
亿万生民,下跪吧
世人啊,你可感到造物主的存在? 
到繁星密布的窖苍去寻找, 
他就住在那重天九霄。 
在永恒的大自然里, 
欢乐是强劲的发条, 
在宏大的宇宙之钟里, 
是欢乐,在推动着萋旋跳。 
它催含苞的鲜花怒放, 
它使艳阳普照穹苍。
甚至望远镜都看不到的地方, 
它也在使天体转动不息。 
(合唱) 
弟兄们,快乐地, 
在征途上高歌猛进! 
象那恒星在魂丽的太空飞奔, 
象那英雄争胜利而一往无前。 
从闪烁着真理光辉的镜子里, 
欢乐向真理探索者含笑相迎。 
通过那崎岖险阻的山径, 
欢乐将受难者引上道德的峰顶。 
在那阳光灿烂的信仰之颠, 
人们看见欢乐的大旗在飘扬。 
就是透过棺柩的裂缝, 
也看到欢乐和天使在一起歌唱。 
(合唱) 
亿万生民,鼓起勇气去忍受苦难吧! 
为了争取更好的世界去受难! 
在繁星密布的上苍, 
伟大的上帝将给我们报偿。 
我们对神灵无以抵偿, 
与神灵为伍,这才是美事。 
让忧虑和贫穷来临, 
欢乐的人们依然欢欣。 
忘却一切憎恨和怨仇, 
宽恕我们的死敌, 
不要让他懊丧, 
不要逼他哭泣。 
(合唱) 
把我们的账本统统烧光! 
和全世界实行和解 
兄弟们——在群星密布的上界, 
上帝的审判将和我们一样宽宏大量。 
欢乐在酒怀里翻涌, 
喝了这金色的萄酒浆, 
食人者会变得温柔慈祥, 
绝望者能获得英雄的勇气。 
弟兄们,从你们的座位上离开
将斟满的酒杯传递; 
让酒沫飞溅天空, 
把这杯酒献给善良的神灵 I 
〔合唱) 
涡动的群星在将他夸耀, 
天使的颂歌在将他赞吟。 
把这杯田向善良的神灵奉敬, 
他居住在星辰密布的天庭。 
在深重的苦难里坚定勇敢, 
听到无事者的哭声就赶快去投救, 
永远坚守立下的誓言, 
对朋友和敌人都用真理相待, 
在王座前也要保持丈夫气概, 
弟兄们,为此可以抛弃生命财产, 
给有功者戴上花冠, 
让骗于们灭亡垮台。 
(合唱) 
让这神圣的集体更加团结, 
凭看这金色的美酒起誓: 
我们永远忠于盟约, 
有最商审判者作见证。 
从暴君的铁链中获救, 
对恶徒也要宽宥, 
让临终者怀有希望, 
让死囚们得到释放! 
死者也应该复活! 
弟兄们,唱吧!一起唱吧! 
让一切有罪的人获得宽恕, 
地狱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合唱) 
让离别成为愉快的时光! 
让死亡成为香梦甜睡! 
弟兄们,要使冥王口中的判词, 
变得温和慈悲。 

'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1770…1827)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四岁即开始让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希望把他培养成“莫扎特第二”。贝多芬十一岁便辍学,专心在家学习音乐。十三岁贝多芬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