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醉眼看金庸 >

第8章

醉眼看金庸-第8章

小说: 醉眼看金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武器纷纷坠地。“来归”不是相互抱怨,而是心中不自觉的愉悦与宁静。她的善,只有但丁《神曲》中的女神贝雅特丽齐堪与媲美。“善女人呀,因为你的缘故,地上的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你命令我,正是看重我;假使我现在已经办妥了,我还觉得服从你太迟了。”面对这样一个“造化钟神秀”的精灵,除了尽情享受她美与善的恩泽,除了赞叹与震撼,还能做些什么呢?
  香香公主天真烂漫,但也是感伤的。她为一切弱小生命的疼痛与陨落而落泪,为一切暴力与仇恨而悲伤。“男人真是奇怪,大家不高高兴兴地一起跳舞唱歌,偏要打仗,害得多少人送命受苦,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处。”
  她的感伤与中国传统的常说的感时伤世是不同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心有郁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投射型的“有我之境”。而她对于世事经验很多时候是浑然无知的,也正是如此,她的感伤往往来源于她当时所看到的每一个纤细的现实,是清爽健康,哀而不伤的。她的感伤与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中的敏感忧郁也不同。斯泰恩《感伤旅行》中的约里克是英国感伤文学的典型人物。他多愁善感,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触动他那敏感的神经,动辄为一头驴,或几只笼中的小鸟落泪。而且,他将敏感性视为人最宝贵的东西,认为“敏感性,这是我们一切珍贵的喜悦感情和我们一切高尚悲哀取之不尽的源泉”。他的感伤是人们在工业革命初期,一面对资本主义文明所带来的种种灾难表示出来的忧虑,一面又开不出救治社会疾痼的良方,只剩下厌世和绝望的情绪;是在世事的种种不平中,铸就的自怨自艾。香香公主的感伤则来自对自然、生命最虔诚的相信,她不多愁善感,也非牢骚满腹,她给予万物的是具有人类学意义上广博的家。
  如果说约里克的眼泪是酸涩无力的,是脆弱的,那么香香公主的眼泪则是晶莹剔透的,是坚强的。从她挺身而出,面对清朝军队的挑衅这一点就能看出。
  一种是凡人的忧郁与愤懑,一种是神的怜悯与博大。
  她相信自己的相信。她不惮以最好的善意去揣度每一个人。她意识不到人世间诸种的丑恶与凶险。当陈家洛把她当成商品出卖时,她于事实毫不知晓。陈家洛由于愧疚、悲痛、无奈而眼眶发红时,她还以为是他想家了。于是,“两行泪水从脸上流了下来,惊道:‘干么你伤心啊?啊,你定是想起了你妈妈,想起了从前唱这歌的人。咱们别唱了。’
  她最后答应,并不是因为接受了陈家洛对她讲的舍身取义的逻辑。而是因为爱而勇敢。“一个美丽无伦的背影中流露着无限的凄苦,无限的温柔。她慢慢地转过身来,说道:‘你要我做什么,我总是依你。’”
  当她转身的那一瞬间,一颗纯洁而高贵的心在饱经沧桑的居庸关上,破碎地飘落一地。
  在灵魂上,陈家洛与香香是无法较量的。他的痛苦与悔恨远远不足以弥补他的罪恶、龌龊与自私。试想,如果乾隆要的人不是他的恋人,估计他痛苦都不会痛苦。他肯定会兴高采烈地去帮忙掠取。当人们在为着社会历史变革的渺茫希望高呼时,又有谁去理会在这过程中真正作出牺牲的个体苦痛呢?特别是以一个所谓拯救百姓苍生高标为借口。
  陈家洛与香香公主,一个爱在现实,一个爱在心灵。香香公主纯洁,天真,无私心,爱得真诚,单纯带来的并没有爱的专制与残忍,不是以爱的名义将对方进行绑架。当然,这里面有着男性权力中心的思想在作祟。所以,让香香只喜欢陈家洛,而没有喜欢乾隆。否则,故事就会更复杂。陈家洛尽管爱的是两个,但在他的内心是有区别的。在美神一般的香香公主面前,谁都无法抵挡。尽管他本来是喜欢霍青桐的。然而,霍青桐美丽,能干,很有谋略,而且善解人意,她更符合普通人妻子的标准。在现实面前,很多人都会作出决定。人们往往不相信纯洁与善良的东西,认为非伪则假,或者认为是天真与幼稚,或者是无法长时间去感受着浪漫,只能以俗人之心去猜度与怀疑这个世界上的东西。而所谓拯救天下百姓只是一个借口,在陈家洛身上更是荒谬至极。
  居然,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在香香对乾隆的归顺上。他爱的其实不是香香,而是自己。他不是自己牺牲,他要求的是别人去牺牲。
  香香公主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向陈家洛展现自己的身体,陈家洛不敢看,等发现她那光洁美丽得像婴儿的身体时,“忽想:‘造出这样美丽的身体来,上天真是有一位全知全能的大神吧?’心中突然弥漫着崇敬感谢的情绪”。身体在这里,不是书写欲望的空间,而是灵魂飞升的扶梯。在真爱与美的面前,陈家洛是没有力量去面对的。

  美往往就是这样被摧毁的。或者说,从一开始,香香公主就注定是要毁灭的。她给予陈家洛的是灵魂的幸福,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惭形秽。人都是有惰性的。在紧急关头,人很习惯让渡那种让自己认为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在情感上尤为如此。或者说,作者在写作中,没有使得乾隆喜欢的是霍青桐,弄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本身就说明了人们思维上的很多隐秘的东西。
  香香公主之于现实中具有浪漫情愫、热情与梦想的人们,正如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奥·威·史雷格尔之于海涅。海涅自己的第三首十四行诗中这样热情地歌颂这个把德国诗歌从矫揉造作引向真实的人:
  最危险的害虫:怀疑的思想,它像匕首一样,
  最厉害的毒药:对自己的力量失去信心,
  这几乎啮坏我生命之髓,
  我是一株幼苗,我全靠它支撑。
  你抱怨这可怜的幼苗,
  你让它在你善意的词句上缠绕,
  我高贵的大师,为此我向你致意,
  这瘦弱的幼苗会有一天开花结实。
  香香公主的死是诗人之死。爱情胜过了死的恐惧。她注定属于天堂宠爱的天使,凡尘俗世是留不住她的。
  这个形象的塑造是艺术的。去求证或苛责其真实性是愚蠢的。它赋予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上审美的愉悦,是对人类俗世深情的最后一瞥。
  香香公主的隐喻性的存在,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显得格外亮眼。套用一下北岛的诗歌,可以说是:“告诉你吧,世界,我——相——信”,“我相信天是蓝的,我相信雷有回声,我相信梦是真的……”



流泪未必非豪杰《雪山飞狐》赏析
  这部小说写作于1957年,是金庸继《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后的第三部武侠小说。
  该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在一个充满着刀光剑影的狭小空间里,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讲述,从而揭示出胡、苗、范、田四家的百年恩怨情仇。故事并未因真相的水落石出而告终,反而延伸,讲述本身又蕴涵着新的故事因素。整个小说显得极有张力。这种写作方法,在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密林中》里,也有类似的表现。后者还被著名导演拍成了大家熟知的经典影片《罗生门》。而且,真正的主人公胡一刀在现实中是缺席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讲述之中。结尾也是开放式的,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正如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指出的一样,该小说的若干特点,“在武侠小说史上都是空前的”的
  这里引用的就是宝树和尚与苗若兰对胡一刀的讲述:
  决战前夕
  “过不多时,马蹄声在门外停住,金面佛、范帮主、田相公又带了那几十个人进来。胡一刀头也不抬,说道:‘吃罢!’全面佛道:‘好!’坐在他的对面,端起碗就要喝酒。田相公忙伸手拦住,说道:‘苗大侠,须防酒肉之中有什古怪。’金面佛道:‘素闻胡一刀是铁铮铮的汉子,行事光明磊落,岂能暗算害我?’举起碗一仰脖子,一口喝干,挟块鸡肉吃了,他吃菜的模样可比胡一刀斯文得多了。”
  “夫人向金面佛凝望了几眼,叹了口气,对胡一刀道:‘大哥,并世豪杰之中,除了这位苗大侠,当真再无第二人是你敌手。他对你推心置腹,这副气概,天下就只你们两人。’胡一刀哈哈笑道:‘妹子,你是女中丈夫,你也算得上一个。’夫人向金面佛道:‘苗大侠,你是男子汉大丈夫,果真名不虚传。我丈夫若是死在你手里,不算枉了。你若是给我丈夫杀了,也不害你一世英名。来,我敬你一碗。’说着斟了两碗酒,自己先喝了一碗。”
  “金面佛似乎不爱说话,只双眉一扬,又说道:‘好!’接过酒碗。范帮主一直在旁沉着脸,这时抢上一步,叫道:‘苗大侠,须防最毒妇人心。’金面佛眉头一皱,不去理他,自行将酒喝了。夫人抱着孩子,站起身来,说道:‘苗大侠,你有什么放不下之事,先跟我说。否则若你一个失手,给我丈夫杀了,你这些朋友,嘿嘿,未必能给你办什么事。’”
  “金面佛微一沉吟,说道:‘四年之前,我有事去了岭南,家中却来了一人,自称是山东武定县的商剑鸣。’夫人道:‘嗯,此人是威震河朔王维扬的弟子,八卦门中好手,八卦掌与八卦刀都很了得。’金面佛道:‘不错。他听说我有个外号叫做打遍天下无敌手,心中不服,找上门来比武。偏巧我不在家,他和我兄弟三言两语,动起手来,竟下杀手,将我两个兄弟、一个妹子,全用重手震死。比武有输有赢,我弟妹学艺不精,死在他的手里,那也罢了,那知他还将我那不会武艺的弟妇也一掌打死。’夫人道:‘此人好横。你就该去找他啊。’金面佛道:‘我两个兄弟武功不弱,商剑鸣既有此手段,自是劲敌。想我苗家与胡家累世深仇,胡一刀之事未了,不该冒险轻生,是以四年来一直没上山东武定去。’夫人道:‘这件事交给我们就是。’金面佛点点头,站起身来,抽出佩剑,说道:‘胡一刀,来吧。’”
  “胡一刀只顾吃肉,却不理他。夫人道:‘苗大侠,我丈夫武功虽强,也未必一定能胜你。’金面佛道:‘啊,我忘了。胡一刀,你心中有什么放不下之事?’胡一刀抹抹嘴,站起身来,说道:‘你若杀了我,这孩子日后必定找你报仇。你好好照顾他吧。’我心里想:‘常言道:斩草除根。金面佛若将胡一刀杀了,哪肯放过他妻儿?他居然还怕金面佛忘记,特地提上一提。’那知金面佛说道:‘你放心,你若不幸失手,这孩子我当自己儿子一般看待。’”
  “范帮主与田相公皱着眉头站在一旁,模样儿显得好不耐烦。我心中也暗暗纳罕:‘瞧胡一刀夫妇与金面佛的神情,互相敬重嘱托,倒似是极好的朋友,那里会性命相拼?’”
  “就在此时,胡一刀从腰间拔出刀来,寒光一闪,叫道:‘好朋友,你先请!’金面佛长剑一挺,说声:‘领教!’虚走两招。田相公叫道:‘苗大侠,不用客气,进招吧!’金面佛突然收剑,回头说道:‘各位通统请出门去!’田相公讨了个没趣,见他脸色凝重,不敢违背,和范帮主等都退出大厅,站在门口观战。”
  “胡一刀叫道:‘好,我进招了。’欺进一步,挥刀当头猛劈下去。”
  “金面佛身子斜走,剑锋圈转,剑尖颤动,刺向对方右胁。胡一刀道:‘我这把刀是宝刀,小心了。’一面说,一面挥刀往剑身砍去。金面佛道:‘承教!’手腕振处,剑刃早已避开。我在沧州看人动刀子比武,也不知看了多少,但两人那么快的身手,却从来没见过。两人只拆了七八招,我手心中已全是冷汗。”
  “又拆数招,两人兵刃倏地相交,呛啷一声,金面佛的长剑被削为两截。他丝毫不惧,抛下断剑,要以空手与敌人相搏。胡一刀却跃出圈子,叫道:‘你换柄剑吧!’金面佛道:‘不碍事!’田相公却已将自己的长剑递了过去。金面佛微一沉吟,说道:‘我空手打不过你的单刀,还是用剑的好。’接过长剑,两人又动起手来。我心想:‘沧州的少年子弟比武,明明栽了,还是不肯服气,定要说几句话来圆脸。这位金面佛自称打遍天下无敌手,手上并未输招,嘴上却已泄气,也算得古怪。’后来我才明白,这两人都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拆了这几招,心中都已佩服对方,自然不敢相轻。”

  “这时两人互转圈子,离得远远的,突然间扑上交换一招两式,立即跃开。这般斗了十多个回合,金面佛斗然一剑刺向胡一刀头颈。这一剑去势劲急之极,眼见难以闪避。胡一刀往地下一滚,甩起刀来,当的一响,又将长剑削断了。他随即跃起,叫道:‘对不起!不是我自恃兵器锋利,实是你这一招太过厉害,非此不能破解。’”
  “金面佛点点头道:‘不碍事!’田相公又递了一柄剑上来。他接在手中。胡一刀道:‘喂,你们借一柄刀来。我这刀太利,两人都显不出真功夫。’田相公大喜,当即在从人手中取过一柄刀交给他。胡一刀掂了一掂。金面佛道:‘太轻了吧?’横过长剑,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剑尖,拍的一声,将剑尖折了一截下来。这指力当真厉害之极。我心中暗暗吃惊。只听得胡一刀笑道:‘苗人凤,你不肯占人半点便宜,果然称得上一个侠字。’”
  “金面佛道:‘岂敢,有一事须得跟你明言。’胡一刀道:‘说吧。’金面佛道:‘我早知你武功卓绝,苗人凤未必是你对手。可是我在江湖上到处宣扬打遍天下无敌手七字,非是苗人凤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无耻……’胡一刀左手一摆,拦住了他的话头,说道:‘我早知你的真意。你想找我动手,可是无法找到,于是宣扬这七字外号,好激我进关。’他苦笑了一下,道:‘现在我进关了。你若是打败了我,这七字外号名副其实,尽可用得。进招吧!’”
  众人听到这里,才知苗人凤这七字外号的真意。
  ——选自《雪山飞狐》第三节
  流泪未必非豪杰。
  真正的英雄并不见得就无所畏惧,不见得就不落泪。只流血不流泪,与竞技场上的野兽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样,在腥风血雨的江湖路上,不能企求毫无野蛮与残忍,将宽恕、怜悯与受难钉成生命注脚,耶稣般的高贵品质与英雄气概。
  在“上不能养民,而游侠养之也”的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仗剑行侠者与正统厚生爱民的英雄往往是同义的。
  爱与憎的分野,犹如侠客拔剑而起时,飘飘衣袂上的褶皱,向外转,是铿锵有力,是掷地有声,是“一言不合拨剑而起,一发不中屠腹以谢”的嫉恶如仇;向里转,是“重诚诺,轻生死”,是“友难伤而国难忿”,是儿女情长,柔情似水。
  侠骨与柔情的纠结,是“侠”最具魅力的性格特质。对丑恶、压迫、卑鄙、黑暗的憎,是对美好、赤诚、坦荡、光明最深沉博大的爱。爱父母,妻子,朋友,爱天下苍生,甚而爱值得尊敬的敌人。
  至憎至爱者,侠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当宝树和尚回忆起胡一刀哭泣时的情形,心想:“瞧他也是一个响当当的汉子,大丈夫死就死了,事到临头,还哭些什么?怎么如此脓包?”在对胡一刀的评价中,宝树和尚把自己卑微丑陋人格展现无遗。怯懦之人好做豪壮语。而且,这种人更多的是通过对比自己强大很多倍的人的苛责,来衬托自己面子上的豪壮,掩饰内心的虚弱。在他苛责别人时,他的表现又怎样呢?“我心中怦怦乱跳,只想快快离开这是非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