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无情-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练青霞考虑片刻,点头。她到底也是一个聪明人,不难明白皇帝的真正作用。
事实证明,曹廷对京城周围的情形都非常熟悉,一切行动计划亦早已安排妥当,神武营的人非独不能阻止曹廷将毒气运走,甚至不知道毒气的下落。
他们发现地道的出口已经是天亮后的事,出口赫然与大河连接,曹廷等人由水路离开是绝对可以肯定的事,至于向哪一个方向离开,却是无从追查。
大河四通八达,而且船运繁忙。神武营的人迫到河边的时候,河面上船只往返不绝,在这样情形下要追寻曹廷等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下来几天,曹廷等人一样不知下落,神武营的人配合京城的军兵捕快,由京城开始,展开一连串的调查搜索,就是一点收获也没有。
然后曹廷的最后通牒出现了,通知毒气已经藏在京城内,限期一个月,要皇帝下旨调走沿海驻防的军兵,否则便将毒气引发,而在限期之内,皇帝以及朝中大臣都必须留在京城内。
通牒在金銮殿上出现,也是证明曹廷方面仍然有人留在禁苑内而且与之保持一定联络。消息传开,朝廷中人大为震惊,一片混乱,尤其是常德郡主,一只受惊的小母鸡也似的在皇帝身旁转来走去,不住的怂恿皇帝接纳曹廷所提出的条件。
在常德郡主的心目中,沿海撤防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事,即使倭奴因而得以顺利登陆,也可以调动军兵将之击退。
皇帝却一点表示也没有,常德郡主对皇帝这种态度当然极不满意,老是跟在皇帝身旁,不管什么人在场也一样不住口的劝说。
在会见朝中重要的大臣后,皇帝便走往御花园,燕十三、严拾生、长孙无忌、练青霞也就等在那里,这也是皇帝的意思,他深信这些人一定能够给他一些好的提议。
常德郡主很自然的跟到御花园。
皇帝毫不犹疑的叫走侍候的人,只留下燕十三、长孙无忌、严拾生、练青霞四人。
常德郡主没有将她的人留下来,自己却也不肯离开,仍然在皇帝左右徘徊。
皇帝考虑了好一会,才道:“好,你也留下来。”
常德郡主立即嚷起来。“我是什么人,要处理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留下来。”
皇帝看着常德郡主,终于沉声道:“朕只知道朕乃是一国之君。”
常德郡主一怔,一会才道:“你知道你是一国之君,身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便好了,现在毒气在京城内,随时都可能爆发,还在犹疑。”
皇帝还未答话,常德郡主又道:“以我的意思,你还是答应曹廷的条件。”
皇帝冷然道:“这是你的意思?”
“有什么不好?最低限度毒气不会在京城内爆发,大家都不会有生命危险。”
皇帝接问:“那倭奴登陆,沿海的百姓又如何?”
“先解目前之危,再说其他,况且生死有命,管得他们那许多?”
皇帝冷冷道:“这也是你说的。”
常德郡主奇怪的看着皇帝,皇帝终于沉声道:“国家大事,朕自有主意,这里没有你的事了。”
常德郡主刹那突然发觉,皇帝非独语声变了,神态也有了显著的转变,那种威严,此前未见,不由得倒退了一步。
皇帝也没有再理会她,转顾燕十三、长孙无忌:“曹廷早已准备了只要沿海的守军撤离,他们的人便可以大举登陆,长驱直进,我们既不能够肯定他们在什么地方登陆,实力分散,势难阻截他们的攻势,而下令撤兵,士气必然大受影响,这场仗未打我们已输了三分,所以沿海守军万万不能撤走。”
燕十三接道:“假装传令是可以的,当然这个假装时间要计算得很准确。”
皇帝道:“你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去追查毒气的下落。”
燕十三道:“必须在限期前将毒气找出来,否则,毒气在京城爆发,局势一片混乱,曹廷乘乱进军,始终也是一场祸害。”
皇帝只是问:“你以为成功的机会有多少?”
………………………………
第廿六章 报讯遭遇袭 所见略相同
也就在严拾生这个念头升起来的时候,他看到了旁边不远的另外四条石柱。
那四条石柱看来并没有什么分别,可是他掠近去拿剑一碰,发出来的声响便完全两样,那绝无疑问是剑与石相碰发出来的声响,沉实而雄浑。
其他的三条与剑相碰发出来的声响也一样,严拾生再也忍不住,又大笑起来,他一向都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很不错,很多是瞎打瞎撞,就会碰撞出一个真正的结果来。
现在又一次证明他的运气的确很不错,什么地方也不闯,闯进来藏放毒气的地方,又如何不开心?
他当然不能完全肯定盛载毒气的瓷球就藏在石柱内,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也是很突然的,他感觉到危险,这种感觉其实来得也不慢的了,只是他非独乐极忘形,甚至连感觉也因为太快乐而变得迟钝。
到他感觉到危险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那些暗器来得非独突然,而且准确,数量之多,更就是严拾生意料之外。
暗器发自四个人,那四个人都是监工的装束,他们在严拾生进来的时候,原是在较远的地方监督工人建造行宫的花园,可是在严拾生进来之后,便远远跟上来,暗中监视着严拾生。
严拾生完全没有发觉他们的存在,他们也实在藏得太好。
潜藏之术原就是忍术的一种,这四个人都是来自东瀛,由曹廷一手训练出来,在潜藏方面当然是造诣极深,等闲不易察觉。
一如严拾生推测,那四个盛载毒气的瓷球的确就藏在石柱内,搬到这里来。
曹廷早就考虑到,如果以一般的方式运载瓷球进城,即使瓷球已改装,亦不难被发现,而放置瓷球的地方亦颇费思量。
瓷球必须放置在京城的核心,爆发起来才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常德郡主那座行宫的建造早已在曹廷意料之内,对常德郡主的提议他非独没有反对,且极力赞成,这亦可以说是他唯一没有反对常德郡主的事。
一直以来由于争权,他与常德郡主都处于敌对的位置,开始的时候,他一直忍耐,然后发现忍无可忍,不能不正面与常德郡主作对。
他完全明白若是退让,常德郡主不难将他已有的权势完全夺去,这几年的苦心安排便化为乌有,也所以他曾经企图妥协,可是他很快便发现一点,常德郡主天生就像是他的对头,非要弄倒他才肯罢休。
他也明白跟常德郡主作对不容易,幸而常德郡主一心争权,所作所为都有些过份,朝中大臣大都看不过眼,所以他与常德郡主作对,那些朝中大臣非独没有阻止,而且极表赞同。
他们当然看不出曹廷并不是事事与常德郡主作对,也并非完全站于他们的立场,当常德郡主与他没有利害冲突的时候,他总是视若无睹,万不得已便佯装落下风,让常德郡主得其所哉。
正如常德郡主要建造这座行宫,他想来想去对自己并无坏处,也乐得让常德郡主负上一个劳民伤财的罪名,当他发现行宫就在京城核心,是最理想安放毒气瓷球的地方,更就欣幸没有反对这件事。
瓷球改装成石柱,无疑已很成功,最聪明的人亦未必能够联想得到,那四条石柱既然是建造行宫的材料,要运进城中当然是易如反掌。
一切都依照曹廷的安排,布置妥当,但为防万一,曹廷仍派了四个心腹手下暗中监视,也特别警告他们,小心燕十三、长孙无忌等人。
那四个心腹手下其实不以为然,在他们的心目中,曹廷这一次的安排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所以当他们发现严拾生跑到行宫来,难免意外。
他们不知道严拾生怎会发现石柱的秘密,看见严拾生双手摸在石柱上,更就意外之极。
然后他们决定将严拾生除去。
行宫占地极广,这四条石柱的所在又远离正在工作中的工地,以他们的身手,要杀掉严拾生不惊动任何人,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他们都是用暗器的好手,又经过长时间的合作,自然配合得天衣无缝。
在正常情形下严拾生应付这种袭击已经不容易,又何况乐极忘形,缺乏警戒。
暗器大部分打在他身上,他惊呼惨叫,鲜血飞激中倒下。
那四个作监工的杀手随即冒出来,为首的一个立即道:“清除地上的暗器血渍,将尸体弄走。”
………………………………
第廿七章 一言破煞气 欢笑各聚头
整座大觉寺的僧人已经被曹廷的人取代,在别人来说这并不容易,在他来说却是轻而易举,以他目前的实力要解决大觉寺的僧人毕竟还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手下乔装僧人也是一样。
易容改装原就是东瀛武士的专长,他的手下对他又是如此的忠心服从。
避暑山庄一役虽然令他伤亡惨重,他手下仍然有一批既可靠又能干的武士,只是人虽然很多,没有一个是可以吐露心事的对象。
深感寂寞之余他不由又想到了练青霞,这些年来,练青霞与他之间的感情,既是师徒,也有如父女的了。虽然有很多事情他不能对练青霞倾诉,到底也有很多是可以的。
最令他感觉苦闷的还是由现在开始仍然有一段颇长的等待时间。
他已经等待了多年,那一份耐性是不必怀疑的了,只是面临这么重要的关头,难免有一份难受的感觉。
石柱秘密的揭露他并没有消息,他虽然老谋深算,安排了两批人轮候,却是怎么也想不到第一批人被严拾生临死前放倒,另外一批人截击途中遇上了齐飞,亦无一幸免。
但虽然这样,他还是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只可惜这种感觉是在他深感寂寞之后才到来。
他才生出着人到行宫去一看的念头,便听到了呼喝声,那种呼喝声一听便知道是有故人杀进来,而且势不可挡——
他们怎会找到这里来。
心念一转他当机立断,便要下令在钟楼上的人引发火炮。
他当然想不到在他要下命之前燕十三、长孙无忌与齐飞已杀到了钟楼上。
燕十三、长孙无忌、齐飞在神武营的高手采取行动,杀进大觉寺前已经采取行动的了。
他们借助神武营的设备,发挥神武营高手不能够发挥的威力,在绳钩射挂上钟楼的飞檐同时,身形亦如离弦箭矢,冲天火炮般射上半空,手抓飞绳,一再往上疾射,在被乔装僧人的东瀛武士发现之前,撞破窗户,闯进了钟楼内。
钟楼内赫然有一座火炮。
看见这座火炮燕十三不由松一口气,长孙无忌却不由捏了一把冷汗,也更加佩服燕十三的直觉了。
燕十三非独已经考虑到石柱内埋藏了火药,还考虑到引爆火药的方法,发现钟楼与石柱在同一直线上,便已怀疑到除了可以用引线引爆火药外,应该还有一种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
他却是想不到那竟然是一座火炮,对火药火炮这种东西他毕竟知道不多,认识有限。除了在战场上,用火炮的机会实在很少,也所以从未经历战阵的长孙无忌也一样没有想到这样的东西。
他们不明白曹廷怎能够弄来一座火炮运进大觉寺,安排在钟楼上,却不能不承认这座火炮若是发射,轰在石柱上,不难引爆石柱内藏着的火药,使四条石柱在同时间爆开,散发出毒气来。
火炮也显然早已安排妥当,旁边燃点着长明灯数盏,守候在火炮旁的八个乔装僧人的武士也显然经过严格训练,早已接受指令,在什么时候采取行动,也所以看见燕十三他们突然闯进来,虽然没有曹廷的吩咐,立即采取行动,抢过火把,在长明灯上燃着,要燃点火炮上的引子。
他们反应敏锐,长孙无忌、燕十三更加敏锐,燕十三一个身子几乎是贴着火炮身边滚过,宝剑一划,将燃向火药引子的火把削断。
两个僧人随即拔出一旁的倭刀分向燕十三砍至,其他的人继续手执火把扑向火炮。
每一个都是在拼命,燕十三虽然武功高强,又有一双宝剑在手,仍然被迫退。
一个火把终于燃着了火药引子,燕十三速划三剑都赶不及,狂吼声腾身撞向火炮的炮身,长孙无忌、齐飞同时采取相同的行动。
他们任何一个都未必能够移动那座沉重的火炮,可是三个同时采取一种行动,同时将所有的气力用在那一推之上,那座火炮终于被撞开了半尺。
火药同时爆发,霹雳一声,钟楼的一面墙壁碎裂,窗户碎片横飞,一道火虹未绝,疾射了出去,在夜空中划过,蔚为奇观。
钟楼上偏侧了半尺,射到了行宫,与那些石柱的距离便已有接近二十丈距离。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燕十三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才有这种行动。
有那么一段距离,石柱当然没有影响,可是立在火炮铁弹落下的那儿的两个神武营高手,便首当其冲,还是不免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