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侠召唤器 >

第40章

大侠召唤器-第40章

小说: 大侠召唤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哼了一声,冷冷道:“你说的这些本宫自然明白,你究竟想说什么?”
  辛弃疾沉声道:“请恕微臣直言,殿下打算与蒙古人结盟,共同对付金人,可谓与虎谋皮,与狼共舞,可谓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无异于饮鸩止渴,玩火自焚,自取灭亡,臣以为万万不可!”

第103章 远交近攻
  太子冷冷道:“大胆,辛弃疾,你说什么?”
  辛弃疾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沉声道:“太子殿下,昔日我大宋与金人结盟,共同对付契丹辽人,结果怎样,辽人倒是垮了,龟缩一隅,一蹶不振,可是到头来金人却翻脸不认人,趁机攻打我大宋,以至于酿成靖康之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说到这里,辛弃疾重重磕头,沉声道:“前车之鉴望望不远,惨痛教训历历在目,微臣恳请太子殿下三思而后行,莫要重蹈覆辙,到时悔之晚矣。”说罢,又一次重重磕头。
  太子沉声道:“你可知这是谁的主意?”
  辛弃疾神色激愤,沉声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不管是谁提出此议,都是短视短见,祸国殃民之计,万万不可行!”
  忽听一个声音道:“大谬不然,拘泥而不知变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可谓不得其道,亦非今日之计矣。”
  辛弃疾一惊,转头一望,只见一个老者缓缓从屏风后面转出,不慌不忙走到太子面前,躬身道:“老朽参见太子殿下。”
  太子沉声道:“先生免礼。”
  那老者沉声道:“刺耳殿下。”
  太子朝辛弃疾道:“辛爱卿,你且起来说话。”
  辛弃疾又磕了一个头,站起身。
  太子笑道:“辛爱卿,本宫替你引荐一下,这位就是太子太傅史浩史老先生。”
  史浩乃是当世名士,儒林领袖。辛弃疾久闻其名,却从未见个,闻言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拜见道:“晚辈辛弃疾拜见史大人。”
  史浩上下打量辛弃疾,笑道:“好,辛大人赤胆忠心,文武双全,真是难得的忠义之士。你刚才所言,句句在理,乃是忠心谋国之言,却非变通进取之策,更非乱世逆境取胜之道。”
  辛弃疾心中一凛,恭声道:“请先生教诲,晚辈洗耳恭听。”
  史浩沉声道:“你刚才所言利害关系,太子殿下并非不知,更非无虑,而你却不明白太子殿下真正意图。”说到这里,顿了一顿,接着道:“你说此举是饮鸩止渴,玩火自焚,老朽告诉你,饮鸩也可止渴,玩火未必自焚。太子殿下之意,与蒙古人结盟,并非与其真正合作,而是要悬而有之,让金人知道,借以震慑金人,使其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
  辛弃疾一愣,望着太子道:“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虚晃一枪,远交近攻,借以自保?”
  太子微笑道:“不错,辛爱卿果然聪明过人,本宫没有看错人。本宫的意思就是远交近攻,蒙古远,金人近,借蒙古人之势威胁金人后方安全,使其不敢对我轻举妄动,从而为我方争取时间,咱们可以借此休养生息,蓄养国力,励精图治,厉兵秣马,等待时机,到时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出兵北伐,一举收复中原,光复故土,恢复我大宋一统江山。到那时我大宋万众一心,民心士气都将大振,再与蒙古人决战,一举破之,进而一统天下。”
  这番计策谋略颇为高明,辛弃疾自然知道这是史浩的主意,只不过由太子口中说出来罢了。
  辛弃疾大喜,拜倒在地,道:“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真是天纵英明,他日必将成为我大宋中兴圣君,千古一帝!”
  这马屁拍得那叫一个顺溜,太子心中那叫一个舒畅,呵呵笑道:“辛爱卿,本宫还未亲政,这话可不敢乱说。”
  辛弃疾心中对太子衷心佩服,沉声道:“太子殿下乃是我大宋储君,登基亲政,那是迟早的事。微臣愿为太子殿下鞍前马后,出生入死,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太子心中大喜,微笑道:“好,辛爱卿,你明日一早就动身出发去蒙古,你从你本部人马中挑选一两个忠心可靠之人随你同往,嘱咐他们务必守口如瓶,万万不可走漏风声。本宫能给你的就是一道口头谕旨,你到了蒙古,见到铁木真以后,表达本宫结盟示好之意,最好能让铁木真主动派人来我朝商议结盟事宜。本宫的意思,你都明白了?”
  辛弃疾沉声道:“微臣明白,请太子殿下放心,微臣一定不辱使命,功成而返。”
  太子点点头,沉声喝道:“来人哪。”
  殿门轻轻开了,一个亲军侍卫大步走进来,双手端着一个托盘,上面盖着红布。
  太子沉声道:“放下罢。”
  那侍卫恭声道:“是!”放下托盘,低头退下,转身出去,关上殿门。
  史浩上前揭开红布,登时眼前一亮,只见盘子里放着十几锭黄灿灿的金子。
  太子盯着辛弃疾,沉声道:“这是你们一路上的盘缠费用,带上罢。”
  辛弃疾一惊,急忙道:“殿下,用不了那么多,微臣……”
  太子微笑道:“多余的是本宫赏赐你的,爱卿不必推辞。”
  辛弃疾也是个干脆人,索性不再客气,当即跪倒在地,重重磕头道:“微臣谢太子殿下赏赐!”
  太子点点头,道:“平身罢。”
  辛弃疾站起身,史浩过去,用红布包起那些金子,递给辛弃疾。
  辛弃疾恭恭敬敬双手接过,道:“谢太子殿下,谢史大人。”
  太子一摆手,辛弃疾转身大步出门。
  太子眼看辛弃疾出去,若有所思。
  再说清宁郡主在前引路,来到客厅,远远看到厅外站着好几个仆人丫鬟,垂首肃立,厅内烛火明亮。
  江鱼快走两步,进了客厅。
  兀敏和阿刺花等得心急,坐立不安,看到江鱼回来,都是大喜。
  兀敏快步迎上,嗔道:“你怎么才回来,我……”忽然看到清宁郡主跟着进来,当下硬生生忍住。
  江鱼点点头,转身望着清宁郡主道:“郡主殿下,您请回罢,请您吩咐下人带我们去歇息就行了。”
  清宁郡主笑道:“好,如此我就不打扰了,你们早些安歇罢。”说罢,转身道:“来人,带几位贵客去客房歇息,小心伺候,不得怠慢!”

第104章 帝王权术
  偏殿中,太子和史浩正坐着喝茶说话,清宁郡主轻手轻脚走进来。
  史浩起身道:“郡主回来了,微臣该告辞了。”
  太子跟着起身,点点头,道:“清宁,安排侍卫护送史老回府。”
  清宁郡主急忙上前道:“史老,请!”
  史浩给太子施个礼,跟着清宁郡主出去。
  过了一会,清宁郡主进来,走到太子身前,轻声道:“父亲,辛弃疾走了?”
  太子若有所思,随口嗯了一声。
  清宁郡主低声道:“父亲,您有心事,不如让女儿来猜一猜,您在想什么,好不好?”
  太子愣了一下,目光一闪,微笑道:“哦,那你说说看。”
  清宁郡主低声笑道:“父亲,那女儿先请您回答一个问题,行吗?”
  太子点头笑道:“哦,什么问题?你要问我心里在想什么,那可不算你猜出来的。”
  清宁郡主呡嘴笑道:“那当然,女儿不会那么傻。”
  太子笑道:“那你说罢。”
  清宁郡主低声道:“您打算让辛弃疾何时去蒙古?”
  太子一惊,脸色一变,盯着清宁郡主,缓缓点了点头,沉声道:“欢儿,你真不愧是爹的女儿,一猜即中,你是如何知道爹派辛弃疾去跟蒙古人联络的?”
  这清宁郡主名叫赵欢,清宁郡主是她的封号。
  赵欢低声道:“父亲,虞允文先生给您的密信里建议您派人去跟蒙古人联络,商议宋蒙结盟、共同对金之策,您刚才阅读虞先生密信的时候,我从您神情脸色上看出您对这个建议很满意,深以为然,您是个有谋即断、得策辄行的人,一旦觉得可行,从不拖泥带水,因此您一定会尽快付诸行动。而且刚才女儿进殿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您和史先生似乎说到了蒙古二子。如此诸般种种,女儿当然就猜到了。”
  太子点点头,微笑道:“好女儿,果然不错,那你倒是说说,你又是如何知道我会派辛弃疾去?”
  赵欢低声笑道:“那就更简单了,这件事需要秘密进行,万万不可走漏风声,朝廷上人多嘴杂,不但议而不决,而且极易走漏风声,一旦被金人探知消息,那就大大不妙。辛弃疾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他不认识别人,别人也不认识他,而且此人一腔抱负,满腹热血,正是合适人选。”
  太子眼中捻须笑道:“好女儿,聪明,什么事都瞒不过你。”
  赵欢呡嘴笑道:“爹,您先别忙着夸奖女儿,女儿话还没说完呢。父亲,您对这个辛弃疾真的不错,给他在京城赐了宅子,又派他那么重要的差事,委以重任,对他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可算是国士之礼。”
  太子哼道:“你这丫头,说话总是不注意,小心隔墙有耳。辛弃疾在数万叛军中生擒叛贼张安国,立了大功,扬我国威,以儆效尤,赐他宅子,授他官职,那是圣上的恩典,可不是我的。圣上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以为表率,此中大有深意。”
  清宁郡主低声道:“女儿知道,咱们东宫府中不但有秦桧那奸贼派来的眼线,还有皇上派来的密探,因此咱们一举一动都得小心。”
  太子点点头,沉声道:“你知道就好,万事一定要小心,万万不可大意。”
  清宁郡主低声道:“女儿明白,秦桧派来的眼线好办,咱们查出一个,杀他一个,绝不留情,女儿前天就秘密处决了一个秦桧派来的眼线内鬼,可是皇上秘密派来混进来的密探,咱们可没办法,既不好大张旗鼓去查,就算咱们知道他的身份,可他是皇上的人。咱们也不好处置,只能假装糊涂,因此女儿查出有一个皇上密探,不但没有动他,更没有惊动他,只是派了可靠的心腹之人秘密监视他。”
  太子沉声道:“欢儿,你真是爹的好女儿,能文能武,心思缜密,办事干练,胜过男儿,比你弟弟强多了。”说罢,叹息一声。
  清宁郡主名叫赵欢,清宁是她的封号。
  赵欢低声道:“父亲,弟弟今年才十二岁,还是个孩子,您老人家望子成龙,未免有些太心急了。”
  太子哼道:“从小看大,他性格如此懦弱,又一味贪玩,长大能有什么出息?”
  赵欢低声道:“父亲,您别心急,也别灰心,弟弟现在住在皇宫,日日跟着皇爷爷在一起,学**王之术,为君之道,潜移默化,耳熏目染,定能有所长进。”
  太子脸色更是难看,哼道:“你还说,你以为皇上接你弟弟进宫恩养,是什么好事?名义上说是膝下弄孙,颐养天年,教他学**王之术,为君之道,实际上是作为人质,挟制你父我。哼,独夫心里,多疑猜忌,谁都不信!”
  赵欢脸色肃然,不敢接口。
  太子默然半晌,叹口气,沉声道:“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他,我与他毕竟不是亲生父子,我不是他的亲儿子,他也不是你们的亲爷爷,难怪他不信我。”
  书到这里,不得不交代一下,原来宋高宗赵构患有隐疾,不能生育,太子名叫赵慎,是赵构的养子。
  赵构不得已立养子赵慎为太子,却对他始终怀有猜忌之心,因此将赵慎的独生儿子赵惇收进宫中养着,而且理由堂而皇之,冠冕堂皇,说是膝下弄孙,爷孙之乐,实际上是作为人质,挟制赵慎不敢生出异心,更不敢轻举妄动。
  赵欢看父亲脸色不好,轻声道:“父亲,夜深了,我送您去我母妃那里歇息罢,让我母妃给您揉揉肩,捶捶背,诵一段佛经,松松脑,静静心,好好放松一下。”
  赵欢母亲乃是杨氏,是赵慎正牌太子妃,年老色衰,而赵惇的生母乃是郭氏,是赵慎后纳的侧妃,年轻美貌,颇得赵慎宠幸。
  说起来,赵慎身为太子,一国储君,未来皇帝,名义上却只有两个妃子,一个正妃,一个侧妃,似乎有点少了,朝野上下都说赵慎心系国事,不沉迷女色,是个合适的太子储君,未来也一定会是个好皇帝。
  其实赵慎今年不到四十岁,正是身强体壮之年,精力旺盛,他又怎会不喜欢女色?他如此克制收敛,那是有原因的。

第105章 潜龙在渊
  那就是因为当今皇上赵构那方面患有隐疾,说白了就是不行,赵构自己不行,当然就特别痛恨贪恋沉迷美色之人,其中心理,不言自明。
  赵慎能忍,不忍不行,他心里再喜欢女色享乐,却也必须克制自己,否则就保不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说起来,赵慎能够被立为太子,就是靠了十个美女,他才得以成功上位。
  赵构患有隐疾,膝下无子,于是决定从赵家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人,收为养子,立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
  当年经过层层遴选,最终确定了两个人选,一个赵琢,一个便是赵慎。赵构心中难以决断,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终于放出了终极大招。
  赵构派人搜罗了二十个美女,都是处女,赐给赵琢和赵慎每人十个。
  过了一段日子,赵构突然下旨,召回这二十个美女,结果经过检验,赐给赵琢的那十个处女都已不再是完璧之身,而赐给赵慎的那十个处女却还是白璧无瑕的处子之身。
  此时赵构才向朝臣公布他此举的用意,赵慎通过了考验,反对者再也无话可说,朝野上下再无异议。
  赵构再无犹豫,当即下旨:立赵慎为太子。
  其实赵慎当年正是青春少年,怎会不喜欢美女。只不过他背后有高人指点,看破了皇帝布下的局,因此让他不要碰那十个处女。至于在这期间,赵慎有没有碰过别的女人,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以他的身份,要想得到女人,根本就不是事。
  而那个看破了赵构美人局,帮助赵慎登上太子之位的高人,就是史浩。
  后来赵构亲自派人为赵慎挑选了太子妃,并亲自赐婚。再后来赵慎禀告赵构,经过赵构同意,才又纳了侧妃郭氏。
  赵欢痛恨郭氏,却对郭氏所生的赵惇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很是疼爱。
  赵慎知道女儿的意思是想让自己今晚去她母亲那里歇宿,可是他才不愿去见那个黄脸婆,他还是想着青春貌美的郭氏。
  赵慎不愿明说,驳了女儿的面子,淡淡道:“不急,我还有些事要处理一下,你先去罢。”
  赵欢知道父亲是搪塞自己,心中不悦,当下不再多说,道:“父亲,女儿告退,您也早些休息,注意身体。”
  赵奢点点头,摆摆手。
  赵欢出来,慢慢走着。
  云儿跟在身后。
  赵欢一路走到后花园,站住脚步,抬头望月,叹了口气。
  云儿看赵欢似乎有心事,垂手肃立,不敢问她。
  过了半晌,赵欢叹了口气,低声道:“你去罢,我想一个人静静。”
  云儿迟疑一下,轻声道:“郡主,云儿告退,您也早些歇息。”轻手轻脚退开几步,转身慢慢去了。
  赵欢独站一会,默默回到闺房,从墙上取下宝剑,独自来到后花园。
  月夜,独影,一人舞剑。
  其实今夜无眠的远不止赵欢一人。
  大宋皇宫。
  昭阳殿。
  宋高宗赵构一人独站龙案前,面前摆着一大张空白宣纸。
  赵构提笔,在纸上写字,运笔起势,龙飞凤舞,一路下来,几个大字跃然纸上:潜龙在渊。
  这小子当皇帝不怎么样,不过这书法还真不赖,跟他老子宋徽宗赵佶一样,都是被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