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道清理计划 >

第36章

大道清理计划-第36章

小说: 大道清理计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翰文立马一阵恶心,再加上憋了这么久的火气,他指着王县尉狠狠地说道“你枉为崇文县县尉!”
    徐翰文回身朝张世清和董谒道“我欲斩此人,以祭奠枉死的崇文县百姓!”
    董谒想都不想,道“斩。”
    两个黄巾力士拖着王县尉到一边,手起刀落,王县尉的脑袋骨碌碌的就滚到了一边,鲜血喷的满地都是。
    徐翰文看着王县尉已死,又是朝张世清和董谒拜了拜,“我身为崇文县县令,百姓有难却未有任何作为,虽然没有如他一般趋炎附势为虎作伥,但也没有尽到一个县令的职责。我稍后会将家中粮米拿出来,在城中施粥救济百姓,届时还请诸位高士助我。”
    董谒说道“县令无需叫我等什么高士,我等都是教祖门下弟子。我名董谒,这位是张世清,在教中位居‘方伯’一职。”
    徐翰文道“如此甚好,二位方伯,季常虽然已死,但城中尚有许多他的爪牙,还需尽快清除。”
    董谒笑道“那些人我们进城时已经将其处决了,现在家家户户的大门皆张贴我太平教黄符。”
    徐翰文大喜“好,好,这样,还请二位方伯到我府中一叙。”
    徐翰文说完,转身看着周围的黄巾力士,又道“诸位兄弟也要有安身之处,城中原本有六万人口。如今恐怕不足三万,应有许多空出来的百姓房舍,还请诸位兄弟暂且去这些房舍里安歇。”
    张世清转身对黄巾力士们道“各自找无人房舍安住,不许搅扰百姓。另外按照各队安排,轮流值守城楼。再以七人一组,巡视城内街道,以防有漏网之鱼。”
    “谨遵敕令!”黄巾力士们轰然应道,声震全城。
    “好,现在天色还早,各队带领自己的人手,去将城内尸体清理了。”董谒说道。
    “是!”
    黄巾力士们化作无数小队,四散而去。
    徐翰文便兴高采烈的领着张世清和董谒朝自家去了,走到半路上,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不由得脸色大变,说道“前些时日城外死人太多,爆发了瘟疫,你们来时,可有兄弟染病?”
    瘟疫可不是小事情,一个人染了瘟疫,就可以将一座十几万人的大城市变为死城。
    董谒闻言笑道“我等有教祖所赐太平仙光,无惧瘴毒瘟疫,县尊但且放心。”
    徐翰文一颗心这才落回肚子里,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觉得自己真是自己吓自己,太衍道长何等样人?会考虑不到这一节?
    徐翰文领着两人到了家门口,发现自己家的仆人正把大门打开一丝门缝,一双眼睛悄悄的往外边看,而原本驻守在门口的那些兵士已经不见了。
    只有门口台阶上的血迹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第三十一章 常沉苦海失真道
    仆人看到徐翰文回来了,连忙打开了大门,口中不停说道“老爷您可回来了,城里发生大事了。”
    仆人话音刚落,就看到了徐翰文身后的董谒和张世清,原本要说的话一下就吞了回去,一脸不解的看着自家老爷。
    “夫人呢?”徐翰文问道。
    仆人眨了眨眼睛,低头道“夫人在后院,刚刚被吓着了。”
    徐翰文在前厅先招待张世清与董谒安坐,命家仆伺候,然后自己去了后院。
    看到徐氏时,她正坐在一张绣榻上,盯着院中枯萎的花草愣愣出神。
    徐翰文上前,站在徐氏身后说道“近些日子这花草无人照料,也都枯死了。”
    徐夫人吃了一惊,转过身看到是自己的丈夫,这才安下心来,她站起身来,徐翰文这才发现她眼眶很红,明显是哭过。
    “刚刚家中发生了什么事?”徐翰文问。
    徐夫人心有余悸地道“刚刚城中杀声四起,我怕有什么变故,就让仆人去拴紧大门。没想到一群武士冲了进来,说要在我家躲藏。还还挟持了妾身,只是他们未曾得逞,又有另外一伙人冲了进来。这些都是凶人,他们头上戴着黄巾,很快把这些武士给杀了”
    “那他们有冒犯夫人吗?”徐翰文继续问道。
    “这倒没有,只是只是他们杀人那场面也太过可怕我我怕”徐夫人低着头。
    徐翰文哈哈一笑,将妻子揽在了怀里,“走吧,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作为女主人,总要去见见吧?”
    “什么客人?”徐夫人好奇的问道,忽而,她看着自己的丈夫,惊奇道“夫君,这些日子我从未见你这么开心过。”
    徐翰文神情振奋道“那是自然,你知道吗,城里的那些武士,包括那个季常,他们再也不能祸害我们崇文县了。”
    徐夫人惊喜道“真的吗?他们走了吗?”
    徐翰文说道“为夫还骗你不成,不过他们不是走了,而是被杀了。”
    徐夫人微微一怔,随即问道“被谁杀了?谁这么厉害?”
    徐翰文道“还记得我跟你说的太衍道长吗?”
    徐夫人瞪大了眼睛“太衍道长来了?”
    徐翰文摇头,“太衍道长没来,但他派人来了,你说的那些头戴黄巾的凶人,就是太衍道长派来的人。”
    徐夫人神情一滞,在她的脑海中,太衍的形象本来是一个鹤发童颜的慈祥老者,长须飘飘,风姿绰然的仙人。此刻摇身一变,她脑中太衍的形象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身穿锦袍,膀大腰圆,面容狰狞的凶人。
    徐夫人打了一个寒颤,看着自己夫君道“太衍道长太衍道长他”
    “太衍道长怎么了?”徐翰文好奇道。
    徐夫人把自己的想象说了出来,把徐翰文逗得哈哈大笑,“夫人这你就猜错了嗯,以后我带你去拜见太衍道长,你就明白了。”
    夫妻俩说完私房话,便来到了前厅。张世清和董谒正在喝茶,看到徐翰文夫妻来了,连忙起身行礼。
    徐夫人一看到张世清、董谒一副农家汉子的粗糙模样,心里对太衍凶狠面貌的想象就更加凝实了。
    张世清和董谒在徐家呆了两个时辰,商谈了如何管理恢复崇文县的一些事宜,之后又在徐家吃了顿饭就离开了。
    张世清和董谒分别在东城和西城坐镇,至于徐翰文则坐镇县衙,由张世清、董谒分别调拨了五百黄巾力士,到县衙听候徐翰文的调遣。
    有了这一千名黄巾力士,徐翰文做起事来简直比以前还顺手。只是在文事上,这些黄巾力士就帮不上什么忙了,好在家中还有读书识字的家丁,徐翰文只能将其安排到县衙中帮手。
    如今整个崇文县百废待兴,徐翰文也没在家里休息,吃完饭也就直接来到了县衙中处理善后事务。
    徐翰文命人将自己府中的粮米拿出一多半来,然后第二天天不亮,就安排黄巾力士将粮米熬制成粥,之后分别推着粥车,到县城各处,凡是门口贴有黄符的人家施粥。
    一开始那些躲在房子里的人还不相信县令施粥,结果那些黄巾力士们一喊,大家打开窗户一看。果然,黄巾力士们推着热腾腾的粥车,就在自己家外面。
    这些黄巾力士们昨天或是救了他们,或是于他们秋毫无犯,所以现在百姓们对黄巾力士没有多大的反感,再加上实在饥饿,犹豫了一阵,便拿起自己的碗筷,咚咚咚跑了出来。
    第一个来到粥车前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父母都被武修杀死,家中只剩他一人。原本家里仅剩的粮食前几天也被武修抢光了,现在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走几步路都开始冒虚汗。
    颤颤巍巍的把自己手中的碗伸了过来,一个中年模样的黄巾力士心疼的看着他,“可怜的孩子。”
    “这年头,谁不可怜。”另一个黄巾力士舀了一大碗稀粥,结果少年拿的碗还盛不下。少年看的又急又后悔,一把抓住勺子,舍不得松手,哪怕自己的碗已经满了。
    黄巾力士哭笑不得,看着少年道“你先把碗里的喝完,我再给你盛就是。”
    少年左手攥住勺把,右手端着碗,朝着碗里吹了几口气,然后狼吞虎咽的就喝了起来。因为太烫的缘故,少年这一碗粥喝的也有一些时间。
    喝完了一碗,少年精神好了许多,整个人看上去有了些神采。他犹犹豫豫的松开勺把,把自己的碗递了过去。
    黄巾力士会心一笑,“你攥着我的勺子,这里面的粥都凉了,我再给你打一碗热的。”
    说着又打了一碗热粥给少年,少年这次不再攥勺子了,而是捧着粥蹲在一边的墙角,慢慢的喝了起来。
    周围的百姓看到这一幕,再也没有丝毫的怀疑,一时间整个崇文县城都吵杂了起来,气氛无比的热闹和喧嚣。
    正在县衙中埋头整理文档的徐翰文抬起头来,听着城中隐隐约约传来的喧嚣声,没有了之前的死寂,没有了骇人的惨叫,没有了凄凉的嚎哭,徐翰文额头上的皱纹也渐渐的化开了。
    经过一天的施粥,徐翰文拿出来的粮食很快就用尽了。张世清和董谒找徐翰文商量,徐翰文当即决定,把王县尉这些人的家抄了。只给他们的家人留下过活的口粮,其余的粮食一律拿出来给城内百姓。
    除了攀附武修的那些官员和豪强,唯一例外没有被武修祸害的也只有徐翰文了。但徐翰文一没有攀附武修,二没有祸害百姓,所以家里自然没有多少余粮。
    所以就在王县尉等一干官员豪强家人的哭喊声中,黄巾力士们直接冲了进去,他们不打人不骂人,但是看见粮食一律拿走,凡是阻拦的当场打晕。
    很快,在抄了十余个官员豪强的家产后,县衙光是大米就得了三十多石,足可见得这些官员豪强这些日子里做了多少恶事。
    虽然徐翰文打定主意不牵连家人,像王县尉这样的人杀了就杀了,他的家人没必要再受连累。
    可是黄巾力士们在查收粮食的时候,发现了许多这些人的罪恶。
    有一家姓武的豪强,在他家后院发现一个地牢,里面囚禁着二十三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但她们已经饱受虐待。在地牢深处,堆砌着无数女性的尸骨。
    这些尸骨有的断手,有的短脚,有的浑身骨头碎裂,有的骨头直接扭曲变形。
    还有许多正在腐烂的女子尸体,散发出阵阵的恶臭,这些尸体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身体的私密部位被残忍的割了下来。
    还有一家姓钱的豪强,家中金银满堂,奴仆众多,光是从他们家库房中拿出来的奴仆卖身契就有三百多张。但是仔细一核查,发现其中竟有一百五十六人失踪。最后在地窖中挖出了一大批钱家贩卖人口的账据,一一核对姓名之后,那失踪的一百五十六人都是被钱家贩卖出去的人口。
    更有一家姓蔡的豪强,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是儿子取了娘,姐姐给弟弟生女儿,爷爷给孙子戴帽子而已。
    看看一张张记录着各种骇人听闻的事件的纸业,徐翰文差点没晕过去。这里面有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在季常来之前发生的,也就是说,在自己的治下,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太平安定。
    徐翰文起身,揉了揉脑袋,看着窗外明亮的月光。
    他早已听到了风声,雒州城里,大将军古容要行那篡位之事。
    古容身后有武宗撑腰,他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没有任何办法,但是,只要他还在这个县令的位置上,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徐翰文目光阴沉,转身回到桌案前,拿笔蘸墨,然后写道“状案中所查各家情形属实,武家、钱家除三岁以下懵懂孩童外,尽皆处死。各家所余幼儿孩童,送往百姓家代养。”
    徐翰文的文书送到了张世清的面前,张世清看完后,提笔在‘送往百姓家代养’几个字后面加了一句话“小儿长养所需粮米,由太平教供应。”
    然后,黄巾力士出动了。
    武家全家三百一十六口,除小于三岁的孩童之外,全部被押到他们自家的地牢里。任由他们怎么求饶,黄巾力士们无动于衷,一声令下,挨个处死。
    最后,武家老太爷看着自己的儿孙被拉到面前一刀砍死,瞬间崩溃了,他又哭又笑,鼻涕眼泪横流,最后大呼一声“报应啊!”便咬舌而亡,黄巾力士看了他尸体一眼,上前又补了一刀,这才离去。
    将武家地牢里的无辜女子放了出来,将那些冤死的女子尸骸收敛。然后把地牢封土填埋,并在上面焚烧符纸,镇压煞气。
    钱家全家二百二十七口人,被整齐的吊死在崇文县的城楼上,供全城百姓唾弃三日,然后焚烧尸体。
    蔡家罪不至死,全家一百六十六人被罚苦役五年,全部家产充公,然后按照辈分顺序,强行拆分开来,分别押送崇文县各镇,并‘十年内不得相见’,避免再生乱情。
    就这样,在黄巾力士们的清肃之下,整个崇文县焕然一新。再加上黄巾力士们不怕瘟疫,他们很快就将崇文县外的尸骨收敛火化,并且熬制药水,扑灭瘟疫,又拯救了在瘟疫中痛苦不已的流民,共计三千多人。
    五日后,从玄都观来的黄巾力士组成的押粮车队到了崇文县城,这次他们带来了五千石粮食,足够整个崇文县城的百姓和黄巾力士们吃一年。
    另外,还有各类种子若干,这些都是荀音从苍粟玉斛中取来的。
    更令崇文县百姓们兴奋的是,徐翰文和张世清、董谒商量过后,决定重新丈量、划分土地。
    几乎所有的百姓,这次都分到了上好的良田,最少的也有十亩良田!
    这一天正是分地的一天,艳阳高照,人群沸腾。
    “敕令太平,天下大吉!”百姓们举着太平教的旗帜,高喊着太平教的口号,在黄巾力士们的带领下,开始丈量田亩,划分土地。
    然后两万黄巾力士开始分别前往崇文县其他的村镇,进行同样的事宜。
    铲除奸恶,分发粮食,重新划分土地。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整个崇文县家家贴黄符,到处都举着太平教的旗帜,而且城中还修建道观,供奉三清。
    至于众人要给太衍立庙的提议被黄巾力士们拒绝了,他们身怀太平仙光,自然知道太衍的规矩,太衍不会给自己立庙,更不需要别人的祭祀。
    只有黄巾力士们,可以在太平仙光中信仰太衍。
    这一点,被所有的黄巾力士们看做是一种至高的荣誉。

第三十二章 真常得悟常清静
    一队人马打着旗帜,仪仗威武,两旁甲士如林,车驾带着风尘,一路徐徐前行。
    在车驾的最中央,是一辆华丽高大的宫轿,远远看去,恍如一座伫立在车马之中的房屋。
    这辆宫轿顶盖形似宫殿,四角飞檐雕凤,一根红线坠着玉晶风铃,清风吹过,风铃阵阵,舒缓心神。
    宫轿四周环廊帷幔,各有一名宫女站在环廊四角,将帷幔放下,避免尘土进入宫轿之中。
    下方是四个巨大的铁轮,这样一来,这辆宫轿就不用人抬,用八匹上好的战马就可以拉动。
    宫轿内部空间极大,吃喝拉撒都可以完全在这里面解决。
    此时的宫轿内,五名身穿大红色官服的老者坐在座椅上,目光恭敬的看着前方纱帐内曼妙身影。
    只见那曼妙的身影慵懒的从绣榻上坐了起来,用甜糯而清淡的语气说道“到何处地界了?”
    最前面的老者道“回殿下,已经进入随国境内的灵州郡崇文县地界了。”
    那曼妙人影‘嗯’了一声,随即缓缓道“随国马上就不存在了。”
    老者不再回答,他是很清楚眼前这位公主殿下的来历。二十年前,琉璃国的一个毫无存在感的九公主突然之间成为了琉璃国皇位的继承者,国人们不明白原因,但老者正是知情人之一。
    原因就是那个九公主坏上了当时坐镇琉璃国的武宗的孩子,这种事当然不能大声宣扬,所以知情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