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清理计划-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开始秣陵县令还没有这种担忧,但随着句容、湖熟、石城、丹阳四县相继传来消息,他们同样入春三月未雨,范安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一场大旱和饥荒就在眼前,但他却毫无办法。
主薄王选走到范安面前,低声说道:“县令,百姓们要求雨。”
范安抬头看了主薄王选一眼,随后立刻道:“不行,再等等。”
主薄看着范安坚定的表情,心中明了。
这求雨不是不可以,但你要求得下来。如果真能求下雨来,自然皆大欢喜。
但若是求不来雨,那就是县令的失德。
一个国家如果有大的灾殃,那就是天子失德,皇帝失德,是要向天地告罪的。
如果天子没有失德,那就是三公丞相失德,这个时候皇帝通常会选择革除现任三公或者丞相的职位。
如果遇到严酷冷厉一些的皇帝,那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杀掉现任的三公或者丞相用来祭天,祈请苍天的饶恕。
同理,一个县发生了天灾,那就是县令的责任,是县令失德。
干旱时求雨,求下雨来说明上天已经宽恕,如果不能求下雨来,那这个县令就做到头了。
县令,是代天子牧民,护佑一方百姓的,一县遭灾,那自然就是县令的过错,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
正在此时,县尉蒋青走进了县衙,朝范安说道:“县令,刚刚传来消息,咱们丹阳郡太守已经离开治所,去了句容巡视。”
“哦?”范安闻言立刻站了起来,并朝蒋青问道:“还有别的消息吗?”
县尉说道:“有,太守巡视句容时,发现各处江河皆有干涸枯竭的情况。”
范安皱着眉头坐了下来,许久之后便道:“今冬无雪,入春无雨,江河枯竭是迟早的事。”
“那怎么办?在这样下去,今年肯定闹旱灾。”县尉有些烦躁地说道。
“另外四个县有求雨吗?”范安忽然问道。
县尉眼睛一眯,随后摇头道:“没有。”
主薄王选目光看向了范安,说道:“恐怕都是在等太守的旨令。”
范安坐在县衙公案前,皱眉沉思,久久不语。
而在秣陵县城外的农田里,无数的百姓无助的站在干燥的田地中。
一位老农蹲了下来,从地里捡起一个干土块,从上面掰下一块干土放进嘴里。
老农将干土在嘴里嚼了嚼,最后将其吐了出来。
“唉!”老农起身叹了口气,身边的儿子满脸忧愁地道:“这天再不下雨,就要入夏了,到时候如果还不下雨,今年就要大旱了。”
老农摇摇头,说道:“若是夏天有雨,还能抢着播种,今年至少还能吃点晚粮。要是夏天也没有雨,那就真的完了。”
这时前方一名身着长袍的男子正站在田埂边仰头四望,老农见了,连忙快步跑了过去,远远地便叫道:“亭长。”
那名男子便是老农所在村邑的上属亭长,名叫孙凌。
孙凌看到老农跑了过来,上前叫道:“元大伯。”
元大伯来到孙凌面前问道:“亭长,县令怎么说?要求雨吗?”
孙凌摇摇头,说道:“县令说再等等。”
“县令还等什么?”元大伯的儿子走了过来,“再等就立夏了。”
孙凌朝元大伯的儿子看了一眼,沉声道:“你不要急,又不是你一家播不了种!”
孙凌抬手一指,百姓的农田一片挨着一片,地里到处都是绝望无助的百姓。
“你看看,还有,不只是我们秣陵,另外几个县也一样。”孙凌说道。
元大伯一听孙凌这话,反而沉默了下来,随后他说道:“如果真的是我们一个县这样,问题还不大,如果连别的县也如此,恐怕今年要闹大灾。”
元大伯忽然想起一件事,立刻朝孙凌说道:“我们县有好几个村邑靠近江河,他们应该能播种吧?”
孙凌点点头,说道:“是的,靠近江河的那几个村邑已经播下种子,而且生长发芽了,只是那几条江河的水已经被取尽,也已经干涸见底,河床完全暴露了。”
“哦。”元大伯闻言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随后他看着孙凌道:“那些粮食,都白种了。”
“嗯?”孙凌眉头一挑,看着元大伯道:“什么意思?”
元大伯弯下腰去,在地里面挑挑选选,然后捡起一个土块,指着上面说道:“你仔细看看。”
孙凌眼睛靠近土块,仔细一看,只见土块里面的缝隙中有大量的白色颗粒。
那些白色颗粒密密麻麻的,看上去非常渗人。
然后元大伯指着那些白色的颗粒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孙凌刚开始看还没怎么在意,只是等他看得越久,浑身就越是涌起一股寒意。
“这是卵。”孙凌语气带着一丝恐惧地说道。
“对。”元大伯将手中土块丢在地上,然后用脚踩碎,“是蝗虫卵。”
“河床暴露,江河枯竭,最适合蝗虫产卵。到时候那些生产起来的粮食,最后还是要被蝗虫给吃掉。”元大伯活了几十年,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
他不说孙凌还想不到,但他这样一说,孙凌立刻就吓出一身冷汗来。
随后孙凌捡起那个被元大伯踩成十几坨的土块,立刻朝着秣陵城中飞奔而去。
元大伯又叹了口气,对自己儿子说道:“要是县令还不知道此事有多严重,不能尽快安排求雨的话,恐怕今年要饿死很多人了。”
儿子满面担忧,目光不由得眺望着远方。
然而就在此时,儿子目光看到远方的官道上面有一队人马正飞驰而过,目的正是后方的秣陵县城。
那队人马身穿铠甲,背上插着两支戎旗,而且头顶盔帽之上还插着两支雪白的雉羽。
儿子目光一愣,随后忽然指着那队人马惊呼道:“父亲,快看,那那不是您常说的羽林郎吗?”
羽林,自汉武帝始,专择天下良家子入内,他们北逐匈奴,南灭百越,东灭卫满朝鲜,西灭夜郎诸国、威镇西域四十八国。开疆拓土,威名赫赫,如今更是拱卫天子和都城的亲军。
羽林: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可以说羽林军是整个大汉帝国的荣耀,卫青、霍去病的传奇之路皆从此开启。羽林营更是无数大好男儿向往的地方,是大汉子民建功立业的最好去处。
元大伯顺着儿子的目光看去,果然看着一队羽林奇兵手持令信高高举起,策马飞奔进入秣陵城中。
元大伯愣愣地道:“羽林军不是在雒阳拱卫天子吗?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丹阳郡?”
第八十章 驾临
当县令范安看到孙凌手上的泥土时,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当孙凌将里面的蝗虫卵捏出来之后,范安脸色终于变得凝重起来。
“我们秣陵如今有四成的土地都种上了稻米,这还是拼了命从江河之中引水种起来的。要是以后再发蝗灾,可就真的完了。”主薄王选朝范安说道。
范安忽然抬起头来,看着王选和蒋青说道“此时征调百姓,从江中引水灌溉全县,如何?”
范安这里的说的‘江’,并不是普通的江河,而是长江,汉朝时不称长江,只称‘江’。
王选和蒋青还没有说话,孙凌首先摇头道“恐怕不行。”
范安看着孙凌,问道“为什么?”
孙凌目光直直的盯着范安,说道“县令还记得我前年说过的那件事吗?”
“那件事?”范安眉头一皱,开口问道。
孙凌说道“前年我像您说起过,十年前咱们秣陵有一位县令。”
范安恍然道“哦,我知道了,你说的那个无能县令。”
“嗤。”说起这个无能县令,在场的王选和蒋青都笑了。
只是范安有些不明白,“这件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吗?”
“有。”孙凌点头说道“而且关系很大。”
“讲。”范安说道。
孙凌说道“这位无能县令,是当年王莽身边的侍从官,因为在王莽身边犯了错,被贬到秣陵当了县令。后来陛下起兵之后,此人便投靠了过来,仍旧照常做秣陵县令。”
范安疑惑的看着孙凌,但他并没有打断他的话。
孙凌继续说道“十年前秣陵也发生过一次旱灾,那一次大旱并不严重,许多小江小河的水都未曾枯竭,百姓们肩挑背扛还是挺了过来。当时就有人向这位县令建议,等春耕过后便将百姓们组织起来
修渠筑坝。”
“可这位县令当时说,现在是旱灾,不是洪灾,为什么要修渠筑坝。他也因为这句话成为了笑柄,没过多久就被撤职,大人您也就来了。”孙凌说道。
范安听完之后,神情逐渐凝重,他目光看着孙凌道“我想起前年你也说过这件事,难道”
孙凌点头道“是的,咱们秣陵县的水渠已经十年没有修缮过了,用的还是新莽时挖的渠。前年我向大人提起过这件事,只是您当时在忙别的事情,所以就”
范安一拍桌案,整个人倏地站了起来,然后极为后悔地道“这是我的过错。”
“不,这是卑职的错,是卑职这个主薄没做好。”主薄王选连忙说道。
范安叹了口气,然后看着孙凌道“那这些水渠不能用了?”
孙凌点头说道“这些水道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开掘的水渠,另一种是天生的水路河流。但无论哪一种,十几年没有修缮维护,短道还好说,长道都已经有严重的淤泥堵塞,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没有
雨雪,这些水渠河道就干的这么快的原因。”
最后,孙凌道“如果要疏通这些河道,全县百姓一起上,没日没夜的挖也要最少三个月。”
“不能从江中引水,如果让百姓去江边肩挑背扛,全部累死也种不了几亩地。”范安沉声说道。
一屋子的人都沉默不语,最后孙凌长叹一声,说道“兴修水利乃天下首要之务,百姓系命所在,古人诚不我欺。”
就在此时,县衙外面忽然冲进来一名差役。
差役直接进了公堂,朝县令拜道“启禀县令,外面有一队人马,手持羽林凭信求见。”
“什么?”范安整个人一下子从座位上弹了起来,“羽林军?”
县尉有些不敢相信,他朝差役问道“你确定是羽林军?羽林军为什么会来南方?”
羽林军出现的地方,要么是有战争,要么就是天子所在。
范安似乎想到了什么,整个人猛地一颤,随后冷汗一下子就流了出来,“难道陛下来南方巡视了?”
“不可能。”主薄倒是冷静,立刻便说道“雒阳去年刚有恶龙作孽,陛下就算要巡游南方,也不可能在今年。”
孙凌看到县衙似乎有什么大事,于是便站出来告辞,他一个小小的亭长,县衙里的事情不是他该操心的。
“大人,卑职告退。”孙凌拜辞县令之后便走出了县衙,在走出县衙的那一刻,果然看到县衙外面有一队威武高大的骑兵并排而立。
他们的装束与令旗,无一不宣示着这队骑兵的身份。
在孙凌前脚离去后,后脚范安等人便走出了县衙。
当看清眼前这队骑兵的装束之后,县尉蒋青立刻肯定地说道“是羽林军。”
蒋青能做秣陵县尉,本身也是边军出身,他虽然没当过羽林军,但至少也见过。
同样在看到范安之后,这队羽林军领头的一位年轻羽林郎官立刻翻身下马,然后来到众人面前问道“谁是秣陵县令范安?”
范安连忙上前拜道“下官便是。”
这名羽林郎从怀中取出凭信,递给范安道“吾乃护真校尉耿秉将军账下小校,奉命前来秣陵通告县令,护国大真人车驾三日后将进入秣陵县境内,还请县令务必清理官道,涤荡闲杂人、事,以使大真人车驾顺利过境。”
范安结果凭信一看,果然是朝廷印信,听完羽林郎官的话之后,更是一惊“大真人来南方了?”
这名羽林郎小校点头道“不错,耿秉将军奉陛下之命,亲率五千羽林骑兵护送大真人车驾南行。”
范安心里松了口气,不是陛下巡游南方就好。
随后范安立刻肃然对羽林郎道“请回秉将军,下官定会如实照做,一定确保大真人车驾顺利过境。”
“好,这我就放心了。”羽林郎点头说道。
然而就在羽林郎转身之时,范安身后的主薄王选忽然问道“不知大真人车驾是否在秣陵歇脚?”
范安一怔,随后也关切的看着羽林郎。
如果五千人的车驾要在秣陵落脚,那秣陵县府肯定是要负责这些人的吃穿用度的。
如今秣陵正在闹旱,五千大军前来落脚吃喝,对百姓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好在那名羽林郎当即摇头道“车驾直接过秣陵,大真人说了,沿途不得扰民。”
范安心头一松,说道“大真人果然仁慈大德。”
然后那名羽林郎官便翻身上马,婉拒了范安留他们休息片刻的请求,传完命令之后便直接离去了,他们还要去下一个县传令。
而范安在这些羽林军之后,立刻对主薄和县尉吩咐道“立刻调集所有人马,务必在三天之内将全县官道清理通畅。”
而县尉却有些犯难,说道“权限能调动的人马,大约只有几百人。”
范安道“把各村邑的亭长、里长等等全部调集过来,如此应有三千多人,三天足够清理官道了。”
“水,水怎么办?”主薄忽然问道。
范安一怔,随即也范起难来。
清理官道不仅仅是将上面的障碍物清理掉,更重要的是洒水净尘,否则车驾一过,尘土漫天,这不是让大真人吃土么?
范安想了半天也没有办法,现在只要有水,立刻就会被百姓接去灌溉土地,哪里还有多余的水去净尘呢。
“这样吧,用嫩叶枝条铺路,这样就能减少大量尘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范安说道。
“诺。”县尉抱拳应声,然后立刻下去安排了。
第八十一章 拦驾
五千人骑兵护着车驾浩浩荡荡向南行去,一路上百姓们都好奇的看着车驾队伍,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样的大人物。
太衍坐在车辇之内,桓恕就坐在太衍一侧。
“满天神、佛皆从天外投影而来,是因为本界气运极其宏广之故,且有天道护持,神佛们如能在此界传下道统,不需太久,只需五百年之功,便能获得天外百万年所用的气运。”太衍对着眼前的桓恕说道。
桓恕有些不太明白,于是便问道:“那到底什么是气运呢?”
太衍说道:“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丰西泽纵徒,后被秦朝通缉,不得不躲入芒砀山中潜藏。但也因此事获得人心,起义之初便成为了沛公,这叫运气。后来汉高祖南征北战,履次历险而不死,化危
为安,终于建立大汉并绵延至今,这就叫气运。”
桓恕恍然地点点头,又问道:“那这些神、佛要气运作甚呢?”
太衍笑着说道:“这气运妙处可多了,有大气运者,无论是修炼、斗法都如有天助。而且有大气运在身,便可护佑家人、师门繁荣昌盛,气运一日不绝,教门一日不衰。”
桓恕点点头,似乎有些明白了,只是他还是有些疑惑:“观主,那为何您说本界气运极其宏广呢?”
太衍说道:“因为此界是洪荒开辟时遁去的那个一。”
“一?”桓恕问道。
太衍道:“对,洪荒大世界,乃盘古开天辟地而成。大衍之数五十,而天地自演四十九,其中的一遁去无形。”
“所以,洪荒大世界欲证道着,都必须来到此界寻找那遁去的一。所以此界才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函谷传道,化胡为佛”太衍说着,又道:“此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