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清理计划-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恕点了点头,走下台阶,过了庭院便来到大门前打开了大门。
大门一开,桓恕一怔,随后连忙叫道:“郭翁。”
郭荣笑着点点头,然后问道:“伯大真人在吗?”
桓恕看着郭荣身旁,还有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正是郭荣的儿子。
只是他的儿子以前不是来过渭水别院吗?怎么现在眼中看着自己满是陌生的感觉呢?
“在,郭翁请随我来。”桓恕点头说道。
第七十一章 新任太守
随后桓恕领路,郭荣带着郭云和郭清来到了庭院大殿前。
老远看到太衍,郭荣就高声叫道:“郭荣拜见大真人。”
“哈哈哈。”太衍起身大笑,“郭翁大驾,贫道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郭荣连忙摆手,“谁敢治大真人的罪,大真人真是折煞郭荣了。”
太衍随后转头朝郭云道:“安民,好久不见。”
郭云朝太衍拱手一拜,道:“是啊,好久不见,再见您已经是大汉的护国真人了。”
“虚名而已。”太衍摆手说道。
这时,太衍身后的陈景武冲了过来,抓住郭清的手道:“德厚?你也来啦。”
郭清挣脱了陈景武的手,目光极其陌生的看着他道:“你是谁?”
陈景武、郭荣同时愣住,只有太衍和郭云对视一眼,淡淡一笑。
“仲平,实在不好意思,德厚自从上次中元节后,就忘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事情。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今天正好来拜访大真人,顺便请大真人看看是怎么回事。”郭荣歉然地说道。
陈景武点了点头,然后朝太衍道:“兄长,你快看看德厚怎么了?”
太衍点点头,然后伸出手朝郭清头顶按去。
郭清有些害怕,抓住郭荣的衣袖躲了过去。
郭荣连忙安慰道:“别怕,这位是伯云大真人。”
太衍笑了笑,然后翻手用指节在郭清额头上敲了敲,将前面那个代替郭清肉身的魂魄的记忆移了过来,打入郭清神魂之内。
只见郭清浑身一抖,随后眼睛一闭,再一睁。
“父亲、叔父,咦?仲平,伯云叔叔,你们都在啊。”郭清欢喜地道。
以太衍的法力,这些记忆在那瞬间就已经帮他融合到神魂之中了,没有半分的异样。
太衍看着郭荣道:“没什么大碍,是前次家宅闹邪的后遗症,从此以后不会再有了。”
郭荣开心不已,连忙朝着太衍作揖拜道:“多谢大真人,多谢大真人。”
“郭翁,在这里就不用这么见外了吧。”太衍笑道。
郭荣一怔,随后笑了笑,叫道:“伯云先生。”
太衍点点头,对众人说道:“外面风大,去里面坐吧。”
“好。”郭荣点头道。
在进入大殿之时,郭荣向太衍提起了一件事;“伯云先生,你知不知道咱们扶风郡的郡守袁桐被朝廷派兵捉拿了。”
太衍毫不意外,但还是开口问道:“哦?有这样的事?为什么?”
郭荣说道:“是这样的,前几日有人在安陵城中杀了一对行商的人。当官府的人赶到时,行凶人已经跑了。后来在检查那些死去的商队遗物时,官府发现这些人身上竟有和匈奴往来的书信。”
郭荣话音落下,一旁的桓恕猛然怔住,如果不出意外,郭荣说的这些人应该是自己杀的领头人一伙。
“郡守也外通匈奴?”太衍淡淡地问道。
“不是郡守,但和他有关,安陵县令见此事牵扯到郡守,所以不敢擅作主张,秘密将这些书信和证据送到了廷尉府。廷尉府经过仔细核查之后,发现是他的儿子勾结匈奴人,刺杀关中名士。”郭荣说道。
一行人进了大殿,太衍对着众人道:“坐。”
于是众人坐下,郭荣继续说道:“但现在袁桐之子袁葶下落不明,所以陛下已经下旨,捉拿了袁桐本人及其全家。”
这时郭云说道:“根据大汉律法,勾结匈奴,是夷三族的罪。”
夷三族,是一种酷刑。指的是除妇孺之外,三族里面十六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处死。
而剩下的十六岁以下的男子,则发配边疆或者蛮荒地区去做苦役,只要大汉朝还存在,他们就没有翻身的一天。
族中女子则贬为官妓,同样的,只要大汉朝还存在,就不能翻身。
太衍闻言,只是淡淡地说道:“教子不严,治家无方,合该有此报应。”
而陈景武则于心不忍地道:“可怜妇孺何辜?”
太衍淡淡的瞥了他一眼,只说了一句,“当今圣上,乃是明君。”
…
刘秀的确是明君,袁桐被调查出来也有包庇儿子勾结匈奴的罪过之后,判处的罪刑是夷三族。
但刘秀驳回了廷尉府定罪的上书,念在袁桐于国有大功上面,免其全族死罪,改判为流放三千里,永不得回关中与中原。
而袁桐本人,则被判处‘腰斩’之刑。
至于袁葶,大汉帝国则对其发布了通缉令,只要上了大汉帝国的通缉令,那么北至匈奴、西至葱岭、东至大海,南至交趾都没有你的容身之地。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袁葶早就被妖龙给吃了,这件事除了太衍,再也没人知道。
当数日之后的陈景武看到朝廷对袁家的判决时,才明白了兄长的那句话。
而毫不令人意外的,原来的扶风郡郡丞左茂贤,成为了汉帝国新任的扶风郡太守。
…
又过了一月有余,梁鸿的成亲之日终于到了。
这一天,孟家遵从了梁鸿这位贤婿的建议,这场昏礼小办而不大办。
所以孟家只来了自家的亲人,梁鸿这边一个亲友也没有,就他一人。
在平淡而又宁静温馨的气氛中,孟家宅院里举行着一场小型的昏礼。
梁鸿身着黑色的婚服,气质从容,眉如朗星,面若清泉,让人一看就觉得他仪表不俗。
就连孟家的那些亲人也不得不羡慕孟台招了一个好女婿,在简单的礼仪过后,梁鸿与孟光拜过天地高堂后,就被送入了洞房。
新婚第二天一大早,孟光红粉涂面,身着华丽的衣服,并且佩戴着金银首饰,打扮得花枝招展,梁鸿见了顿时脸色一黑。
而孟光则娇羞地朝他说道:“夫君乃是天下闻名的贤人才子,妾身自知丑陋,故而专为夫君画了妆容。”
有道是女为悦己者容,孟光这么做,完全没有任何过错。
但梁鸿则冷哼一声,什么话也不说,转头就离开了。
这一场变故让孟光有些发愣,让她刚刚得到了一点幸福也开始饱受打击。
难道梁鸿也和别的男人一样,只看上了自家的财产富贵?现在两人已经成亲,他就对自己开始冷淡了?
但孟光还是强忍着忧伤追了上去,并且问道:“夫君,你怎么了?是不喜欢妾身的妆容吗?”
但梁鸿没有任何回应,拿起家具就出门去了。
孟光呆呆的站在门前,看着离去的梁鸿背影,怔然不知所措。
到了第二天,梁鸿还是不理会孟光,而且看也不看她一眼,甚至连话也不说一句。
一时间孟光嫁给意中人的喜悦之色完全褪去,只剩下了淡淡的忧愁和疑虑。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七天,这七天里梁鸿完全不理会孟光,甚至就连话也没和她多说一句。
一直到新婚第八天一大早,孟光就在自家门前拦住了梁鸿。
梁鸿看着拦住自己的孟光,也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她。
孟光直视梁鸿,开口问道:“我听说夫君高义,回绝了多门亲事。我呢,也谢绝了不少行聘之人。今天承蒙夫君娶了我,只是不知何处开罪了夫君,望能明告。”
梁鸿闻言,说道:“我想娶到的是一位简朴勤劳,不慕虚荣的女子,可以与我一起到深山凭自己的劳作去隐居。现在见你穿着打扮如此讲究,还涂脂抹粉的,这哪里是我原本所希望的呢?”
孟光听完,忽然笑了,“好,我之所以这样的穿着打扮,是故意想要看看夫君你的志向。其实,我早就准备好了隐居所需的衣服及器具了。”
说完,孟光转身回屋,换了发式,穿上布衣,完全是一个普通农妇的打扮,她来到梁鸿面前笑着说道:“夫君,以后我便与你一起操持家务,种田耕地,你看如何?”
梁鸿见了,十分欢喜地拉起孟光的手说道:“这才是我梁鸿的贤妻啊。”
第七十二章 重逢
时光匆匆,一转眼七年过去了。
建武二十二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整个关中地区早已被茫茫大雪覆盖。
在长安城三十里外的群山中,两个年轻人正踩着厚厚的积雪上山。
“兄长,慢一点,慢一点。”陈景武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再过几天就要举行加冠礼,举行了加冠礼后就要去太学读书了。
不得不说,陈景武比他哥哥‘陈景文’要俊朗得多。而且身材高大,面容秀逸,且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气,让人一看就感觉十分亲近。
太衍转过身来,看着身后累的气喘吁吁的陈景武笑道“累了?”
陈景武抓住一株树干,喘着粗气说道“兄长,这么冷的天,你带我来这大山里做什么?”
太衍没有回答,而是说道“累了就先歇一下,然后再上山吧。”
于是太衍大袖一挥,他们二人脚下的积雪瞬间飞起,然后堆积到了四周,露出了脚下一片堆积的干燥枯叶地。
陈景武一屁股坐了下来,然后望着山下的千里雪山,不由得感慨道“四季不同,各有其美啊。”
太衍笑了笑,说道“比那位马姜还美吗?”
陈景武一怔,随后目光微微呆滞,脑子里浮现出了那位温婉娴静,气质雍容的女子。
“兄长说笑了。”陈景武摇了摇头,轻声说道。
太衍道“是么?听说那位马姜不仅人美,而且知书明礼,明达道德。不仅关中的年轻俊杰们想要娶此佳妇,就连洛阳也有王公贵戚们的公子登门求亲呢。”
陈景武听了,脸色微微一变,说道“兄长,你说她会嫁给那些人吗?”
太衍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由她一女子能做得了主呢?”
陈景武闻言,沉沉的叹了口气。
“你叹什么气?”太衍问道。
陈景武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广德郎而已,与她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家也未必看得上”
太衍哈哈大笑,“你说这话,是承认自己喜欢人家?”
陈景武白净的脸皮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兄长,我不骗你,我确实喜欢她。”
太衍点点头,道“好,那为兄就帮你去问问。”
陈景武愕然地抬起头来,“问什么?”
“当然是问人家看不看得上你啊。”太衍笑道,“只不过你也就与她见了一面吧。”
陈景武点头道“是,半月前在骊山拜祭时遇到的,只是随意聊了几句。”
“知道了。”太衍点点头。
随后两人继续赶路,终于来到了山顶上面。
到了山顶,还不等陈景武缓口气,太衍又一把抓住他,直接转身跳下了山崖。
陈景武吓得脸色发白,但很快他就发现太衍带着他在半空缓缓的飘落下去,而不是失控坠落。
当太衍与陈景武双脚落地,眼前是一片长满树林的小山坳,山坳中覆满了皑皑白雪。
但陈景武眼尖,隐约看到前方林中有一座堆砌起来的土包。
“兄长,我们来这里做什么?”陈景武好奇的问道。
太衍走上前去,陈景武紧随其后,然后两人来到了那个盖满了雪的土包前。
陈景武惊讶地道“兄长,这好像是一座坟墓。”
“对。”太衍点点头,“就是一座坟墓。”
陈景武似乎有些明白了,他看着太衍道“兄长,这里面葬着谁啊?你是来祭奠他的吗?”
太衍摇头道“仲平,你记住,日后你的子孙,要世世代代都来这里祭奠他,明白吗?”
陈景武有些懵,“兄长,他到底是谁啊?”
太衍道“这你就不必知道了,你只要答应我,以后你和你的子孙,每年都要来祭奠他。”
陈景武怔了怔,最后点头道“兄长,我记住了。”
“嗯。”太衍点点头,道“你要以长辈之礼祭奠他,你的子孙也一样。”
“诺。”陈景武肃声应道。
当太衍二人下山回长安陈邑,路过霸陵山中时,看到不远处炊烟袅袅,一座孤单的小木屋伫立在林密风寒的霸陵深山之中。
“兄长你看,这深山里面还有一户人家呢。”陈景武指着前面的小屋说道。
陈景武话音刚落,只听到前方那小屋中突然传出一阵琴铮之声。
随后,一个爽朗慷慨的声音伴随着铮铮琴声唱道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巍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五声长噫在茫茫雪岭,巍巍大山之中不断回响着,那琴声悠然,不绝于耳,令人心驰神往。
陈景武听着歌声,沉思片刻,道“这五噫歌端的是妙,只是这声音听起来怎地如此耳熟呢?”
正在他沉思之时,太衍早已负着手朝那小屋走了过去。
陈景武一愣,然后也快步跟了上去。
等两人来到小屋外的篱笆前,太衍高声道“有人在么?旧友来访。”
陈景武目光直直的盯着里面的小屋,只见小屋柴扉缓缓打开,一名气质出众,俊朗华逸的男子从屋中走了出来。
“梁大哥!”陈景武看到此人顿时大惊,这不是已经七年没了音信的梁鸿吗?
梁鸿看到太衍与陈景武,也是微微一愣,随后连忙迎了出来。“哈哈哈,伯云,仲平,你们是如何找到这里的?”
太衍指着梁鸿道“好你个梁伯鸾,七年不闻你音讯,没想到你却跑到这里又弹又唱,好生悠闲啊。”
梁鸿打开篱笆,邀请太衍与陈景武入内,并说道“伯云,仲平,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陈景武道“梁大哥,我是和兄长上山游玩,下山时听到了这里的琴铮之音,所以就过来看看。”
梁鸿笑道“那这可真是天意,你们来的正好,内子酿了一些好久,今日正是出窖的日子。”
进了小屋后,屋内一名身着布衣木钗的妇人站了起来。
这妇人肤色黝黑,身材肥胖,但一双目光却闪烁着明亮的清光,不染一丝凡尘。
“德曜,这就是我与你常说的陈家两兄弟,这位是兄长陈景文,字伯云,道号太衍,也是如今我们大汉的护国大真人。这位是陈景武,字仲平,陛下钦封的广德郎。”梁鸿指着太衍与陈景武,朝孟光介绍道。
孟光上前一步,朝太衍与陈景武微微一福,道“孟光见过两位先生,夫君常常与我说起两位先生高德,妾身对两位先生亦十分敬仰。”
梁鸿摇头一笑,对孟光道“德曜,你不必如此客气,伯云与仲平也不是外人。”
然后梁鸿又拉着孟光的手朝太衍二人道“这就是我的贤妻,姓孟名光,字德曜。”
“表字德曜,是夫君为我起的。”孟光又补了一句。
太衍笑道“夫妻相谐,好,好。”
陈景武也朝梁鸿道“小弟恭喜伯鸾哥哥娶得贤妻。”
梁鸿摆摆手,招呼道“伯云,仲平,坐。”
然后又对孟光道“德曜,去把你酿的酒取来,给伯云和仲平尝尝。”
“诺。”孟光轻笑着应道。
小屋中,红彤彤的炉火映红了梁鸿几人的面庞,孟光抱着一坛新酒走了出来,然后打开了小屋的窗户,一股寒风立刻就吹了就来。
梁鸿说道“不是不让二位暖和,而是这炉中烧的碳十分奇怪。前几天我独自一人在屋中烤火,当时门窗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