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御剑人间 >

第314章

御剑人间-第314章

小说: 御剑人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舜邮杆耆鲜叮迳系拇ヅ觯疾换峋醯糜惺裁床煌住

    “是有一些事。”

    坐在桌前的书生翻过一页,有些心不在焉,怎的也看不进去,索性合上书放去一旁,偏头看了眼熟睡的蛤蟆道人,沉吟了片刻。

    “回来的途中,从金湖龙王身上吸来的妖星之气,与原本封存体内的另一股有了躁动,但师父他老人家却是没有一点反应,陆元望月金蝉妖星我感觉并不是简简单单串联起来的一件事。”

    说到这里,陆良生停了一下,目光从担忧的俏脸上挪开,投去床榻上肚皮顶被褥起伏的师父,有些话,他现在还不敢确定的讲出来,毕竟陆元逆转时空说是为了妖星,蛤蟆道人是想给他重新找一个师父。

    但为什么是蛤蟆道人,而不是其他?

    还有一个疑惑,麒麟氅当中的两件法宝,均是秦皇时期陆元到底还有什么秘密藏着,跟妖星有关?

    出神的想了一阵,陆良生握去女子的手,“没事了,你也别多想,本国师可没那么容易倒下,还要等到红怜修出肉身呢,牵着你在栖霞山散步,一起游遍九州山水。”

    听着书生说起心里所想,红怜羞涩的低了低头,轻嗯了一声,一步两回头的走去墙上的画卷,化作青烟钻了进去,幽幽的传来一声:“公子早些歇息。”

    陆良生笑了笑,将烛火吹灭,脱去外罩的青衫,内里的白袍,躺去榻上,想着之前的猜测迷迷糊糊沉睡过去。

    过得许久,蜡烛还残有青烟袅绕,红怜探出脑袋,轻飘飘降到地上,走到床边,看着沉睡的脸庞,捏着手指担忧的坐去床沿,使出法力,指尖轻柔的按在书生头上,趁着天明之前,让他明日能舒缓一些。

    夜风吹进微开的窗棂,烛台上袅绕的青烟抚动,吹过坐在床沿的女子,落去陆良生脸上,轻柔的指尖揉捏间,闭着的眼皮下,眸子不自觉的转动起来。

    “哈哈哈——”

    陆良生陷入梦里,隐隐约约有豪迈的笑声在耳边回荡,猛地意识回拢,睁开眼睛,冷风扑在脸上,环顾左右,奇峰峻岭,孤松挺立,云海围绕一座山峰翻涌,无数黑色的旗帜沿着山道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去往山下。

    那处山峰之上,一道身影手捧玉玺面向苍天。

    “泰山封皇始皇帝?”

    轻声念出这话的瞬间,陆良生视野陡然旋转,待稳定下来,却是在一辆宽敞的马车内,矮几立有灯火,一个看上去模糊的身影坐在灯火前,持笔在竹简上书写什么。

    对方好像知晓陆良生站在角落,抬了抬脸,咳嗽两声。

    “人皇之权,不能就此作罢,朕就算被降三灾六劫,天人五衰,也要夺回来!但朕之身体,已经熬不起了传朕旨意”

    后面的变得朦朦胧胧难以听清,陆良生本能的想要听的清楚,迈出一步,视野之中,黑暗席卷而来,将他拥了进去。

    “始皇陛下!”

    陡然喊出一声,猛地睁开眼睛,金色的阳光照进房间,传来红怜在画卷里咿咿呀呀唱着小曲的声音,女子迈着舞步,指尖勾着气鼓鼓的栖幽,外面还有孩童们哼哈锻炼的喝声齐响。

    安静的书桌上,一小截蜡烛正燃烧,煮着一锅清茶,蛤蟆道人坐在一本书上,双蹼捧着小碗,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水,听到书生这声呐喊,疑惑的侧过身来。

    “良生,你在叫为师?”

    床榻上的书生揉着眉心坐起来,套上鞋子下到地上,挤出点笑:“做了一个古怪的梦,胡乱叫的。”

    “古里古怪。”蛤蟆道人捧着茶碗喝上一口,挥挥蛙蹼:“快些下去吃早饭吧,难得见你第一次起的这般晚。”

    陆良生穿好衣裳坐在床沿出了会儿神,这才过去洗漱,清水浇在脸上,想起昨晚做的梦,颇为疑惑的盯着铜盆里起伏的水面,难道是夜有所思,夜有所梦?

    可第二个画面,我从未见过。

    “公子?”一旁,红怜给他递来毛巾,陆良生伸手接过将脸上滚落的水渍擦去,紧锁着眉头下了阁楼,猪刚鬣早已换了身行头,准备出门,见书生下来,指了下灶房。

    “锅里给你留着一份,自己去吃,俺去城头酒楼帮厨去了,晌午再回来。”

    “多谢。”

    陆良生送他到门口,广场那边道人赶走陆盼,正搬了一张矮几放下,教这群孩童如何握笔摆好姿态,如何下笔画幅,见到站在檐下的书生,老抬手挥了挥打声招呼,继续教导起来。

    “这老孙,嘴上推三阻四,教的却还挺认真。”

    看了会儿后,陆良生回到楼里,从灶房端了米粥、馒头出来,坐在一张圆桌细嚼慢咽,也想着昨晚古怪的梦境。

    古怪?

    书生停下咀嚼的嘴,微微抬起脸看去楼上,皱起眉头,‘记得师父之前说过,他做了个奇怪的梦,会不会与我一样?’

    “师父!”

    就在陆良生回想之前蛤蟆道人说过的梦境时,外面宇文拓从下方山门飞快上来,身后明月小脸涨红的奋力拉扯他衣角,“要讲规矩啊,先通报行不行?”

    想来有急事,青年懒得理会小人儿,与那边的陆盼八人、孙迎仙打过招呼,急匆匆的过来正厅,站在门外,拱起手。

    “宇文拓拜见师父!”

    陆良生放下粥碗,抬手让他进来在旁边坐下,“昨夜听守卫山门的士卒说,你来寻过我,今日一早又是这般着急,不像你性子,怎么了?”

    宇文拓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灌下,开口说起来意。

    “师父,西北出了些事,进取不利,陛下那边损兵折将严重弟子有些担心师弟元凤,他如今只是普通人了,若是有什么不测”

    后面的话,青年有些不敢说下去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斗拔谷



“陛下亲率大军西推吐谷浑四千里土地,覆他们都城伏俟城,那个被困在长安的慕容顺,其父慕容伏允就是步萨钵可汗,狼狈西逃,陛下乘胜追击,想一鼓作气打通南丝绸之路,令军中四将屯金山、祁连、琵琶峡、泥崚,四面合围,结果慕容伏允让人假冒他,趁机偷溜跑了,陛下大怒,令人追击,结果反被埋伏,又派了两军追击,在大斗拔谷被击的溃不成军,听传回的消息说,那边风霰晦冥,昼夜难辨,想必有通晓法术之人帮助慕容伏允,数次进攻,折损将领多达八人,士卒伤亡两万,师父,陛下这回可能急了”

    陆良生沉默的坐在那,碗中的米粥凉了也不知,轻声问了声:“元凤可有消息回来?”

    “暂时没有。”

    “没有消息”陆良生重新将碗端起来,刨动筷子一口气吃完,然后,放去桌上:“那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阳光照在厅里,推着家具陈设的阴影缓缓移动,木梯上,红怜、栖幽下来,感受到这气氛,抿了抿嘴唇不敢说话,又悄悄缩回了楼上。

    “元凤是你们四个师兄弟里最不爱说话的,但心思却是最多的,他太想出人头地,也敢拿命去拼天道不允许修道中人用法术干涉人间朝廷兴衰更替,不然上次也不会落的差点身死的局面。”

    书生的声音沉稳而平静,但一旁的宇拓随师父多年,岂能不知道这平静语气下蕴有怒气的,饶是冷静如他也不得小心翼翼开口。

    “可若是元凤出了意外”

    “那是他的路。”陆良生看着桌上斜倒的粥碗,闭上眼睛:“出征前,他就已经说明了,要靠自己,为师不好插手,再则,上次骊山那位老母也警告过为师。”

    “师父”

    “行了,你也有事要忙,先回去吧。”

    陆良生将碗筷摆正,下了逐客令,宇拓叹口气,看着师父的态度,叹口气,拱着手退出厅门。

    “师父,弟子回去了。”

    送到檐下,陆良生一句话也未说,看着徒弟走过石阶去往下方,他目光变得严肃,阖了阖眼,拂袖转身,走回楼上,守在过道上的红怜、栖幽叫他也不理。

    书生走进房里,一时间不知道做什么,不自觉的翻起书桌抽屉,看着翻出的一面破烂令旗,上面还有血垢残留。

    唉!

    陆良生坐在那儿看了许久,叹了一口气,起身寻了一卷空白的画卷在桌上铺开,毛笔拿在手中,大抵为某个徒弟画上一些东西出来。

    窗外阳光变得明媚,穿梭过云层,去往西面,更远的西北方向,峰峦叠嶂,名为大斗拔谷的地方,谷字并非代表狭窄,反而宽两里,两侧山势高拔入云,布满怪石,有些地方极其寒冷,覆有厚厚的积雪。

    距离这处山谷十五里,写有隋字大旗的军寨,辕门不时兵马出入,守卫辕门的士兵远远看见几队兵马护送一辆马车过来,正要上前,那边过来的马车掀开帘子一角,那士卒连忙退回去,下意识的想要开口,被里面的身影摆手制止,随后,一行队伍径直走进军寨。

    此时营地除了巡逻的士兵,少有人在外面活动,大多数士卒都躲在帐篷里烤着小火取暖,仍旧冷的发抖。

    “这鬼天气,仗还怎么打?曰了狗的,这帮吐谷浑人跑进这谷里龟缩不出来,老子们一进去就变天,东南西北都摸不着方向,还他娘的射箭!”

    “谁不是,幸好当时我反应够快,屁股上只挨了一下,现在只能趴着了。”

    “嘿嘿,总比躺着强!”

    “你们说,之后怎么办打?陛下会不会让我们撤军?”

    “撤军?死了那么多兄弟,还有不少将领,就这么走了,岂不是白死了?!”

    “拖下去也不是办法。”

    “还是要看陛下的吧。”

    这样的窃窃私语的议论并不占少数,中间最大的帐篷,哗啦一声碎响,一员身着甲胄的将领一脚将长案蹬倒,令箭、书、图册倾洒一地,目光发红扫过帐中诸将,捏紧了拳头。

    “张定和轻敌冒进,力战而亡,我们深受陛下信任,若是连敌人都不知道在哪儿,岂不是丢大隋的脸面!诸位,此役你们觉得该如何打?”

    “大将军,末将愿再带一军攻谷,誓将慕容伏允从里面揪出来!”

    “说得容易!”

    那将领瞪去开口说话的副将,挥手让他跪回去站好,来回在长案前来回走动,“要是随便打打就能赢,咱们用得着在这里止步不前?!”

    两侧六个将领当中,末尾一人身形高大,一身甲胄衬的威风凛凛,浓眉大眼吐露犹豫,半晌,正要拱手站出请命,这时帐外响起传来一声:“诸位将军辛苦了,此时还在商议军情?!”

    帐里诸将几乎下意识的伸手握去剑柄,长案前的那员大将呵斥一声:“放肆!”旋即,站得笔直,朝帐门那边抱拳垂首。

    “右屯卫大将军柳建武,拜见陛下!”

    帐帘掀开,杨广穿了身厚厚的衣袍,带着外面的寒意进来,两侧的将领顿时拱手垂首,齐齐喊道:“拜见陛下!”

    “都不用见礼了。”

    皇帝朝他们摆了摆手,径直走过中间,过去将侧倒的长案扶起来,大将军柳建武想要帮忙,被杨广摇手阻止,亲自将地上洒落的令箭、书拾起来,吹了吹上面的灰尘,放去案桌。

    “看来朕的柳大将军,放了不小的火呢。”

    “臣有罪!”柳建武连忙单膝跪了下去,那边,杨广走去长案后面坐下,伸手让他起来说话,目光看过在座的一众将领。

    “朕过来,并不是看你们请罪的,朕要的是听到你们攻下大斗拔谷,擒住慕容伏允,让朕带到长安与他儿子团聚。”

    那边的军中诸将安静的倾听,杨广翻弄一枚令箭,深吸了一口气,刚才进来时的笑容渐渐收敛。

    “朕其实笑不出来,前几日,听到好几位将军阵亡的消息,心里也不是滋味,但如今我大隋已经向西推出四千里路,打下吐谷浑半壁江山,岂能就此半途而废,走了,就是让那些为朕、为大隋而战的英灵白白死了,朕第一个就不答应!”

    噹的轻响,皇帝手中把玩的那枚令箭丢去桌上,目光抬起看去周围:“朕的中军已经在来的路上,这大斗拔谷,势必要拿下,明日攻谷,朕就在这边盯着,看着你们打,也看看到底是不是有妖人从中作梗,阻碍朕!”

    视线最后定格在柳建武身上。

    “大将军,可有把握?”

    “有!”

    柳建武拱手大喝,后面众将里,之前犹豫的那将大步走出,朝着正中端坐的皇帝抱拳:“陛下,末将屈元凤,愿意携本部兵马充当第一阵!”

    屈元凤?

    杨广愣了一下,依稀好像在哪里听过这名字,不过眼下军中议事,容不得细想,看他仪表堂堂,身材矫健壮硕,该是有勇武之人。

    便点头同意,拍响案桌站起身。

    “如此,屈将军明日便攻谷,朕给你压阵!”



第六百二十三章 风雪山谷,佛陀焚音



西面的黑夜较东方亮的稍晚一些,天色蒙蒙发亮间,残留风岩上的积雪‘哗’的落下石头,人的脚步声踩出吱的轻响,随后隐没。

    白茫茫的大斗拔谷,风雪呜咽吹过,深谷最里面有着灯火的光芒摇曳,外面看来的荒凉当中,里面贴着山壁有一连串三角的彩旗纵横密布,围绕一座贴山修筑的雄伟建筑。

    斑斑点点的篝火驱散飘零的雪花,火光摇摇晃晃照亮四周持着刀兵的一众吐谷浑士兵,穿着皮袄、头戴皮帽,面色狰狞而沉默的烤着火取暖,目光时不时飘去外面从谷顶飘下的雪花,警惕的听着外面隋人的动静。

    逃进这处峡谷的吐谷浑人并不多,前前后后归拢的差不多有两千余人,足够安置下来,只要可汗还在,就散不了,只要拖到外面的隋军士气低落,自然就会撤军离开,到时候,依旧能卷土重来,夺回失去的一切。

    贴山而建的殿宇之中,一脸大胡须的慕容伏允握着银器酒杯,留着中原相差不多的装饰,大马金刀的坐在首位上,身边的吐谷浑将领只剩下几人了。

    他盯着殿中燃烧篝火的铜盆,哈哈大笑的与两员大将说笑,一旁穿着暴露的侍女削下一块肥嫩的羔羊肉,这位吐谷浑可汗一口从刀锋上咬进口中咀嚼,油渍溢出嘴角滑到胡须上。

    “朕向来亲善大隋,年年上贡,可杨坚死后,他儿子却是狼子野心,吞朕国土,以为如何英雄了得,却是连大斗拔谷也攻不进来,哈哈哈!”

    下方将领当中,有人灌了一口酒,搓动手,跟着大笑:“可汗说的是,隋人自诩天朝上邦,各个能征惯战,到了咱们这大斗拔谷,寸步不敢进,末将当时还一箭射死了个隋人大将,脑袋现在都还我房里挂着!”

    首位上,慕容伏允靠去金椅,抹去嘴角的油腻,落去侍女胸口擦干净,脸上笑容渐渐收敛起来。

    “此役只需拖垮隋人士气,待他们回去,被拿去的土地城池,早晚拿回来,不过,朕还是要多谢国师才行,若非国师在此修行,催动法术,怕也是不能守住,诸位所以不要骄傲自满,学那些隋人!”

    下方将领俱都点头附和,毕竟眼下战事稍有转机,确实不易掉以轻心,随后继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过得一阵,有人过来通报说是国师礼佛已毕。

    慕容伏允放下酒杯,赶紧说了一声:“快让国师进来!”

    片刻,后堂一侧的殿门,守卫那边的士兵低下头,一道披着杏黄僧袍的老僧,托着佛珠缓缓进来,面向首位的可汗,仅有的一只手竖印拜了拜。

    “佛连尊,拜见陛下。”

    “国师不用多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