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御剑人间 >

第224章

御剑人间-第224章

小说: 御剑人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着栅栏的小丫鬟兴奋的指那方庙观,高台,一会儿又兴奋的叫嚷湖水,令得闵月柔拿手拍了一下她脑袋,才消停了一会儿。

    只是一座高台,一座庙观,闵月柔看了会儿也没觉得什么稀奇。

    “哪里会有什么神仙啊,肯定有人装神弄鬼,要说真有得道高人,我见过的,就有好几个了。。。。。。”

    兔铃偏头,见小姐那方庙观有些出神,抿起嘴偷笑了一下:“小。。。。。公子你说的是陆先生吧。”

    “多嘴。”闵月柔伸手悄悄在她细腰上掐了下,“走吧回去了,没什么好看的。”

    相隔的人群外,熙熙攘攘的长街陡然涌动,维持秩序的衙役抵着水火棍将人推去两侧,叫嚷让行人靠后,不多时,街道响起马蹄声,上百名骑士持长兵、旌旗走在前面,后方则是一辆辆马车,镶嵌铆钉的车辕压着街道从皇城方向驶来。

    其中一辆马车掀起帘子,朝外面看了一眼,原本准备离开的主仆二人,兔铃眼尖,呀的低叫了一声:“是老爷!”

    闵月柔也是吓了一跳,急忙拉着兔铃将脸埋下去,待车辕声从面前过去,眸子划去眼角瞄了一眼,方才抬起脸吐出一口气。

    “幸好没被爹发现,不然少不了打手心了。”

    一旁,兔铃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时,忽然问道:“公子,老爷不是去上朝了吗?”

    对啊,一想到丫鬟问的话,月柔这才发现不仅父亲来了这边,那过去的一辆辆马车,都是有官员标识的。

    难道,武百官都来了?

    想着,耳中听到轰轰的脚步声,那是许多人齐齐走过地面的动静,忙偏头望去,就见旌旗林立,从青龙坊那边蔓延而来。

    轰!

    轰!

    一列列甲士在前开道,迈开的脚步重重落去地上,震动身上的甲片、兵器碰撞,发出金属的摩擦声。

    长龙般的队伍过来,站在檐下的百姓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探头看了一眼。

    “这不是皇宫里的兵卒吗?”

    “快看后面的马车,这。。。。。这是当今陛下的御辇吧。”

    旌旗、步卒之后,九匹毫无杂色的骏马拉动的御辇,沉重的车轮压过地面平缓的行驶过去。

    闵月柔自小官宦人家中长大,是认得这种场面,武百官,加上当今天子都来了,难道那庙观里,真有神仙?

    原本息了的好奇又被勾了起来,拉着小丫鬟重新挤回去,不过这次那边已有士卒架着长兵戒严,喝令百姓不许靠近,只能远远的看着那架御辇在附近停下,皇帝掀开帘子走了出来。

    漆红重木底鞋走出帘子站在车撵上,杨坚头戴冕冠,身着肩头织有日月的玄衣、纁裳,在贴身宦官搀扶走下地面。

    皇帝望了一眼波涛起伏的湖面,叹了声:“湖中有龙入水,端的是不一样了啊。”

    松开宦官的手,走去正前方的祭天台,那边的李渊快步迎上,拱手躬身:“渊,拜见陛下。”

    杨坚点点头,随即仰起脸,望去这座八丈高、四丈宽的石台,以及四周各置的小石台。

    “此五座石台,当真一夜修筑而成?”

    “回禀陛下,确实一夜而成,乃陆先生施法,驱使无数小鬼连夜修筑,法术当真通玄。”

    “还叫陆先生,该叫国师。”

    这青年与他还是亲戚,还未当皇帝前就常在府里住,语气与臣子相比,稍显轻松一些。

    说着,杨坚招来上署令太祝。

    “祷告上天,还需要什么,快去准备,莫要等国师来了,才后知后觉。”

    “是!”

    那官员告退,此时,大大小小上百名武官员前后有序的过来,站在皇帝的身后,俱都与平日朝服不同,都是整齐的大典才穿戴的玄服。

    那方山门,李渊独自一人,压着剑柄,拖着披风飞快跑上石阶,与此同时,四周小台立起了代表风调雨顺的旗帜,在风里作响。

    太祝微躬着身子,捧着祝词一步步走上高台。

    “今,我大隋立国师上告苍天、下达后土,只为天下九州风调雨顺,百姓丰谷满仓。。。。。。”

    高亢的声音随着风飘散开去,围观的人山人海当中,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这才有人反应过来要干什么。

    紫山观阁楼之中,敞开的窗棂有人抬手系上了通天冠,陆良生坐在窗前,望着外面,高高的祭台,四周小台飘荡的月、风、雨、土、四神旗,听到外面李渊的声音在喊,方才慢慢转身走出房门。

    阳光照进拉开的阁楼门扇,一双祥云履踢着袍摆走入金色的光芒范围,晨阳照去的身躯上,乌缕烫金水纹袍,绣日月星辰、山川大河。

    哗

    拂开织有火纹的宽袖,陆良生腰悬月胧剑,大步越过了李渊走去前面,径直出了山门。

    晨阳高升,吉时。



第四百四十章 大隋国师陆良生(本卷完)



晨阳高升,照去去下方矗立的高台一片金色。

    隋字的大旗翻卷里,太祝捧着祷向着天空一声一声的念着,声音洪亮

    “。。。。。。。告苍天仁德,我大隋立国,逐战乱,除为祸之凶孽,以百姓太平为念,请栖霞山,仁德之士,法力通玄之仙长,壮隋国之气运!”

    远方,乌泱泱的人海屏气凝神,听着随风飘来的祷词,面面相觑,与身旁亲友窃窃私语。

    “。。。。。。这是在封国师啊。”

    “这么说来,那一夜建成的高台、庙观,岂不是国师做法变出来的?”

    “。。。。。。难。。。。。难说,估摸也八九不离十。”

    “啧啧。。。。。。说不得前日天突然变黑也是国师法力施展吧。”

    闵月柔听着周围人的小声低语,微蹙起细眉,往日听爹爹说,陆公子与陛下交好,他又修为高深,莫不是这个国师,就是。。。。。。他?

    一想到这个可能,放下矜持,朝前挤了一下,忍不住踮起脚尖,朝那方望了过去,高高的祭台上,太祝的话语也落下,缓缓转过身,面向山门那边,托着祷躬下身子。

    “请,国师登台!”

    “请!国师。。。。。”

    “请。。。。。”

    下方高喧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站在皇帝身后,黑压压一片的武百官随着杨坚的目光望去山门。

    风吹来,石阶两侧林子沙沙的抚响。

    众人交织的视线之中,一道身着乌缕烫金水纹袍的人影,腰悬一剑,一步一步走下石阶,见到皇帝、武百官礼节的抬手拱了拱,陆良生面容冷峻,垂下手径直走向高高的祭天台,走到第一阶时,忽然停下祥云履,没有一丝声音的站在原地。

    陆良生转过视线,望去领着百官的皇帝,后方更远曲池坊聚集的城中百姓,人气升腾,无数的目光正望来。

    骊山老母曾告诫,不能以修道之人身份掺和人间王朝,上告苍天我为这方国师,不知道会不会得到肯定。。。。。。

    目光缓缓偏转,那祭天台上,隋字的大旗作响,站定的脚,抬了起来,迈去第一道石阶。

    。。。。。。但至少,我能完成少年时的念想,完成恩师叔骅公的宏源,能让九州万千生民得以生息,不受灾厄痛苦,不受妖魔蛊惑,就是。。。。。。

    步履落下,踩实石阶。

    “。。。。。。。我的道!”

    念想从口中重重挤出唇间,远远近近,无数望来的目光之中,一步一步踏上石阶,身形慢慢走了上去。

    风吹来,袍袂翻飞,

    一步步走到台顶,陆良生目光回望,俯瞰鳞次栉比的房屋楼舍在视野里延绵展去更远,乌泱泱的人海在下方变得渺小。

    “恩师。。。。。你看,学生没有让你失望。”

    头顶,天云如絮,挤在人群中的闵月柔看着远方的高台上熟悉的身影,一下捂住了嘴,眼角有闪闪发亮的水渍滑落脸颊。

    人群中,黝黑的四个书生微张着嘴,指着那高高站立的身影,指去的手臂微微颤抖,一时难以说出话来。

    拥挤的人堆涌动,有负两柄长刀的独臂汉子戴着斗笠挤过,微抬的斗笠下,满嘴胡茬的脸望过高台,也看去另一边,络腮大胡的燕赤霞,嘴角露出笑容。

    他俩都是接到书生的灵鹤而来。

    。。。。。。。

    “国师!”

    高台上,吹过耳边的风呜呜咽咽跑过,太祝微躬身子过来,将这座祭台交给了陆良生。

    “你下去吧。”

    轻缓的声音开口,陆良生从他手中接过了大祭,看着太祝似乎恐高的颤颤巍巍下去石阶,转身走到贡桌,上面香炉、大蜡、黄纸一应俱全。

    呼

    吐出一口气,陆良生抬起手臂,绣有火纹的宽袖拂去贡桌,一对大蜡轰的一下燃出火苗,看着风里摇摇晃晃越发明亮烛火,偏头看了一眼高台下方。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眺望这边,像是期待着什么,被士卒拱卫的皇帝站在祭天台不远,神情肃穆,后面一点,武百官垂首祈福。。。。。。

    “老孙教的祭天法事不知能不能行。。。。。。也罢,总要试试,上告苍天应下我国师之位,定使大隋百姓过得更加安稳,不受战乱之苦。”

    陆良生回过头,二指夹一柱香点燃,插去香炉。

    “知四方鬼神,隋代周而治理天下,驱除胡人,使百姓得以安生,免兵灾之祸,这一支香,既为平安,祈天下黎民安泰!”

    呼呼呼

    风声大作,压在桌面的黄纸胡乱翻飞,下方湖面水浪翻卷,附近百姓、百官也被突然而起的大风吹的抬起袖子遮挡面门眯起眼睛。

    “怎么回事,好大的风啊。”

    “是不是国师开始做法了!”

    高台上,火纹的袍袖继续拿过三支檀香,袅袅飘荡的青烟里,陆良生高举头顶,朝着渐渐阴沉的天空,礼拜下去。

    “此香,祭昊天长生,护佑华夏延绵传承不绝,也祭这片土地慷慨赴死之士,英魂常在!”

    长香插去炉中,一叠黄纸随手一扬,漫天飞舞。

    轰

    天空长云漫卷,雷声从天际滚滚而来,紫山观内,蛤蟆道人坐在石阶,挥蹼驱赶小黄鸭回去湖里。

    陡然惊雷,本能的洒开脚蹼就往阁楼里跑,翻上楼梯,一头冲进房里,钻去书架隔间,呯的将小门关上。

    唯有咀嚼青草的老驴,从林野灌木抬起头来,欢喜的看着阴云间闪烁的电光,兴奋的跑动起来。

    远方的曲池坊,乌泱泱的人群抬起脸,骤亮的白昼忽然间沉了下来,轰的一道雷声滚过,青白的电光唰的劈下云间,照亮一张张惊愕的脸孔。

    湖水翻滚打起浪花,青碧的水面下,粗长的鳞身盘旋游动,感到一丝不安。

    。。。。。。

    高台上,陆良生迎着天地间的风,乌缕烫金袍背后的星辰日月好似在动一般,耳边响着下方无数人的躁动不安,伸手再拿起五支香。

    指尖一抹香头点燃,举在胸前,像是有什么力量不让他高举过头顶。

    “此五炷香,祭这天地五行、四方!祈大隋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

    法袍鼓涨,陆良生握着的长香一点一点举去头顶:“。。。。。民安!!”

    一阵大风吹来,手中五支香前后摇晃,仿如要被吹断,陆良生一展袍袖遮去前面,另只手飞快插去香炉,风变得更大,电蛇交织,引得下方城中百姓终于恐慌起来,想要离去。

    轰!

    青白的光芒在所有人眼中炸开,高台上的陆良生面如白纸,眼睛隐隐蔓出了血丝,袍袂飞卷间,手中又有了七支檀香。

    青烟飘散飞远,陆良生紧抿的双唇慢慢咧开,一句一顿的挤出话语。

    “此香,祭!”

    “。。。。。。天上星宿遥望泱泱汉土,为我大隋指引方向,昌武隆!”

    。。。。。。。

    西北某山之中,山石崩裂,彪肥的身形,獠牙钢鬃从断裂的石窟出来,一柄兽面呲牙的钉耙,呯的拄地上,看着远方飞来的一抹淡蓝,伸出接过,掌心里,是一只静止的纸鹤。

    更远的北方,寒风呼啸,两道身影一前一后穿越白茫茫的雪原,不久,其中一人接下飞来的纸鹤。

    望去南方:“师父唤我。。。。。。”

    旋即,叫上前面与他一直争论大地是否是圆的另一个青年,踏上归途。

    风雨漫卷,曾经北齐的土地上,胖大的和尚面色捏着一只纸鹤,面色着急的正赶往长安,他师父失踪了。

    镇空老僧在孤零零的坟头放下女儿生前最喜爱的花,拿起禅杖,晃着上面铁环,走去山外,偶尔抬起头来,朝着东南稽首。

    。。。。。。。。

    长安芙蓉池,七支长香再次插去香炉,陆良生整个人都开始摇摇欲坠,望去天空的电闪雷鸣,咬紧了牙关。

    撑住。。。。。

    。。。。。。不能停下来。

    还有。。。。。。最后一步。。。。。。

    某一刻,他拿起桌上仅剩的九支檀香,压下战栗的身子,将香头点燃举过了头顶。

    “。。。。。栖霞山陆良生,上应三十三天,下达三十三地,我神州饱受战乱之苦,有五胡入主中原,衣冠南渡,更使百姓蒙难、生灵涂炭,人皆如畜,葬为他人腹中粮秣,巍巍华夏九州,亦有豪杰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才不使大夏倾塌,如今天下一统,苍生得以片刻喘息,还望上方天灵肯首,许陆良生书章千篇锦绣,斩妖魔鬼怪,荡尽人间不平事!”

    风扑山高台,一缕头发脱离发冠在风里飘在脸侧。

    陆良生望着天地惊雷电光,“。。。。。。陆良生随身陨而不悔,只愿维系神州大地永享太平,竭尽心里至暮年!”

    天空之上,积厚的阴云之后,隐隐有红光闪烁。

    祭天台,陆良生的声音也落下最后话语。

    “。。。。。。为苍生立命!福泽这方土地,不重蹈覆辙!大隋国师,陆良生敬上”

    轰!

    雷声响彻,电蛇蜿蜒劈下的瞬间。

    下方无数的身影听到这些话,无论杨坚、还是武众臣,乃至远方密密麻麻的百姓,激动的捏紧了拳头,有人大喊了一声:“大隋万岁!!!”

    夹杂人群里的闵月柔两颊通红,激动的抬起手臂,朝着那方高台跟着呼喊,旁边的兔铃怎的也拉不住她。

    但随后,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在此刻洪流般,轰的在天空炸开,淹没惊雷。

    “大隋万岁”

    “大隋万岁!!!”

    。。。。。。。

    无数混杂一起的声音传来。

    一身庄重国师袍服的陆良生,站在大隋旗帜下,从下方呐喊的人群收回目光,好像感受到了什么,偏过视线,望去远方的阴云聚集的天空,风拂在脸上,心潮澎湃的激动隐了下去。

    常人无法看见的云层之后,一颗红色的光亮拖着尾巴朝这片天地飞来。

    本卷完,也算是上半部结束!

    欢迎进入下一卷,天地大劫



第四百四十一章 春光艳艳



春去夏来,响起了恼人的蝉鸣。

    官道上行人过往,长安东郊,嘈杂的车辕、人声传去路旁茶肆,人声鼎沸喧哗,江湖游侠背负兵器摔响了茶碗,也有三山五岳的旅人、商贩歇脚纳凉,听到碎响,匆匆看去眼一地碎片,以及那边游侠与胖大的僧人争执,继续说起话来。

    “。。。。。你们现在才来长安,要是提早两日来,那可是有大戏看了。”

    “怎么了怎么了,城里发生什么大事了?”

    “嘿哟,你们不晓得啊,当今陛下封了一个国师。”

    。。。。。。

    说话的两人引来邻近几桌好奇,那边发生争执的游侠端着茶水喝了一口,将那僧人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