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剑人间-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
不久,一个丫鬟跑来,气喘吁吁的指着后院的方向。
“小。。。。。小姐她不见了。”
“什么?!”
。。。。。。
晨光蔓延,划过城中的喧嚣,推去长安西麓,蝉鸣、鸟鸣声里,陆良生牵着老驴挂着书架,与猪刚鬣,沿着山脊,朝着河州而去。
第三百四十五章 路遇喜事爽
河州位于长安西北,地势起伏崎岖,林野稀少露出褐黄的土地,习惯了南方气候,这边的风在脸上,都是燥热的难受。
自古秦汉开始,都设有郡县,每起战事,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河湟重镇的称呼,更是连接西域的必经之路,顺着大道前行,一路上,陆良生也是见识了茶马互市,西域、中原商家云集。
不过此行非旅行,河州治所河源郡便是不进去了,绕开这处汉胡交集的城池,寻着途中向人打听两界山。
行了一段路渐渐脱离了道上来往的商旅,陆良生回头看去书架,蛤蟆道人搭了一个吊床,躺在上面拿着一片叶子扇着,热风吹来,偏头张开嘴,长舌卷去旁边还有小碗冰镇的樱桃奶酪,惬意的架着腿哼起小曲儿。
一旁,跟着的猪刚鬣满头大汗,他那份冰镇的甜食早就过河源郡时就吃完了,口水吧啦的吸溜着,看去蛤蟆道人身旁的红公鸡碗。
蛤蟆道人打了一个哈欠,感受到猪妖的目光,懒洋洋的将手里那片叶子遮去碗口,不让对方看。
让你上次偷吃饭菜,老夫看都不让你看,哼。
前面,陆良生懒得理会师父和猪妖两人斗气,垂下视线看去手里的地图刻纸,这是来河州时,在一个去往长安的商人手中买来的,沿着现在的路,该是要经过一个叫积石镇的地方。
骊山老母说的那个神猴就在积石山脉的两界山,嗯,这个乡集距离那边应该不会太远,过去问问也好。
顺着脚下的官道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拐过前面山脚,一条小河绕着远方的小镇淌去东面两侧大山之间。
这里就是积石镇了。
陆良生下了山道,牵着老驴与变化人形的猪刚鬣走进小镇,干燥的长街上,灰尘、蝇虫嗡嗡飞舞。
西北民风彪悍,不少人腰间悬着兵器,挎着刀的汉子坐在街边啃着羊腿,见到一身书生袍的书生牵着老驴,眼神警惕、或凶狠的望过来。
长街上亦如大城般热闹喧哗。
不同于中原那边的客栈,带着方形白帽的伙计站在食肆外,招揽过往的行人,瞥到一身外来打扮的陆良生,连忙走到檐下石阶,卖力吆喝。
“远来的客人,过来尝尝大西北美食,中原少见啊,手抓羊肉,上好的嫩羊肉,一咬就一口汁,还有香辣的酿皮子、黄酒肉,不喜欢,也有其他。。。。。。”
伙计的吆喝与外面街道小摊小贩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吆喝声和叮叮当当的锅碗瓢勺交织成一片热闹的嘈杂。
“良生啊,咱们也走了许久,路上尽是干粮,不如进去?”
书架隔间里,蛤蟆道人贴着门缝,瞧着街边那家酒楼,传出羊肉炙烤过后膻香味,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
咕
那边,猪刚鬣肚子也响起一阵咕噜噜的声音,陆良生点点头:“那就这家吧,顺道打听一下消息。”
酒楼一侧的布店,有两人抱着布匹说笑走出来,见到跨上石阶,正走去酒楼的英俊书生,表情陡然愣了一下,忽然将怀中的布匹塞给同伴,急忙迎了上去。
“先生!陆先生!真的事你?!”
正与酒楼伙计说话的陆良生,听到有人叫他,偏头看去,是一个年岁双十的壮硕汉子,葛青常服,正朝他抱手行礼。
这汉子面容黝黑,看起来有些眼熟,但陆良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你是?”
“果然是陆先生。”
确认没认错人,那汉子激动的笑起来,挥舞手臂,指着南方。
“。。。。。几年前,陆先生一怒砸了陈朝皇帝的金銮殿,当时在下奉名捉。。。。。追先生,那时先生还手下留情,放了我等。”
听汉子这么一说,陆良生顿时想起了那段过往,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想不到来到偏僻大西北之地,还能遇上老乡。
“呵呵,相见不如偶遇,正好我准备在此间吃饭,不如一起来。”
“不不,先生远来,哪能让你请。”
那汉子让抱布匹的同伴先走,随即拱手请了陆良生回到街上,朝前方过去:“先生来的巧,来的妙,正好家中有喜事,先生就不用破费了。”
陆良生跟在他后面,不免对这段偶遇的缘分感到高兴,听到还有喜事,开口问道:
“不知府上是何喜事?”
“嘿嘿,在下妻子,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今日刚满月,就遇上先生了。”
那汉子显得激动,见自己走的快了,又缓了缓速度,跟在旁边,一边带路一边说道:
“先生是修道高人,正好我家小子满月,还没取大名,不知先生可否帮他取个名,将来啊,说不得也能出人头地。”
平白吃一场酒席,陆良生自然不会拒绝,回去的路上,也知道这黝黑的汉子,姓刘,名滚,陈朝忘后,便降了大隋,被遣到这里驻扎也有两三年之久。
“其实,小的跟驻扎河州的刘将军还能沾亲带故,到了这边也没受什么欺负,过得还行,如今算是彻底在这里安家了。”
刘滚笑的灿烂,走过一座石桥,指着那边热热闹闹的庄子,“陆先生,前面就是。”
庄子里宾客满堂,陆良生将老驴交给庄里帮闲的人,将师父放进袖袋里,与猪刚鬣一起进去,人声嘈杂,听口音,中原、南方不在少数,这些人基本都带了家眷,集中住在一起,遇到喜事白事互相照应。
“陆先生,还有这壮士,这边坐!”
刘滚让人再安了一桌,东拼西凑了些椅子,叫了平日交好的兄弟都过来陪席,以免冷落高人。
院子不大,十多桌坐的满满当当,陆良生过来时,酒席的饭菜都做的差不多了,有人扯开嗓门,喊了声:“开席!”
早就等候一旁的兵户家中妇人,挽着袖口,端起一碟碟盘子菜肴,挨桌摆放,饭食大多是西北这边的特色,羊肉大块大块的,一口都塞不下,满嘴流油。
光着屁股的孩童抱着一根羊肋,翻身下了桌,与小伙伴在父母叫骂声里,嘻嘻哈哈跑去一边吃耍。
陆良生夹了一块羊骨,撕下上面的肉,悄然放去袖口,片刻就被卷走,蛤蟆道人惬意的侧卧,抱着肉条慢慢咀嚼。
猪刚鬣最喜这种,绕开其他盘里的猪肉,拿过一条羊腿大口撕下一片肉吃进嘴里,端起大碗与几个军汉嘭了一下,仰头就一口喝尽,赢得周围一片喝彩。
这时,靠近堂屋一桌,有声音喊道:“哎哎,抱出来了!”
陆良生偏头看去,就见刘滚怀抱襁褓,走过周围的人,朝这边过来,托举孩子先施了一礼。
“先生,还请赐名。”
较远的七八桌这才注意到这边多了一个书生。
“什么时候来了一个人,面生的紧。”“看样子还是个书生,刘滚这厮,好福气,这下孩子能有好名了。”
“什么意思,咱们想的名字就不好了?”
“刘铁刀,好听?”
“男人嘛,名字肯定要硬啊!铁刀铁刀,往后上了战场,多威风!”
“滚!”
。。。。。。
吵吵嚷嚷的声音里,陆良生之前答应过了,自然不会推辞,揭开襁褓一角,看去里面婴儿,闭着眼酣睡,脸颊肥嘟嘟,透着粉红,端的可爱,伸手逗弄一下粉嫩的小鼻子,抬脸问道:
“是你第一个孩子吧?”
“是。”
陆良生沉吟了一下,让人帮忙将他驴后的书架取来,不多时,一个汉字抱着书架回来。
“先生,你的书架。”
“放下就好。”
陆良生拿出笔墨,一边细思取名,一边磨着墨汁,第一个孩子,当为伯字辈。。。。。嗯,有了。
旋即,将一张小纸铺开,笔尖点去纸面慢慢写出刘,一转,落去旁边,笔尖游走,落下伯字,有识字的人,每见写出一个字,便大声喊出来,方便不认识的人也能知晓。
此家军卒,闻金鸣擂鼓,钦命不息。。。。。
最后一字,落下,那念字之人大喊:“刘伯钦!这孩子往后叫刘伯钦”
第三百四十六章 来历
“好名字,好名字!”
“我还是觉得刘铁刀好听一些,那名字绉绉的。”
“一边去,往后我第五个孩子也要找个先生来取才行。”
“对对,我也这般想的。”
陆良生听着周围说话,笑着笔墨收好放回书架,将钦字意思说予刘滚,后者笑的合不拢嘴,抱着怀里孩子又逗又抖的,再三拜谢,抱着回到屋里交给婆娘,回来继续招呼客人。
尤其是陆良生这桌跑的勤快,生怕冷落了,其他人不知晓,他刘滚岂会不知书生乃是修道高人,说不得这名字就占了仙气,说是对待上宾都不未过。
“陆先生,小的粗汉一个,说不来好听的,反正就谢你为我儿取名,我先干为敬,先生慢饮!”
看着刘滚仰头喝了不知第几碗,陆良生也不好推辞,这两三年里,除了当年消沉烂醉过一段时日,今日怕是喝过最多的一回了。
喝了两口,书生放下酒碗,本来他来这边是有事的,正好刘滚在这方居住三年,该是熟悉两界山。
便是请了对方坐下。
“你在积石镇居住不少时日,可知两界山怎么走?”
“先生游历名川大山,也知晓西北两界山?”
被问及这地名,刘滚自然高兴,放下酒碗,抹去嘴边酒渍。
“先生要游览这山,明日一早我就带你去,那边地势崎岖,不好认路,不过先生放心,每月总有一两日,我与兄弟都会路过那边巡视,路径熟得很。”
“那就多谢了,你去招呼其他人吧,不用陪我。”
陆良生笑呵呵的朝他拱了拱手,待对方端着酒水去了别桌,转回头,碗里的一只鸡腿不翼而飞,袖口内,蛤蟆道人捧着鸡腿惬意的躺着,长舌使劲舔过上面油脂,咂了咂嘴回味了下,催促道:“多夹些在碗里,不然要被那猪妖给吃完了。”
一旁,猪刚鬣脱去外面一层单衣,露出没袖的褂子,大口大口的吃肉喝酒,满身都是汗渍。
与他拼酒的三个汉子已经满脸通红,坐在凳上摇摇晃晃,然后,嘭的一声,一头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众人当中,陆良生吃相斯许多,眼下也吃了不少途中难吃到的美食。
夕阳西下,染出一片彤红。
酒席渐渐散去,吃喝一通的庄子军汉、家眷帮忙收拾一通,便陆陆续续跟主家道别离开。
刘滚到门口送了这些人后,连忙腾出一间房,供陆良生还有那胖大的黑汉住上一晚。
“陆先生,家里简陋,还望不要嫌弃。”
刘滚点亮油灯放去桌上,说了句就出门,去堂屋那边,陆良生站门口随意拱了拱手,进到屋里,家具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榻,想要和猪刚鬣凑合怕是不行。
“俺老猪睡地上就行。”床榻仅够一人躺上去,猪妖这身板怕悬在床尾还多出一截来。
摇摇头说了声,将肩上衣裳揉着一团,当做枕头丢去地上,嘿笑两声,就躺了下去。
不久,刘滚怀里抱了两床被子回来,铺去床上,“被子前两天还晒过,没啥味儿,陆先生还有这位壮士就早点休息吧,明日一早,我就叫上两个兄弟,一起给两位带路。”
“有劳。”
陆良生抬袖送对方出门,一天忙碌下来,刘滚早就疲惫不堪,还了一礼,打着哈欠回房睡觉去了。
回到屋里,师父与猪刚鬣已经睡下了,后者盖着被子,一只脚伸在外面,咂吧嘴传出鼾声。
而枕头旁边,蛤蟆道人取了自己的被褥铺好,将自己裹了一圈,发出轻微的呼呼声。
陆良生赶路许久的路,也是有了倦意,取过油灯放在床头翻了会儿书,挥袖拂灭灯火,合衣睡下。
灯烟徐徐,深邃夜色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青冥的颜色里,庄中响起鸡犬人声。
大红公鸡伸长脖子,站在横木高亢嘶鸣。
哦哦。。。。。昂哦喔
晨光破开云层,推开凌晨青冥的颜色,蔓延升起炊烟的小镇,稍远的庄子包裹进去。
阳光照进窗棂,洒出一片金色。
陆良生伸了一个懒腰,从床上起来,师父顶着被褥,脚蹼哒哒的踩过地面跑去书架隔间。
“该走了。”
说了一声,钻进小门,伸出一只蹼将门扇呯的关上。
那边,陆良生听到外面脚步声,接着刘滚在外面喊道:“陆先生!人齐了,什么时候出发?”
果然出身军伍,做事就这般干脆。
陆良生打开房门,外面多了两个汉子,俱都孔武有力,背上负着长兵、短刀,其中一人腰间还挂了一张弓。
大抵知道面前的书生,齐齐拱起手:“见过陆先生!”
“两位客气,到时还要劳烦二位与刘兄弟替在下带路。”
陆良生客气了一阵,灶房那边,刘滚的媳妇儿做好了早饭,是个相貌普通的女子,见到四人还站在外面,颇有礼貌的招呼大伙吃了饭再上路。
“我这婆娘,出身殷实人家,前几年胡人犯边,家里没人了,便嫁给了我。。。。。嘿嘿。。。。。算是祖上烧高香了。”
这话令得两个军汉跟着哄笑。
看到端着碗蹲在门口的刘滚,脸上满是笑容,陆良生感到高兴,世间幸福,不一定是财富满仓,或妻妾成群,得一良妇,厮守白头,同样也是极好之事。
吃完饭,陆良生拉着老驴和猪刚鬣,跟着刘滚及那两人一路出了积石镇,沿着山脚熟门熟路的上了山脊穿行稀疏的林间。
从晨光升至正午,天气炎热得不行,刘滚和那两个军汉实在有些走不动了,气喘吁吁坐到地上,使劲往脸上闪着风。
其中,腰间悬弓的军汉拧开水袋喝了一口。
“陆先生,先歇会儿吧,从这里过去,还有几里路,就到两界山了。”
刘滚擦去额头汗水,跟着点头:“是啊,陆先生,你到底要找什么?”
不远,陆良生停下脚步,松开缰绳,摇着铃铛的老驴,哼哧哼哧甩着秃尾巴慢悠悠走去树荫,书生喝了一口水,望去满目纵横的山梁,笑道:“听闻两界山里,有处突然从天而降的山峰,不知真假,便想过来看上一看。”
“先生原来找的是它啊。”
背枪的汉子哈哈大笑起来,他是听过关于这边的传说,当下正好一五一十的讲给书生听。
“。。。。。。我也是听说的,好多年前,那里是没有五指山的,传闻是东汉顺帝时从天上掉下来的,说的那是有鼻子有眼,听说汉书天志里还记载了呢,说什么有流星大如斗,从西北东行,长八九尺,声如雷声。。。。。
唔。。。。。让我想想,记得上回还听军中司马喝酒吹牛时,说过当年陇西、金城之间还发生过地龙翻身,这积石镇不就是在两城中间吗?哎哟,当时可把司马给得意的,说会识字,知道的故事都比我多。”
虽然道听途说,也无法考证这汉子说的如何,不过陆良生没想过真伪,只要去见那猴子一面就好,代骊山老母问问情况,便回去接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