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进宫前有喜了-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近前方战事吃紧,亟需各种物资,您都知道的。”
“是的,朝廷为此也颇为头疼。”
“你知道我外祖父家是皇商,别的没有,粮食却有不少。我特意请我娘跟外祖父家运了二十船粮食,还有一船银子,谁知银子竟然被劫走了。”
“哦?谁这么大胆子?”
武通郡王知道“你知道我外祖父家是皇商,别的没有,粮食却有不少。我特意请我娘跟外祖父家运了二十船粮食,还有一船银子,谁知银子竟然被劫走了。”
“哦?谁这么大胆子?”
武通郡王知道
第937章 七妹妹你好坏
“灵山寺?”
武通郡王神色微凝,“那里不是诫命大师的清修之地?”
“正是如此,这件事才麻烦呢。”姜宁叹气,“这好歹也是五十多万两银子,若是就这么算了……”
“那自然不能算。”
武通郡王说。
“是啊,可是灵山寺地位特殊。”姜宁为难,“听说灵山寺里有不少武功高强的武和尚,我外祖父家是商人,实在没有胆子去索要。可若就这么算了,也实在不能甘心。哪怕能拿回一半的银子,也算是为将士们尽了一份心力啊。”
武通郡王扬眉。
姜宁又感慨:“如果我大伯父还在常安城,我又何必为这样的小事烦恼。万一那伙匪徒要挟劫持了诫命大师……郡王爷手握五城兵马司,有责任护佑常安城的平安,所以这件事,我想来想去,还是请郡王爷出面最合适。”
“太子妃放心,事关战事,本王义不容辞,绝不能允许那些匪徒强抢白银,也不能让他们扰了诫命大师的清修。”
武通郡王猛地站起身,一拍桌子,“来人!”
姜宁唇角浮现一抹微笑。
一刻钟后,姜宁和姜翊坐在路边的马车里,目送武通郡王的车马向灵山寺的方向出发。
“那位御史去了吗?”
“我当时借着与别人抱怨的口吻,泄漏了一二,那位御史大人就急不可耐的出发了。跑的比武通郡王可快多了。”姜翊好笑,“七妹妹,你是怎么说得动武通郡王的?”
“二十万两白银。”
“……”姜翊倒吸一口凉气,“二十万两?虽然咱家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银子,但是……总觉得肉疼。”
“疼什么啊,这钱又不是咱们姜家出。”姜宁说了运粮船的事情。
姜翊诧异:“你怎么知道有这么回事?父亲的确向外祖父求了二十船粮食给大伯父。但是为了运输安全,这个消息很严密,我不记得告诉过你啊?另外,粮食是真的,却并没有什么五十万两银子。”
云黛笑道:“我知道外祖父并没有运送五十万两银子。”
“这么说,你是欺骗了武通郡王?他可不是好糊弄的人,别惹到他恼羞成怒。”
姜宁淡定:“哥,您真觉得灵山寺里翻不出二十万两银子?”
姜翊微愣:“啊,我明白了。你是要拿老和尚的银子做顺水人情?”
“是啊,银子上又没写名字,谁知道是老和尚的,还是从匪徒从外祖父那里抢来的呢?”姜宁微笑,“只要武通郡王能找得到,那就是他的了。如果他找不到,也不能怪我,毕竟我也不知道匪徒把银子藏哪儿去了呀!”
姜翊哈哈笑道:“七妹妹,你好坏。”
“走吧,咱们看热闹去。”
兄妹两个远远跟在武通郡王的车马后面,再次回到了灵山寺。
这会儿天色已经黯淡了下来。
只要不点灯笼,前面的车马也不容易发现他们。
姜宁和姜翊把马车留在外头,两个人步行跟着到了灵山寺门口,苦于不能直接进去看热闹,正着急的时候,看见一个人凑了过来。
第938章 太子妃很不像话
姜翊一把把姜宁拉到他身后,护住她的同时,也抽出腰间一把短刀,对准来人,做出防御姿态。
“三爷,七小姐,是我。”
来人靠近,露出脸部轮廓,竟然是孤峰。
孤峰已经换了男装打扮,但一张粉白小脸,依旧清秀如女子。
姜宁从姜翊身后探出头,诧异问:“孤峰,你怎么来这里?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孤峰见他们平安无事,松气的同时,也笑道:“是太子殿下差使我来的。”
“他?”
姜宁和姜翊对视一眼,随即释然。
从李泓远早就准备好诫命的资料的那刻,他们就知道,即便他们不动手,李泓远也在暗中准备着。
他派孤峰来,无非是担心他们的安危,派他来保护他们。
孤峰又说:“太子殿下说七小姐您一天没回宫了,很不像话,让我务必带您回宫。我正不知去哪里找您,太子殿下又说来灵山寺看看。”
孤峰也怪茫然的,“没想到七小姐您和三爷躲在这里,这是要做什么?爬墙啊?”
“看看热闹。”
“七小姐,我帮您。”孤峰立即把姜宁送到了墙头,甚至脱下自己的外衫,扑在墙头,以免弄脏了七小姐的裙子。
姜翊也随之爬上来,与姜宁并排坐在墙头,看着武通郡王的人提着灯笼,冲进灵山寺,大声吆喝。
寺里的和尚四处奔走叫嚷。
几个武和尚当场就和武通郡王的属下起了争执,最后就毫无例外的惊动了诫命大师。
诫命大师急匆匆赶过来,只穿着一身灰色的僧服,半踩着鞋,神色略狼狈。
姜宁看得分明,小声说:“这老货,怕是才从那个密室里出来吧?鞋都穿反了。”
姜翊拍拍妹妹的脑袋:“这些脏事,咱不去想。你说武通郡王敢不敢冲到诫命的院子里搜?毕竟诫命是陛下的替身大师,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他也不好来硬的。”
“会有人给他理由的。”
不等姜翊说话,又冲出来一个身穿蓝色官服的人,挥舞着手臂,冲着诫命大喊大叫:“诫命大师!你怎么敢收容强抢官银的劫匪?武通郡王爷,您来的正好,快来搜捕!”
诫命大师沉着脸,“你一个区区六品官,也敢在灵山寺闹事?”
那官员冷笑:“六品怎么了?本官上劝诫主子万岁爷,下弹劾内阁首辅,难道怕你一个贪赃枉法的和尚?”
“御史大人说话,可要讲究证据。否则,便是诬告!”
“我手上有一份你趁着旱灾阻止赈灾,低价逼农户卖田,进行田地兼并的证据,你一个和尚,竟敢做这种祸国殃民的事情!查你,难道还冤枉了你?!”
姜宁惊讶:“这个御史可以啊,手上竟然有这种证据。难道他早有准备?”
姜翊也有些疑惑。
皇帝最厌烦王公大臣进行低价买农户的田,把农户逼成佃户这种事。这老和尚非商非官,替皇上在这里清修,竟也敢这种事。
传出去,岂非败坏皇帝的名声?
难怪这御史有恃无恐。
第939章 小愿望
武通郡王一看这架势,还犹豫什么?
赶紧上啊!
等朝廷反应过来,那批匪银,可就跟他没关系啦!
“灵山寺乃是清修之地,竟然隐藏了匪徒,这绝不能姑息!给我进去搜!”
武通郡王手一挥,几百个手下如虎似狼,一窝蜂冲了进去。
四处传来和尚的惊呼叫喊声。
武通郡王本人,则以保护诫命大师的名义,直接带人来到了诫命大师的住处。
这从墙头可就看不见了。
姜宁心痒难耐,当即就要跳下墙头跟过去。
姜翊连忙阻止:“小姑奶奶,别闹了,你还要跟进去啊?就看到这里,咱们还是回去了。”
“不怕,我保护七小姐!”
孤峰是个不怕事大的,一切只以七小姐的意志为转移,七小姐无论做什么,哪怕捅个天窟窿,他也敢帮着递棍子。
七小姐相看热闹而已,这么一点点愿望,岂能不满足?
然而,姜宁的小愿望最终也没有被满足。
一个巡守的士兵发现了墙头上的动静。
“谁在那里?”
士兵高声喝问,声音引来其他人的注意。
“快跑!”姜宁说。
“七小姐别怕,有我在!”
孤峰不愧为影卫中的一员,当即一手拉住姜宁,一手拽着姜翊,脚下生风般,飞一般的跑掉了。
直到把兄妹两个完全塞进马车里,他才长长松了口气,吩咐马车立即回宫。
姜宁探头出来笑道:“多亏你来,孤峰。”
“这都多亏太子殿下有先见之明。”
“太子倒是人在宫里,心知天下事。”姜翊笑着说,“七妹妹,一切行踪尽被掌控的感觉,如何啊?”
“不太好。”
姜宁实话实话说。
姜翊笑道:“这次若没有太子殿下帮忙,咱们可不能办的这么顺利。”
“这本来也是他自己的事情。”
“你呀,嘴上不饶人。”
姜翊往外面瞧着,进城之后,便叫停马车,对姜宁说,“我就在这里下了。”
“马车把你送到家门口不好?”
“已经很晚了,你赶紧回宫吧。进了城,你还怕我找不到家?”
姜宁一笑:“行吧。三哥哥,你记得去查查那个御史,他是怎么回事。”
“明白。孤峰,不要着急,马车稳着些。”
姜翊站在路边,看着马车远去,才转身准备回府。
谁知却瞧见一个人等着自己。
“原来是贺大人。”姜翊走上前,微笑着看着昏黄光线下的年轻官员,“这么晚了,你在这里等我吗?”
贺唐微微点头,说:“黄仁的那份证据,是我给他的。”
姜翊眉宇微凝:“为什么?”
“我原本是想交给太子殿下的,不过,既然姜三爷让黄仁去做这件事,我就做个顺水人情。”
姜翊扬眉:“你在替太子办事?贺唐,我家七妹妹年幼时承蒙你照应,我也感激你,与你说句不见外的话,现在的情形,你不要随意战队。知道今天七妹妹为什么没有拉你趟这趟浑水吗?”
贺唐轻声说:“多谢姜三爷提点。不过,我只忠于大盛,忠于朝廷。”
第940章 不能忘怀
第940章不能忘怀
“既然你明白,那就好了。”姜翊笑道,“七妹妹很关心你,拖托我照看你的母亲和幼弟。伱母亲的病好了吧?”
“多谢太子妃和姜三爷的照看,我母亲的身体好多了。”贺唐说着又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小布包,解开,拿出一张薄薄的银票;“这是我这几个月的俸银,请三爷替我转交给太子妃。”
姜翊并没有伸手接,“太子妃帮你,可不是为了要你还债。”
“但我贺唐向来有恩必报。”
“你跟太子妃就这么生分吗?”姜翊微笑着问,“太子妃可是真心实意帮你当作朋友的。你家境清寒,你的母亲和弟弟都靠着你的俸禄过日子,你把银子给了太子妃;家里考什么过活?”
贺唐说:“除了这些俸银;我还有一些粮米,那些留给家里就够应付了。”
“倒也不必如此苛待自己和家人。”姜翊把银票推回去,“你若与太子妃算的这样清楚,儿时她受过你的那些照顾,难道你也要她折算成银子还给你吗?”
“不,当然不需要。”
“那你也不必如此。朋友贵在真心,别让她恼。”姜翊沉吟,“这次太子妃没让你出头,你不会心里不舒坦吧?”
贺唐立即摇头:“我只想安安生生为朝廷做事,并不想做那沽名钓誉的出头之事。黄仁愿意出头,这是最好的。”
“贺唐,你很不错,太子妃没有看错你。”
姜翊拍拍他的肩膀,离开。
贺唐低头看着手中的银票,暗暗叹息,转身回到家中。
贺母坐在灯下纳鞋底,见他回来;忙说:“怎么回来的这样晚?可饿了?锅里还热着饭菜……”
“母亲且歇歇,儿子不饿。”
贺唐扶着她坐下;想了想,把银票拿出来,放到桌上。
贺母诧异:“不是拿去还债的吗?怎么?”
“太子妃不要。”
“太子妃……”贺母吸了口气,随即意识到什么,“原来这段时间咱们家的难处,都是太子妃帮忙的?”
贺唐苦笑:“除了她,还有谁呢。”
贺母愣怔半晌,缓缓叹气:“当年,都是娘做错了。娘不该嫌贫爱富,嫌她残疾。否则你们……”
“娘,过去的事了,别提了。”
“娘觉得对不起你。”
“这也并非坏事。”贺唐宽容的笑道,“她本是高门贵女,如今贵为太子妃,这才是她原本的人生。若当初您同意了我和她的事情,那才是真正耽误了她一辈子。”
贺母沉默一会儿,小心翼翼说:“阿唐,今儿西街的刘嬷来提亲……如果你不愿意,我就回绝了她;以免耽误人家姑娘相看。”
贺唐微怔;随即笑道:“母亲,为家族传承香火乃是我分内之事,我不会拒绝成亲的。但是,不是现在,您给我一些时间。等我能够接受其他女子的时候,这样对人家的女儿也公平。”
也就是说,现在还不行。
他还不能对那已在深宫的女子忘怀。
可那个女子已经是他这辈子永远不能再肖想的存在啊。
(本章完)
第941章 非他不嫁
第941章非他不嫁
贺母瞧见儿子这模样,心中苦涩。
她无数次在午夜梦回之际,拷问自己的内心,当年为什么要棒打鸳鸯,不肯同意他们的事情,逼着儿子离家备考,最终与那女子失之交臂。
可扪心自问;若时光回转,她大概还是会做这样的决定。
这天底下哪一个做母亲的,能愿意自己儿子娶个瘸腿残疾的女子?
如今的悔恨愧疚,外人明里暗里的笑话讥讽,她也只能受着。
次日,刘嬷又登门,贺母便委婉的推辞了;说儿子现在一心只想为朝廷办事,娶亲的事情,过几年再说。
刘嬷便笑:“人都说先成家,后立业,贺大人这也高中了,还做了六品官,也二十多的岁数了,还不成亲,等什么呢?是不是瞧不上程家的小姐?”
“这哪能啊,程家是什么门第,是我们高攀不上。刘嬷,你回去后可得给我们家阿唐辩解几句。”
刘嬷磨了半天嘴皮子,最终还是失败而归。
然后,程家就恼了。
程家也是盘踞常安城几十年的勋贵之门,家主程任宇是常安城府尹,天子脚下,可以说是极有权势了。
以程家的门第;原本可以与门当户对的高门联姻;但无奈程家最受宠爱的幼女却在一次邂逅中;对贺唐一见钟情,非他不嫁。
程任宇宠爱女儿,就差人去提亲。
原想着贺家虽是寒门,但贺唐才貌皆不俗,如今在都察院做事,只要有人提携,前程还是不错的。
到时候女儿嫁过去,岳丈家提携提携也就是了。
这还不是门板上钉钉的婚事?
谁知,却被拒了。
还接连拒绝了两次。
是可忍,孰不可忍。
程家的女儿上赶着要嫁,却被拒绝,程家的脸面往哪儿搁?
程家幼女更是难过伤心之下,竟做出了自绝之事,幸而被发现的及时,救了回来。
程任宇恼羞成怒,决定给贺唐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点颜色看看。
然后,贺唐就被穿小鞋了。
这都没什么,在朝廷被为难,他都可以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