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进宫前有喜了-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若白道:“你们两个可别瞎胡闹。”
“爹放心,我做事向来靠谱。不会给自己,更不会给咱们姜家惹任何麻烦。”
姜翊也道:“爹,有我在呢。”
姜若白看着兄妹俩嘀嘀咕咕,心里除了宠溺和纵容,也不想横加干涉。
他在朝堂上虽然是说一不二的大魔王,在家里,却是个惧内宠儿女的慈祥老爹。
内外是两张面孔。
兄妹俩商量完,后院丫鬟来传话,说夫人亲自准备了午膳,让七小姐过去用膳。
姜宁一听,立即把剩下的西瓜朝三哥哥怀里扔,乐滋滋的跟着丫鬟去了。
“娘没叫我一起去吗?”姜翊追问。
丫鬟笑眯眯的说:“夫人说了,三爷该回去三奶奶屋里。三奶奶有孕在身,您该去陪着她用膳。”
“她自然怀孩子了,脾气大的很,看见我就不顺眼,怪我让她怀孕,让她不舒服了。”
姜翊低头看了看西瓜,“这还剩不少呢。”
说着毫不客气的把剩下的瓜瓤都挖出来吃了。
姜若白道:“七丫头虽然聪明,但毕竟是个女孩儿,她要做什么事,你来出头,别让她总是抛头露面。”
“这不必爹吩咐,儿子都知道。”
“家里还缺个西瓜?”
姜若白看着儿子埋头吃西瓜的模样,有点嫌弃,“我去朝中了。”
他是内阁首辅,虽说位高权重,说忙也忙。
那么多奏疏都等着他票拟呢。
姜宁在林紫紫那里饱餐一顿,连吃带拿的回到东宫后,立即去找李泓远,跟他打听这位皇帝的替身大师。
这位大师自从当了皇帝的替身就很神秘,深居简出,除了皇帝和太子,一般不情愿见外人。
因此,连姜若白和姜翊也都不怎么见过大师。
李泓远听到她的来意,便知道她要做什么,随手递过去一张纸,“都在这里了,那回去慢慢看吧。”
姜宁拿起来看了眼,诧异道:“你怎么知道我要这个?”
第928章 喜欢也不给你
李泓远正盯着一张地图看,过了好一会儿,才抬头说:“你要给诫命大师捣乱,也要适可而止。狗急了也会跳墙的。”
“你怎么知道?”
“你向我打听一个和尚,总不会是为了要拜他为师去参佛。”李泓远淡道,“毕竟,你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
“咳,在你心里我也太功利了。”
“拿到了就走吧,我这里很忙。没空招呼你。”李泓远又低头去研究地图,从姜宁的角度,隐约可以辨认得出,那是一张新罗和柔然交集处的详细地图,标记着山脉走势,湖泊河流。
这张地图,比姜翊送给姜宁的那副还要详细。
在这个没有卫星的年代,要绘制一幅准确而详细的地图,是非常不容易的。
也很少有人能弄到这么一张地图。
姜宁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喜欢?”李泓远扫她一眼。
“喜欢。”姜宁在他面前,向来直抒胸臆,绝不扭扭捏捏,欲拒还迎。
“喜欢也不给你。”李泓远说。
“……”
那你问毛线。
姜宁悻悻道:“您慢慢看,我走了。”
李泓远说:“记住我的话,适可而止。”
“知道了。”
姜宁捏着纸条飞快走了。
李泓远摇摇头。
他知道,她的承诺从来都是不算数的。
她嘴里的“好的”,“知道了”这些词儿,纯粹就是自然而然冒出来,为了敷衍别人说出来的话。
如果有谁以为她答应了,就是真的答应了。
那他一定会在她这里吃大亏。
因为她自己都从不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
李泓远时常觉得她奇葩,似乎世俗的仁义道德,压根不能约束到她半分,她做事自有她自己的一套规则。
有的事情,别人觉得完全不能忍,她却不当回事。
比如东宫一个区区侧妃,却一直掌握东宫的大小事务,连太子妃的吃穿用度都要从她那里领取。
这在其他正室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姜宁却全不在意,甚至主动要求李侧妃帮忙管事。
即便是现在,李圆圆重伤未愈,还只能拄着拐杖挪动的时候,姜宁也从未说过要把大权收回的话。
依旧让她管着事。
与此同时,在其他人看来根本不重要的事情上,她却执拗较真的可怕。
比如,她对鞋子的偏爱。
衣服不重要,一件普通棉布裙,她就能穿的舒舒服服,但对于鞋子的要求却极为苛刻。
稍微有一点不合心意都不行。
李泓远确信,她是整个大盛拥有鞋子,尤其是奢华鞋子最多的人。
鞋子只是小事,再比如,对于锦贵妃的死这件事。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都已经淡忘了这件事。
连皇帝都可以为了区区一句似真非真的预言,而不去追究这件事。连锦贵妃的亲儿子都可以为了皇位忍耐。
她只是个与锦贵妃没有什么关系的外人,对于寻常人来说,也压根没必要为此冒风险。
但她,偏不。
李泓远问过她一句话:“你为什么这么执着要为母妃报仇?就因为她帮过你几次,爱吃你的做的菜?”
第929章 兄妹密谋
姜宁说:“我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就这么单纯吗?
不牵扯任何利益和仇怨?
李泓远愕然之下,发现自己对她的了解,实在是少之又少。
姜宁问他为什么要主动提供诫命大师的信息给她,李泓远当时没有回答。
看着她走出去的轻快的背影,李泓远想,大概是因为,自己永远也做不到她那样的坦荡和坚守初心。
她是光明的,坦坦荡荡,放在阳光下,纤尘不染。
而他却充满了灰暗。
她是他向往的,却不能达到的。
因此,他愿意看到她做想做的一切的事情,并为她提供帮助。
拿着诫命大师的信息,姜宁研究了一个时辰,然后昏天黑地睡了一觉,翌日和三个孩子吃过早膳,分别送他们去读书学习后,便溜达着出了宫,回到姜家。
这个时节,大家都很忙。
农户要收割麦子,耕种田地,商户要趁着雨季到来之前,抓紧赶路,把货物运到外地,赚回银子。
同样的朝廷也很忙,忙着操心柔然的战事。
后勤需要源源不断的往那里运送粮草供给,船,水路,押送的人员选择,路上会不会遇到盗匪。
这些都是十万火急的大事。
姜宁回到姜家的时候,正好姜若白坐着轿子,急匆匆的出门往宫里赶。
作为内阁首辅,朝廷一日不可缺了他。
父女俩在门口寒暄了几句,便匆匆告别,各自走开。
姜翊在翰林院做编修,是个清贵的差事。
意思就是,清闲,贵气。
还有什么职位,比翰林院更适合世家公子?
只可惜大多世家公子都是草包,并不能凭自己的本事考进翰林院。
姜翊这个富家公子是个例外。
众所周知,翰林院是内阁的储备军。自从姜翊进入翰林院,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把他当作了姜若白的接班人,未来的内阁首辅。
当然不是当今皇帝的内阁首辅,而是下任皇帝,或者下下任皇帝的首辅大臣。
总而言之,在姜若白很忙的时候,姜翊这个儿子很清闲。
他留在家中,等着妹妹。
兄妹俩在林紫紫的院子里见面,吃着娘亲准备的零嘴儿,姜宁把关于诫命大师的那张纸摊开,开始商量。
“这老家伙都七十了呀。”姜翊嗑着瓜子,感叹,“这么大岁数不好好念经,还要参和朝事,简直不知死活。”
姜宁道:“问题的重点是,他既然是皇上的替身,为什么却帮皇后说话呢?凤命?事关国运?好家伙,这不是拍马屁,这简直就是资深舔狗了啊!”
姜翊噗嗤笑出声:“妹妹用词儿总是精准且有趣。”
“有趣什么啊,太粗俗了。”林紫紫坐在不远处绣着花,不紧不慢的说了句,“当哥哥的,不要太纵容妹妹,时常纠正纠正。”
兄妹俩密谋收拾老和尚这种事,把丫鬟婆子都弄出去了,却丝毫不避着林紫紫。
林紫紫也只是闲闲的听着,好像在听儿女们拉家常说闲话,从不表态和干涉。
偶尔兄妹俩撒娇支使她去弄吃的喝的,她便笑眯眯的去准备。
第930章
第930章
姜宁把点心瓜果吃了个肚圆,和三哥哥商量了半天,晌午还是留在林紫紫这里吃饭。
林紫紫恨不得她日日留在家里,天天在自己眼前。
林紫紫是不在意他们商量什么的,看着一双儿女嘀嘀咕咕的和睦模样,她就心里高兴,连午饭也多吃了一碗。
饭后;柳姨娘和白姨娘过来,看见他们兄妹俩,就都露出羡慕之色。
她们两个的女儿都嫁出去了,虽然嫁的不是皇宫,论自由程度,却远不如姜宁。
除非节日生辰;难得有机会回娘家。
尤其是五丫头姜媛,嫁了伯爵府,论门第;是三姊妹中最低的,规矩却最大,在家里一日三次要侍奉婆母用膳,立规矩。
每每提起,柳姨娘都要抹眼泪。
白姨娘只得安慰她:“好歹五姑娘和五姑爷和睦,能日日相见。你看六丫头,成亲第二天,昭王爷就领兵走了。留着六丫头独守空房,面对那么大个王府,她怎么应付得来?”
两个姨娘俱是失声叹气。
姜翊对妹妹们都是爱护的,虽不如对嫡亲的七妹妹感情深厚,但对姜媛和姜艳也时刻谨记做兄长的责任。
他闻言便说:“白姨娘,昭王爷是立了大功的人,要不了多久就回来了,六妹妹守着王府;等昭王爷回来,必定是要得诰命的。这不算什么。”
白姨娘有几分欢喜:“真的会有吗?这我想都不敢想的。”
“这有什么不敢想的,六妹妹是正经的昭王妃。”姜翊又对柳姨娘说,“至于六妹妹,若是受了什么委屈,尽管回家来说。咱们姜家的女儿被欺负,还不至于需要忍气吞声。明儿我就抽空去一趟伯爵府,震慑他们一番,也叫他们知道知道,不是什么人家的女儿,他们都配使唤。”
白姨娘拭泪:“幸亏有三爷。”
姜翊又指着姜宁,说:“二位姨娘也是傻了,现成放着太子妃不使唤?二位妹妹有什么委屈,叫她们去找七妹妹,七妹妹别的不行,给人出气还是可以的。”
姜宁啃西瓜的动作顿住:“哥,您这话,听着不像夸人啊。”
林紫紫慢慢悠悠的说:“你若得闲,就抽空去她们两家府上转转,也好让他们知道;她们是有人撑腰的。姜家嫁出去的姑娘挨欺负;咱家脸上也不好看。”
“行,既然娘和哥都开口了;这个忙我肯定帮。”姜宁放下西瓜,擦擦嘴,“明天吧,我就去。哥,吃得太撑,陪我出去逛逛?”
“走着!”
姜翊领着妹妹,坐着马车就出了门。
他们当然不是真的为了闲逛,而是来到了灵山寺。
这灵山寺,就是诫命大师现在的修行之地。
灵山寺不算很大,但年代久远,又经过几次修缮,如今建的幽静精致,尤其这个时节,寺里处处都是景致。
不过,这样的皇家寺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意进来的。
有头有脸,叫得出名字的世家贵族,才进得去
有头有脸,叫得出名字的世家贵族,才进得去
(本章完)
第931章 哥有准备
第931章哥有准备
佛门清静之地,尤其是这里供奉着皇帝的替身佛爷,自然比别处要高冷一些。
扫地小僧虽然对姜翊笑脸相迎,却也不会表现的过于热络,只客客气气的领着他们进去。
“辛苦法明师父,我这次来,是来给家中父母祈福的;待会去上柱香就回了。师父自去忙,不必招呼。”
法明和尚双手合十:“施主请便。”
看着小和尚走远的背影,姜宁掀开帷帽上的面纱,笑道:“我还以为你要赏他张银票呢。”
姜翊摇着扇子,笑眯眯的说:“好处自然是要给的,但不能这么给。这里是佛门圣地,不是外头。凡事都不能太俗气。”
“虚伪。”
“嘿;话不要说的太直接。”姜翊啪的合上扇子;用扇柄轻轻敲了下妹妹的头,“走吧,去老和尚那里瞅瞅。”
“能随便去他屋里?”
“当然不能。”姜翊笑道,“我算过了,这个时辰,是老和尚在大殿领着徒弟们做功课的时间。咱们去他的住处看看。”
仗着路熟,姜翊带着妹妹,抄一条无人小路,穿过假山小荷池,悄悄摸到了老和尚诫命的住处。
作为得道高僧,诫命独自拥有一间精致的院子,四下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沙弥蹲在廊下喂鸽子,头一点一点的打瞌睡。
姜翊拉着妹妹,悄声说:“嘘,脚步轻点。”
“再轻;也会被发现的。”
“哥早有准备。”
姜翊从袖子里摸出一只细细的竹管;瞄准了那小沙弥;噗的吹过去一根细细的银毫。
那小和尚脑袋一歪;靠到了柱子上。
姜宁皱眉:“他不会死了吧?”
她不是怕杀人,是不愿意伤害无辜的人,何况这还只是个孩子。
姜翊直起腰,拍拍手,笑道:“放心吧,只是暂时麻痹了而已,过一两个时辰自然就醒来了。”
姜宁伸手去拿:“这是什么好东西,给我看看。”
“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请一个木匠朋友做的,里面放的是吐了药的银针。”
“射程挺远的,而且还很准。”
姜宁走上前,观察那个小沙弥,发现那根银针准确的击中他的脖子上。
姜宁拔下银针,“三哥哥这是练过?”
“马马虎虎连过几次。”
“别谦虚。”
姜宁摇了摇小沙弥,见他果然完全没有反应,这才放下心来,“走吧;进屋看看。”
“进屋可以,先把东西还给我!”姜翊伸手把她拉住;把竹管拿了回去。
“小气鬼!”
“你哥我就这么个防身的东西,小姑奶奶您行行好,给我留着。等回去后,我请人多弄几个给你玩。”
“那伱回去后找人给你弄,这个给我玩。”
“不给。”
“小气!”
“你大气,把你手腕上那个袖箭送给我?”
“……你怎么看出来的。”
“舍不得了吧?”姜翊笑嘻嘻的。
“不是舍不得东西,若是别的,金山银山我都舍得给哥哥。只是,这袖箭是孤城特意送给我的,我可不能轻易给旁人。”
姜翊得意道:“我这竹管,也是一样,是朋友给的,上面还刻有我的名字,所以也不能给你。”
姜宁听了这话,心中顿生狐疑。
(本章完)
第932章 心口不一
第932章心口不一
姜翊那些朋友,她都认得。
姜三小爷在成亲之前,在长安城中也素有风流少年之名,他来往的绝大多数都是些世家公子,称得上一帮纨绔。
除此之外,他也喜欢结交一些奇人异士,会算命的;会绘制地图的,会制作机关物件的,只要有本事的人,不论身份高低贵贱,他都愿意相交,且以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