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洪荒:我是东王公 >

第125章

洪荒:我是东王公-第125章

小说: 洪荒:我是东王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天教主回望过去,苦笑道:“道兄是不是也觉着我截教太过强大,挡了道兄的路了?”

    东王公微微摇头,叹道:“吾为道教教主,统领玄门诸教,汝教强盛,吾自然也能分得一份气运,自然不会心生怨言,至于太上与元始两位道友怎么想,那就恕贫道不怎么清楚了。”

    通天教主苦笑:“如何不清楚,恐怕那二位此时早已将贫道的截教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了。”

    东王公颔首,这也不是他在挑拨,事实便是如此,否则通天教主好歹也为一方圣人,如何能受他蛊惑。

    不过,苦笑之后,通天教主又自冷笑:“不过纵使如此又如何,贫道执掌诛仙四剑,一旦布下此阵,那两位道兄又岂能奈何得了贫道!”

    是啊!诛仙四剑嘛!非四圣不可破。

    可惜他似乎忘了世间并非只有他们三位圣人啊……

    “道友,贫道也知你诛仙剑阵的厉害,不过你千万别忘了,除了太上与元始还有西方两位道友呢。”

    接引准提?!

    通天教主有些愕然,半晌,呐呐的道:“我等不过兄弟之争罢了,太上与元始应该不至于勾连那两位来对付贫道吧?

    别忘了,元始之前不是一直都在标榜自己为盘古正宗,那西方释门为旁门左道吗?”

    “谁知道呢?”

    东王公淡淡地道,心中则在嗤鼻:此为道统之争,什么时候变成了兄弟之争了,原来此人一直都未曾看透此间的真相,不怪后世会败得那么惨了。”

    又或许他看透了,却念于亿万年来的兄弟情义,一直都不相信那两位会引外人前来攻他。

    直到最后当两人真引来了西方二圣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他才会因为失败而绝望之后升起了毁灭天地重炼地火水风的念头……

    东王公提醒了一句后,却不会再为此多言,毕竟说得多了,通天教主未必会相信,况且,他现在说的再多,也不如日后用事实来验证……

    最后,通天教主在上霄宫待了一会便离开了,此行不仅没能从东王公口中问出天命封神之人的下落,反而平添了许多的忧虑……

    ……

    涂山,上霄观中,女娲娘娘正在炼法,突然,童子跑来禀报:“娘娘,后殿的那枚灵珠突然不知何故大放红光,其光上通九霄,下透幽冥,我等竟然压制不住此光。”

    女娲娘娘闻言微微皱眉,起身正待亲自前去查看,突然,又有童子前来禀报,说是玉虚宫太乙真人前来求见。

    女娲娘娘默运元神推演天机,关于灵珠子的命运线立时在天机中展露了一丝端倪。

    竟是这番缘法吗?

    老师将它送来竟然是应在了此处,想要借助天数让灵珠子应运化生为人。

    只可惜,这灵珠子出世当真不是个好时候,竟然赶上了玄门杀劫。

    看来这小家伙恐怕也不是个安份的主,说不定是个天生的杀胚才于此时降生……

    女娲娘娘心中念头电转,却也不耽误命人将太乙真人请进来。

    太乙真人见到了女娲娘娘后,感应到对方的修为,心中稍稍有些郁闷,毕竟他入道要远比女娲娘娘早了何止亿万年,如今他还在太乙境界蹉跎呢,人家女娲娘娘却先一步修成了大罗道君。

    这简直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有此福缘造化,怪不得会被玄元圣人看中收入门下,成为了道教仅有的两个弟子之一。

    而且他也清楚,此女乃是被玄元圣人当成传承道统的衣钵弟子看待的,因此不敢失了礼数,作了一揖,笑道:“贫道太乙,见过娘娘。”

    女娲娘娘还了一礼,笑问道:“太乙道友,久违了,敢问道友此次前来见吾所为何事?”

    太乙真人笑道:“恕贫道冒昧,娘娘手中有一物与我有缘,故而厚颜前来求取,还望娘娘能够赐下。”

    女娲娘娘闻言颔首道:“这倒也不算冒昧,吾观中的灵珠子确实与你有师徒之缘,赠与你也无妨……”

    就在太乙真人脸上泛起喜色之时,就听女娲娘娘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吾有一言要当面问过道友,道友是真心收他为徒呢,还是准备拿他替你应劫啊……”

    洪荒:我是东王公



第二百九十八章 帝辛进香圣祖殿



你不会拿他挡劫吧?

    太乙真人听到女娲如此询问,心中不由苦笑,看来这道教对于他们阐教的打算是知晓得一清二楚啊!

    然而,那不过是他们老师的想法罢了。

    他们当然知道元始天尊这是在爱护他们,可收了弟子后,他们也变成了老师,师徒如父子,他们难道还真能故意送弟子去死不成。

    这女娲娘娘把他们阐教弟子看成什么人了?!

    就见太乙真人连连摇头,“娘娘放心,吾既然收他为徒,自然要将他当成衣钵传人看待,望他日后承袭吾之道统,吾又怎会凭白让他去应劫呢。”

    女娲娘娘端详了太乙真人一会,见其确实语出真诚,也便相信了他的,况且,当初元始天尊签押封神榜,或许是顾忌她老师玄元圣人的缘故,将阐教一众三代弟子写在了榜上,其中却不包括灵珠子在内……

    “如此便好,道友所言之事贫道允了。”女娲娘娘也并非拖泥带水之辈,转头朝童子吩咐道:“童儿,汝去后殿将灵珠取来吧。”

    “喏。”

    童子答应一声,来到了后殿,就见殿中红光缭绕,霞气氤氲,此光正由灵珠所发。

    而此刻,灵珠便搁置在一张玲珑剔透的水晶台上,此时却已悬空而立,熠熠生辉,灼灼放亮……

    童子捧着灵珠来到了前殿,太乙真人隔空送出一道神念投入珠内,就见一个灵胎正蜷卧在一团混元之气中酣睡。

    “妙哉!果然是先天造化!合该为吾弟子!”

    太乙真人嘴角含笑接过了宝珠,旋即就与女娲娘娘告辞了……

    ……

    且说此时,昆仑山下走来了两个男子,一个名为申公豹,一个叫做姜尚,俱因羡慕长生仙道,故而结伴前来昆仑山拜访仙师。

    元始天尊正在宫中炼法,忽而心中一动,开口道:“童子,山下有二人前来拜师求道,你且将他们领来见吾吧。”

    白鹤童子应了一声,当即下山去将二人迎进了宫中来。

    见到了元始天尊,二人双双拜倒在地,齐声参见圣人,说出了拜师之意。

    元始天尊见了姜尚,心头一喜,暗忖:原来天命之人是他,昔日吾遍寻不得,不料如今他竟自投吾瓮中,看来此次杀劫天数在我啊!

    接着又看向了申公豹,稍稍有些不喜,此子看似是人,却竟是一头野豹成精,早已有千年道行,却来吾昆仑山拜师,岂不闻吾昆仑山最重跟脚吗?收他为徒岂不污了吾玉虚宫清名!

    正待要命人将他赶将出去,元神中却闪过一丝天机,旋即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原来此子也为封神榜中之人,与他阐教缘法不浅,如今杀劫将近却不能随便处置了,以免坏了天数。

    二人求过之后,发觉元始天尊久未给他们回应,不禁心中有些忐忑,抬眼偷瞧过去,就见天尊面色平静,眼神淡漠无波,看不出喜怒哀乐,心下更是不安。

    蓦地,元始天尊终于开口道:“汝两人能来吾昆仑山,也算是与吾教有些缘法,既然诚心前来拜师,今日吾便大发慈悲收你们入吾门下吧。”

    旁边侍立着的白鹤童子闻言不禁大惊,好奇地看向二人,想要瞧出他们有甚出奇之处,竟然能被老爷看中。

    毕竟他自亿万前收满了十二金仙之后就再也没有收弟子了耶。

    不过扫了一眼,他就失望地摇了摇头,就这?!

    这也没什么嘛,一个普普通通的豹子精,一个根骨差得无法描述的凡人。

    他真有些怀疑老爷是不是老眼昏花了,连这种人也收?

    然而两人心中此刻已经被一片狂喜塞满,正激动地朝着元始天尊连连叩首。

    能被圣人开金口收归门下这得是多大的造化?也不怪他们失态成这样了……

    元始天尊接着让姜尚做了师兄,令申公豹做了师弟。

    申公豹表面上没表现出来,实则心中有些郁闷,两人同时拜入圣人门下,那姜尚不过一普普通通的凡人,有什么资格排在他的前面。

    要知道拜师的这一路上,如果不是他保护着,没有半点道行法力的姜尚早就被那些山精野怪给吃得渣都不剩了……

    他虽然心中有些不爽,不过这种不爽只是维持了一刹那而已,旋即就被抛到了脑后,毕竟能够成为圣人弟子,欢喜还来不及呢,其他的都为小节罢了……

    且不说二人在山上随着元始天尊修道,转到人间,此时殷商立国已有五百多载,在位二十六年的商王帝乙殡天,少子子受继承王位,乃为帝辛……

    帝辛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一生育有三子:长子微子启;次子微子衍;三子寿王。

    三子当中唯有寿王为嫡子。

    一日,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

    后帝乙在位不足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遂立寿王为天子,名曰帝辛,定都朝歌。

    朝中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

    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

    帝辛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

    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由此便拉开了封神的序幕,也是改朝换代的开始……

    是年腊月二十四,乃为人族圣祖玄元圣人成道之日,按照惯例,人皇当去圣祖宫中焚香叩拜,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国事规矩如此,帝辛也不会违逆,正日之时,天子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圣祖宫进香祈福。

    此一回帝辛不来还好,只因进香,惹得四海荒荒,生民失业。正所谓:“漫江撤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

    行至殿外,天子离辇,上大殿,香焚炉中,文武随班拜贺毕……

    帝辛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有一阵狂风卷来吹得胆寒……

    洪荒:我是东王公



第二百九十九章 邪风入脑神智昏



风吹殿来透骨寒,内殿中幔帐却也掀开,显出后面三尊圣像。

    一尊为金冠紫袍道人,相貌高古,怀中抱着一卷太极图,身后仍立着两尊神像,左手乃为一尊中年皇者,左手托一卷河图,右手捧着洛书,右侧立着一位女仙,容貌端丽,国色天姿。

    骤见此女,帝辛心神一荡,陡然升起一股色心,暗自思忖: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竟无福享用此等艳色……

    他随即将丞相商容叫到跟前,将落下的幔帐重新挑开,指着那尊神女像问道:“爱卿,此女神是何等跟脚?竟然立于圣祖像之后,与天皇之像并立?”

    商容扫了一眼,恭敬的道:“陛下有所不知,此女乃为上古人祖,名曰女娲娘娘,与伏羲天皇同为圣祖弟子。

    昔日也曾执掌人族一部,庇护一方生灵,后以圣祖之道传于人间,又曾助禹王治水,可谓有圣德,故而才有资格立于圣祖之侧。”

    帝辛颔首令商容退下了。

    他命人取来文房四宝,走入内殿,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天子作毕,只见首相商容启奏道:“女娲娘娘乃上古之正神,圣祖弟子,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

    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

    帝辛不以为然的道:“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

    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

    言罢回朝。文武百官默默点首,莫敢谁何。

    即为圣人成道之日,身为圣人的弟子女娲娘娘自然去上霄宫拜谒。

    乘坐青鸾回归之时,立时感应到了庙中变故,当即分了一念头落入圣象之中,圣象灵光一闪,瞬间活转过来,从祭坛上走下,猛抬头,看见粉壁上诗句。

    她立时动了嗔怒,不由怒道:“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

    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五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她当即将圣象回归神位,散去了那点神念,本尊则是乘着青鸾赶至朝歌,意欲将那帝辛拿下亲自问罪当面。

    却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

    兄弟二人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

    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往下一看,知帝辛尚有二十八年气运,可即使如此,又如何挡得了她出手。

    以她的道行弹指间便能削去这一家的气数,便是折损一些功德福缘对她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来到皇宫上空,女娲骈指点来一雷,在皇宫上空炸响,险些将百重宫阙震塌了。

    立时吓得帝辛一家瑟瑟发抖。

    于朝歌中的一众截教门徒感应到皇宫中的震动,不禁大奇,张开法眼朝宫中望去,立即看到了端立于七彩祥云中女娲娘娘,均是皱起了眉头,疑惑不已。

    这帝辛究竟做了何事?竟然让她找上了门来,当真是奇也怪也。

    与此同时,娘娘足下青鸾忽而化为一个少女,飘然落下,来到皇宫前喝道:“殷受!娘娘鸾驾降临,还不速来乞命!”

    殷受虽心中惊惧,却也并非无胆之辈,闻言领着两个儿子走了出来,立即看到了被一众武士围在当中的青鸾。

    接着抬眼朝天上看去,就见原本立于殿中的圣像此刻已活转过来,正高居云端凤目含威冷冷地注视着他。

    他立即明白这是正主找上门来,心下不禁生出了无尽的懊悔,只觉之前当真是唐突了。

    “商皇殷受见过娘娘,孤之前受了寒风一时头脑昏聩,不小心冒犯了娘娘圣威,如今已是后悔万分,还望娘娘能够大发慈悲饶孤一次。”殷受衣躬扫地行了一礼,当即开口请罪。

    “汝为人皇,竟敢不敬上天,亵渎圣明,区区一句后悔就想抵过?今日便饶你不得。”

    言罢,她从袖中拿出了一条藤鞭,正是东王公用来造人的那根功德圣器。

    帝辛虽为商朝末世之君,可如今还未穷途末路,商朝犹在气数未绝,自有天道庇佑,一般的仙神魔怪神通法宝本害他不得,可这造人鞭却是例外。毕竟人族祖辈皆由它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