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我是东王公-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张黑脸不由憋得通红……
“呵呵……此斧有十二万九千斤之重,如今你神通未成,自然拿它不动,且上前来,吾传你一道驭使之法。”
大禹讪讪一笑,忙凑到了近前去。
后土娘娘探出一根白玉无瑕般纤细的食指在他眉心一点。
大禹身形一震,眼中闪过片刻的恍惚,须臾,醒转过来,再次走到了开山斧前,手上掐了一个印诀,朝着斧中打入了一团法力。
接着又咬破舌尖,朝斧上喷出了一口血雾,精血洒在斧头上后,转瞬间便被吸收的干干净净。
大禹这才朝开天斧望去,一瞬间竟然生出了与此斧血脉相连的感觉。
接着喝了一声:“小!”
霎时间,开天板斧应声缩小了一圈。
见有用,大禹又是连喝三声:“小!小!小……”
最后直到开天斧化为巴掌大小后,他复又念道:“大!大!大……”
开天斧立时如充了气般膨胀开来……
大小如意,果是神兵!
大禹脸上已是乐开了花……
“好了,既然你已经拿到了开山斧,现在可以回去了,见了玄元圣人后别忘了替我带声好。”
后土娘娘直接开口赶人,大禹也是识趣,将斧头缩小收入袖中后,又诚恳的拜谢了一遍,这才恭恭敬敬的退出了平心殿……
大禹刚刚离开,九凤便从后殿中悄然走出,皱眉问道:“娘娘,此斧乃刑天遗物,又为我巫族之宝,您怎么这么轻易就送给这个人族小子了。”
后土娘娘道:“你莫要瞧不起此子,他不仅是未来的人王,天数之下更肩负着平定洪荒水患之责,行的乃是功德无量之举,别说是吾了,时机一到,汝等也得去助他一臂之力。”
九凤闻言一怔,问道:“娘娘此言何意?我等已经借了开山斧与他,为何还要去助他?助他什么?莫不是让我们帮他开山凿石,修渠开路吧?”
后土娘娘笑道:“梳理水脉本为人族之事,自然无须尔等出手,你们需要对付的是那些寄居在水中兴风作浪的妖族。”
九凤挑了挑眉,微微颔首:“原来如此,斩杀这些危害洪荒的水妖自然会有功德落下,原来娘娘是准备借此为我等谋些功德了。”
说到这里,九凤心中不禁对共工升起了一丝埋怨来,都是他因为一己之怒撞断了不周山,导致了天地差点毁灭造下无边孽力,不仅使得自家神魂俱灭,也连累巫族气数大损。
若非后土借助自身的功德庇护,背负着此等孽力,恐怕整个巫族要在洪荒中除名了。
尽管如此,巫族也自此一蹶不振,休养生息了这么多年,仍是未曾恢复元气……
后土娘娘摇头道:“不仅如此……”说到这里,她抬头朝天庭所在的方向瞥了一眼,眼神怅然。
半晌,她才继续幽幽地道:“距离上次巫妖大劫已经过去了数十万年,虽说我两族皆是两败俱伤,可终究未曾分出胜负来。
故此,因果纠缠之下,我等终究要做个了断,不然的话,待日后天数演化,两族终究还要刀兵相见,到了那时劫数运转圆满,两族只怕都要有灭族之灾。
此时正好趁着劫数未曾演化至极致,彻底与那妖族将因果了断,无论是对妖族还是我们巫族都好……”
洪荒:我是东王公
第二百六十九章 欲炼三十三天
当后土说起巫妖之战,又要彻底了断两族因果,九凤横眉怒目道:“娘娘放心,就算是不为天数,我等也绝对不可放过妖族。”
后土娘娘见状暗自叹息一声,连九凤都如此怨气不平,何谈消弭两族因果,看来只能尽量消减两族劫数,勿使转化大劫了……
大禹回到了阳世,再次见到了东王公将此行经过交代一番,并带来了后土娘娘的问候,东王公颔首。
“昔日,汝父曾来见我,向我求取先天息壤治水,我将宝物赐下,结果他却功败垂成,希望你得了开天斧后能够将洪荒水患一举扫除,莫要赴了你父亲的后尘。”
“圣人放心,为了百姓,禹定当尽力扫平水患……”
大禹表达完决心之后,就与妻子一起拜别了。
女娲则留下来,询问了一番修行上的关窍之后,这才重新回了涂山……
且说大禹得了开山斧后,当真是有如神助,不管是高山峻岭,还是先天息壤所化的河堤,通通只是一斧的事情。
各种山精水怪见得大禹治水略见成效后,唯恐他坏了自家休憩之所,终于是坐不住了,一个个操纵秘法神通起来阻挡,使得许多的人类丧生在他们的手中,治水的进度也被大大拖累了。
就在大禹感到头疼之时,九凤大巫引着一众巫族来援,算是解了大禹的燃眉之急。
这些巫族甚是悍勇,多为百战之辈,区区一些水妖山怪自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大多遭受了巫族的毒手。
而其中有些妖怪也并非没有跟脚,许多都是积年老妖们的血脉后人。
老妖们见巫族在人间肆无忌惮荼毒他们的后代,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纷纷下得山来,找到巫族头上,准备寻找他们的晦气。
于是乎,双方冲突越演越烈,两族量劫之后的第一次正式交锋由此开始。
然而此时的妖族失了两位妖皇,比起巫族有后土坐镇,九凤率领,他们完全是一盘散沙,又如何斗得过巫族。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巫族得到了最后的胜利,若不是最后鲲鹏老祖和相柳等妖神出面,救回了一些大妖,否则经过此次巫族的屠戮之后,妖族的实力会再次大损……
这一劫,乃是巫妖两族上次大战后留下的余毒,可称得上巫妖小劫,玄门四教的弟子各得掌教吩咐,只在自家洞府中默诵黄庭,不曾介入其中。
当然一些旁门左道与散仙们不明真相加入其中,便是死了也是自身气数已尽,与旁人无尤……
随着巫妖交战结束,大禹治水也来到了尾声,最后将水引入东海,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
昔日被水淹没的山岭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族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大禹治水功德无量,受万民推举,继舜帝位,为禹王,后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凝天地气运,再次确立了人族为天地主角的地位……
后来,大禹功德圆满,携妻子飞升火云洞得享逍遥,将人皇之位传给了助手伯益,而大禹之子夏启则是率众反叛,杀死了伯益,自立为王建立了夏朝,至此结束了诸皇禅让制度,开启了父传子子传孙的家天下。
人族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一日,东王公正在山中为昊天演化劫数,天外蓦地飞来一朵祥云,东王公抬眼望去,原是他的弟子伏羲。
“弟子伏羲拜见老师。”伏羲朝着东王公拜道。
东王公好奇地问道:“你不在天庭处理政务,过来寻找为师有何事?”
伏羲开口道:“回禀老师,弟子欲借老师太极图一用。”
“哦?此宝借予你也是无妨,只是你准备拿它作甚?”东王公又问道。
伏羲回道:“徒儿欲在天庭之上开辟三十三天,需用此宝图来定住虚空。”
原来,昔日不周山崩塌,没了天柱的支撑,天上不仅出现了窟窿,导致天河之水倒灌人间,还使得大地上升,苍穹坠落,天地差点合拢化为一片混沌。
后来,众位大神通者虽然各施手段定住了乾坤,可苍穹仍是下坠了亿万里,后来立下四极天柱将天穹顶住,可终究是无法回到开天辟地时的高度了。
有四极之柱承天,苍穹本无再次下坠的危险,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下坠的亿万里空间中天青之气越积越多,导致天穹一天重过一天。
据伏羲推算河图洛书所得,随着天穹越来越重,将于四十六亿年之后压断四极之柱,使天地再次回归无极……
此为灭世之劫,伏羲自然不敢怠慢,思索了良久,便准备将那天青之气炼化为三十三天,使天穹再无塌陷之忧,彻底断绝了这场劫数……
东王公也知此为天数,更是大功德之举,当然是乐观其成了,于是抬手放出了太极图交给了伏羲。
伏羲捧着太极图谢过。
正待他准备离去时,东王公又吩咐了一句,“此乃洪荒要事,你虽天帝也不可独断专行,须要问过其他几位圣人。”
“徒儿知晓,这便准备去八景宫见过太上圣人。”伏羲点头道。
东王公颔首道了一声“善”,便重新闭上了双眼开始继续推演劫数。
伏羲躬身一礼后,驾着祥云直奔天外混沌飞去。
此时,几位圣人分别在天外炼了一方天地,平日里远离红尘在天外修炼,想要寻找他们,非要去那天外混沌中不可。
伏羲穿过了玄黄胎膜,来到了混沌之中,混沌之气立时从四面八方涌来,他忙将太极图披在身上,定住了周围的混沌之气,然后寻找了一个方向朝前飞去……
不多时,一方妙境出现在了前方,却是大赤天太清境,内有一座仙宫,名为八景宫,正是太上道德天尊的道场。
伏羲进入了大赤天,飞到了八景宫前,玄都道人已经在殿外等候多时了。
“见过陛下。”
“见过道友。”
双方互相见礼,然后玄都道人就引着伏羲进入了八景宫……
洪荒:我是东王公
第二百七十章 道教教主当居最高
八景宫,太上正盘坐在丹炉前,眼皮低垂,悠闲的闪着芭蕉扇。
金银童子侍立在两旁,一捧玉盏,盏中茶香袅袅,一捧果盘,盘中盛着数枚仙桃,果实饱满嫣红诱人。
伏羲目光一瞥,但见炉中悬着一枚玄丹,丹中抱着一团混混沌沌的混元太初之气。
待伏羲到来后,丹中一声雷响,混沌无极破碎演化阴阳两仪……
伏羲心神一震,立时被丹中变化所吸引竟忘了行礼。
这手段!当真是出神入化也!
圣人炼丹果有不同。
这何止是在炼丹,简直是在炼制一方大千世界……
待丹中阴阳开辟,四象流转,化为一清一浊演化一方宇宙之后,伏羲终于收回了心神,发觉自己这一站恍惚间竟是百年,而其中收获更是让人欣喜,对于炼化三十三天又多出了几分想法……
“见过圣人。”伏羲恭敬的拜道。
就在此时,炉中金丹微微转动,那方大千世界立即乾坤翻转,宇宙崩塌,重新归于一片混沌无极。
伏羲见状立即明了未来,此丹若想真正炼成,还需如此反复七七四十九次才可……
“你之来意,吾已知晓,你自去吧。”太上淡漠的道。
伏羲知道对方这是允了,忙行了一礼,退出了八景宫。
出了大赤天后不久,他又去了玉清境清微天见过了元始天尊,而后又去余禹天拜见了通天教主,最后才去了须弥山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在几个圣人那里转了一圈后,伏羲这才回到了天庭,将一干事务交代出去后,直接去了那天青之气的深处,开始演化三十三天。
又有千年,九天之上传来一声雷鸣,无边玄黄功德之气霎那间笼罩了半个天际。
与此同时,盘坐于一座仙山之巅的东王公睁开了双眼,望着天上的异象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看来是伏羲已经功德圆满了……
他站起身来,拿量天尺在虚空一划,分开空间一步踏了进去,再现身时,已经来到了天庭之上。
伏羲托着一枚混混沌沌的气团走到他的跟前,行礼问安。
东王公朝气团中望去,但见气团中仙光氤氲,霞气生烟,显化三十三重玲珑世界,重重叠叠,朦朦胧胧……
须臾,虚空微微荡漾,瑞气升腾中太上扶着扁柺走了出来。
又有片刻,远处一声钟鸣,祥光绽放,香烟缭绕,元始天尊坐着四不像悠悠行来。
就在此时,东方天际传来一声牛哞,随着紫云翻滚,通天教主背着宝剑骑跨奎牛而来。
盘古四清相互见礼之时,虚空中飞出一朵花苞,旋即迎风盛开,化作一朵亩许的金莲,接引道人蓦地出现在了莲花之上。
又有刹那,西方云气滚荡,七色宝光照耀天地,准提道人驾着一朵祥云缓缓飞来。
六圣终于来齐了。
伏羲朝着六人行礼之后,将手中的气团抛出,气团冉冉升起,越变越大,里面一方方世界就此显现出来,当中山川江河具现,日月星辰随周天运转,灵气氤氲,草木茂盛,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三十三天重重叠叠,皆有名字,即为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虚无越衡天等等……
东王公朝众人打了个稽首,笑道:“贫道为道教教主,玄道最高,此天当由贫道先取。”
言罢,上前一步,弹指打出一团象清仙光,没入了最高的太皇黄曾天,于山中起了一座上霄仙宫。
太上神色漠然的在太明玉完天打入了一道太清仙光,亦是定下了名分。
元始天尊上前朝清明何童天打入了一道玉清仙光,显现一座弥罗宫。
然后是通天教主也取了一重天。
最后,接引道人上前,弹指间于元明文举天中种下了一亩金莲,得了此天气数。
准提道人也同时在七曜摩夷天栽下一片菩提林……
随后,伏羲正待上前取了一天,东王公却开口将之叫住了,“伏羲,且稍带片刻,此天还轮不到你来收取。”
伏羲也是道心通透之辈,念头一转,旋即明了了因果,当即负手退到一旁。
等了片刻,后土驾着祥云飘然而至,朝东王公他们打个稽首,“有劳诸位道兄久候了。”
众人还了一礼。
后土娘娘这才朝着虚无越衡天中打出了一枚轮回盘定下了归属。
此时,伏羲才上前一步道:“吾人族一脉为天地主角,当取一天为之繁衍。”
言罢,招来一道气运金龙打入了太极蒙翳天。
与此同时,镇元子驾云而来,弹指间在那赤明和阳天中立下了一座道观,说道:“贫道为灵族之皇,地仙之主,当取一天昌盛吾道。”
镇元子话音未落,西王母驾着云车自打西方而来,于玄明恭华天中立下了一座仙宫,也自定下了名分。
待西王母退下之后,冥河老祖又已赶来,在下一天中演化了一方鬼域,留作阿修罗族繁衍化生。
……
三十三重天,皆为众仙瓜分后,大家就相继告辞。
又过了百年,东王公送了昊天继续轮回后,伸了个懒腰,收起了太极图,朝着东方望去,不多时,虚空中云光荡漾,通天教主走了出来。
原来,东王公已经为昊天设立了五百劫数,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该由通天教主接手了。
东王公与通天教主寒暄了一会,便告辞离去,直接去了涂山,刚刚来到道观前,女娲便领着精卫匆匆迎了出来。
“老师驾到,徒儿未曾远迎,望乞恕罪。”女娲精卫双双拜倒在地。
东王公笑道:“不必多礼,起身吧。”
师徒二人起身将东王公迎进了观中。
“老师来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