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新书 >

第86章

新书-第86章

小说: 新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彪声音不由变大:“可对岸成千上万的百姓都在看着,亲眼看到司马横渡大河,看到吾辈日夜鏖战,胡虏才知难而退。我不信,梁丘赐一个人,还能堵住万民悠悠之口么?“

    “能!”

    这次是第五伦回答了他。

    “因为朝廷得知的,皇帝听到的,不是众人悠悠之口。”

    “而是官吏的一封奏疏,还不能长,皇帝看似握有天下权势,实则只能通过这寥寥数百字,来知晓各地发生了什么。”

    第五伦拿起记斩首所用的木牍:“就是这轻轻一份奏疏,便能将几万人甚至是几百万、上千万人想说的话堵住,如鲠在喉!”

    至于在遥远的边塞,在黄河边、沟渠里究竟发生过什么,究竟有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壮志与怯懦,不重要,它们无法决定任何事。

    最终要比拼的,是奏疏里谁更能吹。

    “否则,为何常安民谣要唱,力战斗,不如巧为奏呢?”

    所以吹得早吹得快的安定属国,才有机会献上真卢芳头,而吞胡将军慢了一步,就错失良机。

    宣彪有些呆愣地坐在席上,喃喃道:“可若是有人能让皇帝知道真相”

    第五伦反问他:“如何让皇帝知晓?让本地百姓走上几千里路去叩阙?近得了苍龙阙么?还是上书?谁又有上书的资格?“

    第五伦是曾有两次上奏的,第一次,是通过国师公刘歆。

    但情况与一年前截然不同了,第五伦听说,太子王临改封什么”统义阳王“,相当于废了。作为太子党领袖的刘歆,已经彻底失势,自身都难保,指望不上喽。

    第二次上书,是借着剿灭卢芳之胜,第五伦算大功之臣,简单几句话附在吞胡将军的奏疏里。亏得韩威还算公道,没有隐瞒第五伦的功绩,否则连虚衔都捞不到。

    可现在,俘获的匈奴人供认,韩威已经全军覆没,死了。

    “韩将军可能是真死了,但在其他将军给朝廷的奏疏里,却可能活过来。”

    马援摇头:“韩威出塞作战应是几路同时行进,最后却孤军深入覆灭于外,整件事透着奇怪。”

    “没错。”第五伦颔首,指不定韩威之死,又是一个”卢芳头“的糊涂帐。

    “坏消息是,韩威死后,吾等连间接上书的渠道,也没了。”

    “好消息是,梁丘赐也没有。”

    梁丘赐没有过硬的靠山,这是第五伦早就知道的事。

    “莫非窦融有?”宣彪恍然大悟,难怪战斗刚刚结束,第五伦就要让人提前去与南下协防的窦周公接触。

    “窦融区区一介校尉,哪有这资格。”

    但窦融的靠山大司空王邑有,不过第五伦看中的,是另一个人。

    “窦融的上吏,也是我与梁丘赐的上吏,这场北征的副将。“

    “更始将军廉丹!他便是关键!”

    与马援所料不差,当第五伦派万脩去上河城查探时,果然看到城墙上挂着一排头颅,不是匈奴人,而是百姓的。

    不对,在梁丘赐宣扬下,这是数日来流窜于几个县,与匈奴勾结,扰乱秩序,攻陷里闾杀人如麻的卢芳残部、麻匪残部。

    将梁丘赐视为救星的上河县人信以为真,此刻仍有一群孩童拿着石头,朝哪些无辜的头颅猛砸呢!

    看到这一幕,万脩咬了咬牙,回去禀报第五伦。

    梁丘赐是一个“好人”,他没有下令屠杀百姓冒功,可他杀死了一群死人,顺便将这些百姓,在匈奴马蹄下侥幸存活的家眷,变成了必遭株连的罪民。

    “比直接杀人,更可恶。”

    凭心而论,过去大半年,梁丘赐待第五伦还算不错,可这次,已经不是像剿卢芳时一样,占点便宜、分点功劳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利益相冲,做人做事的本质区别。

    这才是第五伦必须背刺梁丘赐的原因。

    当然,这也是第五伦不敢进上河城的缘故,谁知道梁丘赐没了退路后会干出什么,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指不定给他来个夜闯白虎节堂的戏码,抢先把亦无靠山的第五伦砍了。

    于是第五伦与梁丘赐再会,已是他们共同等待窦融大军抵达时,梁丘赐满脸愠怒,让人过来责问第五伦,为何不去上河城报到。

    第五伦只坐在车上过来,他今日又在手上吊了白布,朝梁丘赐躬身道:“下吏与匈奴血战,受了重伤,今日才勉强爬下榻,已让人向校尉陈述过。”

    第五伦身后是甲兵齐全的第五营,梁丘赐就算想火并,也得掂量掂量实力,而第五伦请梁丘赐屏蔽旁人,只低声向他禀报了韩威丧师的消息。

    第五伦是在暗示韩威,自己与韩威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只能相互依靠了。

    “本校尉已知晓。”

    梁丘赐稍稍松了口气,只不愠地说道:“伯鱼打了一场大胜后,果然不同往日,所斩得胡虏头颅,为何不交来报功?”

    交给你,不是肉包子打狗了么?头在谁手里,桌子上的战斗,谁握住的牌就最多,这是第五伦用来和窦融做交易的底气,岂能叫梁丘赐得了去。

    第五伦作揖道:“校尉,下吏之所以将头颅紧急送到东岸,是担心,窦融仗着人多势众,想要独占功劳啊!”

 第113章 故事

    大半年前,新丰鸿门猪突豨勇大营,窦融的部属与梁丘赐相邻,被大司空王邑叮嘱要好好表现的他,却被第五伦麾下一抹黄巾抢了风头,失去了面圣的机会。

    窦融素来低调,一心想着去河西避祸,倒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只不过今日机缘巧合,竟又和两人碰上了。

    第五伦看上去负了伤,无法拱手,只朝窦融躬身。梁丘赐与窦融平级,随意比了比手,看得出来,他对自己提防之心还挺重的。

    窦融不甚在意,只将目光投向被焚毁的里闾、一路来的残破景象、田地里惨遭践踏的豆麦田地,除了出迎的兵卒外,四下无人,几乎见不到百姓。

    “都在东岸。”

    窦融提出疑虑时,梁丘赐更加提防,笑道:“愚民愚妇,远远见到烽烟就慌了,争先渡河,如今窦校尉挥师南下,彼辈竟更怕了,仍滞留河东不肯过来。”

    这说辞,竟与马援所料差不多,只不过后半句是真的。新秦中百姓生怕窦融手下也是“兵匪”,在胡虏之后再篦他们一道,毕竟窦融顶头上司廉丹杀良冒功的臭名声,可是天下闻名的。

    “梁丘校尉大可放心,窦校尉军纪严明,绝无滥杀无辜之举,此次南下,亦是奉命驰援。”

    说话的是在更始将军幕府做事的门下掾冯衍,字敬通,他与第五伦在新丰有一面之缘,但也不知他是忘了第五伦,还是公事公办,竟连招呼都没打。先讲述了吞胡将军韩威轻敌冒进,不顾上令孤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

    “据传言,韩威本人贪生怕死,已降胡。”

    宣布完这个重磅消息后,冯衍就请梁丘赐、第五伦说说,这新秦中发生了何事?

    窦融道:“毕竟吾等一路南下,只遇到了胡虏斥候游骑。”

    梁丘赐轻咳一声后,开始讲述起他的故事。

    与第五伦和马援事先预料的差不多,梁丘赐为了保住自己的官爵,拼命掩盖他御敌无能,使得匈奴长驱直入数百里,一路冲到黄河边的事实。

    梁丘赐说,胡人大队人马被阻拦在廉县以西,只有小部分斥候游骑漏网,晕头转向跑到黄河边,被第五伦歼灭。

    至于烧杀抢掠与祸害里闾,乃是盗匪残部所为,已悉数剿灭,头悬城门以儆效尤。

    梁丘赐故事讲完,窦融与冯衍对视一眼,有些将信将疑。

    “盗匪之首,悬于城头,吾等已见,梁丘校尉部属斩杀胡虏头颅何在?”

    梁丘赐派人去各处寻找,确实得了零星十来颗匈奴首级,让人展示后解释道:“胡虏见不得入,便引兵而去,烽燧城郭弩矢杀伤者多被带走。”

    冯衍又将目光投向一旁缄默的第五伦。

    “伯鱼在河边抵御胡虏,又如何?”

    梁丘赐紧张到了极点,他的故事要成真,第五伦举重若轻,哪怕方才路上第五伦表示唯梁丘赐之命是从,但还是让人放不得心,却又拿他没办法。

    岂料第五伦竟顺从地说道:“一切尽如梁丘校尉所言。”

    梁丘赐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看来第五伦没有骗自己,接下来,只需要搞定冯衍即可。正所谓下传上达,而冯衍就是隔在他们和更始将军中间的传话人。

    但梁丘赐却是忘了新朝官场第二规则:“明面上说的话,作不得数,背地里的交易,才是真的!”

    梁丘赐真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典范,不答应让窦融入驻廉县备胡,而是请他们在北方未曾遭遇匈奴入寇的灵武县驻扎,但又生怕匈奴人去而复返,只能好说歹说,请第五伦带着第五营移师西岸。

    冯衍没有立刻北上回复廉丹,而是借着自己的身份,在新秦中各县游走,将一片片丘墟和陆续返回家园的难民看在眼里,想及过去几十年的三世无警,只感慨不已。

    但梁丘赐派来跟着的人极力阻止他与民众们交流,只让上河城中县宰、县尉,来作陪,他们也想撇清守土不力的罪责,早就和梁丘赐站在同一战线,言语里多是对梁丘赐的赞誉。

    此外,梁丘赐还不遗余力,拼命想给冯衍塞贿赂,美婢都献出去了,甚至都搬出了他曾祖父梁丘赐,与冯衍曾祖冯奉世同在宣元时为官,来攀交情。

    “梁丘氏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后,我家可高攀不起。”冯衍笑着拒绝了一切,又提出要去移师廉县的第五营看看。

    第五伦斩获的胡首,冯衍前几天已经点过一遍,梁丘赐不知他打的什么主意,提出亲自陪冯衍去。

    冯衍没有拒绝,一行人抵达廉县后,他依然被看得死死的,但却见到,不少滞留东岸的百姓已经归来,正在修缮里闾墙垣。

    更有一群年轻人手持木矛,跟着第五营派来的士吏、当百练习刺矛,喊声震野,对着头戴毡帽的草人猛扎,满眼愤恨。甚至还组织了一队骑兵,由蒙泽为当百,在贺兰山南麓日夜巡逻,配合烽燧监视塞外胡情。

    被冯衍问及时,第五伦只道:“抵御胡虏需要人手,光靠士卒哪里够,得全民一起备胡。”

    “北地新秦中迫近戎狄,前朝汉武之世修习战备,高尚力气,以射为先,多为羽林郎选,所以才出了傅介子、甘延寿等一众名将,只不过承平日久,懈怠了。”

    第五伦说到这看了一眼满脸紧张的梁丘赐,笑道:“如今被胡虏近塞,甚至有小股游骑深入腹地,百姓都被吓坏了,倒是重拾武备的好时机。”

    所以,该练的民团得练起来,此举让冯衍记忆深刻,次日返回灵武县后,与窦融一说,直叫窦周公拊掌称绝。

    “新秦中能够不失,全赖第五伯鱼之力也,反观梁丘赐,闪烁其词,遮遮掩掩,其言多不可信。”

    “那是自然。”冯衍言罢拿出了一封帛信,梁丘赐名义上还是掌管新秦中的校尉,二人此番南下也是协防而非接管,没法对他发号施令,甚至连和第五伦私下相询的机会都没有。

    但要想乘着空隙交换书信,却十分简单。

    “定蠡男、军司马第五伦,叩首再叩首!”

    第五伦直言身为梁丘赐属下,本应事事遵从,但却不敢对冯衍和更始将军廉丹有所隐瞒。

    在信中,第五伦讲了一个和梁丘赐大为不同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梁丘赐是愚蠢无能的,没有提前警备,直到狼烟高起才惊慌失措,第一反应是闭门而守,纵容胡骑长驱直入,一直杀到黄河,匈奴人甚至还打算渡河去与卢芳残部取得联系,若如此,新秦中必将糜烂。

    第五营渡河而战,救民于水火,英勇无畏。又遣人深夜返回沦陷的里闾击杀匈奴人,妙计百出,但再怎么折腾,终究杯水车薪,无力改变大局。

    就这时候,幸得英明的更始将军提前料敌,派遣窦融南下,虎贲五千,旌旗满道,又击溃匈奴游骑,使得胡王胆怯,只能匆匆撤退,新秦中在第五营和窦融部曲的合作下,终得光复!

    信里最后道:为了死难的将士,为了枉死的百姓,为了让这万里塞防,不再出现这样的悲剧,第五伦,只能道出“实情”!

    冯衍示信与窦融一观:“周公以为梁丘赐所言九假一真,那第五伯鱼的故事,是否可信?”

    窦融道:“九真一假。”

    他笑着说:“假的那一成,是关于我部的,南下以来,何曾与胡虏交兵?第五伦倒是将最大的功劳,按在我部头上了。”

    窦融立功不是重点,重点是派他南下的廉丹知人善任,料事如神啊!

    “伯鱼是明白人。”

    冯衍只如此感慨。

    梁丘赐或是太过惶恐,提防窦融抢功的同时,只盯着冯衍大行贿赂,却忘了一点。

    整件事最关键的地方,不是谁真正立了功,打退了匈奴,亡了多少百姓,战殒多少士卒,事实真相对上位者并不重要。

    而是谁说出的故事,最符合更始将军廉丹的利益,他才是唯一有权解释这场战争之人。

    韩威打了大败仗,消息传回常安,皇帝失望之余,必然大怒,绝对要追究责任。虽然廉丹联合太师王匡,将锅甩到死人身上,甚至能让已战死的韩威“降胡”,让他变成带着胡虏入寇的大新奸。但他们为何不出塞,总要有个解释,这新秦中之役,就得彰显更始将军调度有方。

    你梁丘赐为了自保,将击退胡人、保全县邑功勋都揽到头上,倒显得更始将军派兵南下多余了。

    “新秦中的百姓不幸,卷入这次无妄之灾,将军们各怀心思,争权夺利,将好好的出塞击胡,变成了丧师辱国,匈奴入寇。”

    “但新秦中却是幸运的,有伯鱼这样的军吏在,不但能在战场上力挽狂澜保护他们,还能在暗斗中维护他们利益。”

    只有这么做,才能让廉丹心满意足,将作为见证人的第五营“小小功劳”,附于奏疏之上,那悠悠众口,才不至于被彻底堵上。

    冯衍将信帛仔细收好,他已经听到了自己想要的故事,廉丹喜欢的故事,能给朝廷一个交待的故事。

    “我会将此役,如实上报更始将军!”

    冯衍临走时还调侃躺赢的窦融道:“周公只怕也要升官,甚至有机会做裨将军,多亏了第五伦。这段时日里,周公可要好好待伯鱼啊!”

    倒是平白无故,被栽了一桩大礼的窦融哭笑不得,这算第五伦将年初时抢走的那份功劳还给他了么?

    在官场摸爬滚打十余年,已得男爵的窦融也看透了,什么功勋赏爵,一概无用。

    “我只想去河西四郡,在这季世里保全宗族啊。”窦融在心中狂呼,就这小小愿望,却屡屡不能实现。

    但转念一想,窦融暗道:“这新秦中乃是河陇之噤喉,虽然迫近羌胡,朝不保夕,但反过来想,却是我距离河西四郡最近的地方。一旦天下有变,轻骑西向,十日便可抵达张掖武威,吾从弟窦友就在那做大尹,可互为犄角,可进可退。”

    窦融一下子寻思开来:“我是否要顺水推舟,请朝中的大司空帮忙运作一番,让我常留此地呢?”

    PS:第二章在13:00。

 第114章 贺兰山缺

    冯衍北返鸡鹿塞给廉丹传递新秦中的“实情”,没十天半月回不来,这段时间也成了第五伦最难熬的日子。

    梁丘赐是“平蠡子”,窦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