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新书 >

第505章

新书-第505章

小说: 新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江水道安全了!”

    冯异说着,将一封盖有他“汉征西大将军”的信交给了程汎:“为免产生误会,使二主猜疑,两国绝好,还要烦劳程太守西去成都,与公孙皇帝说明情形。”

    冯公孙大义凛然:“江陵、夷陵及荆北南郡九县,仍为公孙皇帝辖境,冯异只是暂借以御敌,待击退魏军后,立刻择日归还!”

    见程汎迟疑不接,冯异只道:“程太守,难道信不过冯异么?”

    程汎对辖境相邻的冯异是颇为信赖的,毕竟冯公孙早年就以守诺出名:十多年前,冯异还是新朝颍川郡郡掾,外出巡视属县,被绿林军抓获。刘秀要冯异投降,冯异则表示:“老母尚在城中,若降必为新吏所诛。如能放我归去,安顿老母后,冯异一定重新来投。”

    刘秀放了冯异,绿林军中其他人都觉得是上当了,断言:“冯公孙一定去而不归!”

    没想到冯异说到做到,不但自己投降刘秀,还劝说所监五县,尽数投汉,让刘秀得以轻取半个颍川,实力大增,为之后昆阳大战埋下了伏笔……

    这便是冯异早年的守信好名声,其在镇守江夏荆南期间,也与程汎相处颇为愉快,冯异身为汉“大司马”,却为人谦逊有礼,二人书信礼物往来江上不绝,南郡饥荒时甚至还会送点粮来救急。

    所以在程汎眼中,冯异一直是“老实人”的敦厚长者形象,可这印象,在其偷袭江陵后,却彻底垮了。

    “冯异貌似敦厚质朴,实则也有智囊藏于心中啊!”

    但程汎也知道,眼下事情由不得自己了,江陵是对方嘴里的肉,随时能咽下去。问题在于,见了公孙述,程汎要如何交差?

    “冯将军天下信士,急公好义,我岂敢有疑?”程汎用几乎哀求的语气说道:“江陵巨都、南郡大郡,幅员千里,率土之滨数十万人,既然是借,可否请汉皇陛下,亲写国书,再由我送去成都?”

    冯异思索后,竟解下了他的列侯印绶,递到了程汎手中。

    “陛下远在万里之外,而南郡军情火急,国书来不及写了,此冯异所佩列侯通印,若公孙皇帝不嫌弃,便暂时作为借南郡的抵押信物罢!”

    ……

    程汎凄凄惨惨地乘着一艘小帆船往上游去了,发愁到了成都如何交差。

    而他前脚刚走,冯异就任命了“汉南郡假守”,来管理江陵的治安。

    站在江陵城头望去,能看到这座水城昔日的繁荣:除却大江边上数不清的楚、汉王宫外,路边沟渠石垒,渠外邑宇逼侧,大小里闾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更有许多食肆旗帜高扬。

    冯异早就听说,江陵城是荆州最大的城市,人们早上穿新衣服进城,晚上就被挤破,繁盛之时,城内的几条水道塞满了船只,根本无法调头。

    然而经过多年战乱、蜀军掠夺、田戎这军阀割据盘剥后,江陵却呈现出一片凋敝景象,人口较新朝时起码少了一倍,粮食多被田戎征走,郊区种田的百姓都面有菜色,而里闾中门户紧闭,偶尔开了一条缝,江陵人心惊胆战地看着外面列队巡逻的汉卒,生怕他们像七年前蜀军入城时一样大肆抢劫掳掠。

    “江陵虽然插上了大汉炎旗,但此地被田戎经营多年,人心不附,须得尽快安定下来。”

    汉军中各路人马良莠不全,但冯异偏就是军纪最严明的一位,他封存了田戎宫室府库中的财宝,一毫不取,又告知军中:“战后论功分发田戎宫室财货丝帛,在此之前,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擅入民家索取,违者严惩!”

    很快就出了一桩案子:一位和冯异同乡的颍川籍贯屯长,因为太阳晒,就抢了路人头上的斗笠来戴,冯异以为斗笠虽贱,但抢掠之实已成,竟毫不留情将其斩首,于是军中震栗,趁机发财的心思顿减,江陵人也稍稍安心,街上行人渐多。

    而与此同时,冯异的部下四出,控制了更远的县,其中拿下江陵北门户“枝江县”的校尉派人来回报,告诉冯异:“数日前,魏将岑彭遣偏师走白起袭西陵故道,欲突击江陵以西,在临沮县为成家上庸太守贾复所阻,魏军偏师遂退,贾复听闻将军已取江陵,遣人来言,说仰慕汉皇已久,愿为将军守北门户!”

    “好一位贾君文。”

    冯异多年前就听说过贾复陇西退吴汉、横行乱丹阳的事迹,不由赞道:“贾将军,有折冲千里之威啊!”

    贾复和魏军交锋见血,又表现出欲投奔大汉的心思,是可以依靠的友军,与那田戎自然大不相同,冯异让校尉回复贾复,希望他能够早日来江陵相见,共商大计……

    然而不等江陵彻底稳固、贾复来见,冯异得知了一个坏消息。

    虎牙将军铫期将田戎南送的同时,还捎来一份急报:

    魏军主力,抵达当阳!

    铫期不敢直接与之交战,撤离长坂坡,烧当阳桥而退,现在正往江陵方向撤退。

    “何其速也。”

    比起预料中魏军五月初南下相比,整整提前了十多天,这显然会打乱汉军的布置。

    冯异暗暗心惊:“六年未曾交手了。”

    “岑君然,汝锋锐更利哉!“

 第672章 你有张良计

    四月下旬,当岑彭抵达当阳长坂坡时,此处只剩下一片空营,魏军突骑来得太为迅速,汉军顾不上收拾从容撤退,只能仓促而行,铫期甚至不得不烧毁了部分粮秣。

    在焦黑的谷仓旧址,岑彭伸手抓了一把灰烬,里面还夹杂着不少烧熟的谷粒,岑彭也不介意,吹去浮灰,布满老茧的手掌一搓,塞入口中边嗑边走,还和一旁的阴识说笑道:“对友军下手,这不是魏军传统么,竟被冯异给学去了。”

    阴识在魏国仕途很顺,第五伦剿赤眉后,他当过南阳假守,后来迁为南郡太守,治所设在襄阳,尽心尽责,今年第五伦决意对荆州动手,便再擢阴识为“荆州刺史”,秩禄“真二千石”。

    作为更始政权的降人,刘伯升、刘文叔兄弟曾经最大的金主,阴识这种升官速度未免有些太快,朝野多有窃窃私语:“阴次伯为刺史,莫非多赖其妹阴妃之力?”

    和孜孜不倦想培植一个“南阳系”出来的大司农任光不同,皇帝后宫之事,岑彭不感兴趣,也不愿多问。他只知道,阴识、阴丽华兄妹二人多年前曾因刘伯升与第五伦“换俘”事件翻脸,此后绝少往来,阴识入京述职朝见,竟不见阴妃。

    这或许是聪明的兄妹俩刻意为之,但皇帝重用阴识,更多是因为此人作为岑彭副手多年,合作起来颇为方便,南征之战关系天下一统,第五伦不会掺杂私情进去。

    阴识这荆州刺史有名无实,地盘起自襄阳,岑彭打到哪,他的辖区就扩大到何处,眼下正有一件事急需解决:“大将军,自冯公孙擒拿田戎后,效忠于田戎的南郡诸县纷纷请降,更有田戎旧部溃围离开,陆续来投,总数万余,不知该如何安置?”

    冯异察觉田戎的投魏倾向后,以雷霆手段处置,袭取江陵,弥大乱于未发,确实高明,也让岑彭明白了这位老对手先前的布置为何看上去那么呆板。但临敌之际联军爆发内讧,田戎虽没降成,但南郡已乱,效果也差不多。

    针对这批降卒,按照以往的处置方式,一般是收降整编。

    岑彭摇头:“但大军南下在即,来不及一一甄别,若遣往后方襄阳等地看押,又得分兵监视;若是令彼辈随军而行,作为填沟壑者,且不说其中有多少是冯异安插的细作,就算眼下真心归顺,其家眷多在江陵、夷陵,皆为冯异所控,冯公孙很擅长攻心,必善待其父老妻子,使降卒心绪大乱,倘若谋叛举事,反而乱我阵脚。”

    乱世里,最不能信的就是人心,阴识遂献上一计:“大将军,既然这批降兵多为江陵、夷陵人,田戎既已受擒,皆不愿再战,思乡心切,不如发给口粮,当场解散遣回乡里。冯异也会猜疑有魏军混入其中,绝不会让彼辈顺利归去,敌军手头兵力本就不多,彼辈成群结队归去,流窜江湖山林为盗匪,一定会让冯公孙焦头烂额!”

    “就算冯异想逼迫田戎出面,重新收编众人,既无足够粮秣,难以引人投效,这群反复之兵,也无甚战力,说不定还会临阵再度反戈。”

    此乃以寇为兵,确实毒辣,岑彭颔首,又看向阴识:“荆州刺史,就不怕这万余人战后仍为群盗,难以收拾,为害汝辖区?”

    阴识笑道:“刘秀割据东南,侵占荆北,乃我朝枝干大患,群盗宵小,不过癣疥之疾,若能一举扫清荆北,我替陛下多剿几年盗寇又算得了什么?”

    岑彭遂允阴识之策,这长坂作为南郡陆上唯一要害,遂留兵八千,让阴识在当阳县转运粮秣辎重,他自将大军继续南下,顺着江汉平原的坦途大道,没几天就已逼近长江,兵临郢县。

    两百多年前,秦国控制江汉后,便原先的楚国郢都一分为二,北面的楚王宫纪南城为郢县,南边的居民市肆区称江陵县,郡守、郡丞驻江陵,而郡尉则驻扎在城池更高,易守难攻的郢县,从此成了定制,为汉朝继承。

    随着战乱平息,江陵人口进一步发展,江陵城区扩张,街道越过长江支流阳水,延伸到了北边,和郢县连成一片,王莽时,荆州牧索性再修一道外郭,这才有了幅员数十里的规模。

    “郢县好比是江陵北郭外门,两城譬如唇齿,欲克江陵,就绕不开郢县。”

    岑彭在千里镜中好好观察了一番敌情,却见郢县城头白帝旗与大汉炎旗并举,汉兵和民夫在积极堆砌工事,布置了不少兵力,而大门紧闭,任由魏军挑衅,都不肯派兵出战,一副长期坚守的架势。

    岑彭放下千里镜,慨然道:“冯公孙的计略,我已猜到了!”

    ……

    作为冯异的副手,虎牙将军铫期奉命带着万人镇守郢县,眼看魏军天天挑衅,这位猛将有些不忿,遂去江陵大营面见冯异,请战道:“大将军,岑彭号称十万,但据我所见,除去留守沿途各地转运粮秣的,抵达江汉之滨的军队,不过五万余,与我军相差不大,何不趁其长途远征,立足未稳,出城决战呢?”

    冯异却摇头:“若是主动出击,我军三万对五万,优势在敌,焉能说相差不大?”

    阴识的“以寇代兵”之计确实对汉军造成了一定影响,冯异刚开始来努力阻其归乡,后来察觉对方意图后,索性收缩兵力,除了西边的长江重镇夷陵外,放弃所有县城,缩在江陵、郢县。

    他又指着江陵大城道:“反倒是以守代攻,有江陵十万百姓助我,方能消弭兵力之劣。”

    铫期最担心的就是江陵人:“江陵百姓早已忘了大汉德泽,哪怕将军驭下甚严,江陵士人仍道路以目,视汉兵为外人,田戎降魏并非一时兴起,南郡上下畏魏如虎,绝无战心,下吏唯恐大战方起,江陵人便蜂起投敌啊。”

    冯异道:“吾已派人散播,说魏军好杀戮,江陵人虽不尽信,但彼辈数年前遭过蜀军劫掠,仍有视井绳以为毒蛇之虑。更何况,江陵绝非孤城,北人舟师不如南方,长江水道西接巴蜀,南抵云梦,东到柴桑,畅通无阻。只要长沙等郡米粮一日不断,江陵人领得到吃食,人心便可安定,多少会助我守备。”

    这就不得不提冯异的得意之作了,东汉承平数年,民生经济多少得到恢复,但南方稻米虽然饱人,四五月毕竟是青黄不接的时节,长沙秋收前其实就能送出三十万石粮食,只够江陵军民半饥不饱地吃三个月。

    但冯异却耍了花招,往往让长沙船舶傍晚抵达,江陵人就着太阳余晖,亲眼看到白花花的湘江稻米一车车运下来,送入仓库堆积,而这卸米行动“彻夜不停”,直到清晨有居民再来看热闹,见到最后几车稻米入库,真以为汉军粮食源源不绝呢!

    冯异又宣布城中里闾,每日按照户口支取一定吃食,由里正、三老带强壮后生来领,吃了饭就得协助守城,同时给城中年长之人多发一份粮食,派小吏早晚慰问。

    江陵人吃够了蜀军劫掠之苦,又被田戎这军阀头子盘剥了这么多年,哪见过这么和善的将军。就像关中父老遇上约法三章的刘邦,恨不得他留下做秦王一样,江陵人觉得魏军多半不能比冯异更好,抗逆之心渐去,也开始听指挥了……

    这些事,铫期都看在眼里,敬佩冯异之余,也难免转达来自荆南的将士们抱怨:“众人皆言,将军对江陵人过于好了!南郡其他各县尽失,光在荆北保有江陵一座城池,难道全靠荆南膏血养着?”

    冯异却只道:“次况安心,入秋之前,荆州形势必有转机!”

    铫期似有所悟:“大将军之意是……””

    冯异捋须笑道:“陛下与邓司空本就有妙计可破岑彭,定荆州,如今又有贾复在侧,成算更大。”

    邓禹被刘秀誉为“吾之子房”,虽然实操指挥不咋地,但运筹帷幄的能耐,连冯异都深感佩服。

    他没有将是何“妙计”详细说明,只肃然道:“郢,坚城也,不提春秋战国之事,楚汉之争时,临江王共尉不附高祖,汉遂令刘贾及卢绾攻江陵,为郢县所阻,不能攻克。高祖只能再以信武侯、车骑将军靳歙为别将来援,这才攻破江陵,费时近一年。”

    “陛下与我,对次况所求也不高,只需再守住郢县三月!”

    铫期知是军国机密不可轻语,自归入郢县,安抚士卒,心里则想:“休说区区三月,既然有将军及江陵,乃至于江上舟师、粮船为后备,这郢县守半年皆可!”

    但很快,铫期这份自信就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魏军围城的第三天,有城头斥候来报:“铫将军,魏军劈砍大木,于城外空地上,安置了奇怪的攻城器械……”

    铫期闻讯,提着他的大戟再度来到城上,汉军没有千里镜,只能靠肉眼视敌,眯眼望去,岑彭的五万大军营垒分明,魏军充分利用了荆州丰茂的植被,上万人分批动手砍伐、烘干、运输,已制造了不少攻城器械:有高耸与城墙齐高的望楼,能和汉军对射;有一辆辆初具规模的冲车,正在蒙牛皮;更有数不清的云梯被陆续造好——自从魏军几年前改制,在军中特设单独的“工兵旅”后,制作器械效率大增。

    除此之外,更有三座铫期从未见过的器械,屹立在两里(汉里)开外。

    它们很像自战国后便普遍使用的“飞石”,也就是小型投石机,但体型却远远超过。

    粗壮的巨木支架比象腿还粗壮,巨大的投杆砲梢长度超过宫殿的横梁,仍采用了传统投石机的杠杆式结构,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如人力拉拽的拽索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几个笨重的“木箱”,里面不知装了何物。

    这些攻城器械尚未制造完成,工匠们正耐心组建,并将其灵魂:特制的筋腱绞索安放其上。

    城头士卒也低声细语,议论纷纷,猜测这是何物,毕竟过去的战争中,魏军就时不时掏出几样新式武器来。

    “此不过是魏军虚张声势!”

    铫期呵斥了众人,但他心中也有种不祥的预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报告冯异,只焦急叮嘱亲信:

    “快去请冯大将军!”

 第673章 巨人之力

    当“汉征西大将军”冯异闻讯来到郢县城头时,魏军的那三座夸张的大型投石器已安装完毕,大木打制的底座下铺上滚木,在人力推攮拉拽下,它们正在平原上缓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