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新书 >

第453章

新书-第453章

小说: 新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植说得十分动容,这也是他的经历啊,昔日的昌城侯家族,如今支离破碎,除了刘植带着几个子弟南投外,其余都被第五伦强迁去了荒凉的并州。

    “后来,诸刘又被陛下安顿回彭城,以徐人守徐土。如今从军的刘姓男丁,没有一千,也有数百。”

    刘植道明了他千里投奔刘秀的原因:“第五伦若夺取徐州,他姓或还能苟存,唯独刘姓,则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从河北就能看出,第五伦对刘姓绝不会手软,大汉若再亡,刘氏必先绝!”

    “望大司马集结军中刘姓子弟,与来自东海的幕僚死士共组成一营,守于戏马台,此为宗室营,由我来统帅,最为合适!”

    此言掷地有声,听罢后,来歙也不由赞道:

    “伯先伟丈夫哉。”

    来歙将虎符放在刘植手中,开始重新审视此人:

    “恨不能早识得君几年。”

    刘植却大笑:“如今也不晚,等击退魏寇,大司马可往戏马台上,与末将共饮浊酒,观彭城山景!”

    随后数日,刘植便将“宗室营”和他的亲信们安排到了城南戏马台,一起运上来的,还有大批来自东海郡武库的箭矢甲兵,基本做到了人人披甲。

    但士卒们都知道此战凶多吉少,士气并不算高,但在刘植看来,他们是这刘姓株大树上结出的果子,是该为一家一姓兴亡而战到最后一刻的。

    “假刘子舆都能为大汉复兴而死,更何况吾等真刘呢?”

    刘植如此勉励众人,他站在戏马台上,不算项羽营造的城楼石寨,此处便已高达十丈,犹如台阶般层层而上,山腰宽约千步,顶端则广袤百步,甚至还有几眼山泉流淌,上去需要攀爬木梯石阶,如今梯子撤掉,石阶堵塞后,堪称彭城最险峻的地方。

    魏军斥候前锋已逼近,彭城已经封闭,但来歙却在彭城南门眺望戏马台,两边相距不过一里有余,声息相闻。

    看着险峻的戏马台,又回首望望准备充足的汉军将士,来歙也不由自信地说道:

    “屯千人其上,聚垒木箭石,凡战守之具,与城相表里,互为犄角,第五伦虽用十万人,不能取也!”

    ……

    来歙的自信是有根据的,彭城可谓命途多舛,在这乱世里经历了好几场大战,其中便以赤眉军围攻那一仗最为壮观,赤眉三公逢安出动了十万之众,围得彭城水泄不通,但却不能破城一角,在来歙和刘秀的配合下,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一举奠定了如今天下三分之势。

    赤眉军的十万人,虽然看似浩浩荡荡,但说好听点是流寇武装,难听点就是难民大军,行军毫无规矩,有纵有横,前后混乱,犹如一团乱麻。等驻扎下来后,也是各营大小不一,甚至不分内外次序,汉军往往一个夜袭偷营便能连破数阵。

    而赤眉对攻城更没什么规矩,只能靠简陋的云梯蛾附其上,在守城者的滚烫沸水、箭矢齐发下损失惨重,却很难对坚城造成威胁,故而面对守备森严的大城,赤眉基本是啃不下就绕过。

    这便是来歙对“十万大军”的唯一概念了,而其余诸将,就算资历最老参与过昆阳之战的人,也停留在三十万新军的印象中。

    哪怕是和魏军决战过的刘植,也只记得几年前,魏皇组织过几万人的会战…

    直到魏军开抵彭城的那天,来歙和刘植才恍然明白一件事……

    十万与十万,是不一样的!

    来歙在城楼最先看到的,是魏军前锋,他们分为几股进入彭城盆地,多为骑兵,各队呈雁翎阵索敌,将彭城周边扫了一遍后,又从“人”收而为“一”,后队守住道路桥梁,等待大军抵达,前队则继续向彭城逼近,呼哨马蹄阵阵,甚至有人欺至泗水包围彭城形成的护城河,以测试汉军的防御射程。

    稍后抵达的是浩浩荡荡的大军,按照前锋斥候规划的道路鱼贯而入,前部抵达后立刻在工程兵划定的区域结阵,以防备彭城守军出城突袭。随着越来越多士卒抵达,来歙也发现他们与赤眉最大的区别了。

    不止是次序整齐,一板一眼,还在于……

    “太安静了。”

    赤眉军中也有行进速度极快的精锐,然而其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且喜欢大吼大叫,声音和脚步一样杂乱。但魏军不同,许多部曲抵达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巨大城郭,他们也只默默望着,不敢喧哗取闹,不出队,不呐喊。

    这是军法严厉的体现,引得来歙颇为好奇:“第五伦得如何才能将市人农夫,训练若此?”

    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要面对的敌人,是第五伦亲征所训、所带的嫡系部队,和多年前随刘伯升在关中面对的“善站者”,恐怕已经大为不同了。

    魏军没有急着来攻城,先一点点扎下营寨,划分好屯粮、集结之处,营垒背靠山林,大量民夫和工兵分出来,开始有计划地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

    魏军尚未开始攻城,光是这些战前准备,光看着五彩旌旗招展空翻影,就已经给了懂行的来君叔巨大压力。

    而第五伦,则带着卫队,亲自绕着彭城转了一圈,他的注意力,尤其放在刘植守备的城南小山上。

    “此山此寨何名。”第五伦扬鞭指着那儿,询问身边的人,这么微小的地点,大地图上是不会标出来的。

    旁人告知:“陛下,山曰南山,寨名戏马台。”

    第五伦颔首,望着山寨上的炎炎汉旗,用三个字,给这地方的命运做出了判决:

    “死地也!”

 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虽然彭城是刘邦死对头楚霸王项羽的大本营,但两百年下来,此处却成了对汉最为死忠的地域之一。

    早在刘邦伪游云梦将楚王韩信抓回长安后,便将徐州封给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共传八代人,直到汉宣帝时,楚王因谋反被废黜,彭城这才换了主人。新的楚王世系从汉宣帝儿子刘嚣开始,再传四代,王莽时绝。两传共十二王,几乎与汉帝国相始终,封王死葬封地,十二代楚王薨后,自然也是葬在彭城附近。

    于是徐州周边的一座座小山,虽然不算兵家天险,但却颇受风水术士钟爱,成了历代楚王的上好宝穴。这些王爷生前享尽荣华,死后也极尽奢靡,往往是启造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又刻金镂玉,多埋珍宝、偶人、车马,生怕在黄泉里过得不舒坦。

    他们的疯狂也迎来了报应,赤眉军路过彭城时,将周边山陵刨了个遍,挖了好几个楚王的墓,刘秀控制此地时日不长,也来不及收敛,至第五伦兵临彭城时,不少大墓还暴露于野。

    第五伦去徐州以北山上观望城郭时,顺便瞄了一眼这大冢,形制之类学问太过复杂不足道哉,曾经充斥陪葬坑的漆器、鼎簋等物早就被赤眉和各方山贼路人顺手牵羊,连黄肠题凑都被破坏,刘姓楚王身上的金缕玉衣被扒得一干二净,骸骨遭凌乱的脚印踩碎,和那些殉葬的奴仆婢**马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贵谁贱。

    然而唯有一物却保存完好、无人问津,这就是墓穴中的兵马俑。

    无论是身材还是工艺,汉俑都没法和秦俑相提并论,与等身手办的秦始皇兵马俑不同,汉俑顶多半人高,秦朝的写实风已变成了抽象派,陶俑五官挤在一块,以第五伦后世人眼光看,甚至会觉得它们充满了蠢萌之感。

    不过这些汉兵马俑的军阵,还是摆得像模像样。

    眼看第五伦盯着陶俑笑了,旁边自有随时随地说好话的臣子逢迎道:

    “历代楚王为汉制所限,吴楚七国之乱后,甚至被剥夺了拥兵之权,顶多能在墓葬里摆一摆过瘾,哪似陛下,将‘兵俑’,直接摆满了彭城方圆百里!”

    第五伦顿时皱起眉来,这是咒他兵败葬身彭城,而麾下十万士卒直接化而为俑么?

    虽然话不吉利,不过,站在彭城北部的山上往下一看,这被群山流水环绕的盆地,确实像极了一处殉葬坑,十万甲兵依次分布在城郭各角,营垒次序分明。

    而军阵最为集中之处,莫过于彭城南部、昔日楚霸王项羽在乱石荆棘中营辟的高台。戏马台距离彭城南门才一里有余,却被两万魏军团团围住,充当进攻主力的是征东将军张宗所率兖州兵,身高马大的山东汉子们身被铁甲巨盔,顶着戏马台上不断落下的箭矢,每隔半个时辰就仰攻一次。

    而以窦融源源不断送来的豫州兵,则布开了一个弓弩阵,蹶张弩、大黄弩等远射武器依次排列,隐隐威慑戏马台上的敌军,每当步卒进攻间隙,就会有一场满天飞羽的齐射,白羽扎满山腰,让小小戏马台看起来像下了一场雪。

    还有“骑兵俑”,盖延所带渔阳突骑皆骑幽州大马,这是幽州刺史寇恂给他们补充上的。不过对于攻城战而言,骑兵反倒成了辅助,盖延只带人远远观战,一向桀骜,只能以“雇佣兵”对待的渔阳兵们指点十丈有余的戏马台,吹嘘说自己要上,能几天攻下云云。

    然而第五伦却没给一线部队下达必须几日几夜破戏马台这种命令,他的部下毕竟不是冰冷的陶俑,而是有血有肉有父母妻儿的活人,必须考虑伤亡情况。所以对戏马台的进攻,基本以“疲敌诱敌”为主,攻击强度不大。

    他有十万人,可以轮番轮换进攻,就当是练兵,亦是对彭城总攻前的热身。而戏马台上区区一千敌军,在这种车轮战下,几乎没有睡觉休憩的机会,哪怕甲兵、粮食水源尚不缺,几天不眠不休下来,再坚强的人也会趋于崩溃。

    山寨固然险要,但也经不住这样打啊,汉军负伤者起码已近半,疲敌数日后,已能明显感觉到,戏马台上的抵抗开始慢慢变弱,反应变慢,张宗遂请命,希望一鼓作气击破此地,先声夺人。

    但第五伦却道:“攻下戏马台,固然能打击彭城士气,但刘秀并非不知兵之人,非要将这千余人放在必死之地上,无非是想以戏马台分担彭城压力,欲多拖我几日。”

    既然戏马台本身就是彭城抛出的牺牲品,他也不指望城中来歙出援,彭城未因戏马台遭到猛攻而主城无事便放松警惕,魏军从城北、城东几次偷袭都没能奏效。

    第五伦真正的目标,仍是还缩在淮南的刘秀主力!

    他对张宗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张将军且再忍耐一两天,彭城及戏马台频频告急,或许就能将敌人诱至淮北。”

    然而到了次日,第五伦等到的,却是一个意外的捷报:

    “车骑将军已攻破下邳!”

    “这么快?”

    第五伦都愣住了,下邳虽然远不如彭城,但刘秀也在那留了三千甲兵,还有大量来自东海郡武库的箭矢兵刃,按理说撑上十天半月不成问题。而耿弇带兵抵达下邳的日期,和第五伦围攻彭城差不多,这边还在戏马台磨蹭,小耿就飞速夺取下邳,这让第五皇帝微微有点尴尬。

    这或许是因为耿弇部锐气正盛,摧敌如破竹吧?但第五伦从伏隆处送来的密奏中又得知,耿弇用兵甚傲甚急,对下邳的进攻颇为猛烈,导致步卒死伤不少。

    第五伦看后,只暗自比较道:“小耿用兵强于大耿(耿纯),然爱兵则不如,为人傲慢,不肯与士卒同衣食,死伤亦不甚惜,难怪军中敬他却不亲附。”

    不止如此,据报,耿弇刚夺取下邳,便派兵南侵至下相(今江苏宿迁),与汉军一部交战并将其击走。

    “糟了。”

    如果说方才第五伦还只是感到“惊喜”,那此刻则满是忧心。

    “速速传诏,令耿车骑收缩兵力,不可再越下相半步孤军深入,须待彭城、灵璧战况。”

    这诏令已经颇为严肃了,现在的情况与第五伦整体筹划不符,他不是要让小耿长驱直入将刘秀逼在淮南不敢出来,而是要小耿作为“蛇首”,在灵璧那边的“蛇尾”诱敌成功遭到刘秀攻击时,能够迅速迂回。

    而正当此时,留守灵璧的右丞相窦融也派人送来急报:

    “吴军数部已离淮北上,现于灵璧东南两百里外!”

    ……

    即便是军情驿骑速度飞快,换马不换人的情况下,可日行两三百里,但军争如水,变化无常,第五伦那边刚收到窦融急报,灵璧这边的形势,已再度生变。

    “右丞相,吴军前锋已进至睢水畔符离,距灵璧只有百余里了!”

    “何其速也。”窦融一惊,根据斥候所报,这支吴军数量“或”有两三万人,然而速度极快,他们明明缺少骑兵,又逆着河流而行,却能做到日行百里,这莫非是传说中刘秀麾下最精锐的“丹阳兵”?

    他们所打的,也确实是大汉皇帝刘秀的旗号,跟回报的斥候再三确实这个消息后,窦融顿感且忧且喜。

    忧的是,来的是其他将校还好,就算将冯异也调到淮北战场,窦融都有兴趣与之一较高下!他这边除了明面上的一万守卒外,第五伦已将汝南的横野将军郑统调到淮北,也归窦融支配,敌若敢袭击灵璧魏军粮仓,窦融必将其有来无归!

    然而若是刘秀亲来,窦融脑海中,总会不可避免地想到,自己跟随新朝大司空王邑,在昆阳面对的那阵疾风骤雨……

    刘秀以三千人冲三十万的场景,非要在古代寻找战例的话,也就项羽与刘秀彭城大战、三万破五十六万可相提并论,而做到这种以寡破众的将军,称一声“当世名将”亦不过分。

    面对这样的敌人,窦融心中总难以找到自信,他可是能在风陵渡小阴沟里,被邓奉反击翻船的人……

    窦融最终只能如此安慰自己:“我肯定不敌刘秀,但王对王,将对将,陛下用兵,不敢说远胜刘秀,至少是势均力敌,而庙算料敌更是出神入化,刘秀拍马不及了!”

    昆阳之战,刘秀的事迹固然可谓英勇豪迈,但第五伦在写给窦融信上,对那颗陨石的预测,则可称之为“神迹”了!

    这也是当初窦融在降汉、归魏上,毫不犹豫做出选择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刘文叔已是人中龙凤英杰,那第五伦身上,则更有一种神秘的“天命”在隐隐发光,让他能以“乡里之士”一跃成了九五之尊,并在大争之世里,几乎稳操胜券。

    窦融一边令人再将最新情况禀报第五伦,同时预测,两到三天后,刘秀便将抵达灵璧,但等待他们的,不是毫无防备的松懈粮仓,而是枕戈待旦的战士!

    “更何况,陛下早已算好了一切,一旦刘秀心存侥幸,来击灵璧欲解彭城之困,其侧后方,便将遭到彭城、下邳两路魏军袭击!”

    在大局观上,窦融比耿弇至少要高出十个盖延来,他很清楚第五伦在这场徐淮之战中,究竟想打出怎样的结果。

    这场战争不在于攻城略地多快,而在于能否歼敌有生力量!

    岑彭已在荆襄打掉了刘秀将近两万人,若这一次能再消灭三四万,那刘秀便彻底没了与第五伦争天下的可能,剩下的仗,闭着眼打都行,不论彭城还是淮北淮南,皆如俯身拾芥那般简单!

    “若运气再好些,重演垓下之困也有可能。”

    想着这些,接下来两日,窦融一面勒令灵璧魏军外松内紧,让信得过的将校做好御敌准备,同时也紧张地关注着敌军的进展。

    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前几日还能“日行百里”的汉军,却停在睢水之畔的符离,不肯走了。

    时间仿佛变得极慢,窦融在焦虑中开始胡思乱想,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