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新书 >

第433章

新书-第433章

小说: 新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马武的质疑,冯异只长叹一声,才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岑彭趁着三月雨水,支流暴涨,派后方舟师南下,这算一步险棋。一不小心便会进入汉军包围,全军覆没。岑彭善出奇兵,但绝不无的放矢,更不会出昏招,胆敢如此,定有缘由!”

    思来想去,冯异考虑到一个可能:“宜城,只怕不可靠了。”

    冯异对友军从来不报太大指望,楚黎王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边缘,邓晨曾经忧心忡忡地向他禀报说,宜城对提供汉军粮食颇不上心……

    冯异的这个猜测,在第二天就得到了证实,南方的邓晨遣人走东岸陆路,星夜送来急报:

    “幸得冯将军提醒,吾率舟师粮船南返鄀县,师旅无恙,唯夜间宵遁,搁浅触石沉船三艘。此外,宜城闻吾等撤走,竟遣兵来阻,楚黎王丞相赵京果降魏!今宜城已悬第五伦五色旗矣!”

    看完急报,马武惊出了一头汗,若按他的想法,汉军恐怕要在宜城吃一个大亏,如今虽然狼狈了些,却也是最好结果了。

    “既然宜城降魏,吾等被一分为二,楚黎王胆怯惧战,龟缩襄阳不出,仿佛这荆襄不是他的地盘。邓奉先也坐困邓县,不得与吾等联兵,冯将军,如今该如何是好?”

    马武言下之意,这时候是否该退一退了?他还是力主进攻宜城:“宜城新降,必然人心不稳,而南下魏军亦不多,反正岑彭一时半会也攻不下襄阳、邓县,等扫除后顾之忧,北上再争也不迟。”

    冯异摇头:“岑彭不强攻,是为诱我,吾等一旦南退,他必合军击襄阳,襄阳守军见汉军离开、宜城降服于魏,必心中大惧,纵秦丰欲死战,他麾下众人,也各怀心思,难以久持。”

    也就是说,他们敢退一步,襄阳只怕要丢!

    冯异很清楚,这次战争的目标是争夺襄阳,而非歼灭魏军几千人,魏军有中原兵源,是杀不完的。反之,若襄阳落到汉军手里,刘秀麾下的名臣大将,可以将这里变成一个大磨盘,一点点磨尽北方的骨血!

    但敌方可是岑彭啊,亦是志在必得,这一仗,俨然是在赌军队,甚至是王朝的命运,是要见好就收,还是啪的一下,押上去?

    手中是万余性命,更关乎汉魏逐鹿,冯异肩上沉淀,心中踌躇,此时此刻,他多么希望,自家的皇帝,战无不胜的刘秀,能在此替他拿主意啊。

    但不能,马武连同营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冯异,将军,是三军胆魄!

    冯异想起了多年前,在昆阳城下,那位如阳光般耀眼的帝王之选,带着区区三千人,做出的疯狂之举,那一幕永远刻在他心里。

    而当他向刘秀请教用兵之法时,刘秀是如此告诫冯异的:

    “进退开合,变化不测,活兵也;屯宿一处,师老人顽,呆兵也。”

    “公孙稳重,但兵者诡道,当多用活兵,少用呆兵。”

    “不南下。”

    最终,冯异做出了从军以来,最激进的一次选择,他凝望北斗星下的苍穹:

    “吾等。”

    “继续北上!”

    ……

    “冯公孙居然早一步跳到了东岸?这一局,确实是棋逢对手啊。”

    当得到张鱼急报后,岑彭并未觉得可惜,他早有预料,这场仗,绝不会那么轻松,如今只不过是第一回合的较量,他的棋子,似乎落空了……

    手下的校尉们倒是挺高兴:“冯异身后被截断,必先解决后顾之忧,如此,吾等只需留数千人在樊城看好邓奉,主力便可渡过汉水,与阿头山偏师汇合,尽情进攻襄阳了。”

    然而岑彭却只下令,让师旅按照此策,多树旗帜,假装济汉南攻襄阳,但他依然将整整两万大军,攒在樊城,也不知道在等什么?

    直到三月上旬的一天,一份骑从匆匆送来的情报,让大营校尉们惊愕不已。

    “冯异将汉军主力,自黎丘北上,直扑樊城而来!”

    好家伙,一般人即将入袋,会拼命往袋子口跑。

    可这冯异,他这是想作为锥子,将口袋底捅一个窟窿啊!

    但众人旋即又喜:“我军重兵仍在樊城,阿头山偏师亦可随时北返,冯异来此,可扎不穿囊,反而会撞上铁板!”

    冯异难道还指望,能与困守邓县的邓奉配合,先击败岑彭主力不成?

    岑彭也感觉到颇为困惑,因为这与冯异过去的稳重谨慎风格截然相反,而且很像是狗急跳墙的昏招啊……

    他在地图前站立良久,最后恍然大悟,长叹了一声。

    “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冯公孙便是如此,平素锋芒不露,唯在危难之际,乃颖脱而出也。”

    “他要刺的不是樊城。”

    岑彭再一次做出了预言。

    “那是何处?”校尉们诧异。

    岑彭手指点在樊城东方,被森林遮蔽的平行位置:“南阳!”

    “蔡阳、舂陵!”

 第566章 围魏救赵

    “此乃围魏救赵之策。”

    “马将军进入南阳境内后,勿攻县城,只取乡邑。在各县多发布皇汉归来之旗号,以使当地不满魏吏者群起响应,旌旗先东指帝乡舂陵,与我朝内应汇合,再往北,去将军的故乡,湖阳县……”

    马武就是南阳郡湖阳人,年轻时的梦想是做一个亭长,结果却因为杀人,而逃到了绿林山,做了被亭长缉捕的盗贼。

    虽然他的梦想偏离了道路,但冯异的谋略也算因人制宜,给马武规划了清晰的目标:“汉天子母家樊氏乃湖阳大豪,虽为第五贼所逐,然樊氏待乡民极善,至今遗泽尤在。将军携樊氏子弟至湖阳后,可得人力粮秣补充,而后或威胁宛城,或东捣颍汝,总之,务必将岑彭后方搅乱!”

    这就是冯异想出来的破敌之法了,他留在黎丘坐镇,交给马武五千老卒,执行这个孤军深入的捣背计划。

    前段时日,李通等人奉刘秀之命,在南阳的举事破坏已宣告失败,事实证明,沾了更始刘玄昏庸胡为的光,南阳民间对“汉”的热情并不如刘秀君臣想象中高,马武此去凶多吉少。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虽然对冯异这个“后来者”跻身自己头上心有不服,但作为刘秀的妻兄,马武也对东汉的生存竭尽全力。

    最初的行军还算顺利,五千余人携带五日之粮上路,沿着绿林山东麓,绕过魏军布防的汉水樊城,往东北方走,穿过密布森林的小丘,兵锋直指蔡阳、舂陵——这两地在南阳也属于边缘区域,冯异这是发现对弈争不过中央,索性改取边角了。

    当蔡阳县城遥遥在望时,马武还不忘询问后军赶来的斥候:“魏军跟来了么?”

    马武希望魏军全来追击自己,那样可以给冯异减轻大量压力,他当年数次为绿林探查各县,熟悉南阳道路,大不了就带兵卒跑回绿林山嘛。

    当得知魏军只派了少数骑从远远紧随,并未派遣大队人马来追击时,马武不喜反忧:“岑彭看出吾乃虚张声势,并非汉军主力?就算如此,竟连一个校尉都不遣来追剿,莫非是小觑我马武焉?”

    一念及此,马武又想起当初被岑彭在蓝口聚击败的经历来,顿时怒从心起,下令士卒加快脚步:

    “那便让岑彭为其轻敌付出代价,且让吾等,将南阳,搅个天翻地覆!”

    ……

    “岑将军,汉军已东入南阳境内,当地剿匪驻军,不过每县数百上千,无法抵御贼军,县城尚能守备,乡邑里闾多为贼人所陷,蔡阳令、舂陵令纷纷遣人告急!”

    “宛城阴太守也遣使相询,问将军是否要分兵回师,稳固后方?”

    “回信,让阴识看好宛城周边,至于蔡阳、舂陵、湖阳等地……大不必管!”

    在岑彭眼中,那片南阳的边角区域,除了交通要道的随县派了一校尉坐镇外,其余各县,都是可以暂时放养甚至放弃的。

    岑彭冷笑:“听说马武在汉兵中军纪最差,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当地刚刚恢复生产安宁,他欲乱我后方?好啊,此乃刘秀等辈乡土,彼辈都不甚爱惜,我又何必过于担忧?当地越乱,百姓对刘秀更无爱戴之意,倒是彻底绝了所谓的人心思汉。”

    岑彭自认为已在后方留足了守备之兵及后手,既然识破了此乃冯异围魏救赵之计,竟不加理会。

    此魏非彼魏,他不是庞涓,大魏皇帝第五伦,也不是魏惠王!

    “那将军,吾等接下来当如何?”

    在镇南将军幕府众幕僚看来,如今选择无非两个:一是把如芒在背的邓县拿下,另一个,则是去进攻冯异驻扎的黎丘城。

    然而,岑彭却偏选了他们没料到的一处。

    棋入中盘,岑彭仿佛等这一刻许久,笑道:“自然是渡过汉水,与阿头山处等待已久的偏师汇合,以其所制器械,进攻襄阳!”

    “襄阳?”

    幕僚、校尉们大惊:“但冯异就是襄阳东南啊,虽然分兵,但亦有数千之众,足以使襄阳之敌心存侥幸,殊死抵抗。更何况,吾等身后还有邓县之贼,若邓奉与冯异联手,趁着将军专注攻取襄阳,先取我樊城,断了后路,又该如何是好?”

    “就是要当着冯异之猛攻襄阳!”

    岑彭却道:“否则,如何逼这稳如江汉之龟的冯公孙出来野战?”

    “若邓奉也一并出来,那便更妙。”

    “我有水上舟师优势,占据汉水,彼若敢击我后方,三军经浮桥回师,樊城便是二人葬身之地。”

    “而若是不敢,就只等着,襄阳城头插上五彩旗罢!”

    ……

    随着局势紧张,那楚黎王秦丰,总算同意冯异入驻他的都城黎丘,以免被魏军一冲,被歼于城下。

    当魏军最近的调兵动向传到黎丘城时,冯异的幕僚偏将们也一片哗然:

    “岑彭这是何意?”

    “不派兵去追马武将军也就罢了,竟举三军之众,直捣襄阳!”

    “这是完全不要后方么?”

    这种打法,他们完全看不懂,岑彭仗着兵多和皇帝信任,比当年微末时更加激进。

    但众人又觉得,此乃难逢之机。

    “我军不如趁岑彭南击襄阳,先北上与邓奉合兵,便足以断岑彭后路。”

    “岑彭岂能想不到这点?”

    冯异倒是感慨良多:“兵法云,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大战前,岑彭故意分兵,似乎处处皆备,欲诱我入瓮歼之。一策不行,便索性只用阳谋,三军合一,做出必取襄阳之势,这是逼我出击啊。”

    一旦决战,他手头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如何与岑彭三万之师抗衡?

    更何况,冯异对那邓奉绝无信任,此人连亲叔父都能出卖,又怎可能与汉一条心?这个人最大的期望,便是汉魏两败俱伤,由他来得渔翁之利吧?反复无常之辈,不可列入决定胜败的考量中。

    果然,又过了两天,斥候传来消息,说在县中憋了两个月的邓奉,终于出兵了!

    然而其兵锋所指处,又让汉军将吏们惊愕无言。

    “邓奉不顾樊城、襄阳,径直带着主力北上。”

    “邓奉先又意欲何为?”众人更加糊涂,倒是冯异一语就中:“邓奉欲趁汉魏交兵之际,收复新野等地,此人仍想着做‘南阳王’!”

    此事对汉军有一点利好,随着邓奉出击,配合马武捣乱,岑彭的后方可能会更加混乱。但却又不会直接帮到汉军,打破战争的天平,这邓奉,真不愧是踩鸡蛋高手啊。

    襄阳再险峻,这时代毕竟只是个小县城,又失了山、水之险,随着岑彭主力南移,一时间频频告急,危在旦夕。

    但冯异仍按兵未动。

    他在等什么?

    在襄阳攻防战开始的第三天,冯异与幕僚们道明了实情:“援兵!”

    ……

    位于汉水中流的宜城,虽然不如襄阳那般险要,但也是水陆枢纽,这座大城忽然叛楚降魏,成了卡在汉军咽喉上的一根尖刺。

    虽然与冯异消息并未中绝,但被断为两截,也让这场战争的胜利离汉军更远了一截。故而汉将王常、邓晨心急火燎,带着绿林兵猛攻宜城,试图夺城,清处争夺襄阳的障碍。

    然而被临时收募的绿林残卒,不但士气低落,训练、装备不精;各渠帅们也各怀心思,欲保存实力,在城下摇旗呐喊,观战争成败他们很热切,可一旦轮到自己攻城,却又找各种借口,拖延耽误,就是不愿意近又厚又高的城墙。

    无奈之下,王常只与邓晨商量,效仿秦将白起破宜城的前身鄢都之策。

    原来,昔日秦军破鄢,靠的是在城西百里处修长渠,引河流灌城,水入城为深渊,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

    如今,那条害人命的长渠仍在,只被改造成了灌溉庄稼的水沟,汉军欲故技重施,将这利民之渠,重新变成水攻杀人利器了!

    展现这一意图后,汉军却遭到了宜城更加剧烈的反抗,甚至有兵卒突围出城,破坏汉军的开渠工程。双方在城外长渠反复作战,却谁也无法彻底击败对方。一来二去,汉军也苦于人手不足,附近百姓都跑光了,汉军耗费旬月,依然对宜城一筹莫展。甚至有些绿林渠帅,见没好处捞,尽剩下苦活累活,开始带着兵卒跑路回山,逃兵日增,而二将部众却越来越少。

    城内的张鱼看到这一幕,算是松了口气,他只需要拖到岑将军破襄阳,便算完成了任务,更能将魏国的控制区域向南推进到此,未来对汉征伐时,将更加有利!

    然而这脆弱的平衡,也只维持到了三月下旬。

    最先监视到情况有变的,是汉水上的魏军艨艟,他们占据了上游优势,而汉军大船难以从长江、云梦溯流抵达这么远的位置,颇为嚣张。

    然而,一支支打着炎炎赤旗的队伍却自汉水畔的陆路抵达,使得宜城汉军数量一变为三。

    “汉军援兵怎来得如此之快?”张鱼观察到变化后,心惊不已,而城外的王常、邓晨则是大喜过望,平添了对战争的信心。

    “竟是邓司徒亲来!”

    “奉陛下诏,让我率众及粮食辎重来援。”汉大司徒邓禹神色轻松,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但邓禹心中,却满是忧虑的。

    在他原本与刘秀敲定的计划里,冯异足以夺取荆襄,然而魏国仿佛早有预料,一个岑彭,就与冯异僵持住了。

    冯异也实话实说,早在月余前,就遣人急报刘秀,表示靠着荆州两万军队,外加一万绿林杂兵,恐怕拿不下襄阳,他需要援军!

    刘秀当时正在柴桑督军,犹豫再三后,将身在淮南的邓禹也调了过来,带着第二批军队,足足两万之众,驰援江汉!

    如此一来,这一场仗的规模,也陡然升级。

    然而备左则右寡,这也意味着,一旦魏国对东部徐、扬发动猛攻,能用于应对的汉军变得更少。

    “岑彭以魏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拖住了汉举国近半部众,此战必须速决,否则定有后患!”

    进入大帐后,邓禹拿出了一份锦书,与王常、邓晨二人分享:

    “不独我至此,还有陛下锦囊手令在,可破岑彭!”

 第567章 告急

    武德三年(公元27年)四月初,南阳郡穰县(今河南邓县),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占据其中一乡邑,打出了一个旗号:“南阳兵”!

    这支武装,自然便是自江汉冒险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