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新书 >

第244章

新书-第244章

小说: 新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埂N业笔本透刑舅担浇∪缡牵裼杏窃眨 

    “却不曾想,功业未建,子昭竟折于此!”

    “惜哉子昭,痛载子昭!”

    刘秀捶胸顿足,泥水溅了一身,他是真的难受,这是第一个牺牲的将校。

    在场的人多是一起打过昆阳的袍泽,亦或是颍宛老乡,已经培养出了感情,皆悲痛不已,没完没了的雨水,就像是他们的泪。

    这真是自小长安之后,刘秀遭遇的最大挫败。

    身材高大的铫期怒火中烧:“杀回彭城,为子昭报仇!”

    “怎么报?”冯异还算冷静,阻止了猛将们的冲动。

    “赤眉逢安部也有数万之众,占据彭城、下邳就食,连梁王和董宪都不去掠其锋芒,却叫吾等不幸遇上了……”

    而他们只剩下百来了,入彭城以定徐州的计划泡汤,接下来该如何是好?连冯异都有些迷糊,只看向邓禹,但邓禹还沉浸在死里逃生的惊吓中,久久没有言语。

    一时间众人缄默了,就差有人说“散伙”。

    “先吃饭罢。”

    刘秀却只如是说,这句话让沉浸在悲痛中的众人动了起来,臧宫默默抱来柴草,朱祐在灶中点火,邓禹、傅俊对着灶门解衣烤火,而王霸则去外面转悠了一大圈,弄来了撂荒田里的一些豆子,在那低头剥着,祭遵挖了菟肩这种野菜,一言不发地切碎了,因为有些失神,差点切到了自己的手。

    刘秀按住了他的手,接过了刀:“今虽无肉,我却不欲效晋文公,食介子推之肉啊。”

    最后由善庖厨抵达冯异将它们混在一起,亲自下厨,熬了一釜豆粥,刘秀亲自给众人分了,将这绿油油闻着味道就不好的食物放到众人碗里,连外头屋檐下窃窃私语,对未来十分绝望的士卒、宾客也不例外。

    他最后只留了一碗,摆在平素本该是陈俊所坐的位置,朝哪儿拜了三次。

    “诸君,干了这碗粥!”

    刘秀转过身,举起碗:“好好睡一觉,吾等明日便离开此处,去募兵秣马,来日为子昭复仇!”

    ……

    次日一早,雨过天晴,刘秀分明在冷榻上一宿没睡好,却尤自伸着懒腰,装作精神十足的样子,对早早起来准备朝食的冯异道:

    “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主公如此,确实稳住了人心,但也有些稳不住的人,朱祐就黑着脸来禀报,说王霸和他带来的十多个宾客,统统不见了!

    “我就知道此人靠不住。”

    傅俊很是气愤:“王霸天天念叨他在家中的老父,定是见吾等受挫,带宾客一起跑了!”

    而他傅俊不同,当初追随刘秀时,家里遭到了牵连,被新军举族灭了!如今是无牵无挂,最为孤勇,光脚的见不得人穿鞋。

    “元伯不是这样的人,昆阳之战,他也在我身边力战。“刘秀却不似他老祖宗刘邦,听说”萧何也跑了“时的勃然大怒,而是冷静地坐下,他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

    果然,才过了半个时辰,王霸就浑身沾满泥土、草叶回来了,二话不说拜在刘秀面前,惭愧地说道:“明公,我带来的十余宾客贪图安逸,欲跑去梁地投刘永,我追着他们而去想阻止,未能追回,有罪!”

    昨夜陆续跑掉的人还不少,加起来二十余人,王霸一个都没追回来,满脸羞愧,但刘秀却笑了。

    “不是还有你么?”

    刘秀扶起他,勉励道:“即便彼辈皆逝,但你却独独留了下来,这就够了!”

    “努力,元伯,疾风知劲草!”

    言罢,刘秀召集主要从属,扫视他们:“还有人怀念睢阳的安乐么?”

    “亦或是想回颍川、南阳的故乡去?”

    也不知是冯异的“公孙豆饭”真让人暖了身,还是刘秀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壮了气,无一人退缩。

    他们都是有志之士,追随刘秀,看中的是他在昆阳的那股英雄气,以及这让人颇为舒服的性情,像个干大事的主公,如今才刚起步就逃窜,岂不是要叫人嗤笑?

    “善。”

    刘秀见肱股们败而不馁,也道出了他与邓禹钻研一宿后,觉得这硕大徐州,唯一能让他们容身的地方。

    “临淮郡!”

    ……

    占据彭城的赤眉头领逢安杀了陈俊,将其头颅高高悬起还不算,仍在搜索这位“徐州牧秀”。

    南下的道路颇为凶险,还是机灵的刘秀有了主意:用鲜血或土壤将眉毛涂红,蒙混过关,只要不开口暴露乡音,基本都能骗过去。赤眉组织涣散,估计连那逢安,都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队伍。

    但也有惊险的时候,偶遇一位赤眉“巨人“怀疑他们的成分,大声质问,被刘秀用一种奇怪的方言应付过去,说他们来自兖州。

    “不想明公会说兖州话!”众人愕然,连与他相熟的邓禹都有些吃惊。

    “这是陈留济阳话。”刘秀笑道:“我生于斯,但自父亲亡故后就离开了,倒是吾兄济阳口音较重,我年少时学他说话,会一两句。”

    又想道:“若是能像第五伦那样,能说九州方言就好了。”

    但也就能骗一时,那赤眉巨人离开后想想不对,带人杀回来时,刘秀他们已扬长而去。

    但在满是赤眉的彭城地界,豪强都被一个个杀死,他们的粮食被抢掠分食,刘秀等人也不敢投靠豪杰,晨夜兼行,蒙犯霜雪,时值初冬,连他的脸都被吹得开裂生疼。

    可越是南下,刘秀就越有信心,觉得他们的大方向没错。

    赤眉横行,盗贼四起,宗族乡亲争着依附各县豪强大宗,而他们则在险要之处修筑堡垒,率众引弓持矛坚守自卫。

    当见到刘秀等人去借食,听闻是“汉”派来的大官,淮泗豪强们都十分欣喜高兴,表示愿意听刘使君号令。

    刘秀暗道:“冯公孙说得对,现在百姓无所依戴。赤眉横行徐州、豫州之间,大姓豪门及中家良民颇为不安,生怕被抢得一干二净。人久饥渴,易为充饱,他们现在保于坞堡,各自为战,就需要一个人来统一号令,带他们对抗贼人!”

    然而更始对这边鞭长莫及,只满足于传檄而定,梁王和庐江的李宪实力有限,一时半会也扩张不到此处,徐州南部就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

    没事,阿爹来了。

    刘秀沿着泗水南下,于各处笼络豪家,对他们进行宽慰,得了各家资助,好歹有口饱饭,马匹行头也重新置办了起来。

    当进入南边临淮郡地界时,他们的人数已经扩充到了三四百。

    而之所以挑临淮而来,是因为邓禹认为:“徐州南部最富、最大者,莫过于临淮(江苏中部)!”

    “临淮是大郡。”

    “人口超过了百万。”

    邓禹不知道具体数目,其实前汉时最后一次人口统计,临淮郡有户二十六万八千,口一百二十三万七千,这数量,甚至超过了北方的魏郡。

    这还是在分割出泗水、广陵两个小诸侯国的情况下,这三加起来,长江以北,淮泗环绕的这片土地,其人口,已是直飚两百万了。

    可即便是临淮郡,在乱世里也没能保全,淮河以北是赤眉的天下,更有不少投机的乱兵,打着赤眉旗号,却干着盗匪的勾当。

    而等到刘秀他们抵达淮河边时,当地风俗也为之一变,看得出来,路旁的地不是旱田,而是种稻谷的水田,如今虽干涸,但稻茬子仍在田中。

    见到稻田,刘秀却是想起他们这一路来,抓了赤眉俘虏后问出的一个笑话。

    “赤眉就在淮北,汝等为何不渡过淮河去南边?“刘秀问得很认真,若是赤眉大举南下,他们又得跑了。

    “南边有什么?”赤眉小兵一脸懵懂,他们跟着樊巨人打出家乡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夫,对遥远的南方,只听说那儿的蚂蚁和蚊子,比手巴掌还打,一叮就死人。古树老林子密布,路上爬满了蛇虫毒物,根本无从下脚。

    而那里的土著文身断发,还吃人呢,一口一个小孩子!去不得,去不得!

    这些话听得刘秀等有文化的人面面相觑,赤眉说的是春秋时的南方罢?岭南或许如此,但淮南、会稽可都是好地方,刘秀当年听老同学、会稽名士庄子陵说,哪怕是长江以南,数十万人口的大郡也有好几个呢。

    而更有一句话,莫名的真实。

    赤眉俘虏说道:“吾等吃不惯淮南稻米,吃了上吐下泻,故皆不愿南行。”

    这是夸张之言,但北人多以粟为食,穷人也食豆麦,唯独稻子却很少。不懂的人,只听说是泡在水里的杂草,这能吃?

    赤眉中不少人,竟视其有毒,也是跟着樊巨人后不事生产,日子好过了些,开始挑食了啊。

    此言听得刘秀哈哈大笑:“吾等倒是不挑,饥甚,有什么吃什么。”

    “梁、粟、麦、稻子。”刘秀看向冯异:“我最爱的,则是公孙豆粥,尤其香!”

    对啊,现在最要紧的,是寻一个能让他们容身的地盘,哪还管其在南在北,在西在东,是贫是富,先落了脚再说。

    他们确实没来错地方,站在水畔看对岸,淮北的兵匪祸乱的场景皆不见,农田里闾井然,这里依然处于秩序之下,听说多亏了王莽的”淮平大尹“侯霸治郡有方。

    临淮郡的首府本在北岸徐县,但随着淮北赤眉乱匪横行,侯霸是个能吏,将治所连同百姓,都搬到了南边的盱眙——楚怀王熊心的首都,也是后生小龙虾之都。

    韩信的老家淮阴,也在这个郡。

    渡淮水的船是在荒村里找到的,但冯异带着第一批人才过去,就被南岸手持粪叉的农夫和闻讯赶来的郡兵围住,吵吵嚷嚷,只当他们是盗匪。

    而刘秀亦乘舟而至,一身绛色汉家衣冠,他没能顺利上岸,在赶来拦截自己的艨艟前停下,手中举节,不卑不亢地说道:

    “更始皇帝麾下,武信侯、执金吾、徐州牧刘秀,持更始天子之节,前来晓谕临淮侯君!”

    看着对面校尉疑虑的眼神,刘秀又换了一种语气,露出了笑。

    “吾乃庄(严)子陵在太学时的同舍好友,听闻侯君亦与子陵相善,友人之友,亦是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

    “秀愿见侯君,共商保临淮,御贼寇之策!”

    ……

    十月初一,就在刘秀惶惶如丧家之犬,在东南为了一处容身之地而奔逃时,大西北的第五伦,也带着大胜之威,回到了栎阳城。

    而一直在为女儿出嫁发愁的“少保”史谌,得知第五伦回归,亦是颇为欣喜,比听闻渭水大捷时弹冠而庆还夸张,吹着自己刚写好的奏疏,暗道:

    “大王打了那么久的仗,也该享受享受了!”

    ……

    PS:明天的更新在13:00。

 第324章 汔可小休

    第五伦根本就没有时间“享受享受”,回到栎阳城后,他仍忙得不可开交。

    最先要定下的是渭水、潼塬一系列战争的赏功定爵,此役最突出的功臣无疑是折签渡河的河东张宗,封侯是板上钉钉的事,以为三军表率。

    第七彪、郑统等皆有功勋,自当加食户,反正第五伦采取了汉时的策略,将“侯”这个级别的经验条拉得老长:从千户到几万户,很多人前几级的“男、子、伯”升得颇为爽快,到这这一层却得熬白了头发,估摸着彪哥等人到最后都得哭诉:“为大王将,终不得封公。”

    这是对勇将的褒奖,一方统帅方面,最突出的无疑是一手策划了潼塬磨盘计划的景丹。第五伦一口气将他从“二千户”级别,提到了三千五百户,挤入功臣前列,相当于送了半个小县的田租给景丹。景孙卿是在“均田”上唯一能理解自己的人,还有大用,岂能光干活不吃饭。

    针对渭北三十余家豪强的清算,彭宠、张鱼所在的廷尉署负责栽赃,万脩、郑统负责武力镇压不服者——确实有三四家鱼死网破,聚众反抗。

    但在打掉这些豪强后对其田产的抄没,则由景丹具体负责,宣传需要做好,倒不是怕豪强兔死狐悲加入抵抗,而是要提防他们煽动百姓,这也是第五伦反复强调此番作为只针对“暗通刘伯升者”的原因。

    相比于景丹,耿弇的褒赏就略逊,加了八百户,堪堪与没参与此战的马援持平而总量稍少,毕竟他在决战前心高气傲,轻视了绿林,导致来歙纵容迂回,差点出了大篓子。

    如今小耿正憋了口气追来歙,结果第五伦刚接到的回报,说耿弇已经一口气追到了北地郡去,打了来歙的后队,杀俘数百人,但来歙本人则钻进了北地,而耿弇则歪打正着,接应了被隗氏和北地豪强驱逐的原涉,让他保于泥阳县。

    在接到第五伦的加户诏令后,小耿表示羞于接受。

    “愿为大王取北地,擒来歙,方敢受赏?”

    第五伦乐了,立刻让人传讯,勒令耿弇暂留于泥阳,不得再继续深入北地。

    “你转告伯昭,西汉虽趁我与刘伯升决战,偷取北地,但毕竟未曾正式决裂,岂能因其一时心软收留来歙,就公然打着魏国的旗号,与之刀兵相向呢?”

    “当然。“第五伦话音一转,对耿弇派来回禀的弟弟耿舒说道:“关中侠客若是仰慕原涉大侠,出于义愤去帮他收复失地,吾等亦不好制止!”

    耿舒是耿弇弟弟里比较机灵的,立刻就懂了。

    入冬了,第五伦不愿立刻和西汉开战,这几个月,他只想在黄土高原上打打代理人战争,拖住隗氏,让他们难以全取北地即可。

    万脩的功赏又次于耿弇,毕竟他没赶上决战。

    倒是在对窦融的处置上,第五伦颇费了一番心思。

    第七彪目前驻扎在蓝田,仍不忘上了一封奏疏,用他浅显粗鄙的语言和丑陋的文字,狠狠告了窦周公一状!

    “好个阿彪,就差骂窦融里通外贼,故意放邓氏兵走养寇自重了。”

    第七彪的弹劾,与窦融自己的请罪奏疏,一左一右摆在案几上相互对照,第五伦看乐了。

    但窦融应该不是演,他与绿林是老对手了,小长安血债累累,几乎是不死不休;也不是真的菜,毕竟与自己齐名……

    “或许就是倒霉透顶,遇上了个难缠的对手。”

    “胜负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余深知周公之功!”第五伦亲自写了一封勉励窦融的信。

    没有功劳,有苦劳啊,张宗是归窦融指挥的,他能起到关键作用,窦融也算有识人之明,第五伦也不吝啬,给窦周公加了一百户以为勉励。

    厘定完众将校的功赏后,第五伦也是殚精竭虑,恰逢史谌一封奏疏递了上来。

    第五伦皱眉暗道:“他又要作甚?”

    不论是迁宝鼎还是提议开后宫,每次史谌欲拍马屁,都拍到了马脚上,第五伦对这新朝降将耐心已经快到头了。

    但今日其上书,却让第五伦心情不错。

    “没白白敲打,这次倒是长记性了。”

    史谌却是以为,魏王大胜刘伯升,渭北已宁,是时候将王后、王太子接来栎阳了,相应的王宫也得建起来。魏王简朴,一个人可以和官署、书简挤在一起,但王太子年幼,若是被吵到就不妙了……

    第五伦召见了史谌:“万事草创,不宜大兴土木,宫室不必重新兴建,汉时离宫别馆在渭北者也不少,距离长陵近者便有好几处。”

    史谌注意到了第五伦没有问“与栎阳近者”,因为随着击败刘伯升,第五伦的临时政府,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