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新书 >

第240章

新书-第240章

小说: 新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就在他遐想之际,城外还真有一支五千多人的军队“兵临城下”!

    但不是刘伯升的汉军,而是耿弇奉诏将兵北上,要去追赶来歙!他昨日从渭水边出发,急行军一昼夜抵达栎阳,看到此处无事才松了口气。

    耿弇也不进城,让士卒抓紧时间休憩,只让人入栎阳通报战况。

    “刘伯升已死,绿林贼寇溃败,魏王大获全胜!”

    整个栎阳欢声如雷,连在栎阳宫里魂不守舍,忧心前线的王隆都热泪盈眶,加入了庆祝。

    唯独班彪呆愣在了原地,嘴巴微张,半响说不出话来,这不应该啊!为何如此之速?

    这件事对他的三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作为一个饱读圣贤书,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思维和看待世界方式的人,班彪第一反应是:假新闻!

    “王莽败亡前,也曾令东方槛车传送数人,言‘刘伯升等皆行大戮’,士民知其诈也。”

    班彪恢复了那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睿智,暗暗摇头:“这是第五伦安定人心的伎俩,学什么不好,竟学王莽?骗得了一时,骗得了一世么?”

    “真是自欺欺人!”

    ……

    班彪死活不相信第五伦这么快就击败刘伯升,同在栎阳,另一个人却是长长松了口气。

    自从十多天前,阴丽华和阴识翻脸,甚至刚烈到铰了头发断绝与刘秀的婚事,魏王对她的控制就松弛了许多,甚至派人给阴丽华和阴兴姊弟在万年陵邑里安排了一间院子居住。

    阴丽华仍时常往万年宫里跑,给被软禁的王嬿带去外面的新鲜消息,她自己又主动请求任光,托了他的关系,表示自己承了魏王大恩,如今魏军与绿林交战,她也想要出点力,愿加入为魏王绣旗帜的织女当中。

    魏国肇造,旗帜是很缺的,如今只能满足前线所用,各县竟都插不满,而这每一面都得靠人工来缝,自然也快不起来。

    阴丽华在家中时虽然是淑女,但女工亦是学过的,且能绣得颇为精致,任光拗不过她三番两次恳求,而第五伦也没说不,便答应了,甚至还给她一份报酬——每个月五石粮,两匹布。

    但对姐姐迈出这一步,她那十五岁的弟弟阴兴感到不解:“阿姊,吾等纵然不能归去南阳,魏王也敬之为宾,衣食无忧,何必做这些事?”

    “衣食无忧?”

    阴丽华看向同母弟:“君陵,如今我做的事,与昔时在掖庭没日没夜捶打脏衣裳,哪件更容易?”

    “你觉得是拿针线自力更生体面,还是在宫里给太后端虎子站着不动体面?”

    阴兴愕然,阴丽华让他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是俘虏,连人质都算不上,别拿自己的当淑女、君子!把魏王赐予的衣食当成理所应当。

    她虽没太怪刘秀,但这件事证明,男人是靠不住,还得靠自己啊。

    做淑女时,女工是闲情逸致。而现在,这是她自给自足的本领,越发认真,阴丽华听说,魏王是讨厌闲人的。

    今日阴丽华正绣着手中旗帜时,阴兴匆匆来报,颇为惊骇,将刘伯升战死,第五伦大胜的消息告知了她。

    “你哭什么?不许哭!”

    阴丽华愣了片刻后,放下针,将弟弟脸上泪痕用袖子抹去,这孩子,和阴识一样,也很崇拜刘伯升。想当年刘伯升去新野阴氏替其弟提亲时,阴兴也跟在后面跑,刘伯升还送了他一柄小剑。

    阴兴不止为刘伯升感到惋惜,也担心异母兄阴识,他身在绿林军中,如今是生是死?还有,随着刘伯升战死,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再也回不了南阳了?

    “回不去了,这就是吾等的新家,而你,则是阴氏延续下去的希望。”

    阴丽华也不比他大几岁,经历波折后,此刻却成熟得好似一位老母亲,又暗自庆幸。

    “那一日,我算是做对了。”

    就像阴丽华半真半假,故作刚烈剪断的头发一样,从今日起,她们与舂陵刘氏的旧关系,都得彻底扔掉,忘掉!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

    阴丽华放下手里的活,从这简朴的新家中,找出了两件新衣,一件是自己的,另一件是阴兴的,她只笑盈盈地在弟弟身上比划:

    “今日出门,你要穿新衣,见了人时,脸上也得露出喜色,同全栎阳的人一起为魏王贺万岁,记住了么?”

    ……

    而与此同时,在尸骸尚未掩埋完毕的渭水战场,奉命清扫渭南,收编降兵的邓晔,又一次来到第五伦面前,还让人扛来了刘伯升营帐内的文书一筐。

    “就这些?”

    第五伦让朱弟等人搜检了一番,没有找到太有用的东西,听说刘伯升出战前曾写了一封信交给族人刘终,但那刘终如今已向南遁逃,越过长安,带着数千人径直往秦岭方向而去。

    最新消息,景丹、第七彪正从东包抄到蓝田,截断其回南阳的路,刘伯升的残部大概是想逃亡汉中吧。

    第五伦现在对汉中暂时没图谋,相比于匆匆扩充版图,他还有件更重要的事得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先打扫干净这渭北堂屋,再开门出院罢!”

    于是第五伦让人将这些文书带入细柳营中,他点了从景丹处跑来报信的张鱼去做。黑活脏活,除了第七彪、黄长,现在小张鱼也能干了。

    张鱼不负厚望,按照第五伦的叮嘱,到了晚上时,本是薄薄一小扎的简牍里,就无中生有,加塞进了厚厚一大束帛信!

    “大王,检出书信一束,皆五陵豪强樊氏等,与刘伯升的暗通之书也!”

    ……

    PS:明天的更新在13:00。

    有加更。

 第319章 庖丁解牛

    朱弟和张鱼,都是第五伦微末时开煤矿收留的流浪孤儿。与跟着第五伦到处跑的张鱼不同,朱弟多在第五里义学读书,他是个老实孩子,颇为上进,曾立下护送第五霸从长安脱身的功劳,如今在第五伦身边做秘书郎。

    今夜,他看到原本自己经手的那筐刘伯升军中文书,在细柳营里一进一出后,就忽然变得满满当当,凭空多了一大束帛书、简牍时,还有些不知所措,只当是自己查漏了。

    而打开一份简牍,吓,墨迹还没干呢!

    每片上都是刘伯升写给五陵豪强的信,表示上次收到他们的投效文书后十分满意,约合某月某日在渭北响应,共击第五伦……仔细看了半天,满本的字缝里都写着两个字是“栽赃”!

    “廷尉,这……”

    朱弟顿时明白了,愕然看向张鱼和奉命整理这些名录的廷尉彭宠。

    彭宠被第五伦点名来“调查”此事,自然也明白原因,既然他在战场上没本事,那就在其他方面出力,只能硬着头皮接了这黑活,同时暗道:“难怪魏王让我做了廷尉!”

    见朱弟面露不安,彭宠遂对他说道:“朱侍郎,你听说过腹诽罪么?”

    “汉武时,颜异与客语法令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遂被张汤告腹诽,下狱死!”

    这是汉武时酷吏张汤的发明,当时的大司农颜异与门客站在丞相府外说话,其客就汉武改制表达不满,颜异听完没吭声,只是稍稍撇了下嘴角。张汤得知此事后,马上跟武帝启奏,说颜异这厮身居高位,听闻有人议论当朝法律不当,非但不加以反驳,还在心中暗暗加以诽谤,绝对是死罪。从那天起,大汉法条中便多了一条腹诽罪。

    彭宠道:“五陵豪右,亦是心怀叵测,羡慕渭南豪强得奉上林苑,抱怨魏王所赐爵位微小。”

    “当刘伯升进军时,彼辈既不肯出人力粮食支援魏王,也不送子弟来辅佐,竟欲作壁上观,而助胜者。更有不少人,同时接受了西汉印绶,以列侯自居。“

    他们虽然还没胆大到直接与刘伯升通信,里应外合的程度,但下次呢?当第五伦与也颇受豪强支持的西汉角逐时,会不会在背后捅刀?

    所以彭宠认为,五陵豪右和颜异一样……

    张鱼替他将那不要脸的话说了出来:“没错,虽然没有付诸实际,但彼辈在心里,已经反了!”

    所以这是……腹反罪?

    这逻辑鬼才惊得朱弟都微微反唇,当然,以“腹反”为罪名当然不能公开说出来,于是就有了这份名单和一大扎书信,不是要证据么?给他证据!

    既然是特地制作,那其中也就不存在“杀错”,都是以第五伦记录多年的小黑本子为基础,按着当年因为富不仁被打叉,且后续没有积极支持他的豪强,挨个点名。

    只要粗略将这名录一看,就知道第五伦重点打击的对象是谁了,他们有一共共同的名字:前汉遗老,元康列侯。

    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施行了覆盖面较广的“诏复家”政策。诏令若干在高后、文景及武帝时代因各种原因失去“列侯”地位的开国功臣后代,重新恢复贵族身份。

    这批人有多少呢?一共一百二十四家!这固然是汉宣帝在除掉霍氏后,为了巩固自己继位合法性的宽厚政策,但亦也让朝廷背了本已被汉武除去的一百多个包袱。

    这批复侯者主要安置在长安周边,恢复的不止是列侯,还有赐田,赐宅,如今几代人过去,虽然在王莽时丢了侯爵,但都已经成长为跨里连乡的豪右。

    “长陵县以酂文终侯萧何之后,舞阳武侯樊哙之后,阳陵景侯傅宽之后为首,有十一家。”

    第五伦对老乡们毫不留情,十一家无一遗留,统统在打击之列。

    “阳陵县有留文侯张良之后、隆虑克侯周灶之后为首,共十二家,除张氏家主张越无涉外,其余十一家皆与刘伯升往来。”

    “茂陵县有辟阳幽侯审食其之后为首,亦是十一家。”

    “平陵县有成敬侯董蝶后裔等,两家。”

    五陵已去其四,倒是可怜的汉惠帝陵邑安陵县,因为狭小,没有安置元康复侯者,这个县最大的家族是班氏,但班氏没有占有太多土地,一门心思搞藏书了,名声很好。

    又接受了第五伦的征辟,听说班彪已经去了栎阳协助管理图书,第五伦就高抬贵手,放过了他家——班彪这小角色的一切言语,都是对着书暗暗“腹诽”,连传到魏王耳边的机会都没有。

    如此一来,名录里一共三十三家豪右,几乎占了渭北豪强的半数。

    彭宠、张鱼将名录列好,交到第五伦手中时,第五伦看了许久,义愤填膺。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我渭北萧墙之内,也有‘家贼’,要收拾啊!”

    “这三十三家豪右反复已久,皆以为刘伯升来势汹汹,余不能自保么?”

    第五伦颇为愠怒:“廷尉!”

    彭宠立刻出列下拜:“臣在!”

    “彼辈该当何罪?”

    “谋逆大罪!”

    彭宠应诺:“当逐一点对姓名,下狱审讯!”

    第五伦颔首:“准廷尉之议!”

    等等,这怎么成了我的提议了?彭宠有苦说不出,但连任光都封侯了,而他至今还只是个“伯”,属于元从功臣里掉队最厉害的人,再不进步就要泯然众人了。他意识到,自己能不能封侯,就看这一遭了。

    彭宠遂稽首接令:“臣立刻着手布置!”

    君臣唱了一出早就谋划好的双簧,这一系列杀气腾腾的话语,让万脩等人立刻猛醒,难怪第五伦不让他们深入渭南,而是继续保于渭北,驻扎在五陵,原来是为这件事啊!

    也有人微微担忧:“大王,此案牵涉如此之广,必备姻亲联结,恐怕会引发渭北震动。渭南豪强或多或少都曾协助刘伯升的,更不可能宽赦,恐怕彼辈会于坞堡自守拒降,亦或是投靠西汉……”

    第五伦却不担心:“五陵豪右虽盛,三十三家加在一起,能出一万徒附么?而我有两万虎贲,才灭刘伯升,败舂陵兵,血刃未干,甲胄魏岑卸,彼辈若欲反,那就反罢!”

    如今的第五伦挟大胜之威,真可谓“虎视何雄哉”,才有底气来做这件事。更何况,那些名声较好,会引起公愤的人家,他也尽量先不碰。

    “至于渭南豪右……”第五伦笑道:“别家的帝王都偏爱传檄而定,唯余不然,趁着强敌刘伯升已去,绿林南撤,渭南诸姓若是要反抗,就让诸位将军带着兵卒一个个坞堡去打,倒也是练兵的好机会!”

    元康复侯者安置在霸陵、杜陵等地的也有不少,识相的在第五伦撤往渭北时就跟过来了,剩下的多是心存侥幸者,在政治上已经被第五伦放弃。

    这些人在政治上心向“大汉”,对过去的列侯权势念念不忘,他们还沉溺在祖先荫蔽的旧辉煌里,除了少数人外,基本都是要被新政权清扫的对象。

    第五伦只提了政治上的旧账,但促使他下手的主要原因,却是经济——渭北豪强通过长年累月的兼并,占地太多,光这三十三家的土地加起来,没有一万顷,也有八千顷。

    “汉初时,汉高除秦禁土地买卖之令,当时虽有土地兼并,但未有兼并之害。战乱让大量户口消失,以口量地,其于古时犹有剩余。而汉高军功授田,几乎人人都能得百亩。”

    “然自汉武以来,户口滋生,兼并日盛……”

    汉朝的列侯是其中的急先锋,他们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广其田,多是利用政治权利贱卖、强买,于是富者愈富,贫者无立锥之地。

    “尤其以五陵为盛,移民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辈,其并兼者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闾里。”

    没错,说的就是第五氏!

    汉武帝打了一遭,但宣元之后,又一发不可收拾。其子弟武断乡曲,魏王的号令在很多地方,连下县、乡都困难,简直是人均第五氏,这样的肿瘤不挤掉,留着过年么?

    但这个目的不宜公开,只能藏在第五伦心里,毕竟魏国的元从功臣里,也有一大批豪强呢!诸如栎阳景氏,茂陵耿氏、马氏,他们所占土地就比“前汉遗老”们少?如今尚且如此,以后的了更多封赏就更不必说了。

    而第五伦自家的临渠乡诸第,从第一到第八,俨然王族,如今也成了关中的大豪强!

    若只盯着政治原因清算,不扩大打击面,手下人会拍手叫好,干翻旧权贵,新贵们才能分到更多利益。

    可若是要坐下来算经济账,按阶级来论,他们就要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了。

    革自己的命需要巨大的智慧与勇气,上来二话不说,在敌人环伺的情况下,先把自己臂膀砍了,再捅大动脉一刀,最后手脚打了起来扭在一起,被人捡了漏,那是自杀,不叫革命。

    第五伦听过一个故事:庖丁刚开始杀牛时,眼睛里是一整头的牛。一如第五伦初来到这个时代,也只当“豪强”这个名称是一个整体。

    可数年之后,他与庖丁一样,眼中已经不再是整头的牛,而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

    尤其是这当年做小吏户曹掾时利用职务之便,亲自走过看过,耐心钻研过的“渭北之牛”:后脑、眼肉、里脊、牛舌、小排、肩肉,在第五伦眼里清清楚楚。

    何处可吃,何处不吃,哪块要先割,哪块要后割,哪里骨头板筋多下刀要谨慎,哪里可以快刀一切而下,都颇为了然。

    从新秦中到魏地再回到故乡,第五伦手里的钢刀磨砺许久,已经极锋利。

    接下来,只需要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