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新书 >

第193章

新书-第193章

小说: 新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大雨茫茫中,士卒只听得到远处的喊杀与惨叫,不知道己方优劣,一听说让后退,有人想当然地喊道:“我军败了?”

    “我军败了!”

    这声音似是会传染,几千人的部队啊,从缓缓后退变成了大步撤退,最后在雨中跑了起来,反向冲锋。只剩下校尉愣在原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麾下做鸟兽散。

    这支兵遇上了另一支艰难赶来驰援大司空的队伍,撞到一起后对方愕然发问:“汝等为何北退?”

    “因为我军败了。”

    于是逃跑的兵从一支变成两支,他们身后疾飞的雨水仿佛是敌人射来的箭矢,大家都是被强拉来的壮丁,平日里还经常瞅空想溜,现在简直是难逢的机会。

    近些的兵如此,远点的队伍,则死活拉不出营垒,都只肯躲在还没来得及撤掉的帐篷里避雨,甚至有强拉导致火并杀了校尉的情况出现。

    可笑的一幕出现了,身处万军之中,大司空王邑却“孤立无援”,但虎贲营还是苦撑到雨水稍小,衣襟被水浸透,手臂变得沉重,两军都快举不起刀兵了,只要随便来一支生力军,便足以决定胜负。

    最先赶到的却并非是王邑的麾下,而是冒雨行进的郾县邓晨部!

    南阳豪强里,除了舂陵刘氏外,邓氏兵是最痛恨新军的部队,小长安之战后,新军杀戮了大量邓氏族人,还将他们的祖宅焚毁,墓都给刨了。此事之后,邓氏全民皆兵,剩余男丁悉数参军,除了刘秀的姐夫邓晨外,还有邓禹,得知刘秀独撼新军坚阵,作为姐夫、好友,他们没有任何迟疑,就赶来支援。

    得了助力后,汉兵胆气越壮,喊杀声震动天地,反观对面,胡骑营早就跑得没影,而坚持许久的虎贲营也实在支撑不住,犹如堤坝被洪流冲垮,纷纷溃败下来。

    王邑在阵后愕然看着这一幕。

    他们没有被昨夜的流星击垮,甚至因为利用得当,还涨了点士气,今日风向也极有利,倾盆大雨浇在两军头上,并没有偏袒谁,至于甲兵、人数的优势就更不必说,但新军为何败了?

    怪谁?

    “都怪第五伦!”

    王邑狠狠投鞭,这位自诩“天下第一名将”的大新战神,最后只能在数百亲卫保护下,抛下被汉兵乘锐而崩的军队,渡过滍水狼狈向北撤退。

    昆阳可以输,但第五贼,必须死!

    王邑还心心念念着想去救常安,三十万带不回,至少要给皇帝陛下带回一半罢?

    但王邑已经完全无法控制局面了,周边部队都发觉仗打输了,也顾不上避雨,就纷纷离开营垒,朝暴雨后暴涨的滍水涌去,争着淌水过河。

    而就在此时,昆阳城中守军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

    风向依然对汉兵不利,但他们仍然跟着刘秀追击残敌,喊出了冲锋的口号。

    “风,大风!”

    ……

    昆阳守将,更始政权的廷尉王常,只感觉今天跟做梦似的。

    这是刘秀离开的第六天,早上还有人大骂刘文叔:“从定陵过来,爬都爬到了,刘秀素来怯懦如鸡,没有才干,外头有新军百万,他就算求得兵卒,也会自归于南阳,岂会来救?定是逃了!”

    而王邑攻城数日,昆阳死伤惨重,主将、定国上公王凤都绝望到想投降了,王邑只要再加把劲,昆阳必失。

    可就在昆阳守军崩溃之前,进攻却停止了,王邑居然调头要撤退!

    王常等人之猜测,应该是宛城打下,更始皇帝和刘伯升带大军来救,正欢喜间,随着狂风骤起,屋瓦皆飞,一支军队从东方杀到,开始猛击新军。

    但接下来的事,昆阳众人就不得而知了,视线完全暴雨遮盖,他们只能听到雷阵炸响,偶闻喊杀阵阵,却不知孰胜孰负。

    王常在城头踱步,心中十分焦虑,那援兵应该就是刘秀,但以其区区数千之众,攻击百倍的王邑,当真不是刘文叔作风。

    如此足足小半个时辰,等雨水稍停时,王常再看出去,却愕然发现,

    城下滞留的新军开始狼狈溃败,远处数不清的新军阵列也悉数往北退却,反倒是刘秀的军队,赤旗虽被雨水所浸,却依然醒目,而王大司空的阵列已然崩碎。

    “刘将军赢了?”

    王常愕然之后是狂喜,立刻打开关门,带着昆阳里还能走动的人,冒着小雨往外追击,一时间鼓声大振,喊声大举。

    而新兵大溃,明明在关下还有数万之众,却没人再有回头反抗的勇气,要么跪地投降,要么奔逃不已,走者相腾践,伏尸十余里。

    天气依然很差,大雷、狂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将许多败兵堵在那儿,兵不知其将何在,也许自己逃了,将亦不知其兵所处,满眼都是丧失了建制的败卒,也只好归降于绿林汉兵。

    丢弃满地的辎重粮秣车乘,恐怕一个月都搬不完,王常骑马经过狼藉的战场,走到滍水边与援军汇合。

    他这才看到了今日的大英雄刘秀,却见刘秀身上的血污已被雨水冲洗而去,但甲上又多了几支箭,邓禹正在替他解甲处理。

    而刘秀只闭目忍痛,嘴角却带着笑,虽然身上湿漉漉的,但小长安惨败留给他的屈辱,已经在今日的大胜中洗刷干净!

    王常过去对刘秀,只是淡淡的欣赏,他更钦佩的是其兄刘伯升。

    但今日,王常走到刘秀面前时,竟然双腿一软,差点给在更始政权里地位、权力都不如他的刘秀跪下,纳头便拜!

    王常现在明白,为何巨鹿之战后,作壁上观的诸侯,要膝行入楚阵,对着项羽稽首了!

    虽然好歹忍住没跪,但王常还是对刘秀毕恭毕敬:“将军为吾等画计时,讲到即墨、彭城之役,皆是以一当十的大胜。”

    “可今日将军以数千之众败王邑数十万大军,此乃以一当百也!”

    这是王常从未见识过的奇迹,连带这场大胜,都让他觉得不够真实。

    但刘秀,可不是项羽。

    刘秀不复作战时的骁勇果决,而是恢复了往日的谦卑,他朝王常长作揖,憨厚地笑道:“刘秀哪里有什么功劳?皆乃诸君之力也!”

    在刘秀口中,功劳都是一同与战的马武、李轶等渠帅立的,甚至连驰援后至的邓晨也比他功劳大!甚至连昆阳城里的王凤、王常,斩获也远远胜过自己!

    他刘秀,只是提了一嘴建议罢了,你问他为何骁勇当先?那是打仗时,不小心马儿受惊冲在前头而已。

    给更始皇帝写奏疏时,他刘秀要排在最后一名,谁都别和他抢!

    众人看向刘秀的眼神,变得更加敬仰欣赏,实在推不过,刘秀就一脸老实巴交地说道:“廷尉,你且看这雨,看这风,看这雷,此乃天助大汉,天助更始陛下,这场仗,跟刘秀当真没什么关系。”

    乌云消散,阳光透出云层,照在刘秀棱角分明的脸上,他谦逊地笑道:

    “我只是赶了凑巧,占了一点运气而已!”

    ……

    另一个人,却觉得自己运气糟透了。

    窦融在大军败绩时被人放了出来,大司空之子、从关中来报噩耗的王睦,正好是他的外甥。

    也是从王睦口中,窦融才得知事情原委:王邑为何恼羞成怒将自己逮捕,又为何一意孤行要撤兵,都是因为第五伦反了!

    “伯鱼啊伯鱼,真看不出你竟有如此胆魄。”

    再念及第五伦预测陨星与刘秀之事,窦融更觉此人深不可测。

    窦融顾不上细想,立刻就得和王睦一起逃窜,他们已经和王邑失散,只能裹在乱军里奔逃。

    三十万大军,组织起来需要小半年,仓促训练一个月,路上又得一个月。

    可崩溃,却只需要一个时辰!

    王邑一败,各营皆震,统是不待军令,弃营乱跑,开始各自归乡奔逃,都在往水边拥挤。

    竞争者可不止是人、马,居然还有几头犀牛和大象!

    这是王莽召集天下善用兵者六十三人随军后,有人提出的想法,上林苑还关着前汉留下的许多猛兽,甚至有南方进贡的象,皇帝不是嫌它们浪费粮食么?倒不如拿出来一用。

    “陛下,昔日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

    “今陛下乃黄帝之后,南阳叛逆乃炎帝之后,不如亦以鸟为旗帜,禽兽随军击之。”

    效仿南方越人用象兵还只是小的,居然想弄出犀牛骑兵来,于是这些畜生在路上又占用粮食,甚至没法当做驮畜,跋涉千里后,如今却在暴风雨中和人一起奔逃,笼子里的虎豹战股,犀象哞哞直叫,加剧了场面的混乱,让这凄惨的败仗带上了一丝喜感。

    窦融等人跨马凫水,亏得水中有许多死尸,替他填底,才得渡过彼岸,向北狂奔而去。

    一直跑到深夜,王邑依然不知所踪,但三十万大军已经各自溃散,东西南北跑的都有,目标都是各自的故乡。

    是夜残兵败卒涌入父城县歇脚时,窦融套话之下,才从王睦口中得知了关中详细的情况,王睦还劝窦融:“舅父,父亲只是一时恼恨第五伦,才将你关起来,他必会撤往洛阳,等吾等抵达后,我自会替舅父求情!”

    窦融满口答应,心里却有自己的想法,担心身在平陵县的家眷,思量第五伦和王莽的胜败,以及昆阳大败后,天下未来的走向。

    辗转难眠,到了半夜,有人惊呼“汉兵到了”,众人顿时仓皇出城,又是一阵奔逃,但在这混乱之际,窦融却给几个亲信使了眼色,他的车马脱离了逃亡洛阳的队伍。

    “我虽想自保,但这些年光明磊落,从未有过叛新之实。”

    窦融冷笑道:“但既然王邑不顾旧情,非要污蔑我,窦融,也不能叫人白白冤枉!”

    他将王邑没来得及解除的波水大将军印绶,扔在了地上。

    “窦融,不做新臣了!”

    不管第五伦打没打下常安,在昆阳一役后,新朝,都已经彻底完了。

    天,变了!

    但自己与舂陵刘氏有间接的毁家之仇,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好在这天下,尚不止“汉”一个去处!

    窦融调转马头向西:“设法回关中,去投第五公!”

    ……

    PS:第三章在18:00。

 第257章 安民

    昆阳之战发生在六月朔日初一,而初二这天,大司空王邑带着残兵败卒在向洛阳撤退,窦融还在向西奔走的路上。

    身在常安的第五伦,则刚刚给士卒分发军饷金饼,并完成了公审民贼的事宜,还在翘首东望曰:“秀儿何在?”

    虽然第五伦此时尚不知东方胜负已定,但在“定军心、顺民意”这两桩大事完成后,他睡得比前两夜好了许多。

    六月初三,第五伦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离开军营,去常安城中,拜会一个人。

    当然不是定安馆的黄皇室主王嬿,她在第五伦准备造访的人中,得往极后面排,若王嬿是正儿八经的“前朝太后”,那身份还比较特殊,但前前朝太后嘛……就只剩下尴尬了。

    第五伦最先拜访的是,乃是替他将几十万枚金饼妥善看管的故共工,宋弘。

    才来到尚冠里的宋府门前,宋弘没有出迎,出来的是其妻子,虽然不可以相貌品评人物,但宋妻确实有些丑。据第五伦所知,宋弘家也是关中士族豪门,三代人都是少府,肥差啊!身为二千石、州牧,家有丑妻确实是咄咄怪事。

    但宋妻也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引第五伦及其随从入内后,就见到宋弘一身素稿坐在院中。

    “宋君这是……在为新室戴孝?”

    宋弘摇头:“这是我自己的丧服。”

    他看向第五伦:“将军此来,是欲将我,也当做民贼审讯么?”

    “宋君对我误会很深啊。”

    第五伦道:“前几日大军初入城中,号令不明,有人竟冲撞尚冠里,惊扰到了宋君,此乃第五伦之过也,但请宋君放心,违背约法的数百人,皆已斩杀!头悬于阙上及辕门,以儆效尤,一同被杀的,还有上千名趁乱施暴的新兵、轻侠,城中秩序为之一肃。”

    这是实话,宋弘无法否认,第五伦以下克上,大军入城,居然没大肆烧杀抢掠,这军纪可比新朝王师好了许多。

    “至于昨日公审的民贼。”第五伦笑道:“每人都有残民大罪,百姓恨不能生食其肉。彼辈生前,宋君平素就不屑与之为伍,难道在他们死后,就愿意自降身份,与之同席么?”

    宋弘缄默不言,若非杀他们的是第五伦这叛军头领,他也会去围观并拍手称快。

    第五伦对宋弘作揖:“伦今日此来,是想请宋君,救一救常安人!”

    宋弘只埋头道:“常安自有安民大将军来救,怎轮得到我这罪人?”

    第五伦叹息道:“宋君,从我举义于鸿门,王莽下令常安戒严开始,东西市的米坊,已经断供十天了!”

    “人不吃饭,能撑几天?”

    宋弘终于将头抬起来。

    第五伦道:“禁令已经解除,但关中如今兵荒马乱,粮食运不进来,米价每石快到万钱了!家中有存粮的还好,若是没有,已经饥肠辘辘,就差铤而走险了。”

    宋弘冷笑:“如此种种,究其根源,难道不是将军给关中带来兵灾么?“

    第五伦摇头:“新室建立十余年,粮食从数百钱一石涨到千钱一石,非我之过,关东已乱,宋君以为,就算没有我,战火就不会烧到关中来?”

    宋弘默然,而关中粮食之所以会这么贵,因为供不应求。

    第五伦从袖中掏出随身记录的简册给宋弘看:“我查阅户口薄册,发现上一次料民,还是始建国年间,常安共有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

    加上流动人口、驻扎的南北军兵卒,总计约为三十多万,放在后世可能不多,但在这时代,却意味着要以低下的生产力,供应三十万不种田的工商士吏兵,一个郡收上来的租子够么?十个郡都不够!

    哪朝哪代都一样,京师一城的繁华,是以周边郡县源源不断输血维持的。

    关中虽自古以来有“天府”的美誉,但到汉武帝时人口爆炸,所产的粮食已经不能满足需用,不得不考虑从关东水路调运一批粮食供养首都长安,遂疏通渭水渠道,在水路东端的华阴县建立“京师仓”,功能是转运粮食。

    而转运的一船船粮食,则运到常安,存在宫室附近的“太仓”里,王莽设立五均官来平抑粮价。

    宋弘听后道:“太仓不归共工府管,将军找错人了。”

    “没错,归纳言(大司农)管。”

    “我军已经接收太仓,如今尚有粮食数十万石。”

    第五伦记得,当士卒打开太仓门进去的时候,当真是惊呆了,外面的百姓却在吃狗彘食,流民饿死无数,皇宫里粮食堆积如山。这让多是流民佃农出身的兵卒颇为愤怒,又双叒叕吊死了几个太仓粮官。

    但那些太仓官员确实是冤枉,京师粮食储备,主要是供应皇宫、军队——比如第五伦的几万南征大军,百姓生计都得靠后。

    第五伦笑道:“我军粮食在新丰尚有数万石,足够食用。故而,我欲出太仓粮二十万石,让常安人不至于饿着。我麾下安集掾任伯卿,管四万人的军粮尚可,但若是加上城外士卒、流民家眷,常安周边一共四十万人……”

    他看向宋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