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之玄门正宗-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可不能就让林晓这么继续下去了,要是再将太清一脉的布局破了两角,那可怎么办,要知道,这可是不仅仅关系到文始真人一个人的,还有更多的太清一脉的弟子参与的,其中就包括为金石二小准备金石峡的艾真子在内,当初为了布局,可是没少携带九天仙府的宝贝下界,甚至就连老君兜率宫里的东西都被暗绰绰的带了下去(当然是老君默许了的)。
再有,峨嵋大兴,不仅有太清一脉弟子在布局在出力,别忘了太清一脉还有什么名号,人教,没错,人教!昔年三皇五帝虽然各有师承,但是终归都是人皇,该归属人教一脉,也就是太清教下的!所以,在其中同样还有很多当年的人皇在出力。要不你当轩辕圣皇帝陵中的开辟二宝九嶷鼎和昊天镜是怎么回事,凭什么落入杨谨之手——那可是白古逸的老婆!
别说杨谨的前世凌雪鸿就是芬陀门下,是佛门弟子,学得道法是佛法,但是别忘了中土神州的规矩,女儿出嫁就是夫家的人,除非被休,否则出嫁随夫,那就是天大的规矩,别说佛门,就是道家玄门自己也不敢逆了人道规矩——即使是人教也是一样!天大!地大!规矩最大!
就更不要说,后来这九嶷鼎和昊天镜使用的次数最多的就是凌云凤等峨嵋三代弟子等小辈,至少这两件法宝归属到杨谨名下,小辈们使起来,不用担心有哪个老怪不顾颜面的从小辈手里抢夺——一个是就算是老鬼妖魔。,一样要顾忌面子,另外杨谨和芬陀又哪一个是好欺负的主儿?
那杨谨转世重修之前的凌雪鸿,就是杀气极重的主,而芬陀老尼姑实际上也是心狠手辣,要不怎么会几乎没有哪个老魔头愿意招惹?那都是杀出来的威名啊。
另一个出名的狠辣人物,就是辛如玉,早年也是杀伐绝伦,手里至少有数千人命的女仙,即使入了佛门,从长眉那里要来的徒弟,也一样是杀气严霜的沈秀~~屠龙师太,一从居罗岛二次出道,就在一日之间一口气斩杀了二十三头修炼千年的毒龙,其手段之狠辣果决,也是一个狠角色啊。
就连长眉都一样,要不是有足够多的战绩,长眉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声望,号称正道人间第一,就连极乐童子李静虚都甘拜下风,还不是历次斗法从无败绩所致。只不过长眉倒是不像后来的二三代弟子,对于很多魔道邪道都没有赶尽杀绝——这都是给自家徒子徒孙留的大菜啊。
包括现在的林晓,屈指算来林晓又真正打杀了几个邪魔外道?不过只有两个!但是跟林晓接触过的这些修士,又有哪个没有对林晓刮目相看?至今还有三个散修惦记拜入林晓门下,哪怕只当一个门派护法的打手呢。
所以有了龙祁三个散修的宣传,实际上林晓林真人的大名早已在海外散修之间广为流传,只是林晓现在还不知道而已。话说,只要林晓现在在东海某处岛屿开府,说一声收徒,立马就会有大批的散修找上门去拜师,即便自己入不了林晓的法眼,也会把子侄送过去,哪怕只是当一个普通小仙府杂役。
为什么?仅凭林晓一张符錄就能让三个散修从东天青帝嫡子巨木神君手下全身而退,就足以说明问题了。问问为什么仅仅能从巨木神君手下全身而退,就好了不起的样子?别以为人家是谪降人间,在人间发挥不了全副本事,就以为巨木弱,因为即便是金仙下界受限制,人家能发挥的水平在那里摆着。
如果说地仙是一成法力,能飞沙走石,那么天仙的一成法力就能劈山断岳,而金仙就是沧海桑田了,这就是各自能吸引的天地灵力多少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就像一个三岁小儿手持大锤,你指望他能打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不成?或者面对的是一个成年壮汉?
在壮汉眼里,三岁幼儿就是被玩弄于鼓掌之间的,连逃脱都不可能。但林晓的符錄却偏偏做到了这一点!因为龙祁三人都是与巨木做的赌局,核心就是一点,我走可以,但要全须全尾的走,而不是被限期驱逐——保留了最后一丝尊严。
所以,就凭这一点,林晓林真人就是三个散修的大恩人!
而文始真人自从发现了天外神山的变动,也随即就发现了林晓现在的情况。
不要说林晓身上有玄都师为他做的遮掩,文始真人也是同门弟子,还是现在实际负责太清一脉众弟子的实权人物,当然能直接拨开玄都师的遮掩,直接查看,只不过这种查看也是有限制的——哪个弟子都有自己的境遇,谁也不会愿意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师门的监视之下的。所以,文始真人即使有权利了解下界弟子的情况,也不过只能是偶尔一次,当然除非是弟子们自己对师门有所企求。
太清一脉过去虽然不能说是放养弟子,但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除了玄都师一直都是跟在老君身边的意外,就连文始真人都是在人间界修炼到金仙道行才飞升的,而飞升之后,又经历了无数岁月,才有今天的成就。其他至于艾真子这样的金仙,也是如此,都是要独自打拼,证道飞升后,才能得到师门接引,重新归入师门,当然那时候的辈份也是要重新计算的。
所以说穿了,除非是掌一门道统的弟子,才会按照师承来计算辈份,而其他没有独立一门的弟子,还是要根据回到灵空仙界之后,按照具体情况来计算的。
就比如林晓,要是按照入道时得到的传承,那帖帖的是二代弟子,但是谁让他入道晚呢,很多的修行知识,都是从樗散子、连山那里得来的,所以论入道的引道人的辈份来说,林晓就是做足了,也只能与樗散子等人平辈。
但是一旦林晓证道飞升,那么可就不会这么算了,还是要按照兜率宫的规矩行事。当然,这也是不管道门还是佛门都一样辈份混乱的原因。
就比如李宁,最前生还是绝尊者的小师弟,后来不也是一样拜了白眉和尚为师吗?还有女殃神郑八姑,论以前在旁门中的辈份,那是与峨嵋二代齐漱明他们同辈的女仙,但是后来一样拜入峨嵋,成为三代弟子。另外就是那些宁肯在人间多熬岁月,也不愿转世重修的那些,比如盘牟,与笑和尚也是前世良友,但是后来论辈份可是超过了笑和尚一辈了吧?
所以,对于林晓,即便是文始真人也是一样的头痛,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这厮本来在玄都师的嘴里,就是一个变数,是天道五十,其用四九的那个遁去的一,并不在天道大数之内,于是,为了林晓引起的变化,文始真人还真不能自己做主,至少是要找玄都师请示一番的。
灵空仙界,三十三天上太清境大赤天(借佛教说法)兜率宫。
此地乃是老君清修之所,玄都师通常随侍此地。如果没有大事,玄都师基本上不会离开这里半步,所以文始真人要是找玄都师,直接来这里就可以了。
与他处不同,太清境大赤天并没有太多的殿宇楼阁,无边无际的云海之中,只有一座白墙青瓦的朴素道观存在,但是道观门上的匾额上所题写的三个先天神文玉书大字“兜率宫”,却说明了这里是哪里——三界之中老君清修之地。
这里十分的清净,并没有络绎不绝的仙童仙女,也没有无处不在的黄巾力士,就连宫门口都没有一个道童侍立,半掩的门户,赤红的宫门,暗淡的金色门钉,都在告诉来人,这里是一处平素几乎无人前来的处所。
文始真人到来之后,也没有什么人走出宫门迎接,似乎也是习惯了这里的冷清,文始真人降落云朵之后,自己轻轻推开半掩的门户,走了进去。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123章 玄都师的道理
走进兜率宫,宫内的宁静,让原本心中思虑繁杂的文始真人立刻放松了下来,就连原本要讲的东西,似乎都不重要了,头脑为之一清,心胸也为之一阔,原来脸上还有的一丝不满,也不知丢到了哪里,那种泰山崩而不变色的从容,也重新出现在了脸上。
玄都师并没有在殿内打坐,而是坐在二进院里的一棵翠绿奇树之下,一张不大的茶几,上面摆放了一盘一壶两只茶杯,而玄都师座下也不是通常的蒲团,而是一张罕见的摇椅。茶几的另一边,同样摆放的也是一张罕见的摇椅。
这是文始真人走进二进院之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
似是知道文始真人的到来,玄都师并未睁眼,也为起身,只是随手向另一张无人的摇椅一指,示意文始真人做到摇椅上。
等文始真人落座之后,玄都师随手将茶壶拿起,一边摇晃着,一边将壶中茶水倒到茶杯当中,别看还在摇动,却一点茶水也没有漏到杯外,也没有溢出一丝。
整个过程当中,直到茶水倒好,玄都师都没有睁开眼睛。然后除了拿起茶杯饮茶,就连一句话都没有。
文始真人知道,论道行,自己比大师兄差得太远,而大师兄这么做必定有大师兄的道理,而自己都不用问,到了该说的时候,大师兄就会告诉自己——不是玄都师弄什么玄虚,而是其中必有缘故。
过了不知道多久,文始真人才听到玄都师清幽幽的声音:“师弟,师父有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近于道。你可知其中深意?再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此何意也?”
“请师兄教吾。”文始真人自摇椅上起来,整理衣襟,拜曰。
玄都师再一指摇椅,示意文始真人不要拘束,说道:“师弟为了在人间兴吾太清一脉,劳心费力,但为何后辈弟子只能大兴三世?不能长盛不衰?”
文始真人再次起身,作揖道:“请师兄指点。”
“你们太急了,杀伐太重,尤为吾太清一脉清静无为之要旨。何况各方大能都在其中插手,广成子师弟的因果可不是那么好接的。固然未来有大功德,但那点功德也就是完成而已,后辈弟子们自己的功德可是撑不住一个诺大的门派的,再说还是一个能称霸人间的大派。君子之德,五世而斩。以师弟谋划,也只有三世。而且,未来的人间,还撑得起无数修士的存在吗?”
听玄都师说到这里,文始真人心里也有点发虚。的确,就是因为考虑到末劫将临,所以文始真人等人才想到与佛门、玉虚宫合作,在末劫将临之前,大杀特杀,仿效封神,只不过这样一来,留给峨嵋兴盛的时间,确实不多,真的是富不过三代了。
因为按照谋划,待李英琼这个峨嵋三代掌门飞升之后,峨嵋一派留在人间的弟子,还真是大猫小猫三两只,事实上大大地削弱了道门在人间的力量。而佛门虽然在此前大力支持了峨嵋,但是人家亲自下场的极少,而且佛门修行靠的更多是数量众多的信民善士,更不在乎肉身的成就。
但道门不同,道门可不是佛门那种视肉身为渡世的宝筏,过了河,就可以丢弃。道门要想成就更大,可是肉身、元神乃至真灵魂魄一丝不可损毁的。就像现在的人间太清一脉弟子,有哪个不是惦记着童贞成道,就算是做夫妻,也是做个名色夫妻,而不会真的行夫妻之道。而很多弟子即使留下子嗣,也要再转一世,去求完璧吗?(这里边的例子不止一个,就不水字数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面对末世,你让文始真人等人如何来处理这个天地衰弱的局面?他们能想到的,就是通过一场杀劫有一场杀劫,来削减修士的数量,以此避免天地自然消耗过大的问题——想要重开天地也没那个本事啊,尤其是还得开辟的是一个依附于混沌的天地世界,还得将修士转移走,这样才能给地星人间界留下一个恢复和喘息的机会。
没错,就是机会。作为诸天世界的核心,地向人间界是有能力慢慢恢复的,只不过这个时间太过漫长,几乎是要以量劫为单位计算。
想一想太古时代远古时代的两场量劫,就可以知道,那两场量劫,是以争夺天地主角为目的进行的,但是并没有影响六位圣人证道。但是随后呢?巫妖大劫之后,练气士成为主流,对于天地的消耗骤然增加,所以量劫也随之而来。那时候采取的方法,就是封神!
但是封神时代结束之后,练气士依然是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是成就呢?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如今,人间连天仙都能成为顶尖。可是在远古和太古呢?那时可是号称大罗遍地走,金仙多如狗,天仙连炮灰都做不了啊!
”师弟,你知道为什么,区区一个连练气都没有的凡人,能得到师尊亲自为其讲道吗?就因为他是变数!记住了,不要管小师弟做什么,只要不是小师弟有必死之劫,就不要出手,而且,离开这里就忘了吾所说的一切吧。也不要再查看他了,师尊亲自盯着呢。”
“是。师兄。”文始真人打了一个激灵,师尊亲自盯着,这才是玄都师放出来的最大的大招。
只不过,玄都师所说的话,倒是给了文始真人另一个启示,那就是未必末劫会很快降临,甚至都会因为这个神秘的小师弟而永久消失也不一定。
其实说句实话,要不是林晓当年穿越的地点恰好属于楼观道的地盘,而且就在文始真人亲手所建的传承石室,林晓一出现在蜀山世界,就会被其他圣人发现。要知道终南石室虽说是文始真人所建,但那是得到了老君指点的,也被老君作为了日后末劫降临后,道门复兴的道藏所在。
文明的传承靠的是什么?为什么华夏文明能历五千年而不倒?就是两个字:文字!说的更多,那就是文字始终没有断绝!因为历史是用文字记载的,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了自己能够读写的文字的时候,他的文化也就无法继续传承下去,文化被改变了,文明也就终结了!
遍数现代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华夏还能读懂五千年前的文字,因为作为方块字,演变有序,也就传承有序,无论经过多长的时间,都能追溯到远古时代!
而其他三大文明呢?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读懂古金字塔国和古波斯文,以及古咖喱国文字呢?一个个都是靠的猜想,而不是有序的传承,所以,他们的文明失传也就成了现实。
终南藏书就是道门典籍传承的所在,即使千百万年以后,只要华夏文字不消失,这些典籍就能被后人解读,文明就能继续传承,这才是太清一脉对于人道的最大贡献,因为终南藏书里包括的不仅仅是道家玄门的典籍,还包括了当年文始真人收集到的所有能收集到的典籍,诸子百家一应俱全,三坟五典一项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关尹子才能得到老君看重,不仅收为弟子,而且还亲口传下《道德真经》五千言!也正因如此,关尹子才能有文始真人的称号,有如今大罗金仙的成就。
同样,也因为如此,文始真人后来才能布局峨嵋,令峨嵋二代弟子和三代弟子主理未来的小元大劫,因为,对于人道来说,这些典籍就是功德,天大的功德!
以功德换天数,换气运,但是就像玄都师所说,关尹子文始真人太急了,要知道世事无绝对,天道五十,其用四九,还有一个遁去的一,即使有小元大劫,难道就不能有一个异数出现,将小元大劫推后、消减甚至消灭吗?
尤其是接了广成子的因果,是会得到无数法宝、丹药乃至道书,但广成子也不知道未来有没有异数出现,令自己的推算做了无用功。如果一切都是天数,能被推算的清清楚楚,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恐怕只会变成死水一潭。
所以玄都师才强调《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