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蜀山之玄门正宗 >

第135章

蜀山之玄门正宗-第135章

小说: 蜀山之玄门正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相对组织纪律非常好的李家修士,满身的盔甲并不是白给的,数千年的历史早已告诉李家面对妖魔的进攻,自家需要什么样的防护手段,才能保证足够的防护——至少盔甲的重量,对于这些修炼气血的子弟们来说,并不能成为负担。所以李家所有的盔甲上都镌刻有大量的符箓。
    李家虽然主修肉身神通,但是对于符箓的了解和使用,并不陌生,当然李家在盔甲上使用的也并不是什么大威力的符箓,主要是清洁、汲取、转换、坚固、锋利等方面的实用性符箓,如果换了妖怪中有能够针对神魂的法术,李家也就只剩下挨刀了。这方面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数千年来,几乎没有哪头大妖擅长这类法术,至于小妖,一个是这类法术的施展标准很高,一般的人仙境和人仙境以下的小妖虽然可能会,但是每次妖魔大规模袭击之后,就是李家出来进行扫荡的时候,而更多的则是即使李家无力追杀,蜀中各正道都会出动,因为各类妖怪身上可是产出很多炼气士们需要的材料的。
    李家子弟的战阵虽然很强大,但是也只有李家这种千年修炼世家,并且守着蜀中这块宝地,加上无数年来斩妖除魔收集的妖魔身上的材料,才能打造出来这种能对抗几乎所有妖魔手段的封闭式盔甲,这种消耗可不是人间王朝能承受得了的。尽管如此,面对日益消耗的蜀中物产,李家的这种盔甲也是损耗一套,就减少一套,实在是损耗不起。
    就像这一次,要不是林晓主动出手,将来袭的大妖吓退,估计李家即使能战胜来袭妖魔,损失也会超出预期,因为只要不是李家完胜的时候,几乎大部分战死妖魔的尸体,都会被拖走,而不是能够留下来。
    林晓出手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林晓打算借机会脱离李家,多少也是因为暗探李家法阵结果被人家发现了缘故吧,林晓要是不赶紧溜掉,估计就会被李家缠上。李家子弟固然是修炼的肉身神通,但是哪个家族中还少了天资不一样地方子弟吗?李家肯定也有不适合修炼肉身神通,而是适合炼气士方面的人才,难道林晓还要在李家再挑选几个弟子,才能脱身吗?
    林晓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也没少收弟子,但是绝大多数弟子,可都是随林晓的心意找来的,要是半强迫地收几个弟子,林晓的心里绝对痛快不了,到时候心情不一的话,教导弟子也会不一样,那不是误人子弟嘛。
    在现代社会就是老师,也有着为人师表精神的林晓,可是真的不愿做这种事情——难得一个不用被分配学生的世界,还不能随自己心思来过,那可得多憋屈,绝对有违玄门正宗的宗旨的。
    再说了,别看李家这一次几乎可以将来袭的地仙以下的小妖斩杀殆尽,但是要没有林晓的出手,李家能不受损失就不错,所以这一次的收获多少也要记得林晓的人情,用这作为林晓给李家的补偿,也算是足够了。
    这是李家老祖在林晓一去不返之后,才猜测出来的结果,本心里也是打着请林晓挑选几个家族子弟教导的主意,但现在也只能感叹,李家失去了一个机缘啊。活得越久,就越是能看得长远,在李家老祖眼里,活得知识远比活得更多的材料有用处,材料总有用完的一天,而知识是可以永远传承下去的,短期内的确是材料对于李家实力增长有用,但是知识或者说修炼功法却可以保证李家昌盛。
    不过李家未来也有机缘,毕竟李家也算是昆仑派的一个支脉,日后还是从昆仑派得到了一些炼气士的修炼功法,并且一直传承到小元大劫之后的下一个纪元。
    单说林晓,远远地坠着一帮逃命的大妖,直到来到岷江上游,距离都江堰大约三千里之外的群山当中,其位置,就相当于现代社会川省的汶川左右的地方,在那里出现了一处骤然收紧的陡崖,形似一处险峻的关隘,而关隘之上数十里外,山坡上现出一个规模庞大的祭坛遗址,祭坛下方的江水中心,则是一处巨大的漩涡。
    林晓远远地就看到已经有三五头大妖一个猛子扎了进去,连个浪花都没有溅起,就消失不见,并且久久不见有其他动静。林晓摸着下巴上变化出来的花白长髯,心想,这里大约就是所谓的岷江龙神所在的龙宫了。再看看一旁山坡上的祭坛,林晓心中又是一动,说不定这处祭坛也有蹊跷之处呢。
    依旧是用太清神光掩住身形,林晓悄悄地接近了祭坛的遗址,近前细细观看。
    祭坛损毁地极为厉害,如果不是林晓站在高空,能有一个全面的视野,都不会看出这处遗址是干什么用的,而且要不是这处遗址上依旧还有一些深山野人供奉的香火,林晓也会摸不着头脑。主要是这里的建筑规模实在是很庞大。林晓见识过这个时代大隋帝国的国度长安城,那还是近两百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长安城就已经是占地百里的超大型城市了,可是现在看到的这处遗址,粗略估计下,比长安城也消不了多少啊,至少也有七八十里的占地。
    按照蜀山世界与现代社会对于数字的统一认识,这处遗址的核心地带,也就是一个庞大多层的环型建筑遗存,其每一环之间的距离,都应该是以“九”为基数来设计并建造的,也就是说,最核心的圆形建筑,应该是直径九十步,也就是大约不到六十米直径的圆形;而第二环就应该是九百九十步,大约六百米以上;第三环玖仟玖佰九十步,那就是六千多米了。
    要是再考虑到祭坛还需要的其他辅助建筑,这里的建筑遗存占地七八十里,还真不算多。但是,在这样的穷山恶水的地方,这样的建筑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尤其是,林晓还在这处遗存上空感受到了淡淡的法力波动的气息!绝对不正常!
    而且,距离这处建筑遗存越近,林晓就感觉飞行起来越艰难,慢慢的法力消耗也越来越大,飞行速度也越来越慢,甚至有种预感,就是再往前飞,就会有种种不详发生。既然有了这种感觉,林晓也只好将落地面,步行前往一探究竟,此时对于遗址的好奇,战胜了顺藤摸瓜、掏了妖魔老巢的心思。
    林晓降落的地方,距离那座遗址还隔了一座大山。林晓看了看,要是一般的百姓,翻越大山肯定是不现实的,且不说这里的大山有多么的陡峭难行,就一个山体的高度,就会让绝大多数的青壮男子感到绝望,因为这里的随便一座大山,都有六七千米的高度,再加上山中绝对少不了有些道行的妖兽,因此大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难以逾越的所在——记住了,这里本身就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并且从这里再往西南,就是妖兽遍地的莽苍山!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240章 136祭坛,大禹祭坛
    林晓是跟着一帮子逃窜的大妖,沿着岷江江水朔流而上的,只不过所有大妖都是借助岷江水系“龙神”之力飞行,紧贴着江面飞行,不仅省力,而且速度很快,却没有遇到林晓这种遇到祭坛禁空的情况。
    林晓落下来的地方,恰好就是适才看到的那座关隘一样的大山脚下,只不过是关隘江流下方。这里零零星星也有十几栋建筑存在,看来还是有不少人生活在这里的,只不过距离江面最近的一家建筑,也有百丈以上的高度。
    林晓的到来,竟然还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大约是与外界距离太远,尤其是很少见到林晓这种打扮的道人吧。这里人的口音,也与都江堰一带的蜀人大有不同,呕哑嘲哳听起来十分的吃力,不过加上比比划划,林晓总算弄明白了这里的人到底在说些什么。
    原来,这里生活的人,自认为是当年跟随大禹治水的部落后裔,只不过数万年下来,部落早已繁衍生息,扩散到了岷江下游很多地方,这里的人们只是负责看守、清理山那边的遗址的,由于差不多三十年一纪才会有山外来人到此祭祀祖先,并且和山里的人交换,所以这里的人多少还并不闭塞,倒是出乎了林晓的意料。
    不过山区生活艰苦,才是真的,不仅粮食收获很少,尽够糊口,而且还要忍受水中妖怪的欺压——这还是因为此地距离祭坛不远,水中也好,山里也好,很多妖怪不敢过于接近,不过这些妖怪却可以驱使那些没有灵智的野兽前来骚扰,实在是牵扯了山民的大量精力。
    林晓对于山民的艰辛也很同情,但是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因为生活艰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即使有岷江作为水上交通要道,但是江水中还有无数的明礁暗礁,要是不将这些礁石清理干净,就算是林晓将岷江的所有大妖、小妖全部斩杀,也解决不了水上交通的问题。
    这种情况,就算在林晓出生的现代社会,也是到了新华夏成立之后,集中国家力量,才能跨越无数高山大河,将铁路沟通了每一个省和市,但是即便是蓬勃日上的共和国,至今也有县一级的地区没有能够保证通行公路,就不要说铁路了。
    想当年汶川大地震,共和国是动用了直升机,才能在第一时间进入到汶川震中的,那可是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家实力飞速增长的时代。而这里呢,还是相当于林晓出生的世界隋唐的时代,仅仅就历史进程而言,还没有到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再说这里还是一个仙侠世界,有妖、有怪、有鬼还有邪魔妖道存在,加上正道仙佛,这些都是能移山倒海的存在。
    饶是如此,蜀中联通大江中下游的要道三峡,还有无数的暗礁存在,这可是连仙佛都弄不掉的!何况这里地处岷江上游,属于穷山僻壤的地方,也就更没有谁来到这里梳理河道了。
    绕过飞沙关,就能远远地看到山民说的那处祭坛,那是建立在一座山脊终端的平地上,估计也是先人们用人力开凿出来的地方,结合林晓在天上看到的地势,这道山脊和江对面的山脊正好形成了两条山龙,中间夹着一条水龙的样子,而且这两条山龙的龙口正好卡在这条水龙的腰间,而岷江江水中间的巨大漩涡,就好像水龙的伤口,估计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妖怪陆陆续续都投身进去的原因——有了大禹祭坛的存在,就等于直接打开了通往岷***水眼的通道,形成了一个最快捷的方式。
    不过就在林晓走向祭坛的路上,仔细观察漩涡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漩涡正在慢慢缩小,虽然速度并不快,但是按照林晓测算,大约两个数时辰之后,这处漩涡就会消失。看来这是水中的主事大妖发现了不对,于是打算将水眼大门关上,拒敌于洞门之外了。
    这如何能让妖怪们满意了,必须得趁着洞府通道还在的时候,就冲进去。要知道基本上是个仙家洞府,就会有护洞或者护山大阵,尤其是这种前古时代就存在的水府,禁制威力就更加强大——复杂倒是未必,但是一定威力强大,而且更加的原始。
    虽然这类前古时代的阵法禁制并不复杂,但是即使是林晓这种天仙要说破解也十分困难,关键的地方倒是在于这类禁制需要耗费的法力,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就算是林晓这样的天仙也需要不止一个同时输入法力,才能正常的开启。估计这也是大妖们没有年年袭击都江堰的缘故吧。因为就林晓看到的那些逃走的大妖,其中修为最高的也不过就是地仙圆满,距离晋升天仙可不是差的一星半点,如果未来没有奇遇的话,估计今生也就是如此了。
    心里确定了如何行动,林晓的脚步就开始加快速度了,虽然飞行被禁止,但是天仙一级的修道者奔跑起来,也是要比当年给李青准备的那匹野马王要快得多,飞沙关到祭坛遗址这百里距离,也不过一个时辰的问题。不过林晓跑着跑着,总觉得不舒服,天仙呐,贫道可是天仙,竟然只能这么奔跑,是不是有些掉粉啊?何况那些大妖虽然时沿着河道贴着水面飞行,可是祭坛距离江边并不远,按说江面也应该是属于被禁制的范围,那么为什么呢?
    于是林晓就开了脑洞,会不会这里实际禁制的只是高空,而不是低空,比如距离地面十丈或者二十丈、三十丈的低空就能飞行?那就试一试吧。
    一种快要哭出来的尴尬表情出现在林晓的脸上,就像林晓猜测的那样,贴地十丈之内,还真是不禁飞行的,而且这种禁制还不禁止没有灵智的飞禽——当然只是在祭坛正上方还是不行的!
    既然能飞,那么就飞吧。林晓的速度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天仙剑遁是何等的高速,从奔跑到御剑飞行,也就是眨眼间林晓就已经扑进不断变小的漩涡当中了。漩涡中倒是没有布置什么阵法,但是只是一样极速旋转的水流也就足够了,即使是林晓这种天仙都觉得一阵子的头晕眼花。如果要是正常的一个方向的水流急旋,林晓倒也无所谓,只不过这里的漩涡乃是出自前古水府禁制,看似一体的急流,实际上却是分为了千百股不同的水流,各自的旋转方向也有所不同,甚至还有上下游走的,人在漩涡当中,身体各个部位都会有不同方向的拉扯之力,这还是多亏了林晓的太清神光修炼到了神动气动,心神相合的地步,能随着水流旋转的方向自主调整,否则就是这个漩涡都能教一般的天仙受伤不浅。
    其实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毕竟这是水府,是当年龙族龙宫所在,自然进出这里的都是水族,而水族的模样自然是很适应这种混乱繁杂的水流冲击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林晓的道行法力在这里摆着,何况太清神光无形无相,就算是法力等同于林晓的天仙,在不明底细的情况下,也照样发现不了。(同级别的自然是这样,要是面对的对手等级相差悬殊,还是能够被人家察觉出来问题的)
    于是林晓就有惊无险地顺利从漩涡下到了水府禁制之外。
    如同林晓见过的紫云宫金母水府一样,这里的水府之外,也是有一处避水牌坊存在,在牌坊正中,是四个古拙蝌蚪文字,即使不识字的人见到,也会第一时间知道是什么:岷江龙宫。
    看到这四个蝌蚪文字,林晓放下心来,到地方了,就让贫道看看这龙宫中,到底是何妖占据了龙神大位,在这岷江兴风作浪,危害人间。
    此时,林晓已经下了将这里的妖怪一网打尽,绝不放过一个的决心,以往的话,林晓觉得自己还是很仁慈的。
    现在龙宫之外布置新的禁制,林晓的本体在小南极修炼三垣二十八宿星神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参悟从终南石室中看到的经书,尤其是林晓最喜欢的符箓一道,下得功夫最多,现在也达到了不依靠法器、法宝,单单以符箓为根基,就能布设大阵的程度,虽然对付不了天仙,但是对付这里最高不过地仙的一帮子大妖还是没有问题的。
    布好了一个六合迷踪大阵,封闭了龙宫的出口之后,林晓再起太清有无形神光,钻进了牌坊下的龙宫通道,如鱼游水一般,就来到了龙宫的宫门,然后借助两扇大门之间的一点点缝隙溜了进去——守门的小妖也只不过就是能感觉到一缕水流的波动。
    龙宫之内别有天地,自避水牌坊之后,整座龙宫上方就好像罩住了一个无形的光罩,下方并无一点水渍,如同在陆地上修筑的殿宇一样,有河流,有玉桥,有假山,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青之草,处处柳绿花红,步步亭台楼阁,真是一步一景,让人流连忘返——至少林晓此时已经沉浸在美丽精致的景色当中,有些不能自拔了。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241章 137祭坛,大禹祭坛2
    幸亏林晓没有解除太清有无形神光,要不然就林晓这种状态,早就触动龙宫中无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