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之玄门正宗-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为了转移李青的注意方向,林晓可是将这一套本事拿了出来,而这些还都是林晓其他弟子没有得到过的东西,李青现在可是独一份!
话说回来,这也是李青的道行法力都是七个弟子中最弱的那一个,刚刚入门,连筑基都还没有完成呢。
不过如果考虑到李青参与大战,而且还是隋军的先锋大将,李青没有筑基,其实是一件好事。只要没有筑基,那么现在所有发生的杀戮,就只能按照凡人间的办法处理,两国交战,更是无法计量业力。但是如果李青已经用太清心法筑基,那么就要算是修道人加入了人间的战争,属于仙人对凡人的杀戮,那么就要按照天道规则,来计算业力。
就好象林晓解决了那么多的蛊虫,免除了中原民众的一场杀劫,却没有得到功德这件事,就是因为在免除劫难、获取功德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凡人士兵的死伤,同样是增添了大量的业力,所以等于是林晓为了救一人而杀一人,而功德和业力的抵消比例又不同,故此当这一仗结束后,应该得到的功德没有得到——但是这并不代表林晓今后不会因这件事得不到功德,既然受益者会因为原本的轨迹改变而获得生存的机会,那么那些功德也会延迟给付,变得细水长流了。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186章 千军
天明时分,连夜清理蛮族先锋大营的隋军将士面色怪异地返回了隋军大营。
没有蛮族人马的尸体,只有遍地的衣甲器械,还有一簇簇地马尾和头发,最多的就是遍地灰白色的土灰,不经意间被隋军士兵一脚踩下,就会轻飘飘地在半空中飞舞很长时间,久久不会落地。
开始时,还是黑夜,基本没有隋军士兵注意,只是觉得蛮军大营不干净,到处是随意倾倒的垃圾,但是随着天光大亮,忙碌了一夜的隋军士兵终于发现了真相——所有的飞尘来源的位置,都会有一束马尾或者一捧乱糟糟的头发!
真相大明的同时,恐惧和诡异也笼罩上了隋军士兵的心头。于是李虎就在大帐中接到了这样的禀报——
“报,哦报报,将军!我军昨日一战,己方阵亡士兵两万三千人,重伤七千一百,轻伤三万六千五百,总共是七万六千六百余人。击溃蛮族先锋五十万大军,其中中军战场清理出的尸体有十万余,俘获投降蛮军二十余万,逃走近八万人,其余不知所踪,”
下方报告战场作战总结的长史说到这里,看了李虎一眼,低声说道:“那些不知所踪的蛮族是被不知从何而来的大火所吞噬的,尸骨无存,就连身上的金属也没有留下半点,实在是无法统计。”
李虎点头,示意长史继续报告,而自己的心头也涌起一阵阵的酸水来。
前天林晓带领李青暗中潜入大帐后,李虎就问过林晓,仙人既然有无量法力,能排山倒海,为何不能直接使个法术,将来犯蛮军一鼓成擒,或者干脆一把火烧个干净?
林晓给李虎做了解释,不是仙人的法力不够,而是其中的业力深厚,实在不是任何一个修道有成的修士愿意掺和的,就连李青要不是还没有奠定道基,一样是不会再度出现在两军阵前,就更不要说上战场作战了,而自己也是因为能借助于李青的师徒关系,凭借李虎家族的气数进行遮掩,这样才能略施道术,不至于受到大军军气的反噬。
即使如此,林晓在李虎大军中也不能多出手,因为出手次数多了,李虎的气数就掩盖不住林晓藏在军中的事实,到时候,蛮族的萨满巫师和请来的番僧就敢借此为由对李虎大军施法,到时候林晓一个可是应付不来那么多巫师和番僧对大军的出手。
李虎知道林晓说的有道理,毕竟上百万的大军扎营,不可能集中一地,只要略一分散,那就是联营上百里的地方。林晓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力同时防御那么大地方的周全。
不过军中长史随后带着颤音的汇报,再度让李虎集中了精神:“蛮军大营中收获的都是草料和粮食,肉食一点没有,就连我们估计的数十万战马都消失一空,而留下的只有数十万束马尾,如果要是单算马尾,与我等估计的数量倒是没有差别,但是马尾所在的地方,竟然是无数的灰色粉尘,下官与同僚们亲眼所见之后,心中只有一种认识,只是不知道如何向将军说明。”
一听长史说的是这个,李虎又没有了精神,说实话,此前林晓侦查回来,就把事情对李虎说了,结果就是闹得李虎一宿没有睡着,只要一闭眼,满脑子就是无数飞舞的蚊蚋,支楞着尖利的口器,对着李虎的脖子就是一叮,然后就是大口大口地吸血………………
只要想一想那个画面,李虎就浑身起鸡皮疙瘩,那个不自在。现在听到长史再次提到了这档子事情,李虎更不愿多想多说:“就按你们猜测的结果写吧,不要再向老夫禀报了。老夫要先休息一会儿。”
长史和几个文官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共同对李虎施礼,躬身退下。走到大帐之外,几个文官悄悄嘀咕起来:“莫非国公早就知道了那是怎么回事了?”“莫不是国公爷和咱们猜的都一样?”“你们不知道,国公爷身边有神仙护佑,区区几十万蛮子,只要仙人一挥手,就把他们碾成霁粉了。”
这个仙侠世界的武将虽然不能上天入地,但是耳聪目明上可比林晓原来的世界要强,几个文官也是马上抡得动刀枪,开得了强弓的纠纠丈夫,可不是江南水乡的南汉帝国的文弱书生,他们的嗓门一样不弱,虽然是尽力压低了声音,但是在李虎这样的大将耳朵里,依旧是清晰得很。听到他们的议论,李虎心中感叹,到还是最后一个瞎猜的说中了,李虎身边是有神仙,但那十万蛮军和数十万马匹可不是自己身边这位神仙的手笔,而是蛮族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倒是昨天一战被烧死的大概有两万左右的蛮军,才是林晓无意间的手笔所致。
不过,仅仅这无意间的一招,就另蛮军损失了两万,要是这样的手段再用上几次,恐怕就算是千万军民也会同样华为霁粉吧?还好林晓说清楚了为什么修道人不干涉王朝,不能轻易对凡人出手的原因,否则别看李虎对于李青拜师林晓十分的高兴,但同样很担心林晓今后会借助李青的师徒关系,来干涉李家的未来——仙人的力量是李家无法抗衡的!
一日无话,一夜又无话——李虎命人将原先的蛮族先锋大营一把火点着了。
熊熊火光掩盖了一切原先蛮族萨满们留下的罪恶痕迹。
不过大火并没有燃烧太长时间,因为隋军几乎将蛮军大营的一切都搬了个干净——就连死去的蛮军士兵身上的衣服都让投降的蛮族收拾走了,而原来的那些军帐也归了降军所有,总不能让他们席地而卧吧?都是上好的劳动力啊。
结果实际上大火燃烧的只剩下原来蛮军扎营地方的无数枯黄野草,留下的是一块块焦黑的痕迹。
在大火熄灭后的第二天,蛮军大军主力就来到了鸡鹿塞。他们没有选择原来先锋军队的营寨遗址,好像防备着什么一样,向侧方移动了十里距离,重新扎下了大营。
不过这样一来,隋军就有些别扭了,因为原本蛮军先锋大营与隋军大营是正好面对面,而现在错开了十里地,就等于隋军是斜向面对蛮族大营了,当然因为蛮族不仅向侧翼移动了十里,还想后后退出了原来的大营覆盖的土地,实际上现在两军比原来还要更远,足足有两百多里。
蛮军主力到达之后,连续三天没有一点动静,到了第四天,隋军斥候才发现蛮军大营开始出兵了,与蛮族先锋不同,没有步兵,只有一色的骑兵,大队大队的骑兵,山崩海啸一样,开始向隋军大营的方向涌来。
李虎得到斥候的报告,不敢怠慢,立刻命令全军准备,可惜的就是隋军即使拥兵百万,骑兵的数量也只有二十万之众,打造出来的重装骑兵,也不过勉强达到八万之多,这还是在与蛮军先锋一仗之后,俘获了大量的蛮军战马后才刚刚扩充的。
不过还好,隋军终归是防御作战,不必远涉百里去进攻蛮族主力,只要在自家大营门口布下阵势就可以了。
这一次,李虎可是将大隋帝国看家底的军械都搬了出来,为的是防止蛮军骑兵不顾一切地对隋军大营的冲击,靠着兵力上的优势,一举击溃隋军大营——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就是最强大的武器:弩车!
顾名思义,弩车就是架设在战车上的强弩,发射的弩箭,还不如说是弩枪,射程足有数里之遥,面对骑兵集群的冲击,只要一发弩枪的射击,就足以穿透十余骑蛮族骑士,原本属于城墙上布置的重型武器,是蛮族骑兵最大的克星,也被李虎不辞辛苦地命长子李延伯从后方运了过来,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如果说隋军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百万蛮族骑兵不害怕,那绝对是说笑话,但是一想到身后就是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想到前几天对蛮军先锋的胜利,即使是腿肚子依旧在哆嗦,但是眼睛里露出的却不再是恐惧,而是血一样的杀气。
就在蛮军大队骑兵到达隋军大营前方的蛮军先锋大营的遗址同时,隋军也几乎全军出动,布下了厚实的防御大阵。与此前面对蛮军先锋不同,那时候是刀盾兵居中,而骑兵分列两翼,是纯粹的防御阵型,而现在却是骑兵,尤其是重骑兵居中,刀盾兵分列两翼,是一种对攻的阵型!
没错,面对蛮军今天以骑兵为主的阵势,如果刀盾兵居中,骑兵两翼,势必无法将骑兵集中使用,有被蛮军各个击破的可能,等到骑兵被蛮军击溃,那么隋军就陷入了绝对的被动。没有了可以机动作战的骑兵,进无可进,退无法退,等待隋军的就只有战败一条路可走了。
所以,李虎以骑兵居中,步兵为两翼,就是要集中骑兵,给予突前的蛮军一个沉重的打击,避免骑兵的损失。当然了骑兵居中,也并不是单纯的只有骑兵,李虎将全部的弩车都布置到了骑兵阵型当中,就是要在蛮军冲锋时,先声夺人,对蛮军骑兵冲锋的石头进行削弱!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187章 惨烈
与一般的弩车相比,李虎的弩车里有一部分是经过巧手匠人改造过的,那些弩车发射的不是弩枪,而是一口口形似弯月的刀片,内外开刃,锋利无比,只要一发射出去,月牙儿似的弩刃就会飞速旋转,所过之处,必定是人仰马翻,断臂残肢满地,是一种直接也杀伤肢体为目标的凶残设计。
除了发射的东西不同,这种月牙儿弩车的高度还比原先普通的弩车要低矮不少,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人马的腿。大多数时候,就算是隋军大将身着的明光铠,对于腿部的防御,也要比上半身少了不少,而战马就更是如此,就如同陷马坑、拌马索一样,马儿的四条腿也是最脆弱的地方。
虽然隋军十分缺乏马匹,很少愿意对地方的战马下手,但是面对蛮军的绝对优势,李虎可是顾不得许多了——是保住隋军士卒的性命重要,还是俘获蛮军的马匹重要,在此时此刻,没有人会愿意选择蛮军的马匹!
同样,为了避免蛮军大队的骑兵集中兵力攻击自家的步兵阵型,从蛮军到来的那一天开始,李虎就命令士兵在预想中的步兵阵地前方开挖陷马坑。
如同弩车一样,隋军的开挖的陷马坑,并不是那种长宽皆有一丈大小的大坑,那样效率太低;而是挖掘的是那种只有碗口粗细,深达一尺半的小坑,只不过因为坑不大,所以挖的十分高密集,遍布预设阵地的前方,纵深达到了三四里!
只要蛮军骑兵敢于向隋军步兵冲击,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碗口大小的窟窿,可不会妨碍士兵们的脚步!
蛮军统帅也是曾经屡次与隋军打过交道的,更不要说多年前还作为蛮族的王子率领外交使团前往雒阳拜见过隋皇,对于隋军的战术和装备,乃至战斗力都有深刻的了解,甚至还亲自与隋朝的勇士比过武,虽然此时看不到隋军步兵阵列前方有什么埋伏,但是至少知道隋军一定没安好心,而且中央方向集中了骑兵,看起来是要进行骑兵的决战,但是其中一样包藏祸心,不能不小心谨慎从事。
当然,小心谨慎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这位蛮族大汗麾下的军队,要是不顾一切的发动蛮军骑兵的集团冲锋,面对李虎预备的八百辆弩车的打击,别说是现在只有两百五十万人,就算再加一倍的兵力,也是一样会崩溃的!——打仗可不都是看兵力多少,才能够决定胜负的!
当年南汉帝国最后一次对北方军阀的大胜,就是如此。
同样是来自与陇西、关中的将门豪强符家的子弟兵,为了南下取代南汉帝国的统治,集中了能搜集到的几乎全部的北方兵力,包括有一百二十万骑兵和近五百万步兵兵临大江,结果被南汉帝国大将谢玄率领八十万南汉帝国精锐逆袭。
黑夜之中,符家的军队因为军队数量过于庞大,无法及时通讯,加上谢玄派出死士在符军中大肆散布谣言,结果作为先锋的数十万符军发生了营啸,前锋兵团崩溃,并且倒卷了符军的中军,谢玄率领南汉帝国军队不断穿插,不断驱赶乱兵冲击依旧保持完好的符军营寨,结果就是此一战,迫使符军损兵折将,不仅南汉帝国收回了此前被符家军队占领的全部城池,还将符家逆推了两千里之遥。
而这一战的结果在战事结束后,还继续发酵,屹立北地五百年、还出过一位东汉帝国时代的皇后的符家,就此彻底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首开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世家门阀迅速衰败、消失的先例,同时也创下了一个世家门阀败亡速度最快的记录。
与隋军相比,蛮军虽然兵力庞大,但是指挥起来与当年的符军一样,都存在着过于臃肿的问题,如果要是发挥兵力优势,那么就只有两种选择,其一就是不管不顾,全军一次性压上,依靠人海战术,将面前的隋军冲破、淹没,但后果很可能即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且这一战之后,蛮军就会再也无力横扫关中、关西。对于蛮族来说,这是不得已的选择,这样只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大削减了蛮族的人数,使得剩下的蛮族能得到充足的过冬物资。
第二种选择,就是轮战。依靠人数优势,不间断地派上小股兵力,发动进攻或者是骚扰,始终让隋军得不到休息,等到隋军士兵筋疲力尽之后,蛮军大军主力再发起雷霆一击,彻底击溃疲惫不堪的隋军,取得完整的胜利。
作为蛮族统帅,蛮族的大汗,多摩郁谷深知一拥而上的打法,实际上对付隋军并不适合,毕竟两军交战,接触面相对狭小,百万大军不可能同一时间接触,那样做反而是浪费兵力,还不如使用自己一贯的作战方式——狼群战术。
所以在看到隋军出营列阵,而且将骑兵布置在了中央,多摩郁谷就下了决定,让从属的上百个小部落,抽调兵力,以五千人为一队,轮番冲击隋军骑兵方阵,并且不管己方伤亡的数量多少,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让隋军有休息的时间。
正当日上中天的时候,第一波蛮族骑兵开始了对隋军的进攻,而第二、第三波也组织好了冲击的阵型。
站在高高的瞭望台上的瞭望兵准确地把观察到的蛮军动向告知了下方的传令兵,传令兵再骑马跑到李虎身边报告蛮军的动向。
蛮军的动向并没有出乎李虎的预料,或者不如说是李虎迫使蛮军做出了现在这样的选择,所谓大将,就是要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指挥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