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仙百年-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兆吉的哥哥秦兆安,已经死了十多年了。
秦兆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秦汉忠继承了几千亩田产,二儿子秦汉厚在宁波城里做生意。
秦汉厚有三个儿子,老大秦蒙,筹资开了一家“洋服店”,也就是做西服的买卖,过两天就要开业了,给魔都这边来了封信。
按理说,这种小事不会惊动秦笛出马。
不过,这年月的西服店并不简单。
秦笛不知道宁波的情况,但他知道魔都的行情。
当时gentleman的全套标配如下:一顶呢帽或草帽(呢帽应该是英国的HATMAN或STAYSON,次一些是国产“小吕宋”或“盛锡福);一套三件头西装(面料首选进口TOWNTEX或DOMAFLRE或其他英国花呢,国产“章华”或“协新”呢料次之);内衣、衬衫和领带或领结(衬衫首选VAN HEUSEN或ARROW,“司麦脱”或“康派司”次之);袜子和皮鞋(皮鞋要穿进口的SAXSON或FREEMAN)。其他:皮带、吊裤带、袖扣、领带扣针、襟针、打火机、烟斗(DUNHILL或者3B牌)、香手绢、钥匙链(SWANK牌镀金钥匙链)、钱包。
除了看起来很时髦,在那个年代穿一套体面的衣服,还会带来很多切实的好处。
正如周长庚在《魔都的少女》所写:“在魔都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bian)宜。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的车掌会不照你的话停车,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地检查入门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所以,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
各行各业都有公会,西服业也不例外。1927年十月魔都筹建新服业公会,规定西服业会员根据资本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关于西服的定价则分成甲等、乙等、丙等、丁等、戊等五种,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甲等(best class)600元、乙等(special class)330元,丙等(firstclass)275元,丁等(second class)250元,戊等(third class)220元。
即便搁到21世纪,一套西装的价格,也不过如此了!
虽然说,旧时魔都的西服是纯手工制作,以后的西服多是机器制作,但这时候的美元,也非后来的美元可比。
秦笛无意于投资服装业,不想把很多小本生意人击垮。这时候魔都有四百多家西服店。他要是一进去,就像大象跳进池塘里,便没有小鱼小虾的活路了。
秦汉承因为报纸上说秦家男人都是废物,这两天心里憋着一股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所以指示儿子去宁波走一遭。
秦笛想去武夷山修炼,所以就顺便答应了。
第165章 方家糖业
第二天,秦笛和晏雪,跟着小叔秦汉旭,从黄浦江坐船前往宁波。
短短的一段水路,竟然花了他们一天的时间,等到天将黑才上岸。
秦笛有些后悔,心想:“早知如此,我就不跟小叔一起出来了!”
如果只是他和晏雪两个人,可以直接踩在水面上跨过大海,或者沿着钱塘江绕个大弯,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随后,三人坐着黄包车,来到秦家老宅。
这个老宅位于七塔寺的西边,算是秦家的祖宅,秦家老太爷留给秦兆安,秦兆安又传给了秦汉忠。
因为秦兆吉的坟就在附近,所以秦汉旭领着二人来到这里。
秦笛在这里见到了堂伯秦汉忠,秦汉忠快70岁了,穿着丝绸的长袍马褂,一看就是乡里财主的模样。
秦汉忠摆设宴席,热情款待三人。
其实上次秦兆吉入葬的时候,秦笛就见过秦汉忠和秦汉厚,但因为当时他心情不好,上头还有秦汉良、秦汉承、秦汉旭一起过来,轮不到他这个小辈出面,所以他也没和秦汉忠这位大堂伯说几句话。
席间作陪的有秦汉忠的长子秦铿,秦铿的年纪只比秦汉旭小两岁,也接近50岁了。
众人一面喝酒,一面攀谈。
他们虽然不了解秦笛,只从报纸上偶尔读到,说秦大少不务正业,但秦笛毕竟是秦汉承唯一的儿子,秦汉承的生意做得非常大,偌大的家产必然落在秦笛手里,所以他们不敢小看秦笛。
晏雪并没有坐在同一张桌边,而是坐在另外一张桌,被主家的女眷殷勤招待着。
秦汉忠端起酒盅,一面跟秦汉旭劝酒,一面说道:“我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我也不行了,趁现在还能吃喝,咱兄弟好好喝一杯。”
秦汉旭毕竟年轻,喝酒不在话下,“吱”的喝完一杯,道:“大哥,你守着老太爷留下的田产,日子过得咋样?”
秦汉忠苦笑:“我这点田产算得了什么?这年月,守着田产没出息,真要想发财,还得靠做生意。”
“这么说,二哥那边日子好过一些?”
“那是自然,他继承了码头那一摊,这两年赚了不少钱,所以才想起开洋服店。”
秦汉旭转头问秦铿:“我听你上次来信,你还入股了方家的元生糖行?”
秦铿点头:“是的,前些年我和爹商量,将家里的存款拿出来,在元生糖行入了一股。”
秦笛从旁插言,问道:“你们说的方家,是什么人?”
秦铿笑了笑,道:“兄弟你生在魔都,不晓得宁波商帮。方家是宁波商帮里非常有名的一家,你是否听说过桕墅方家?”
秦笛微微颔首:“明白了,1796年,桕墅方家族第一代方建康,在魔都开设“方泰和糖行”。1821年,方建康的堂弟方介堂,开设“方义和糖行”。1828年,桕墅方家族第二代方润斋、方梦香开设“方萃和糖行”。方家做生意上百年,按理说,他们不缺钱,怎么会让你入一股呢?”
秦铿答道:“他们想筹钱办一家皮革厂,所以转让出一部分糖业股份。我当时以为这是一笔好买卖,所以咬牙投进去50万大洋,然而进去之后才发觉,这行当赚不来大钱!每年的收益还不到一成呢。”
一成的收益率的确不多,因为好的投资,有可能一年赚三四成。
秦汉旭摇头笑道:“你也不想想,如果是一块肥肉,方家怎会拿出来呢?”
秦铿苦笑:“这不是没经验嘛。好在也没怎么亏。”
秦笛忽然问道:“元生糖行的进货来自哪里?”
秦铿回答:“主要是菲律宾和印尼,那里有华人的农庄,雇用了很多当地人。”
秦笛沉吟道:“大哥,你去问问方家,能否将糖行的生意转让给我?”
秦铿吃了一惊:“这恐怕不可能。方家糖号不止一家,有元生、元益、元裕、元惠和、方义和……总共9家糖行,股份错综复杂,总股本超过2000万……”
秦笛微微一笑,道:“资金不成问题。大哥,你若能帮我将方家糖业拿下来,我让你在元生糖业的投资,年收益率提升到三成,怎么样?”
秦铿心动了,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年能多赚10万块!那自然是好事!可惜糖业是方家的祖产,我估计他们不舍得全卖。”
“你去问一问嘛。我只要拿下一多半股份,控股51%就好。”
“好吧,我去帮你问问,只怕他们会狮子大开口!”
“没事。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秦汉忠老了,又是老地主心态,一听说要投资千万,就忍不住担忧,好意提醒道:“大侄子,这么大的手笔,你能做得了主?万一都赔了,可不是小数目!”
秦汉良接过话茬,笑道:“大哥,这件事秦笛能做主。”
稍停片刻,秦铿忍不住问:“我听说秦氏粮行只做粮食买卖?怎么又想做糖业生意了?”
秦笛笑了笑,道:“除了粮食以外,还有奶粉,大豆和肉类罐头。我还想扩大经营,将食用油和白糖纳入其中呢。”
其实,他之所以忽然关注糖业,是因为想起来一则新闻:二战期间,日本商品极度缺乏,白糖的黑市价格,上涨了700倍!
如果涨2…3倍,他懒得理睬,问题是张700倍啊!别说700倍了,就算一百倍,那也了不得!
而且不光是日本,估计届时魔都和中国内陆也差不多,所以这是一笔大买卖!
虽然说钱财多少,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不过若是能赚一笔日元,将21世纪知名的27000家日本老店买下来500家,想想也是一件开心的事!即便买不了500家,能拿下50家也好啊!
再者说,白糖也不算战略物资,日本人多吃一口糖,也无法战力倍增,所以算不上资敌。
第166章 租借糖行
次日,秦笛、晏雪和秦汉旭去上坟。
他们在青石修葺的坟墓前焚烧香烛黄纸,心情沉痛的祭奠了一番。
等到傍晚,秦铿传来消息,说:“方家第五代传人方液仙想见你。”
秦笛一听,心道:“这名字取的好!我是仙人转世,都不敢带个仙字,你一个凡人,敢这么高调,不怕遭天妒?”
方液仙,是民国时期中国有名的实业家,化工业的先驱之一,有“日化大王”和“国货大王”的称谓,可惜才活了47岁,就在1940年去世了。
秦笛没见过方液仙,但他记得历史上的方液仙,因为拒绝担任汪伪政府的实业部长,所以被日本人杀害了!换句话说,这是一位令人钦佩的民族英雄。
又过一天,接近中午,秦笛穿着一袭蓝布长衫去“太白楼”赴宴,晏雪则穿了一身简单的印花旗袍。虽然如此,一人玉树临风,一人风姿绰约,依旧显示出与众不同。
秦铿领着他们来到地方,介绍彼此之后,便借故离开了。
在一个雅致的单间里,总共坐了四个人,除了秦笛和晏雪外,就是方液仙和一位年轻的女子。
方液仙比秦笛大七岁,虽然只有40岁,但是面型瘦削,浓眉大眼,嘴唇上边留着小胡须,整个人看上去颇显老态,好像有五十岁了。
而秦笛因为常年修炼的缘故,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晏雪更像是十六七岁的少女。
方液仙先跟晏雪见礼:“雪姑娘是一代歌仙,你在魔都的演唱会,我可是亲自去听了,还捐了十万元呢!”
晏雪笑着回礼:“多谢方先生慷慨解囊。”
方液仙道:“当时秦先生捐了一百万,而我囊中羞涩,实在是汗颜。”
这么简单的两句话,顿时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显得没那么陌生了。
旁边年轻的女子笑着道:“我哥大部分时间住在魔都,没想到跟秦先生在这里见面。我叫‘方液香’,很喜欢雪姑娘的歌,是专门过来见她的!”
这话说得不尽不实,其实她不知道雪向晚会来,只是想过来看看秦大少,是不是像报纸上说的那样英俊,要不然凭什么列入民国四大公子之一?雪向晚又怎会答应嫁给他呢?
不一会儿的功夫,桌上罢上了一些小菜。
众人都没怎么动筷子,只是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方液仙道:“听说秦先生对我家的糖行感兴趣?”
秦笛点头:“没错,我想问方家有没有放手的意思。若不然,我再成立一家糖行,恐怕会跟方家有冲突。”
这话带着一丝威胁,如果换一个年轻人,说不定拍案而起,大喝一声:“放马过来!”
然而方液仙已经四十岁了,他从报纸上知道秦家的实力,既然秦氏粮行能储量一千万吨,自然可以进入糖业贸易,跟方家打得两败俱伤!所以秦笛说这话并不是故意挑衅,而是诚心过来寻找解决的方案。
方液仙沉吟着说道:“方家进入糖业,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如果想让我们彻底放弃,只怕也不现实。方家是一个大家族,五代传承下来,子孙众多,众口难调,即便是我出马,也做不了所有人的主。不过,我们两家可以展开合作,找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
秦笛笑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我有个提议,不知道是否可行。”
“你说来听听。”
“说实话,我无意长期插足于糖业!所以我想问一句,能不能将方家糖行租给我?租期十五年,在这15年间,方家依然能拿10%的分红。”
“那么租金怎么算?”
“租金按每年100万大洋计算,如何?”
方液仙一面喝茶,一面凝神计算,过了一会儿,开口说道:“这个数字少了点儿,我有9家糖行,总资本金2300万,租金加上10%的分红,年收益率也只有15%。”
秦笛问:“那么方先生觉得多少合适?”
方液仙笑道:“我希望年收益率能达到20%。这算不得漫天要价,因为按照方家百年来的糖业贸易经验,白糖的价格有高有低,平均收益率能达到25%。另外,我还希望秦先生能一笔支付15年的租金,不知道是否可行?”
秦笛“哈哈”笑道:“那我可就亏了!提前支付15年的租金,利息又该有多少呢?”
这年月民间借贷的利息很高,方液仙是想筹措一大笔钱,投入“化学工业社”,进行牙膏、肥皂的生产。日化行业利润更高,所以他才跟秦笛会面,想从这个“人傻钱多”的大少爷这里得到些好处。
接下来双方一番交锋,绵里藏刀,不露声色。
到最后,双方达成了协议,秦笛提前支付1800万元的租金,将九家糖行租下来,租期15年,相当于每年120万大洋,另外还要保证10%的分红。
方液仙以为赚到了,因为在他看来,这两年白糖生意不好做,能保证15%的利润都难。而秦笛答应给他的条件,相当于年利润18%,而且没什么风险,因为有秦氏粮行和国泰药业做后盾,除非这两家企业都垮了,那才另当别论。
而在秦笛看来,这笔生意有得赚!他能将南洋的白糖和北美、南美的白糖整合在一起,从而控制大半个中国以及日本的白糖贸易。
这跟粮食储备不一样!秦氏粮行主要是做慈善,压根儿没想赚多少钱。而白糖属于食物添加剂,不吃糖也不会死,所以秦笛不介意从中赚一笔。
方液仙还觉得,糖行经过秦家15年的开拓,等到归还方家的时候,或许拓展了渠道,生意更容易做下去,所以对方家有好处。
而在秦笛眼里,却看到1948年以后,将要改朝换代了!
这笔生意谈成以后,秦笛租了一间仓库,将他从汤玉麟那里抢来的银子拿出来,堆在仓库里,然后让方家过来取!对他而言,这算一种变相洗钱的方式。
方液仙骤然看见一块块沉重的银锭,顿时两眼冒金星!
“他妈的秦大少!这混蛋,难道不晓得,从今年3月10日开始,银锭就已经废止,不准流通了吗?”
说是银块不准流通,其实还能拿到银行换成银元,只不顾秦笛这位惊天大盗,不愿亲自去换而已!
他拿给方液仙大量的银锭,是因为方家大富大贵,很容易洗白这笔钱!
而方家为了筹备日化生产的资本金,也不会大呼小叫,更不能主动揭发上报。
再者说,即便揭发出来,也无法治秦家的罪,因为银锭上没有汤玉麟的标记,谁知道是从哪里来的?秦氏粮行在全国各地销售粮食,收一些银锭回来,没有来得及归入银行,还不是很正常吗?
第167章 国术比赛
实际上,白银的“废两换元”,从1910年就开始筹备了,但直到1933年才正式立法。
最后之所以采取断然措施,关键在于白银剧烈贬值,中央政府难以承受,所以干脆废除银块银锭,全部换成了银元,而一块银元的含银量不足一两,这样才能让政府缓口气。
而且再过几年,甚至连银元都废除了,进而改用“法币”,也就是纸币。
秦笛顶多在储物腰带里收藏黄金,不会放太多沉甸甸的白银,虽然两者都是贵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