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人仙百年 >

第124章

人仙百年-第124章

小说: 人仙百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璟抢着道:“我们愿意去!兄弟就算了,家里还有个老娘要照顾。我们家姑娘必须带上,要不然我舍不得!”
  秦笛点头:“好,我给你们30万法币,尽快把家里的事安排好,后天我们坐船离开。”
  “多谢秦先生!”
  他们先前已经赚了数十万法币,如今又多了30万,交给小舅子王力,可以把家里安排好,至于说李朝庚的家人,都在兵荒马乱中,被日本人杀害了!
  李朝庚不是四川人,他原本是江西九江人,因为住在长江边上,家人被日军祸害了。
  他倒是想报仇,可是连仇人是谁都不晓得!日军数十万,他一个人能杀得尽吗?
  他也知道秦笛捐助200架飞机的事,因此心中钦佩,打定主意,想为对方效劳。
  两天以后,秦笛和晏雪一起,叫上李朝庚、王璟,带着他们的小女儿阿琳,坐船沿江而下,从魔都换远洋轮,经过几天的航行,抵达新加坡。
  秦笛找了一家旅店住下来,然后给了晏雪一个地址,让她出去找人。
  晏雪脚步轻盈的出去了,秦笛坐在客厅里,翻看本地的报纸。
  李朝庚坐在不远处,心里感到有些迷惘,因为身处异国他乡,一切都不熟悉,不晓得接下来该做什么。
  王璟倒是不怎么担心害怕,她拿出一包饼干给女儿,看着阿琳“嘎嘣”咬着饼干,心道:“异国他乡又怎样?袍哥人家,怕过谁来?”
  这里简单说一下清末民初的帮派源流。
  陶成章著作《教会源流考》中述:“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涂炭,又结秘密团体,以求光复祖国,而洪门之会设也。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
  洪门分成五支,五祖各居一郡,开山立会。
  长房(头舵)天地会:堂号“凤凰郡青莲堂”,曾远征甘肃,主要在台湾、福建发展,舵主蔡德忠。
  二房(次舵)三合会:堂号“金兰郡洪顺堂”,主要在广东、广西发展,舵主方大洪。
  三房(参舵)袍哥会:堂号“莲章郡家后堂”,主要在四川、云南发展,舵主胡德帝。
  四房(肆舵)哥老会:堂号“锦厢郡参泰堂”,主要在两湖、贵州发展,舵主马超兴。
  五房(伍舵)小刀会:堂号“徳兴郡宏化堂”,主要在江浙、山东发展,舵主李式开。
  由此可见,这些帮派都是有渊源的,彼此之间相互交错,很容易搭上关系。
  而在南洋也有洪门的势力,在1960以前,新加坡的帮派丛生,多达300多个,包括“洪顺堂”、“大赤军”、“小义和”、“凤凰山”、“北海堂”等。这些帮派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格斗,血腥残暴,所使用的武器林林总总,巴冷刀、匕首、菜刀、木棍、硫酸、链条都很常见。
  当然,单靠李朝庚和王璟夫妻二人,要想在众多的帮派中杀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秦笛也没想让他们赤手空拳去厮杀。
  不久,晏雪领着一个女子进来,来人对秦笛毕恭毕敬的行礼:“见过先生,听说您来这里,弟子不胜欣喜!”
  进来的乃是杜蓉,她嫁的夫婿陈寿廷在广东、香港和南洋有一些势力,她的公公陈希哲既是资本家,也是精武会的扛鼎之人,名下有一所武术学校,在南洋帮派中颇有影响。
  秦地笑道:“一晃三年不见,你嫁入陈家,有没有生下儿女?”
  杜蓉笑着答道:“启禀先生,我有一个儿子了,才刚刚8个月。”
  秦笛道:“这倒是一件喜事,过两天我去看一眼。”
  “好啊,先生,欢迎您和晏雪姐去我家里住。”
  寒暄几句之后,秦笛道:“我这次来,是想在星洲做一笔投资,这两位是我请来的经理人选,来来,彼此认识一下,以后阿蓉多帮帮他们,别让他们在星洲受欺负就行。”
  经过一番介绍,杜蓉道:“先生您放心,我保证没有黑帮骚扰他们,别的方面就不好说了,毕竟日本人掌控了星洲,我也要暂避锋芒,躲在自家别墅里……”
  秦笛道:“我是来做投资的,讲究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不要惊动日本人。”
  两天后,秦笛花了30万英镑,买下一家“星海置业”的小公司。
  这家公司的老板是英国商人,看见日本人来了,心里害怕,急着想要逃走,所以将公司半价卖了。
  秦笛买下星海置业之后,交给李朝庚夫妇3000万军票,再加上800万英镑,让他们慢慢买入星洲的房产,只要在三年内花完军票就行,英镑等三年以后再用。
  李朝庚眼见着路子已经铺好,前景可期,心里也就踏实了。他连刺客都做过,还怕做正儿八经的生意吗?更何况,若是遇到难题,还可以找到帮手呢!
  随后,秦笛和晏雪去了杜蓉的家里,兀兰公园的边上,有一个占地五六亩的院落,一栋两层别墅,算不上十分奢华,但也有400多平方米。
  陈寿廷不在家,据说去了印尼。
  秦笛见到了小婴儿,他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骨骼,轻叹道:“阿蓉,我实话实说,这孩子的资质,还不如你呢!将来顶多能修成暗劲,很难抵达化劲!”
  杜蓉笑道:“先生,练武太苦了,我还没想好,要不要传他功夫呢。”
  秦笛道:“稍微传一些功夫,有助于强身健体。”
  “先生您说的对。”
  “如果不练武,这孩子的寿限不过百,大约90岁就垂垂老矣。若是刻苦修炼,有可能摸到110岁的门槛,你自己看着办。”
  “这……让我再想想……”
  陈家是练武之家,这孩子总要习武一段时间,至于能达到什么地步,那就很难说了,归根结底,取决于心性。
  秦笛叮嘱道:“你自己还要继续修炼,切莫荒废了武功!”
  杜蓉郑重点头:“是,先生,我每天都要练武两个小时,感觉拳脚更有力气了。虽然生了儿子,功力并没有退步。前些天,我还出去偷偷刺杀了两个日本军官呢!”
  她转头看着晏雪,用羡慕的口气道:“晏雪姐,这么多年了,你的相貌变化很小,而你看看我,分明有些老了!”
  这一年,秦笛42岁,晏雪31岁,杜蓉30岁。然而从外表来看,秦笛还像20岁的年轻人,晏雪看着仿佛十八岁,保持着青春靓丽的形象;杜蓉却跟她的实际年龄一致,看着比晏雪大了10岁。
  晏雪上前拥抱她,笑着安慰她:“你这叫成熟,一点儿都不老。”
  秦笛又给了杜蓉一瓶丹药,道:“虽然说,生孩子没让你功力下降,但是耗损了一部分生机。这是我亲手炼制的补气丹,每个月吃一颗,能帮你延缓衰老,保持功力处于巅峰状态。”
  杜蓉感激的道:“多谢先生。”
  秦笛沉吟道:“阿蓉,我让你继续练功,其中暗含着深意。”
  “先生您请说。”
  “我也不瞒你,假如你练功一辈子,强化的不禁是肉身,更重要的则是武魂!我不能保证你的肉身永存,但我有秘法保住你的魂魄,让你有转世重生的机会!”
  杜蓉大吃一惊:“啊?先生,人真的能转世重生吗?”
  秦笛点点头:“不是每个人都能重生,只有极少数魂魄坚凝的人,才有重生的可能。每一次重生,都会折损三成的神魂,若是换成一般人,即便能转世,也多半有缺陷!所以我让你继续修炼,自今日起,我传你‘锻神诀’!虽然说你的资质有限,即便修炼50年,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改变,但是当你生死垂危之际,会爆发出强大的神魂力,届时我才有施展大法的手段!”
  杜蓉听了,心中激动,当即双膝跪地,道:“多谢师傅!”
  秦笛传了她“锻神诀”,并且让晏雪也跟着一起修炼。
  晏雪问道:“先生,我修炼这门锻神诀,会有什么好处呢?”
  秦笛解释道:“这门锻神诀,如果是阿蓉修炼,主要强化三魂七魄;若是你来修炼,会增强神识,神识是驾驭法器的关键,也是未来施展‘分神诀’的基础。有了分神诀,你才能扯出一丝神识,投入到分身的脑海里。”
  晏雪明白了,她虽然有分身秦樱,目前还是小婴儿,但是将来要想觉醒,必须要等她进阶金丹之后,施展分神诀,才能让秦樱醒悟前尘往事,变成她的分身,要不然秦樱便是独立的人。
  秦笛和晏雪在星洲住了十天,然后便坐船离开了。
  杜蓉抱着儿子,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秦笛和晏雪并没有直返魔都,而是在越南的西贡上了岸。
  他们斜插西北,直奔缅甸。此时,10万远征军正在缅甸奋战!


第297章 第一次远征
  1942年1月,日军第15军第33师团,第56师团,从泰国出发开始翻越密林覆盖的高山险阻地带向缅甸进发。
  少量日军在追着英军到处跑,在锡唐河大桥,日军2个步兵联队猛攻桥头堡,英军约克城群团看到情况不好,不顾死活的炸掉大桥,导致河对岸的英印军9000多人全成了日军的俘虏。而河对岸的另一支部队,英印军第51旅则命令丢弃所有装备,悬赏100英镑鼓励士兵们游泳过河。最后英印军生还的3389人中只有中国联络组的5名成员带回了枪支弹药,而且还背回了电台。
  经过日军不顾一切的连续攻击到2月底,英印,英缅军已有10个步兵营遭到重创,8个炮兵连几乎被全歼。在缅甸的英印,英缅和英军虽然还有3万人的实力,布设在仰光,曼德勒,仁安羌和萨尔温江等4处,但从士气上已经变成了惊弓之鸟。
  被打怕了的英国人准备跑路了,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将军决定放弃仰光,他要求中国军队迅速进入缅甸阻击日军。
  但是英国人不怀好意,他们即怕中国军队长久扎根缅北,又要求中国军队快速进入,不提供车辆和补给。导致中国军队全部依靠步行,食品就靠自己从中国背来了一点粮食。而英军自己则在抓紧抢修通往印度的公路。
  英军无丝毫协助,中国远征军入缅如同盲人摸象。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口粮全靠自己背,缺乏弹药,食品,被服等补给。甚至连中文缅甸军用地图都没有,拿到的缅文地图让各个部队的参谋们都很头疼。而且就是这些地图还不是很准确。
  英军在哪里,日军现在在哪里?补给在哪里,伤员往哪里送,阵地在哪里,中国远征军都不知道。英国人也不告知,第一期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来到了这个充满危险的陌生国度。
  3月,新任缅甸军指挥官亚历山大上将在仰光未组织任何有效的抵抗,致使3月8日,日本轻取仰光,顺利地实现了占领缅甸的第一期作战目标。
  4月18日,日军包围了仁安羌的英军,英军以坦克为先锋反复向公路突击,都遭到日军阻击。
  此时在仁安羌的英军是英缅第1师和英国装甲第7旅残部。英军被困在仁安羌,面临着水源断绝,粮食将尽,军无斗志的绝境。英缅一师师长斯利姆将军电报缅甸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要求尽快派援军来,否则就只有投降了。
  19日黄昏,就在英军即将被日军歼灭的最后时刻,中国远征军出现在仁安羌。他们勇猛的阻挡住日军,掩护英军逃出生天。此战,中国远征军从日军2个大队的虎口中解救了7000多装备有坦克,装甲车,大炮和汽车的英军。而被救英军的司令斯利姆将军就是日后1944年英帕尔战役的英军总司令。此战远征军第113团牺牲第3营营长张琦以下204人,战伤318人。3月18日在缅甸的英军包括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英澳军第63旅,英装甲第7旅均开始向印度撤退。
  随后,他娘的英国人金蝉脱壳逃了!中国远征军却陷入困境!
  日本南方军迅速制定出新的作战方针,调集了四个师团,想要歼灭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主力被日军包围,最后不得不分四路突围。
  远征军各部撤经之地都是高山密林,时值雨季,泥滑难行,加之蚁叮虫咬,给养不济,部队饥疲交困,疫病流行,死亡众多。中国最精锐的第5军4。2万大军,在战斗中损失7300人,在撤退中损失14700人,两倍于战场损失。让人心疼的是中国最强的第200师只剩下了4000人。
  5月的缅甸,山上猿啼响彻山谷,如遇大雨经常会爆发山洪。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即无人烟,也无道路。
  缅甸雨林之中,各式各样的毒虫特别的多,和新38师同属第66军的新28师的1个团有很多官兵都在缅北失踪。后来有人在缅北新平洋发现大量架好但已经生锈的枪支,在枪架后面是一堆堆的白骨,随后在白骨中发现了新28师的符号。这些士兵在一个夜晚遭到毒虫袭击已经全军覆没了。
  秦笛和晏雪一夜奔行数千里,费了好大的心思,才找到顾如虎。
  顾如虎率领一个师,出征的时候有11000人,经过几次战斗,减员到7500人,被困在雨林中,粮食断绝,疲困交加,而且迷失了方向。
  秦笛并没有现身,只是在军营的附近丢下50吨粮食,还有一批药物,再加上一张标记出撤退路线的地图,上面写上“管春秋”三个字。
  此时的顾如虎,身上又多了几道枪伤,体重也已经减轻了十几斤,他得到士兵的禀报,看见药物和食品后,又看见地图上的标记,先是迷惑不解,继而又惊又喜,合掌对天祷告,口中念念有词。
  身心憔悴的韩冰在旁边听见,他分明念诵的是:“感谢师傅,救命之恩,弟子永世不敢忘怀……”
  韩冰心想:“坏了,将军积劳成疾,可能脑子出问题了!要不然,他怎么不感谢菩萨、佛祖,反而只念叨师傅呢?”
  然而顾如虎并没有疯,他振作精神,领着手下士兵,按照地图上的指引,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跋涉,退回到云南境内。最后活下来的超过7000人,在各军之中算是多的了。
  二〇〇师师长戴安岚在缅北茅邦村因重伤不治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
  10万将士出征,最后回来的只有4万人,其余的都长眠于国境之外!
  第一次缅甸战役,远征军单独扛下日军的进攻,最后因为英军不怀好意,再加上自身因素,缺乏通讯指挥,缺乏物资供应,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战后,清先生写道:“缅甸战役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决策上失去了自主,我们被迫屈从于盟国。可是,牺牲太大了……”


第298章 飞狗院长
  秦笛和晏雪来到昆明,看见秦月和她的两个孩子,然后和王舒聊家常。
  这几年里,秦月一面在西南联大担任副教授,一面继续创作诗歌、,面对日军的轰炸,看到广大学生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还在坚持不懈的学习,那种积极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让她的心里受到感动,顺利的出版了几本诗集,让她“民国女诗人”的名头更上一层龙。
  王舒也创作了不少戏剧,成了民国著名的剧作家之一。
  抗战时期,昆明城突然间出现了那么多著名的学者、作家、诗人、教授,他们中有陈寅恪、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钱穆、吴宓、刘文典、傅斯年、潘光旦……西南联大在昆明延续了八年时间,在这八年时间里,昆明的教育史记、民主运动史记、文化发展史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秦笛和晏雪在昆明住了三天,这期间,他们看到“打倒孔祥西”的学生运动,大街小巷中,两千多学生激荡着满腔忧愤,高喊着反对腐败、坚决抗日的口号。
  秦笛站在街头,看着一排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