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533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533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集的轰响,不时有人被炸飞上天,敌我撕杀时的呐喊声、喊杀声在硝烟中沸腾着、震抖着。
  坚守防线的战士们就这样冒着土耳其人的炮火,像巍峨的泰山似的阻挡着敌人有如潮水一般的进攻。
  透过硝烟,可以清楚的看到土耳其人像是潮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的朝着明军的阵地袭来,对于身处后方的陈森来说,尽管并不是亲身置于战场,但是也能清楚的感受到那里的一切。
  “现在前线的怎么样?”
  “土耳其人至少有上万人在进攻我们的阵地,前线一直的要求增援,总镇要赶快派部队上去啊!”
  “防线丢掉了吗?”
  “没有!战士们正在反冲锋,在防线门口拼刺刀!再不加强力量,就靠不住了!”
  盯着不时炸起的烟柱,那里打得确是激烈,枪声短促密集,榴弹接连不断地爆起一团团烟柱。
  是时候了……
  “把预备队调上去!”
  在下达这个命令的瞬间,陈森的眼皮跳了跳,然后他放下了望远境,只是默默的把目光投向战场,但是偶尔的他还是会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方向。
  ……
  隆隆的炮声不断的从数十里外的北方传来,尽管那边战事正是激烈,可是在这里,除了偶尔有猎兵彼此射杀之外,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很平静。
  但是在平静的背后,却是暗潮涌动!
  在土耳其人的战线上,他们同样挖掘了一道战壕。
  与另一边的阿扎普炮灰不同的是,在这条战壕内的士兵却是奥斯曼帝国的精锐——苏丹近卫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耶尼切里军团”,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这支规模不大的近卫军,曾一次又一次帮助奥斯曼苏丹赢得战场。与阿扎普炮灰不同,他们才是奥斯曼帝国庞大军事体系的核心。
  相比于那些成员复杂的阿扎普炮灰,苏丹近卫军的来源则非常单纯——他们都是奴隶,苏丹的奴隶。他们是作为“血贡”从被征服的巴尔干斯拉夫人、亚美尼亚、保加利亚人、阿尔巴尼亚人以及波斯尼亚人家庭中,选出一些最强健的男童,使其改信伊斯兰教与学土耳其语,自幼接受军事训练,这也是他们战斗力强大的根本原因。
  此时,这些苏丹亲兵们已经整装待发了。这些头戴白色高帽的苏丹亲兵,可不仅仅是普通的士兵,他们都是有文化的战士!在奥尔汗建立这支近卫军时,意图就非常明显,他不仅让那些亲军学徒学习杀人之技,而且还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毕竟,他们的身份并不是炮灰,而是苏丹的奴隶,不识字、没有文化,怎么能担任苏丹的官员,为苏丹镇守地方?他们是奴隶不假,但却是苏丹的奴隶,他们要是有才能,就会被提升至总督,甚至大维齐尔。这些新军是奴隶,也是军队的中坚。战斗力出众又有文化,正是这样的综合让他们成为让欧洲基督徒恐惧了三百多年的精锐军团。
  不过这支高素质的精兵,随着招募标准的不断放松,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原本从基督徒家庭中以“血贡”招募童军进行严格训练,他们是不许结婚的,但到了苏莱曼一世时期,有所放宽,近卫军们开始结婚生子。到了塞利姆二世时代,就出现了军籍世裔,职位传子的现象,尽管帝国仍然在巴尔干、亚美尼亚等地推行“血贡”,但是许多“血贡”少年往往因为没有军职,最终只是沦为奴隶。
  甚至于现在这支军团已经变成了伊斯坦布尔的市民军团了——大部分成员都居住在伊斯坦布尔,毕竟,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早年从苏丹近卫军中退役的官兵的后代。
  实际上,现在苏丹近卫的战士家眷,在伊斯坦布尔人口中早就占有了一定的比例,甚至达到两三成之多了!
  也正因如此,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重新夺回伊斯坦布尔,不是因为他们是苏丹的奴隶,也不是因为军功可以让他们飞黄腾达,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伊斯坦布尔是他们的家。
  所以他们清楚的知道今日为谁而战!
  不是为了苏丹,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为了夺回他们的家园,夺回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将会被卖为奴隶,毕竟,多年来,这也是奥斯曼人征服一个地方后的传统,当地的市民要么被杀死,要么被卖为奴隶,当然,被征服的城市还可以选择赎买,用巨额的金钱赎买自由。
  在这样的渴望之中,几十位带队冲击的苏丹近卫军的军官,都走到了队伍前列,他们拔出了精美的弯刀,向前一指,然后就高呼起来:
  “真主至大!”
  “真主至大!”
  有如惊涛骇浪的呐喊声随即响彻了整个战场!
  在这阵喊声之中,早就等得不耐烦的苏丹近卫军的步兵,立即以营为单位,组成了数十余个横队,排列在距离明军阵地不到一里外的空地上。
  几乎是在他们列队的同明,土耳其人开始炮击了,猛烈的炮火瞬间就笼罩了明军阵地,天地间的静寂随着剧烈的爆炸被打破了。
  突如其来的炮击,尽管没给明军带来太多的伤亡,可也让钱磊立即意识到了危险。
  “土耳其人肯定是要进攻了!”
  他立即下令道。
  “把这边的情况禀报总镇,另外告诉总镇,我这边能撑得住!走,和我一起到前方督战!”
  说罢,他就领着数名参军径直沿着战壕向前方走去,对于这一刻,他可是早就期待已久了!
  在钱磊向前沿赶去时,另一边的土耳其人也行动了,上万名苏丹近卫军的步兵开始轰隆隆的向前涌动。
  在这一瞬间,所有人都知道,最猛烈的碰撞,即将于此处开始,尽管土耳其人的炮击非常猛烈,但是在炮火中明军的观察哨位上,哨兵依然警惕十足的盯着那些土耳其人,他们现在基本上已经清楚了这些土耳其佬的打法——炮击,然后趁着炮击的空强攻防线。
  随着鼓点迈着步伐向前的奥布尔的神情显得颇为平静,即便是面对枪林弹雨,他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紧张,来自阿尔巴尼亚山区的他是作为“血贡”离开了母亲,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一直在安利托利亚土耳其人的农庄里一边训练,一边干着农活,和基督徒奴隶没有什么分别,唯一的分别就是他有武器,而且可以杀死那些基督徒奴隶。
  等待多年后,直到三年前,他以补充兵的身份进入苏丹近卫军,为了补充近卫军在干尼亚的损失。其实,现在的近卫军中,有超过两万人都是为了收复耶路撒冷征召的那些奴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绝大多数以“血贡”征召的少年儿童,都是作为奴隶生活着,只有当近卫军有了损失之后,他们中的幸运儿才机会补充进军队。
  也正因如此,在近卫军里,不知多少人私下里都感激着中国人的入侵,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占领了耶路撒冷,也许他们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加入近卫军,然后在军中荣立战功,然后成为军官,最后成为地方官员,甚至一省的帕夏……总之,只要加入军队,他们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
  只要击败中国人,他们就能够获得苏丹的嘉奖!
  在近卫军中,那些年轻人的近卫军战士们,无不是和奥布尔一样,怀揣着这样的念头,他们的目光狂热,试图通过这场战争改变自己的命运。
  盯着中国人阵地上不断腾起的一个个烟柱,奥布尔的呼吸变得急促,他甚至特意摸了一下铁丝剪,只要冲上去,剪开中国人的铁丝网,然后……他们就能冲进中国人的战壕,然后就能击败他们!
  再然后呢?
  他们就会得到苏丹的嘉奖,荣立战功的他,甚至有可能晋升为军官……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如此的让人憧憬。
  就这样,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随着鼓点前进着,空气中,从远方传来的爆炸声和鼓声以及这些苏丹近卫军们的脚步声响起了一片,军官们时而大声喝吼着以维持横队的队形和秩序。
  而与此同时,中国人的炮击也开始了,相比于土耳其人,中国人的炮击似乎并不够猛烈,似乎他们的大炮都去支援北方的战线了,不过尽管如此,那些凌空炸开的榴霰弹还是在土耳其人阵线中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有如雨点般的铅丸从天而降的瞬间就在横队中溅起了一团团血花,鲜血飞溅中,成片的苏丹近卫军倒下了。
  不过,对于这些勇敢的近卫军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完全没有理会从天而降的霰弹,一个人倒下了后排的补位上了前排,一排人倒下了后排变成了前排,在排枪队枪毙的时代,任何一场战斗的胜利,都是意志的角逐,都需要有排枪队挨枪毙的勇气的,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而苏丹近卫军从来不曾匮乏过这样的勇气。密集的榴霰弹没能阻挡他们的脚步,甚至就连同霰弹也没能阻止他们,就这样,他们越来越近了……
  甚至他们都看到明军的铁丝网,其实也就是几道不起眼的铁丝网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魔鬼?
  等到我们冲进你们的战壕时,中国人才知道什么是魔鬼!
  对于阿扎普炮灰们的形容,无论是奥布尔还是其它的近卫军士兵,都是嗤之以鼻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当成回事。
  铁丝网,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甚至都无法抵挡炮击——他们亲眼看到炮弹剧烈的爆炸把木桩炸飞上天,似乎铁丝网也被破坏了。
  快了,快了,就快攻进中国人的防线了!
  “真主至大!”
  奥布尔随着其它人一同大声吼喊着,对于他来说,所谓的基督早就已经淡去了,他现在甚至比最虔诚的土耳其人还要虔诚。
  在土耳其人又一次发出呐喊,又一次向先知祈祷,保佑他们赢得胜利的时候,明军的阵地仍然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从天而降的炮弹和剧烈的爆炸让他们根本就抬不起头来,只能尽可能的蜷伏着身体以躲避四处飞散的破片和剧烈的爆炸。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至少对于那些置身于防炮工事的战士来说,他们倒不用担心从天而降的炮弹,他们趴在战壕的边缘透过滚滚硝烟,盯视着越来越近的敌人,尽管呛人的烟雾从四面八方涌来,可是他们依然全神贯注的盯着战场,不过他们并没有盲目的射击,而是在掩体里等待着命令,等待着军官们的命令。
  “再等一等!”
  站在观察窗边的军官轻声说道,他的目光同样也是狂热的,毕竟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战斗……


第1119章 大奥斯曼的突破
  在土耳其人靠近铁丝网的时候,掩体里的战士们立即朝着他们挥酒着密集的弹雨,不过只是片刻的功夫,在铁丝网附近就横七竖八的躺下了一片尸体,即便是如此,那些土耳其人仍然顽强的剪断铁丝网,然后朝着明军杀了过来。
  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决,几乎是在土耳其人突破了第一道铁丝网之后,守卫战壕的军官就下令道。
  “撤退!”
  没有任何犹豫,命令下达的瞬间,战士们就立即沿着交通壕撤到了附近的据点,据点位于第一道防线的后方。其实明军的防线并不是看上去那样,仅仅只是一条战壕和壕前的胸墙而已,在防线之间还有多个以战壕、土笼以及铁丝网组成的环形的防御体系,防御工事内还有炮兵工事,甚至在土耳其人进攻之前,明军守卫前沿的主力,也都部署在这几个环形工事内。而部署在第一线的战壕内的,不过只是一部分的警戒部队而已。
  而这样的防御体系,是明军在过去多年间不断演习、不断改进的成果,现在不过只是刚刚应用于战场罢了,尽管这种防御体系仍然显得极为原始,但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却是划时代的防御体系。
  这些以战壕连接据点的防御体系,巧妙的构筑了明军的前沿防御体系,即便是前沿沦陷,撤到据点内的明军也能够在据点内坚守。
  在明军撤退的同时,据点内的野炮、山地榴弹炮立即以最快射速朝着土耳其人挥洒着弹药,伴随着一阵阵急促的有如雷鸣般的巨响!
  数十门野战炮、山地榴弹猛然打响了!数十枚铁罐霰弹在爆裂的炮焰中被轰出了炮膛,容纳霰弹的铁罐在空气脱落后,释放出不计其数的铅制弹丸,那些六钱重的弹丸像雨点似的的扫荡着有如潮水一般涌来到奥斯曼人,将那些所谓的苏丹近卫军一片片的打翻,一通霰弹弹雨扫过之后,蜂拥而上的近卫军立即倒下了一片,地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血肉模糊的尸体和伤兵!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的进攻了。
  不过只是片刻的功夫,成群的土耳其人就涌进了明军的战壕。
  “突破了,突破了……快,立即通知大维齐尔,我们突破中国人的阵地了!”
  就在突破中国人防线的瞬间,指挥这支军团的库楚克帕夏,就立即让信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维奇艾哈迈德·科普鲁律,他在右翼亲自指挥佯攻部队吸引中国人的注意力。在中国人掉进了陷阱,把预备队调到右翼后,他指挥的近卫军成功的突破了中国人的防线!
  就目前看来艾哈迈德·科普鲁律和将军们制定的战术基本上已经达成了。
  在他们看来,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毕竟,中国人的防线很单薄,而且他们的兵力有限,在调动了预备队之后,他们在左翼的防御就得变非常空虚,吸取了在右翼作战的经验,库楚克集中了近200门臼炮对明军的阵地进行了猛烈轰击后,然后明军就有了崩溃的迹象。骁勇善战的近卫军则趁势发起了猛攻!
  虽然他们在进攻的时候也遭到了中国人的炮击以及精准的线膛枪射击,在近距离又挨了一阵霰弹,损失也不算小!
  但是近卫军官兵的攻势并没有被打破,这些勇敢的战士高呼着口号,顶着各种各样的弹药,不顾一发冲进了中国人的阵地。随后就展开了他们最擅长的肉搏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将中国人逐出了阵地……其实,这是他猜测的,毕竟他在这里根本就看不到中国人是主动撤出的前线。
  “是时候扩大战果了!”
  眼看已经突破了中国人的阵地,欣喜若狂的库楚克帕夏立即命令鞑靼骑兵发起冲击以扩大战果。
  随着一声令下,一支数千人骑的鞑靼骑兵队,就像是一道闪电似的冲出了土耳其人的阵地,他们在大地上奔腾时的场面是地动山摇的,被铁蹄踏的大地扬起的黄地浮尘一直绵延数里。
  这些携带角弓的鞑靼骑兵们,一边策马奔腾,一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天地都似乎随着马蹄和他们的吼喊震动起来。
  几百年前,这些鞑靼骑兵的祖先——蒙古人从东方一路打到了欧洲,对于欧洲人而言,他们就是噩梦,当然也曾是大明的心腹之患。几百年后,他们又一次向汉人发起了进攻。
  似乎在这一瞬间,历史又发生了某种巧合。
  在土耳其人的战斗序列中来自克里米亚的鞑靼骑兵,从来都是一支特殊的存在,他们往往能在野战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现在他们试图再一次创造过去的辉煌——像击败欧洲人一样,击败那些中国人。
  区区几百米远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不过只是眨眼的功夫,他们就冲了过去,当他们冲过去的时候,直接把那些近卫步兵甩在了身后,那些近卫军的步兵们看到鞑靼骑兵冲来时,无不是兴奋的大声吼叫着。
  胜利的时刻到来了!
  就在这天地为之震动、空气中只能听到马蹄声还有人们的欢呼声的时候,那些像浪潮一样涌来的骑兵看到了一个让他们感觉有些古怪的场景,后方还有一个土笼、战壕以及铁丝网组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