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530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530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直射距离也就是1000米出头的样子。中国人的线膛枪打不了这么远,那怕就是12磅野战炮,在这个距离上,精度也是极为有限的,而长炮在这个距离上,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毕竟敌人的阵地是固定的,跑不了,瞄准了打就行!
  不过能打得着不等于打得垮!
  那些用土壕堆起来的胸墙看似简陋,但除被被榴弹直接击中,否则也不一定能造成多少损伤。
  但是奥斯曼似乎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他们一上来就用野战炮、榴弹炮向着明军的阵地发射实心弹,铸铁实心弹是廉价的,他们发射这种炮弹只是为了摧毁明军的胸墙。
  一发发铸铁炮弹在火药燃气的推动下,飞出炮膛然后准确的落在了明军的阵地上面!这些炮弹直接砸中胸墙后,立即崩出一片飞土,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给明军的阵地带来什么打击。
  还有一些炮弹落后到地上,然后猛地跳起,从胸墙的上方掠过,当然是同样也是什么都打到的,因为明军的步兵都蜷缩在胸墙后面的战壕里。要说威胁,顶多就是击穿胸墙的实心弹落入战壕中,可能会砸伤某个战士。
  仅此而已!
  对于此,艾哈迈德等人根本就不在意,毕竟他们知道大炮攻城是一个漫长过程,使用12门火炮,每门每天发射100发炮弹的话,大约需要12到15天才能轰倒一道城墙。也就是说,一共要使用一万四千到一万八千发炮弹。
  还好,现在挡在他们面前不过只是一道胸墙而已,每一炮都能轰开一大块胸墙,不过只是几轮炮击,胸墙就变得千疮百孔。而更为猛烈的还是臼炮和榴弹炮打出的炮弹。
  数百门各型臼炮和野战炮,加农长炮一起开火的声势,是惊天动地。而且他们在明军阵地上爆炸的声势更是极为吓人的,有如雨点一般的炮弹落在阵地上爆炸的动静那可真是地动山摇!
  看着前沿阵地完全笼罩在土耳其人的炮火之中,陈森微微皱了下眉头,土耳其人的攻势如此猛烈,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你们怎么看?”
  他头也不回的问道。
  “土耳其人的炮火确实很猛烈啊!”
  “是啊,算起来,咱们可是好久没有打过这样的硬仗了……”
  一时间,众人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着,似乎他们都没有把土耳其人的炮火当成一回事。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这看似猛烈的炮火,不可能给战壕里的战士带来太多实质性的伤害。
  有时候,顶多也就只是听着响,感受一下地动山摇的震撼而已。
  “告诉炮兵,除非有命令,不得反击!”
  炮兵不得反击!
  当然不能反击了,暴露了火力,怎么尽可能的杀伤敌人的步兵呢?
  没有了炮兵的掩护,前沿的明军步兵,只能在战壕里默默的忍受着土耳其人的炮击。
  剧烈的爆炸席卷着战场。
  持续不断的炮击不知进行了多长时间,如此猛的的炮击,原本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时野战战场,即便是土耳其人用开花炮弹摧毁了叛军的反叛,这种炮弹也是极少发生的,毕竟,大家都是排队挨枪毙而已。
  排队挨炮决?
  还一挨几个小时,步兵又不傻,会站在那挨炮击。
  但是在攻城时,炮战可能会持续十几天,甚至几个月!
  那怕是朱国强的“发明”木托开花弹,传播到了欧洲,得到了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开花弹给步兵带来的杀伤也是有限的。并不仅仅是因为黑火药的威力不足。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谁会能站在那让开花弹轰上几个小时?
  现在土耳其人之所以会这么轰,说白了,就是因为明军的这道工事,明军没有按长理出牌,没有站出来列成队和他们排枪队挨枪毙。而是躲进了战壕里。这也就给了土耳其人炮轰的机会了。
  为了突破明军野战防御工事,而艾哈迈德集中了大量的火炮,进行了长时间的轰击。完全是把明军的防御工事当成城池去打。而不是直接用步兵去平推,这或许正是他眼光独道的地方。这甚至也是后世很多军事学家乐以称道的地方,甚至觉得他是一位具有划时代军事思维的军事家,当然,这不过只是一些人的吹捧而已,毕竟类似的战术大名已经应用多年了。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新鲜的。
  成百上千的开花弹不断的在明军阵地上炸开,此时他们的阵地上已经完全被笼罩在了黑色的烟雾当中,呛人的火药味充斥在战场上,呛得战壕里战士们喘不过气来……
  相比于实心弹,无论是臼炮还是榴弹炮,野战炮、加农炮发射开花弹的炮击效果都相当不错。
  不过,相比于实心弹,开花弹最大的毛病是什么?
  是贵!
  其实,这个时代欧洲的火药价格是昂贵的,在没有发现智利硝石的时候,欧洲的硝酸钾主要是靠硝田法搜集。这导致了其成本高昂,在17世纪初,发射一枚炮弹所耗费的火药价格甚至相当于一名步兵一个月的工资。所以说大炮轰他娘说起爽,实其完全就是一个大型烧钱现场。
  那怕是十年前,廉价的中国火药涌入欧洲,让欧洲的火药价格呈现直线下跌,但价格仍然很贵,便宜只是相对的。毕竟,中国也没有什么富集的硝石矿,和很多人想当然以为中国古代有大硝石矿不同,古代中国的硝,完全依靠人工提取,南方山洞的洞硝,山东、河南、北直隶盐碱地每年冬天扫出的硝盐,经过精心的熬制提取后,变成上等的白硝,它的产量极高,清末民初仅湖南一省的洞硝产量就超过三十万斤,至于山东、河北、河地,土硝产量更是以万吨计。而充足的土硝为大明的兵工厂提供了数量足够且廉价的硝酸钾。随着大明不断拓展海外贸易,火药厂生产的颗粒火药被装上帆船远销至欧洲,凭借着其优良的性能,还有相对较低的价格,立即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导致许多火药厂破产,毕竟,人人都爱便宜货,况且那个便宜货的性能还好过高价货。
  相对便宜的中国火药,进一步普及了火药武器,也为开花弹的普及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种便宜也就是把一个月的工资,变成半个月的工资,仍然……很贵!
  一个兵的。
  两个兵的。
  一千个的,
  两千个的……
  这打的不是炮弹,而是银币,炸出的不是硝烟,而是……金银之花!
  金银花……呃,不是药,是火药!
  通过手里的望远镜,艾哈迈德·科普鲁律不禁感叹着那些钱没有白花……去年一年,土耳其就从中国进口了两万桶火药!
  足足两百万斤!
  那可是花了不少小钱钱……好像有一半都在伊斯坦布尔。想到这,艾哈迈德的心里立即滴出了血,那些火药中国人会留下来了吗?
  那可是值上百万两银子啊!
  但不得不说,中国的火药确实是威力十足啊!
  在剧烈的爆炸中,他们的胸墙被炸飞上了天,甚至就连搭建工事的木料也被炸上了天,有时候隐约还能看到人的肢体掀到了半空中!
  “要是那些中国人知道,把他们炸飞的火药是中国制造的,他们会怎么想?”
  艾哈迈德自言自语道。
  “估计会恨死那些奸商吧!”
  那些各种型号的臼炮轰击了整整个一个小时,到底打出了多少炮弹?是几千发,还是上万发?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没有中国火药的传入,他们绝对不会那么奢侈。
  不需要节省,不需要节约,只管火炮轰兮……
  炮击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太阳完全出来的时候,前线的炮声才戛然而止。在炮声停下时,透过弥漫的硝烟能够清楚的看到中国人的阵地已经完全变了个模样,静悄悄的,似乎不可能有人能在那样的炮击中活下来。
  几十位带队冲击的阿扎普军官,都走到了队伍前列,他们拔出了弯刀,向前一指,然后就高呼起来:
  “先知至大!”
  “先知至大!”
  欢呼声随即响彻战场!
  只有那些马尔托罗步兵们在心里默默的祈祷着“天父保佑”。
  随后,超过两万名阿扎普步兵,以营为单位,组成了数十数横队,排列在距离明军阵地半里外的空地上,随着一声令下,那些一条条横队,就踩着鼓点声,开始向前涌动。
  在他们的前方起伏的土地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同样也挡住了明军的视线。在那块坡的后方明军阵地还被呛人的硝烟笼罩着,官兵们的土黄色军服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土,土色的军装和着灰土,把他们和大地和成了一体,甚至很难分辨出来他们的模样。
  “呸呸……”
  一边吐着嘴里的灰,赵东哲一边大声嚷嚷着。
  “他么的,土耳其佬,这炮打的跟不要钱似的。”
  “怎么不要钱,你没听人说嘛,咱们在君士坦丁堡缴获了整整上万桶火药,你们猜上面写着什么?”
  “写着什么?”
  “大明金陵兵工厂!”
  ……
  得,是自家的火药轰的。
  赵东哲呸呸的吐着土灰,揉了揉眼睛,在心里头骂着那些奸商误国,人却猫着腰站了起来,趴在被炸塌的胸墙上朝对面看去。
  虽然浓密的硝烟阻挡了他的视线,什么都看不清楚,但隐约的却能感觉到危险。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有时候军人的直觉是灵敏的,还不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只听见后面传来了军官的喊声。
  “全体准备,全体准备,土耳其人要上来了!”
  闻言,战士们纷纷端起步枪依着胸墙瞄准前方,这个时候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土耳其人,几百米外的坡地遮挡了他们的视线,但是却挡不住山上的观线,况且在他们后方,还有几个从空中观察热气球。凭借着居高临下的视野。他们对土耳其人的举动自然是一览无遗。完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第1115章 屠场
  依靠着后方的观察,前沿的步兵能够及时的通过旗号掌握土耳其人的动静,这让他们不至于仓促应战。
  “快,快点,重新修理一下胸墙!”
  在军官的指挥下战壕里的战士们纷纷进行着作战准备,用铁铲修理着被炸毁的胸墙。简单的修好胸墙后。战士们就依托着战壕、胸墙等待着敌人的进攻,他们仍然使用着十式三步枪,这种后装线膛枪,虽然仍使用着旧式的易燃定装子弹,而且需在另外装填火帽,但是它的射速却是无与伦比的,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步枪。
  举起步枪的战士,全都站在战壕里,步枪依着胸墙,他们就这样瞄准着前方,瞄准着那条突起的土坡顶端。
  这个时候,从海上吹来的海风,吹散了战场上的的烟雾,也让挨了半天炮轰的明军官兵能够可以看清楚前方了,一开始,他们什么都看不到,直到坡顶出现了几个黑影后,又过了一会,他们才看清那边的情况。
  瞬间,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的前方,奥斯曼人肩并肩的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横队,就那么肩并肩的朝着这边走来了,像是潮水一般!
  到底有多少人啊!
  数了数,赵东哲根本就数不清楚有多少条横队,至少有几十个营级方阵,差不多有几万人啊!
  我的天啊!
  这人未免也太多了点吧!
  瞠目结舌的明军官兵,无不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些土耳其军官,手举着土耳其弯刀引领着士兵前进,扛肩膀上步枪,就像一排排的树丛似的,刺刀的刀尖在阳光映着耀眼的光芒。
  横队与横队之间的间距不大不小,但是在明军的眼中,这片战场几乎都被土耳其士兵给塞满了!
  在所有人的视线中,都呈现出了一个场景——奥斯曼人的仿佛已经铺满了大地,填满了这片平原,像从大海上涌来的潮水一般的涌来了。
  “你们看,像不像江边芦苇丛里的野鸭子!”
  站在塔上的陈森,指着奥斯曼人的阵形,语气轻松地说道。
  “要是太子爷看到这一幕,肯定会非常高兴,他最喜欢的就是到江边打鸭子。”
  “论打猎,在京城,谁不知道总镇的大名。”
  与旧时的大明勋贵不同,现在的大明皇家和勋贵都热衷于狩猎,无论是江北的老山,还是江边的芦苇荡,甚至有人专门跑到长白山打猎,回来的时候,特意邀请人参加“老虎宴”。
  而陈森也是京城有名的“好猎手”,现在的这片战场,在他看来,已经不再是战场了,而是一片猎场。作为一个好猎手,他当然知道应该如何打猎。
  “嗯,传令下去,让土耳其人进入200米再开枪!”
  转过身对自己麾下的参军总办吩咐一声,陈森又说道。
  “炮兵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火,把他们放近了,然后再狠狠的打!”
  “是的,长官!”
  应了一声,然后就下达了命令。
  陈森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把奥斯曼人放近了再打,在土耳其人进入到200米,陷入弹雨中的时候,他们即便是撤退也要先挨上一阵枪林弹雨才能撤下去,从而达到重创奥斯曼人的目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利用火力优势,彻底打垮奥斯曼人的进攻。
  这种战术过去在对建奴的作战中,是最常用的战术,等到敌军锐气丧尽后,再投入生力军发起反击,用正面冲锋将其击垮。只是简单的教科书式打法而已!
  看见土耳其人越来越近,身处战壕里的赵东哲听到不远处队长张开喉咙大喊道。“把奥斯曼人放近了打!所有人必须等他们进入200米内才能开火……瞄准他们的军官打!”
  十三式后装线膛枪的有效射程虽然可以达到1000米,但是那个距离上,能打中人完全是靠运气。把敌人放近一点,准确性更高,更容易击中目标。
  其实,现在对于明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敌人,而是烟雾,因为火枪使用的黑火药很容易在战场上形成大片的烟雾,遮挡战士们视线,不仅会让射击精度下降,甚至会影响战士们的视线,让他们不能从容的射击。
  “老天爷保佑,让风大点吧!”
  赵东哲偶尔会扭头看着木杆上的飘带,飘带的动静不大,风不大……这显然不是个适合打仗的天气,如果风再大点,烟雾就很容易被吹散,他们可以敞开怀的射击。
  可是现在……但愿不会出现迷雾吧!
  阿扎普步兵排列的横队,就像是潮水一样不断前行,除了节奏感十足的军鼓声之外,再就是军官们发出一阵阵嘹亮的呼喊声,而在那一排排横队中间,或者前列还有许多奥斯曼猎兵在还不时的瞄准明军开火,这些猎兵大都来是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猎户,他们长年在山区用火枪打猎,现在他们使用的购买自中国的长管燧发线膛枪或赶不上明军的后装击发枪,但是凭借过人射击技巧,总在远距离给明军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
  这些经验丰富的猎兵,就像是一个个刺客似的,不时的夺走一些明军战士的性命,但是明军官兵,却压根没有理会这样的骚扰,顶多是派出猎兵反制而已,他们依旧非常沉着的蹲在战壕中,依着战壕前的胸墙,等待着敌人的接近。
  列队前行的阿扎普步兵们不论他们来自什么地方,那怕就是那些来自北非的黑奴士,此时也表现的极为勇敢,他们随着军官们的口令和督促,排着整齐的队伍,保持着不急不徐的步伐,从一开始只能看到一条线,到现在,在差不多能够看清楚战壕胸墙后方露出了人影时,他们看到中国人似乎端起了步枪!
  最危险的时刻到了!
  在土耳其人抵达防线前200米的距离上,在一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