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尔图乔提醒道。
“当他们与土耳其人之间的战争结束时,他们是不可能为我们再次向土耳其宣战的,这场战争,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先生们!”
第1016章 勤王吧!新英格兰
当贝尔图乔在威尼斯当着总督、咨议团以及十人团的成员以一副别无选择的姿态表明,除了向中国称臣之外,威尼斯已经别无选择时,在威尼斯人在那里质疑着中国人的力量时,他们并不知道,除了大明本土的明军正在往欧洲赶来,在遥无的新大陆,在大明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首府波士顿,一支援军同样也是组建着。
“总督大人,在没有得到朝廷授权的情况下,就向欧洲派出援军,会不会招来非议?”
面对总督王林跃的决定,罗云急忙劝阻道。
“而且,咱们这边一共只有三千多兵士,派多了,会影响新英格兰的殖民大业,新英格兰这地方的局面,全靠边这三千多兵士和他们的家人撑着,派少了也顶不上什么用场啊。”
面对罗云的劝说,王林跃摇头说道。
“罗云,你不懂!王某身为新英格兰总督,掌握军民全权,调兵是不需要朝廷许可的,这兵无论多少,都得派过去!那怕就是几百人,那也是一个态度,况且,罗云,按照的商人带来的消息,现在朝廷已经在向奥斯曼调派大军,此战结束之后,非但势必会有数以万计的军户需要安置,而且肯定还会有大量的随军商人,咱们派过的兵,不仅仅是打仗的,也是招人的,告诉他们来了新英格兰,有的是地,有的是娘子……对了,他们在那地方也不缺。”
其实,作为总督,王林跃的算盘打的非常精明,甚至他鼓励军户购买“西洋婢”,鼓励生育,也都是他精明的表现——为了增加人口!
新英格兰总督区是英国人经营了数十年的殖民地,在查理二世把新英格兰、弗吉尼亚、切萨皮克湾等殖民地移交给大明时,在这里生活着接近十万英国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即便是如此,还是因为英国内战导致到英属北美移民潮流基本结束。
因为新英格兰距离本土太远,加上大明得到这片殖民地,也不过才六年而已,直到现在,移民都是以军事移民为主,流放犯为辅。
除了三千余军户之外,再就少量的流放犯,可是每天多则三五百人,少则才一二百人。移民,没有大规模的的移民,那有殖民地的长治久安。可是因为距离,明人都视越大洋为畏途,更何况从大明到新英格兰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大明的百姓要是移民,当然是首选南洋,船票便宜不说,而且当地还生活着数百万明人,和内地府县大抵上没有什么区别。
可北美……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远啊!
官府又不能强制百姓到这边,除了流放犯之外,就只能殖民地自己想办法了。为了增加移民的数量,除了给予优惠的移民待遇之外,王林跃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生!
大量引进西洋婢,每生育一个孩子,无论男女,都是直接给地100英亩,相当于内地的600亩地啊。在过去的六年里,军户子弟从100余人,增加到一万两千余人。甚至就连流放犯,也给西洋婢,给土地,鼓励他们生育。
“陛下曾经说过,只要有了人,也就有了殖民地,可是咱们这里离大明实在太远,现在豫章的人口早就突破七八万人了,咱们这边,还不到两万,算起来,只相当于欧洲人的五分之一……”
“可是大人,英国人已经在这里经营了五六十年,咱们才来六年!而且他们还有地理优势。”
罗云说道。
“有五六十年的时间,这里的明人至少是英格兰人的10倍以上!毕竟,咱们的人口现在已经增加到两万五千余人!”
只用了六年的时间,在新英格兰,明人的人口数量就相当于欧洲移民的四分之一,这无疑是一个奇迹,可这位总督显然还是不太满意。
“可问题是,我们没有五六十年啊!”
冲着罗云笑了笑,王林跃说道。
“王某已经当了六年的总督,最多再过三四年,估计就要卸任回国了,到时候,我如何向国内同僚表明政绩?王某总督新英格兰十年,治下明人三万余,夷民十余万?这样的政绩说出去,是会被人笑话的!所以,我才想要趁着的眼下的这个机会,尽量的把那些随军商人的伙计,雇工挖到咱们这边来,而且他们肯定还是自带女人,毕竟,前线那种地方,女人……不值钱。有男有女,几年下来,指不定等到我卸任回国时,咱们这边的明人就有十万人了!到时候,这新英格兰,就可以易名了!”
作为新英格兰的总督。王林跃对于这块殖民地的这个名称可以说是极为抵触的。毕竟这里是大明的殖民地,是大明的土地。
“大人,这样挖前线的墙角,恐怕会惹太子不快的。”
罗云有些担心地说道。
“放心,太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要不然,太子去年就不会特意授意增加咱们这边的流放犯数量了。而且咱们又不是在前线挖那些兵士,只是挖人而已,挖的是商人雇佣的伙计,那些伙计干上几年的活,又岂能挣到几百亩田产?他们过来了,那些买卖人为了挣钱,会继续雇工的,他们帮咱们把人源源不断的带到土耳其,咱们再把人带到波士顿,再安置到各个定居点,岂不美哉?”
王林跃的算盘打的那是一个精明,说白了,就是“薅羊毛”,只不过,那个羊毛是商人们雇佣的伙计、工人。毕竟官军打仗,会有商队随从,而商队会雇佣大量的雇工,那些雇工基本上都是明人。对于这片殖民地而言那些伙计就是最好的移民。
“而且……”
压低话声,王林跃轻声说道。
“咱们派过去一千人,正好可以禀报朝廷,为了驰援前方,我区调派千余兵力,本地兵力薄弱,为本地长治久安,请求增加驻军,如此一来,咱们可就是赚了!”
有时候殖民地总督就像生意人似的,总要千方百计的和朝廷和内务府玩心机、动脑子,千方百计的争取朝廷的支持,尤其是人力上的,毕竟,僧多粥少……大明的犯人也不多啊,那么多殖民地,像撒芝麻粒似的,平均到每个地方,多则几百,少则几十,不动点脑子,耍点手段,用点心机,怎么能照顾得过来呢?
“一千人?”
总督的决定让罗云吓了一跳,他急忙说道。
“大人,万万不可啊!咱们的军士不过才三千余人,派出千人,万一折扣的话,那可就得不尝失了,军士是大明掌握殖民地的根本,还请总督三思!”
一千人,那可是军户的三分之一!
那怕就是他们能带回来上万人,在罗云看来,那也是不值当的,
“罗云,在咱们这个地方明人比金子都贵,这个道理我又怎么可能不懂?别忘了,在咱们这,还有一群不是已经宣誓效忠大明皇帝的‘明人’吗?他们也要为母国尽忠的!”
不用说,罗云也知道总督口中的他们是谁,新英格兰的那些“夷民”。
“这1000人里头。他们至少得出900人,要不然怎么能够展现出他们对大明天朝的忠诚呢?”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
罗云的眉头紧皱道。
“他们……他们要是不愿意呢?”
“愿不愿意,可就由不得他们了,况且,他们多流一滴血,将来这新英格兰就少一滴夷血,新英格兰……”
冷笑一声,王林跃说道。
“这里应该是新华夏才对!”
第1017章 借刀杀人
茂密的树林里,一个少年缓步行走着,他的手里端着一支步枪,一双锐利的眼睛盯着树林,他的身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牵着只黑色的猎犬。
突然,少年猛然端起步枪,随着一声枪响,猎犬就像一道黑色闪电似的飞了出去,小男孩也跟在它的身后,跑着。
“闪电、等等我。”
在猎狗的吠叫声中,看到大哥走来时小男孩激动地喊道。
“打中了,打中了,大哥,是头野猪,好大的一头野猪……”
从树叶缝隙照下的阳光,映在小男孩的脸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男孩的相貌中带着混血的痕迹。在东宁,这是再正常不过,东宁堡的军户虽然都是一夫一妻从大明移民到北美的东宁堡,可却都有侍妾,少则一两人,多则三四人,那些侍妾都是来自英格兰、爱尔兰以及法兰西等地少女,虽然初来时她们往往是军户家的婢女,但侍候主人起居时,很容易侍候到床上去了。
也正因如此,东宁堡的军户子弟中,超过三分之二都是混血儿。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抚夷归夏”怎么抚?仅仅只是口头上的教化?当然不是,在历史上,先秦周朝时,“国人”对“野人”的教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刀剑,靠的是“国人”对“野人”的奴役,以及对“野人女子”的占有。
《诗经》中的第一首诗为什么是《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话,被很多人解释成庸俗的男女情爱。可是实际上呢?在先秦,所谓的“君子”专指城里的国人,他们到了野外,发现在女子之后,自然是“好逑”一番。这个传统,甚至延续到春秋,就像孔子,他爹是国人,在城外的村落碰到他娘,于是在尼山土丘上野合一番,这才有了孔子。
东宁堡的正门就是“尼山门”,官方的说法是“不忘圣人”,可本意则是“不忘教化”——大明的男儿,身在异邦要履行教化之责,多多与夷女结合,以教化异邦。
这是大明男儿的责任与义务。
而东宁堡的军户,无疑是男儿中的英雄,英雄中的好汉,个个都纳了几个异邦侍妾,生育了少则五六个,多则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子女。至于养育子女,那更是轻松,东宁堡所在的北美,当真是“上帝应许之地”的富饶大陆,想填饱肚子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只要稍微花点儿力气开点儿荒种地就有玉米面饼吃,想吃肉的话也很好解决,出了东宁堡,周围方园数百里,到处都是草原林地,那里面有数不尽的飞禽走兽,什么野牛啦、野火鸡啦都是成群结队,至于野鹅、野鸭和旅鸽飞起来更是遮天蔽日,只要肯出门打猎就有数不尽的野物吃。哪怕是自己没工夫出去打猎、到集市上购买的价钱也非常便宜,直接从印第安人那里购买更是便宜得离谱。一坛酒就能从土人那里换来一头鹿。想吃点儿水果的话,林间草场上的各种野生浆果也非常丰富,比如蓝莓、树莓、稠李、野樱桃、野葡萄俯拾皆是,也能让餐桌显得不那么单调。
粮食管够,肉食管饱,果子随意……天堂似的生活,生起孩子来自然也就没了顾忌,谁家没有五六个男孩,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小二子,你带着闪电回堡里喊人过来,这头猪咱们两抬不回去,别忘了把果子给老八、老九他们,省得他们也跟过来麻烦……”
不过只是个少年模样的男孩说起话时,完全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可他的相貌却暴露了他的年龄,不过也就是十二三岁的大男孩而已。
“知道了,大哥,你小心点,这里狼多!”
小男孩关切地说道,
“放心吧,你自己才要小心一点……”
就在男孩的话声落下时,远处却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听着钟声少年的脸色一变,急声道。
“快,小二子,走!回家去!”
听着钟声时,两人直接丢下了那头至少有四五百斤重的野猪,甚至连看都没看一眼,就往东宁堡跑去,毕竟,在林子里这样的野猪……多得是!
“大哥,会不会是土人来了?”
“土人?他们没有那个胆子!”
兄弟两人往堡里跑去时,路上还碰到了其它人,半路上碰到相熟的大人,直接把他们两拉上了马。
很快,东宁堡的操场上就挤满了人,刚一跳下马,就有人喊着他们。
“大壮,二壮……”
“爹,这是咋了?”
两人跑去时,只听爹说道。
“大壮,你听好了,爹要去越海打仗了,往后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护着你娘和姨娘她们,二壮,你是老二,你要帮着你哥。”
在王力叮嘱着儿子们的时候,在临近的波士顿城内,小约翰·温思罗普看着面前的总督说道。
“总督阁下,这并不是我们的战争!”
站在总督的面前,小约翰·温思罗普用尽可能标准的官话说道。
“我们之所以离开英格兰,来到遥远的新大陆,不仅仅是为了躲避他们对清教徒的迫害,同样也是为了躲避战争的威胁,国王的战争,并不是我们的战争!”
“约翰,你要明白这是大明的战争!”
王林跃义正词严地说道。
“对于每一个大明的子民来说,尽忠报国、为陛下尽忠,是我们的光荣与义务!”
“可是……”
话到嘴边,约翰·温思罗普才意识到,他们早就宣誓效忠大明和大明皇帝了,他们是大明的子民!
“这里是新大陆,那是旧大陆的战争。”
“你们是大明的子民!”
王林跃的不容易质疑地说道。
“旧大陆?就与你们无关吗?我的朋友,在克伦威尔叛乱的时候,你的儿子,曾赴英格兰参加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叛军,在整个新英格兰,至少有一千人曾经参加过叛军!难道你们愿意为一个叛乱分子战斗,而不愿意为皇帝陛下而战吗?”
高帽子往小约翰·温思罗普的头上一戴,他立即变成了哑巴,他的儿子——约翰·温斯罗普三世确实曾参加过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在克伦威尔的陆海军中,有许多自发的从新大陆返回英格兰的年轻人。
“我的朋友,相信我,对于新英格兰的子民而言,这场战争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你们向皇帝陛下、向大明表明忠心的机会,大明永远不会亏待自己的子民的。现在,我已经动员了东宁堡的军队,我希望在三天后,在东宁堡至少会有一千五百名英勇的新英格兰居民自愿加入这支远征军!”
什么是自愿?
自愿不自愿的没关系,他们如果不“自愿”,王林跃有的是办法让他们“自愿”,
面对这位总督大人的坚持,小约翰·温思罗普知道,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他想了一会,然后说道。
“大人,我会尽量和他们解释的。”
几天后,在东宁堡前操场上,聚集着各自各地的新英格兰民众,这些“自愿者”们都是“自愿”为国效命的。
“大人,一共有一千零六十三名自愿者,还差四百……”
不等罗云说完,王林跃说摆手说道,
“不急,不急,慢慢来,这是第一批,接下来还有第二批了,对了,那个约翰·温斯罗普三世呢?不能漏了他,这些人都是铁杆的夷人,他们在那边多死一个人,咱们这边就少一个夷人!”
借刀杀人……这一招,这可是老祖宗玩剩下的玩意了!
这一招,用在那些夷人身上一样的好用!
对于这片殖民地来说,这10万英格兰人就是潜在的隐患,但是总不能一刀把这些人全都杀了吧。
最后的办法就是通过数量上的优势让这些人慢慢的融入大明,成为明人的一员,就像西南以及南洋的那些土司,土人一样,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当然要想一些办法消耗他们人丁,尤其是年轻力壮的男人。
他们每死一个男人,他们的力量和未来也就少了一分,战争当然是达成这一目的最简单的方式。
几天后,当数艘帆船,在礼炮声中,在女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开波士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