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12章 汉奸
浴火重生!
对于“东清”而言,或许他们的心里真的追求浴火重生的一天,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可能是因为他们很清楚,也只有如此女真才能够生存下来。
但是对于一步步的朝着石见逼近的汉军来说,他们更渴望着让彻底的摧毁这座城市。当然还包括这座城市里的人。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夺城,我们是为了复仇!”
没错!
就是为了复仇!
那怕是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了,仇恨的种子依然深埋在大明士民的心底,北直隶、河南、山东、南直隶,千百万人民惨遭杀戮的仇恨,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化去的,血海深仇必须要用血肉填满,只人敌虏的血肉才能弥漫内心的伤痛!
以德报怨?
先把他们都杀光了,再说原谅的话。也许到那个时候,会有一些人站起来说,哎呀,当年我们似乎有些太记仇了。一不小心把他们全都灭了。
真的是对不起啊。
也就是如此了,所有的道歉,所有的一切。说白了,不过只是鳄鱼的眼泪而已。
至于现在?
甚至没有人愿意去滴下那几滴鳄鱼的眼泪,毕竟,那些宽容的、仁慈的、和善的明人,早都已经死在了他们的刀下!
现在的汉人心里只有一个念想——杀光他们!
报仇雪恨!
在这样的血海深仇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他们的脚步。
但也不是没有人尝试过。事实上有不少建奴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家人就在身后,所以他们选择了拼死一搏。
但也就是个死而已。
残阳如血,硝烟弥漫。
这是一片战场,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在尸体中间。几个留着金钱鼠尾辫的清军站在那里,他们神情看似平静,但却又有些遗憾,似乎是在为不能阻止明军而遗憾,山上的树木燃烧着,战壕变成了平地。战壕间,数百具尸体随意的散落着,这些人曾经试图阻挡明军的脚步,但是,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卷着袖子的孙伯涛,打量着这几个“建奴”,除了剃光的脑袋,还有脑袋顶上老鼠尾巴之外,他们瞧着似乎和明人没有什么区别。
“你们的抵抗很顽强啊!”
没有人说话,他们只是站在那,一言不发的站在那里。
“好了,废话也就不多说了。你们中谁是汉人?”
这个时候,当然没有人敢认了,倒是有一个看起来獐头鼠目的家伙,朝着左右瞧了瞧,小声说道。
“刘,刘大哥、张大哥他们是,是汉人。”
果然有汉人。
“既然是汉人,为什么当汉奸?”
孙伯涛瞧着被指认出来的两人问道。
两人一言不发的站着,好一会才有一个人说道。
“谁不想好好的活着,可老子们被鞑子掠走的时候,想好好活着,总得想折吧……”
想折?
想折就是当汉奸吗?
孙伯涛没有说话,沉默了一会,他问道。
“你们吸烟吗?”
“吸得,吸得……”
说话的还是那个张头鼠目的家伙,不过他到底是汉人还是蒙古人,亦或者是朝鲜人,都没有人在乎。
给他们几个人几张纸片,还有一小撮烟叶,又给他们点着烟,几个默默的吸着炮筒子。
在吸烟的时候,其中一个人抬起头,向着孙伯涛意味深长地一笑,然后又是一叹。
接着他们几人就那么站在那。他们几个人谁都没有说话,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知道了即将面对的命运,有些事情总是无法避免的。
同样吸着烟的孙伯涛,看着远处的小河。河两边的水田里长着水稻,夕阳西下,天际一片通红,水田里的水面清晰地映出晚霞的倒影,一派静谧的景象。
再往远处看去,山脚下几家日式的茅草房错落无序的散布着,附近渺无人影,如果不是水田中几具建奴兵的尸体,这完全是一派太平之世的模样。
水田中的炮弹坑里积满了水,变成一个个的水泡子。在水泡子附近,七零八散的散布着几具尸体,尸体的周围的水不知是映着晚霞,还是被血渲染的,通红通红的。
“烟吸完了,该上了路了吧!”
那人转过脸,看着孙伯涛说道。
“下辈子,别再当汉奸了,别再……说了你也听不明白,总之,别生在乱世里了……”
孙伯涛说着话,抽出了转轮枪,对着那人的脑袋就扣动了扳机。
枪声响起的瞬间,那些正叼食着人肉的秃鹫纷纷飞了起来。
“饶命啊,天军爷爷饶命啊……”
在那人倒下去的时候,另外几人都跪了下去,尤其是那个獐头鼠目瘦得象只猴子似的建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又磕头又作揖地大声喊叫着。
然而,孙伯涛对此完全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样子,汉奸都放不过,况且是这样的真建奴、真鞑子。
对待汉人,还给他们留个全尸,至于这样的真鞑子,那就更不用管了。
孙伯涛使了个眼色,几个战士绕到这几个降兵的背后,“哗啦”一声从刀鞘中抽出了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倭刀,兴许是花钱从某个日本人那里的买的,不过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也许是在战场上什么地方拾到的。
“嘿……”
瞬间,祈求声也就戛然而止了。
曾经的战场,顿时恢复了傍晚的宁静。
或许是因为不太熟练的关系,他们中有几个人的脑袋没有掉下来,但也砍下了很深的刀口。倒在地上的他们,脖颈处的鲜血咕嘟咕嘟向外涌着,他们的身体还在那里抽搐着,甚至还有人的口中发出绝望的呜呜声……
一言不发的瞧了一眼地上的尸体,孙伯涛就带着部下默默地往回走,暮色中依稀可见从山上冒起的烟雾,不知道是错觉,还是大山真的在燃烧,在晚霞映出赤红色的火焰……
“走吧,抓紧时间休息一夜,明天,打到石见城!”
说罢,他朝着石见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喃喃自语道。
“就只剩下几十里了!”
第913章 刻骨铭心
区区几十里有多远?
走起来很快,但是为了这一天,大明差不多走了半个世纪!
从野猪皮造反的那天起,大明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失败与血泪、屈辱与悲哀,其中五味,只有亲历者才知道。
那怕是后来建奴所谓的“皇陵”被扒了,甚至就连同野猪皮的遗骨也被扒了出来,被挫骨扬灰,颅骨被献给了朝廷,那会还是崇祯皇爷那会,被崇祯皇爷献到了太庙。
即便是如此,对于大明而言,这一切都没有结束。
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恐怕只有等到女真人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消失,直到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结束。
只有死去的女真人才是最好的女真人。
而现在,他们终于目标很近了,近得只有区区几十里。
通往的石见的道路很简单,也很容易走,不少地方都铺着石板,而且越靠近石见,靠近所谓的“京城”,周围就越繁华,与其它地方大都是日式的房屋或者破茅草屋不同,这里有不少明式的建筑。
这些屋子让部队里不少北方官兵感觉非常亲近,在一处市集搜索的时候,孙伯涛等人发现了邻一座看起来颇为肃穆的大宅门。
“好气派的房子啊,门还刷着朱漆,瞧着挺威风的,走进去参观一下。”
孙伯涛冲着这大宅门说道。
“人肯定跑了,顶多也就是个空宅子。”
“空宅子里头指不定也有好东西,到时候东西得归我。”
“没门儿,咱们得划两拳再说……”
端着枪的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尽管大门从里面扣上了,可战士们却麻利的翻墙进了院里。
院子里的景致和北方的大宅院没什么两两,院子里的石子路在花木弯弯曲曲的,其中还有几片小假山,雕木镶刻的房门敞开着。
进了院子,一个战士大大咧咧地走上台阶,大声说道。
“打搅了,屋里有人吗?”
当然没有人回应,屋内屋外,盘盘碟碟扔得到处都是,所有的房间都被翻腾得乱七八糟,看起来不是遭到了建奴败兵的洗劫,就是遭到本地日本百姓的洗劫。
总之一句话,战争中,这样的高门大户肯定都是第一个遭殃的,毕竟,穷人家……再抢,也抢不到什么东西。
败兵也好,暴民也罢,有几个去抢穷人的?
红木桌椅随意的倒在地上,桌子的抽屉都被拉了出来。
战士们四处搜寻了一遍。既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有意思的玩意,最
后,实在是无趣的时候,一个战士嬉笑着对孙伯涛,按照建奴的平时的礼节弯腰曲膝作揖见礼道。
“哎呀,奴才给主子您请安了,您老最近可好啊……”
兴许是心情不错,孙伯涛也忍不住和弟兄们开起玩笑来了。他随手回礼道。
“啊,你这臭小子,最近飞黄腾达是吧,可是有一阵子没来爷这了!”
虽然他们都没接触过“旗人”,可是从小说里头却也知道“旗人”的那副作派,“哎呀,瞧主子您说的,奴才就是再飞黄腾达,那不还是您老的奴才嘛,奴才没过来,不是害怕打扰主子您嘛!”
“算你小子知趣,来,坐吧!”
两个人象两个大人物似地坐在了宽大的红木椅子上,细心雕刻的红木椅子,与大明最时兴的大户人家的红木椅子一模一样,坐在上面使人感到很舒服。
红漆的大案桌也好,天花板上的吊灯也罢,不论那一件东西,都和大明的大户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其实,那怕是现在的建奴与大明相隔重洋,可是各个方面却仍然受到大明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达官显贵们,无不是以用大明货为荣。这一切同样也显示出这房间的主人所过的奢侈索华的生活。墙上挂着几幅色彩淡雅的山水画,不过,孙伯涛他们倒也认不出,是不是名家的字画,即便是,恐怕也是建奴这边的。
窗外是茂盛的文竹,随风发出飒飒的响声,室内竹影摇晃,置身其中,只让人有种恍惚感觉,似乎这里不是日本,不是“东清”,而是大明,是大明北方的某一个高门大户家的正堂。
“主子,您说现在的局势吧,大明打了过来,眼瞧着打到京城了,这可是怎么回事呢,”
“瞧你,这事是你一个当奴才的应该关心的的?皇上老爷子正在伤脑筋呢,前天他还问过我。我们有阵子没见面了,我对他说,你放心吧,反正大明的天军来了,管你是皇上也罢,奴才也好,都麻溜的丢到海里喂鱼得了……”
说出这句话后,众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就像是在看一场“大唱”似的,大唱,类似于歌剧,不,应该说是歌剧的祖宗,在传教士把这种演与唱的戏剧表现形式带到了罗马,然后从罗马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至于后世人说什么“歌剧高雅”之类的话,纯属放屁,搁在大明,豪门大户谁家没养着伶人,宴客时来场“大唱”。正所谓的“宴必舞乐”,其实就是请人吃饭时,不来场歌剧表演,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历史上,如果不是满清入侵,有没有歌剧的事,不知道,但至少,中国不会只剩“戏曲”,所谓的“曲”,其实,也就是卖戏人街头小唱,唱给普通百姓听的而已。
不过现在,非但没有被打断,甚至还被推崇,比如江南“世家家乐”更是闻名海内,家养乐伶作为“时尚之风”随着江南士家大族被流放海外,而风靡海内外,引得各地效仿。大明的生活方式,要是论享受、论奢糜,绝对的领先世界。别觉得奢糜不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文明,至少象征着文明。
甚至搁着现在,过去只有豪门大户家宅才会上演的“大唱”,随着歌剧院的兴起,而传播到坊间,而风靡各地并传播到海内外各地,不得不说,现在的大明绝对是文明的灯塔,各种事物受世人的推崇的同时,又引得世人纷纷效仿。
战士们兴致勃勃的瞧着的长官的表演,这时“大人物”忽然站了起来,他似乎像是发现了一件什么稀罕的东西。东西倒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就是桌子上的一个大理石石屏而已,将它拿在手中仔细观看了一会,孙伯涛突然沉声道。
“放火!”
“什么?”
“放火把这屋子烧了!”
“这……”
“这件东西是他么抢来的东西!”
孙伯涛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他认得这个大理石石屏。这东西——是他家的!
小时候,他不止一次在堂厅里看到他。那个时候爷爷就坐在这样的雕花椅子上。这个石屏就摆在桌子上,俺爷爷的说法,这是他的知己好友送给他的。
再后来,建奴入寇破了城,他的家人都死了。都死在了建奴的刀下。而年幼的他原本也有可能被建奴掠走。可是后来还是德世子的陛下救了他,养育了他。
这些年,他甚至都忘记了爹娘的模样,但是有些东西总是会在脑海中浮现,比如,这个石屏。
在这一瞬间,他的表情变得有些狰狞。
“放火。放火把这里全都烧了,全都烧了。”
神情狰狞的他手指着这间富丽堂皇的屋子。大声呼喊着。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的关系,他的手指颤悠悠地抖动着,指着这个房子的时候,泪水忍不住从她的脸上流了出来。
“烧了!把这里全都烧了,全都烧了。啥东西都不要给这群杂种留下来……”
第914章 最后的日子
六月初八,孙伯涛所在的第三营,又一次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在傍晚占领了一片山地,不过守卫山头的建奴仍然凭借坚固的工事进行殊死的抵抗,似乎谁都知道,这场战争之中,并没有投降之说。
他们甚至在阵地周围埋设了大量的地雷,激烈的战斗进行了整整两天。
而在此期间,其它部队沿着大路行军,抵达了距离石见不到十里的地方,这里一个温泉区,镇子里已没有居民,街上有几家温泉旅馆,蒸汽腾腾的温泉对于疲惫的战士们来说,绝对是种难以抵抗的诱惑。
对于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来说,能泡一场热水澡绝对是种享受,与晚清西方传教士记载中国人不爱洗澡的不同的是,在传教士记录中明代的中国人是非常喜欢洗澡,而且极其卫生干净的,其实说白了,干净整洁、洗澡都与经济划着等号,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谁还会天天洗澡?
对于战士们的渴望,军官们自然是极为了解的,随着一声令下,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获得了洗澡的机会,让他们得已洗去了征战以来积攒在身上的污垢。
喜悦非常的战士们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怕是温泉不够也没关系,他们直接找来大缸和水盆,搁在路边倒进温泉水,就那样直接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街道上就脱光了身子,径直洗起了澡来。
“难得啊,没想到日本这鬼地方,除了倭女小娘们之外也有让人喜欢的地方嘛!”
在街道上泡着澡的战士们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擦洗身体,他们的身上无一例外的都沾满了血与泥土。
一个战士从水缸里跳出来后,又打量了一下身子,然后自言自语道。
“怎么回事?怎么身上还有那么多灰啊,不行,得再洗一会……”
说着又跳了进去,他甚至在一天里洗了三四次澡,以至于最后连队长都问道。
“听说你一天居然洗了五次澡,是吗?”
面对队长的问题,他完全是一副满认真的表情,回答说:
“是啊,好容易才把身上的脏泥都洗了个干净,这澡泡着可真舒服啊!”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