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英格兰刚刚成为大明的属国,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这片土地上正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中国风”,人们不但以接识中国人为荣,以穿着大明服装为荣。
当然,有一些细心的女人会发现,似乎英格兰的束腰裙对中国人也是极具吸引力。那些的能够突显腰身纤细的鲸骨裙,让女人们的身体曲线惊艳无比,白花花的胸脯更是对于男人极具杀伤力。
所以,那些细心的女人会特意穿上那样鲸骨裙,展露出自己诱人的身姿,勾引田人当然也是有技巧的,而对于英格兰的女人们来说,她们从来都不乏技巧,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不知多少使团成员或者舰队军官、水兵成为那些女人的裙下之臣,尤其是后者。
甚至在租界里经常能够看到成双成对的水兵与英格兰女人,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代的英格兰女人绝对是“慕华”的。
或许,也可以把她们理解为英格兰的“慕洋权”,毕竟,明人也是飘洋过海来到这片土地上,不仅用武力征服了这片土地,而且还顺便征服了这里的女人。
其实女人,是否“慕华”不重要,但是在国与国之间,弱者,永远追随强者。
衣着华丽的中国军队在阅兵进行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味道,那是强烈的火药味,尽管这里没有枪声、没有炮声,可是所有围观者都感受到了浓烈的火药味,是他们的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味道。
“哪怕是一支万人的军队,他们也敢毫不犹豫的发起进攻,”
路易二世·德·波旁心想到,
“他们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或许不少人对于路易二世·德·波旁这名字很陌生,但是他还有一个头衔“孔代亲王”,这位大名鼎鼎的法国头号贵族,法国贵族的首领,目前正……处于流亡之中。
作为法兰西的贵族领袖,七年前,他因为不满首相马萨林削弱贵族权力、扩大王室实权的政策,而被逮捕,被释放后,即与西班牙结盟向宫廷和马萨林挑战。
六年前,势单力孤的孔代逃亡西班牙。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授权孔代指挥西班牙军队与法国作战,并把卢森堡赐封给他。他取得了很多胜利,但不久就被蒂雷纳阻止。
就在今年,也就是有在大明使团抵达英格兰的同时,孔代在敦克尔克附近,被蒂雷纳彻底击溃,后者得到了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的民军的有力支援。面对大明的威胁,克伦威尔从敦克尔克撤回了他的军队,这也让孔代从有了喘息之机。而现在,孔代之所以来到伦敦,其实,说白了,也是希望能够得到大明的支持。
“亲王殿下,你见到过比他们更好的军团吗?”
就在这时,有人走到路易二世·德·波旁的身边说道。
站在孔代亲王的身边,王林跃主动的和他攀谈起来,尽管对方还没有表明他的来意,但是言谈中实际上在相互试探。
“确实,中国的军团确实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团,可惜,就是太少了一些!”
孔代亲王颇为可惜地说道。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兵贵精不贵多!这支军团的规模不大,但是足以在战场上击败任何敌人,就像克伦威尔,他的军团很庞大,但是同样也被我们轻易击败了。”
“确实如此,不过,”
孔代亲王又加上一句,
“现在克伦威尔还在抵抗……”
那位前“护国公”克伦威尔仍然活跃在北方,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那是英格兰国王的战斗了,天朝已经帮助他恢复了在英格兰的统治,如果他需要帮助的话,我们并不介意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但是,就眼下来说,似乎国王并不需要……”
其实国王是否需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那个“弑君者”存在一天他就离不开大明,而从此之后,大明不过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偶尔发挥一些作用。再通过这些作用去提醒那些英国人大明的重要性就可以了。
“相比他们……”
他又接着说,
“我觉得现在你们更需要帮助,毕竟,在法兰西,似乎有一团乌云笼罩的那里。让亲王殿下如此的愁眉不展。”
哪里是什么乌云啊?
分明就是眼前的这位孔代亲王遭受的失败。正是因为他在敦刻尔克的失败。他才会灰溜溜的逃到这里。
“我可以知道阁下是什么意思吗?”
孔代亲王反问道。
他重来没有想隐瞒他在哪里的失败,当然了,那样的失败也是隐瞒不住。但是对方提及这件事情,那么肯定是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想法。
“我只是想让亲王殿下知道,我们一直在关注着法兰西,关注着亲王殿下的情况。”
王林跃语气轻松的说到。
“而且我们对于亲王殿下以及你的朋友们的遭遇是深表同情的。”
“谢谢你们的同情,”
孔代亲王敏锐的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中国人所说的话是言不由衷的。
他们肯定是有所图谋的,要不然又怎么会说出这些话来?
可问题是,他们想要在自己这里得到什么?
就在他满心疑惑的想要开口询问的时候。只听到王林跃说到。
“阅兵式开始了,我想亲王殿下一定对阅兵更有兴致吧,我们一起欣赏这场阅兵吧。”
什么阅兵仪式?
不过只是为了炫耀武力罢了,哪怕所要炫耀的不过只是一群雇佣兵。而不是大明天兵,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即便是这样也已经足够了。
只需要让他们看到大明,哪怕不从本土调来军队,就是凭借着这些,英格兰的二五仔就已经可以摧毁一个国家,至于在座的诸位,你们自己考虑一下,能不能抵抗得了这些二五仔?
垃圾!
当然不是针对英格兰,而是欧洲的所有国家。在军事上他们几乎是不值一提的,毕竟大明在科技上已经把他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臣服与大明所建立的秩序之中。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场阅兵必定会在他们心里漏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不过对于那些英格兰的女人们来说,她们可没有考虑那么多,她们的眼里只有那些英俊的中国人,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不是丑陋的英格兰男人所能相比的……
她们一个个无一例外的不是眼冒金星,一副迷妹模样的望着那些潇洒英俊的中国军人,恨不得立即以身相许,自荐枕席,反正是那双腿肯定是合不拢了,无论是少女还是妇人,大都是这副模样……
第879章 男儿醉枕胡姬身
夜幕下的伦敦,尽管仍然是一座废墟,但是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以及路灯,无一不象征着开化!
象征着英格兰正在抛弃愚昧而落后的欧罗巴文明,转身投向意味着开化、现代、文明的东方文明。其实也就是华夏文明。
那场发生在伦敦的大火,不仅烧去了旧时那个肮脏的、充满恶臭的而且愚昧的伦敦,同样也是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浴火重生,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个平凡的民族,正迅速的抛弃他们旧时的愚昧,转身向另一个强者学习,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伟大的学习精神,是很多民族都不具备的。当然这种学习也是被打出来的主动。
在伦敦城内第一次兴建的建筑之中,除了王宫以及各种官厅建筑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所在“鹿鸣馆”——这座会馆,供英格兰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而“鹿鸣馆”名称出自中国《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即“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燕群臣嘉宾也”之义而命名,意即迎宾会客之所。
从“鹿鸣馆”建成之后,这里就一直都是大明使团官员以及军官们悠闲聚会之处,而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身边往往有很多好学的盎格鲁撒克逊……女人,那些女子正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伟大”的象征,那怕是她们不会说汉语,但并不妨碍她们拿着《中英简明对话手册》学习汉语,并竭尽全力获取学习的机会,而大明的官员、军官们则孜孜不倦的教授着她们汉语,从会馆的大厅直到某个旅馆的床上,他们总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努力传播着汉语,传播着华夏文明,播种着文明的希望。
即便是最优雅的男人们聚集在一起,言语之中也少不了女人,而对于这些怀中坐拥着英格兰贵女的年青军官们来说,当威士忌的酒意上头时,他们看着怀中的女子也会畅快的欢笑道。
“菲丝,”
年青的军官的挑起女子的金发说道。
“我少年读书时,读到‘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时,总想着为何唐朝诗人总喜写胡姬,今日拥你入怀,方知唐朝诗人为何偏爱胡姬……”
说话时,他把头猛然往女子的过人的胸怀中一闷,在女人的欢笑中笑道。
“他们偏爱的那里是胡姬,他们偏爱的是国势,是国势之强盛,让尔辈胡姬只能于我汉儿怀中娇喘,只能与我汉儿膝上欢喜,什么‘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分明就是‘卷发胡儿眼睛绿,夜静胡姬品汉萧’啊!”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顿时就是一片欢笑之声,甚至就连临桌的军官、年青的官员们也跟着起了哄,那种强者的得意,于发自骨子里的自信,让他们看待身边这些胡姬们的目光都发生了变化。
在水晶灯明亮的光线中,他们看着怀中的满面欢颜的英格兰贵女,她们的相貌可不就是有《上云乐》中所描述的那样“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这里的“拳”是通假字,通“卷”,如波浪般的黄金卷发就是胡姬的体貌。“黄金卷发碧玉瞳”,这才是汉人记忆深处的“胡姬”啊!
什么模样的女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
是这些“胡姬”是强大国势,是大明乾圣盛世的象征啊!
在这一瞬间,他们似乎和李白、李贺、白居易等盛唐的诗人们重合在一起。
似乎在这一瞬间,这间兴建于异国他乡的“鹿鸣馆”变成了开元年间,或是长安或是洛阳的酒馆,这怀中的英格兰女子变成了那时的胡姬。她卷曲的金发和棕发如波似浪,浑身透着与汉女完全不同的风情,随着胡旋舞左右摇荡,荡漾着这些汉家男儿的心杯。
当胡姬们用如湖水般碧绿的大眼睛仰望着他们时,又怎么可能不诗兴大发写下“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这样的诗句来夸赞楚楚动人的她们呢?
其实,这样的夸赞,夸赞的何止是她们,更多的是夸赞这个盛世,因为只有在那个盛世之中,男人们才会自信的睡枕胡姬,才会揽拥胡姬,并以此为荣。
从李白的“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到贺朝的“胡姬春酒店,管弦夜铿锵”,再到白居易的“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莫不是招呼汉家郎们一起笑入胡姬酒肆中。
甚至就连同元稹老年时也曾回忆起年少时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千,伤感地写下“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
曾几何时,这一切都属于旧时的记忆,甚至不少人都很难品尝到胡姬的美丽,他们很难理解“胡姬”那些是来自西方世界的蝴蝶,为什么给唐人留下了那么多甜腻的回忆。
而现在,在异国他乡的都城,坐拥着异国的贵女,看着那些贵女们用如湖水般碧绿的大眼睛仰望着他们时满目的崇拜与爱慕,他们瞬间明白了,明白了为什么盛唐男儿爱胡姬,在这一瞬间,他们立即与千年前的盛唐男儿达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哈哈,我辈枉读诗书数十载啊!”
将身旁的女子猛然拥入怀中,不顾怀中的胡女如娇似嗲的轻笑,朱盛武大笑道。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直到今日方才知道太白诗中‘胡姬’之妙,多亏了的唯礼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从初唐直到晚唐,男儿好胡姬,说的是男儿,可道的未尝不是国势,两百年……胡姬伴随我汉儿不过区区两百年,可其中兴衰,道的就是唐朝的国势,想我大明今日,汉家男儿能够再次‘笑入胡姬酒肆中’,不也正是我大明国势蒸蒸日上的见证吗?我辈生此盛世之中,当真是死而无撼了!此处痛饮三杯!”
“当痛饮三杯!”
一时间,整个“鹿鸣馆”内尽是一片欢腾之声,那些勤奋好学的英格兰女子们尽管并不明白她们身边的这些男人们为何突然如此兴奋,但却轻易感受到他们目光的变化,目光中不再有轻蔑或者其它纷杂的目光,而是流露出了某种爱慕。
“酒来!”
“酒来……”
在大家的欢腾声中,朱盛武醉了,他拥着怀中的女子,在口中念念有词的说道“肌肤如玉鼻如锥,葡萄长带一边垂”,他的手指在女子的鼻上轻抚着,曾几何时在他看来有些丑陋的鼻子,反倒变成了女子特有的美艳之处……
“亲爱的,你在说什么?”
感受到男人目光的变化,爱丽丝用生硬的汉话笑问道。
“我们是在用诗来形容你们的美丽,用古人的诗!”
“古时汉人的诗?”
爱丽丝欢喜道。
“古时的汉人?他们见过我们?”
“他们见过……”
捏了捏爱丽丝的鼻子,朱盛武颇为宠腻地笑道。
“你们啊,曾经活在他们的笔下,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活在……现在你们就像是从史卷中走出来的一样,活生生的闯入我们的心里,这心里啊……就是男儿最喜欢的记忆了……”
将女子拥有入怀中,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感受着怀中的这团温玉,朱盛武的心情在澎湃着,他的心情甚至有些激动,不是为这个女人,而是为了……身处这个盛世。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诗声中,这些汉家儿郎们找回了记忆深处的胡姬。他们不再需要在想象的空间里遥念盛唐的胡姬,他们完全可以去追寻自己的胡姬,就像他们的祖先一样,而这些胡姬正和他们所开创的这个盛世一样,一起降临于世……
第880章 大明之患
“男儿何不好胡姬!”
在那片震耳欲聋的欢腾声中,置身于楼上包厢里的郁尔枚却显得很平静。
与其它人不同的是,他的妻子就是荷兰女子,早在乾圣初年,刚刚取得进士的他,就非常热衷于向西方学习,他曾去过澳门、马尼拉,甚至还曾随荷兰的商船来过欧洲,他总是尽可能的去了解、去学习着欧洲。
这既是他的兴致,同样也是他的……职业,他在锦衣卫北镇抚司任职,了解欧洲本身就是他的职责,甚至他都把婚姻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娶了一个荷兰商人的女儿为妻。
对于一个进士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对,他并不仅仅是锦衣卫,而且还是一个中榜的进士。
但……喜欢,就是喜欢了。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他更渴望了解欧洲,乾圣六年到十一年,他一直在欧洲各国游历,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曾是很多贵族的座上宾,这也让他能够深入了解欧洲的方方面面。
乾圣十一年回国后,他将自己的游历编写成了一份报告,是这一份基于欧洲各国历史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并将研究的结论概括地报告给了镇抚司。甚至直到此事出行,这份报告都大明对欧洲了解的第一手直观资料。
而在使团之中,他的职位并不显眼,只是一个小小的“通译”。看似很不起眼,可实际上,他却是朱由彬的“幕僚”。
“与大明相比,欧罗巴各国的统治者,缺乏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