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40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0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王爷的招牌也不是白用的,作为王府的卫军,他们每年都要交一笔粮食到王府里,也算是王府的半个佃户,不过相比于卫所里的寻常军户,却不知道好到那里去了,毕竟,那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地都没有了!
  “地都让卫所的军官给弄走了?”
  朱国强的眉头跳了跳,尽管对明代军户的生活有一定了解,可猛的一声,难免还是有些惊讶。于是便问道。
  “他们人呢?我是说那些军官!”
  这群家伙,可不能轻易放过!
  “人呢?差不多都死了……”
  抿了抿嘴唇,梁鸣礼讽刺道。
  “建奴入寇的时候,虽说卫所兵不堪一用,但是世袭卫所官兵却也是守土有责,左右卫卫所衙门所在,绝不能轻弃,可又怎么样?平素拿军户当牲口,建奴打上门,还能指往他们卖命不成?一天不到的功夫,左右卫所就被东奴给破城了,人自然也没活下来,只是可惜了那些所里的弟兄了……”
  确实是可惜了……
  想到济南城附近的那处左卫残留的城墙,朱国强心底感觉倒是极为可惜,当然并不仅仅只是那些枉死的军户,
  还有那些军官。
  要是他们还活着,那绝对是肥羊啊!
  不对,山东又不是只有济南卫,这岂不还有一群肥羊嘛!
  想着那群肥羊,朱国强甚至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奶奶的,你们他么的贪了这么多年……猪养肥了是过年!
  早晚有一天,得对你们动刀子!
  不对,早晚有一天,老子要杀猪过年!
  杀猪过年,那是早晚的事。
  可是眼下,眼下的形势并不乐观呀!
  朱国强下了马,向着河边的田地而去。当朱国强走过一些田地时,只见田地旁的沟渠干涸,周围的田地上面竟然裂开了一道道口子,看着让人触目惊心。
  看着周围因为没有水而变得干裂的田地,朱国强叹了口气。
  这或许就是史书之中所谓的大旱吧!
  不过朱国强也知道,这段时间正是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这样的糟糕气候要一直持续几十年,直到满清入关后才会得到缓解,历史上就是这样极端的气候也间接或直接的加速了大明王朝的崩溃。
  走到河边,朱国强发现的河里的水位确实很低,已经露出了河边一大片的河床。虽然河边倒是有一些凭借人力或是畜力的龙骨水车、水车之类的引水工具,但这些千年前就出现的灌溉工具只能将水源引到河边一些较低的田地上,稍远及地势稍高的田地,就无能为力了,只能靠一些人力或畜力进行肩挑手背,可这对于那么大的一片田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根本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在地里逛了一圈后,朱国强总算是明白了。在小冰河期,可说到处是赤地千里,这种大旱的后果就是百姓种田也会颗粒无收。大量的良田不得不废弃,原本安居乐业的百姓沦为流民,而流民又沦为流寇。内乱四起加上北方的满清不断入侵,这才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崩溃。
  “……不过这几年,年景不好,大旱不断,即便是河边的水浇地,也因为河水少变成了半旱地,大伙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起来。”
  听他这么说,朱国强的眉头皱了皱,然后又朝地里看去。
  “那今年的年景怎么样?”
  今年的年景是毫无疑问的,必然也是一个大旱之年……


第97章 皇太极的野望
  月色皎然。
  批阅了一夜的奏折后,皇太极走出房间的瞬间,即便是他,也感觉到了一阵寒意。
  “这才七月的天啊!”
  仰望着夜空,皇太极的忍不住轻语一声。
  往年的七月里,天气还很炎热,可是现在,还不到八月十五,这夜空就呼呼的刮起瑟瑟的秋风。
  兴许,等到八月十五的时候,这天上没准就开始飘雪了!
  天上明月一盘,月光照在宫城的瓦霜上,泛着像水一般的白光。
  感受着瑟瑟的秋风,皇太极的脸色显得很是难看。
  “今年到了三月底地里的粮食才种下去,原本就是大旱之年,收成就不好,现在天气这么冷,万一要是没有收成,这可怎么办?”
  作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并不关心那百多万尼堪(汉人)阿哈们的生计,那些尼堪不过就是旗下的包衣,他们早就分赏给了旗下,分赏给了八旗的勇士,妻女侍候主子起居,男子为主子耕地、劳作。
  阿哈们的死活全凭主子的意思,可地里头的庄稼要是没有收成,到时候即便是主子们的皮鞭抽的再响,打的再厉害又有什么用?该没有粮食还是没有粮食。
  “范先生,你看这天……”
  顿了顿,皇太极说道。
  “昨个儿朕到城外看了看,临河的地方,有水的兴许还能有些收成,可不临河的地方……”
  而一旁的范文程只静静的听着主子的话,一言不发的听着。
  这些年,范文程对皇太极已是无比的崇敬,而皇太极也对他推心置腹,范文程早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甚至打定主意要与皇上做“千古君臣”的打算,为大清国,自然也是尽心竭力。
  “只怕是没有收成了,这次入关,原本就是寻思着抢些钱粮撑过去年的,可是未曾想……得不偿失啊!非但没抢到多少东西,还折了上万人马!范先生,你说,今年这个冬天怎么撑过去?”
  大明难,大清也不容易。
  现在冬天长,夏天又那么短,去年庄稼还在地里时候,就下起了雪,又是旱又是寒得,庄稼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八旗上下几十万张嘴,可怎么活?
  这几年入塞,尤其是去年入塞,之所以会沿着运河一通烧杀抢掠,目的就是为了抢人、抢钱,如果不是因为粮食实在带不走多少,估计还要加上一个抢粮。
  几万大军破墙入关,非但能够抢到大笔的钱粮,更要紧的是,几万大军和战马在那小半年中,都是就粮与敌,给大清国省下的了岂止几十万石粮食!
  真到皇上的发问后,范文程才开口道:
  “皇上,前些天,范永斗不是送来了十万石粮食嘛,他说能送过来五十万石。”皇太极点点头,
  “五十万石……五十万石,又能撑多长时间,范先生,这旗下可是有几十万张嘴等着吃饭哪!”
  几十万?
  剩下的百多万旗下的包衣阿哈呢?
  显然,范文程不会想,也不会问。作为臣子,他必须要为君父分忧。想了想,他说道。
  “皇上,说到底,想要解决粮食的问题,就非得在朝鲜或者南朝的身上的作文章。”
  “朝鲜不行!”
  皇太极摆摆手,然后说道。
  “朝鲜那边要尽量求稳,只要他不助南朝就好,至于南朝那边……明国的西匪张献忠又造反了,这也算是大助我大清了……”
  这次范永斗过来,除了给他带来几十万石粮食外,更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张献忠于谷城再反明朝!
  “张献忠又反明朝了,皇上,这可是大好事啊,张献忠一反,崇祯势必会调派大军再度进剿,北直隶必定空虚,如果再次破墙入关的话……”
  沉吟片刻,范文程说道。
  “其实,范永斗所说,也不是不可行!”
  这次范永斗过来,少不得提供了一些情报,什么北直隶的勤王大军已经返还驻地,什么各地防务空虚,而他的言语中,隐隐的还透出一个意思——再度入关南朝。
  “怎么,你也赞同入关南朝?”
  “皇上,不是臣赞同,而这确实是个机会,去年我大清破墙入关后,南朝皇帝调天下大军勤王,可十数万大军又岂是好调的,开拔银、粮草、赏银,南朝为筹备这些银子必定已经费尽心思,现在,要是我大清再度破墙入关,南朝一时必定难以筹备出足够的钱粮调大军勤王,况且,臣以为,南朝肯定料不到我大清会再度破墙入关,仓促之间,他们必定手忙脚乱,去年入关,在济南损兵折将,说到底还是因为我等小瞧南朝,济南既然是省府大邑,城内外百姓岂止数十万人,便是征发壮丁,也能有几万人,而且其城坚墙固,这样的坚城,本身应该绕城而过,可是岳托却强攻济南,损兵折将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以臣之见,如果大军能够按计划,沿运河一路一路劫掳,遇城能攻则攻,不能攻也不强求,损失肯定有限的很,况且,咱们大清国入关除了炮队之外,即便是步卒也是骑马奔袭,即便是明军动作,恐怕也是疲于奔命……”
  顿了顿范文程又继续说道。
  “况且现在南朝秋粮刚收,正是江南漕粮北运的时候,按范永斗所言,漕粮从清江浦北上时,船只拥堵非常,每年都会有不下两百万石粮食堵在清江浦,待到次年开春,才能北运,而清江浦虽说是的运河上繁荣不下临清大邑,可是却没有城墙,如果大军一路直抵清江浦,非但可以掠得大批粮草,势必也可以掳得人丁,银钱无数,甚至如果……”
  站在皇太极的身边,见皇上听的极为认真,范文程又继续说道。
  “有机会的话,还可以过黄河,一路杀到扬州,糜烂南直隶万里,南直隶是南朝财赋重地,天下之半皆出于南直,一旦没有南直隶的钱粮,南朝到时候,也就只能向我大清求和了,皇上!”
  月夜中,范文程的眸子里闪动着激动的神采,在这一瞬间,他甚至看到大清国饮马长江一幕,非但他如此,甚至就连同皇太极,也是如此……


第98章 劳卫制
  春种秋收千百年来一贯如此。经过十几天的忙碌之后,百姓们终于收完了庄稼。
  虽说今年年景一般,收成不及往年,可是因为免了田赋皇粮,家家户户到也算是过了个丰年。
  七月初,地里的高粱收割,少数临河有井的地方种上麦子后,就算是进入了冬闲,往年的这个时候,百姓们是无所事事的,不过今年却和往年不同,今年济南周围村落的晒场附近,到处都是在那里进行着各种训练。
  所谓的训练,其实就是“劳卫制”的军事体育训练,包括有短跑、长跑,还有跳高、跳远、单杠引体向上、投掷手榴弹等十几项训练,而这正是朱国强借鉴另一个世界的“劳卫制”,在这个世界推行的“寓兵于民”的核心——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实现“寓兵于民”的目的。
  当然,在这个世界,为了掩人耳目朱国强还是对“劳卫制”的训练大纲进行了调整,充分借鉴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劳卫制”在农村推行的特点,以因陋就简为原则,自制杠铃、石球等工具,进行锻炼的同时,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比赛。
  为了让济南附近的百姓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朱国强特意按照最初授田时的分区,以每百户为一队的方式,将济南周围的百姓分成八百个组,然后按照比赛竞争的方式,先夺取百强,然后是五十强,接着是二十强,直到最后一二三名,从百强开始,就有奖励,从百强奖励十石粮食,到第一名的五百两银子。看似很多,可是分到一个百人队里,大家平分就不多,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却象征着极为难得的荣誉,而且,这个竞赛讲究的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个人的胜利不能替代团队的失败,这种竞赛恰到好处的强化了大家伙儿的团队意识,这同样也是最初有意而为之。
  甚至于朱国都不需要担心他们不能掌握“劳卫制”的军事体育竞赛项目,毕竟,年初作为难民被解救出来后,他们就曾作为民壮,接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尽管是古代的军事训练,可是其中难免还是被朱国强掺了些“金子”,比如投掷手榴弹、拼刺之类的项目。
  尽管他们前后不过只训练了两个月,但过去的训练仍然有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当训练挂图发到各村之后,大家伙立即把训练都拾了起来。
  当然,他们过去的训练大都是在田间地头的训练,比如在积肥中用笠斗和扁担练习浍,用掷石头代替扔手榴弹,这样的“边劳边武”,从根本上改变百姓们的业余生活。
  眼下因为再有一个月,就到了“第一届大赛”的日子,所以各个村的晒场上,到处都是进行训练的人,他们有人在田间用石块练习投掷,有人练习长跑、当然,还有人练习射击――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武器,是最简陋的鸟铳。
  “三点连成一线,这是照门、这是准星、你的眼睛……”
  作为乡兵的于小宝,虽说不是村队里的一员,可并不妨碍他把在军中学习的射击知识教授给村民们听。
  “小宝,你们在乡军里头,用这样鸟铳不?”
  “样子差不多,不过,我们的火枪不用火绳,用的是火帽?”
  “啥是火帽?”
  “火帽,就是一个铜扣子,往这上面一扣,扳扳机就有火了,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徐大哥,你看,你的肩窝对着这里……”
  在于小宝指导着徐胜保持正确的射击姿势时,偶尔的他会把目光投到周围的,看着正在训练的弟兄们,在心里头暗自寻思着。
  “照这样练一个月,估计到时候能进个百强,到时候每家分上几斗米吧,到时候,大王庄的那些家伙,肯定也就得瑟不起来了……”
  村和村之间的较量是无形的,甚至因为彼此间的一些小矛盾,还会让他们更加努力的训练。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世子爷给的那点奖励,他们倒不在乎,在乎的却是名声。
  其实,这恰恰就是朱国强所需要的,在他的设想里,现在这样的“劳卫制”还是不够,他最终的目的是真正“寓兵于民”的民兵制,甚至恢复唐代府兵制造,是那种“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兼顾到日常劳动和军事训练的制度,但是现在,受限于种种原因,他只能采用“劳卫制”。
  借助这种间接的“劳卫制”和百姓娱乐活动,让百姓保持基本训练,他们扮演的角色就是普通民兵的,而王陵那边的一万劳工就是少量的基干民兵,至于五千人的乡兵,则是军中的精锐化,一旦爆发战事,则可以快速动员。
  而相比于普通的民众,济南周围的那些授田户,都曾接受过两个月左右的军事训练,这也让他们对队列、口令甚至旗号,也不陌生,只要能够保持基本训练,就等于藏兵七万于民间。
  而所花费的不过只是区区几千两银子而已。
  “结队,冲击队结队……”
  田间里,二十人一队的队伍,组成两队,随着队长的喊声,在那里互相争抢着对方旗杆上的旗帜。
  这种“夺旗”游戏,看似简单,可实际上却也是一种战争游戏,在这种游戏之中,双方互相冲击、撕斗,当然,还更重要的是队友之间的互相配合,有主攻有助攻当然也有防御的队员,就像是在战场上一般,他们的手中拿着用木板制成小盾和沾有墨汁的短棍,互相击打着。以夺取对方的旗帜。
  尽管在于小宝贝看来,他们毫无队形可言,大多数时候都是,后面的人推搡着前面的人,每个人都狂乱的挥舞着手里的武器。
  可虽说是乱哄哄的,但却不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他们仍然分成三队一边守卫,一边寻机进攻,显然,他们并没有忘记在军中的训练,在最初的冲击失败后,他们立即叫嚷着,转成了防御,只要对方一有漏洞,就会立即冲击过去,在对方阵线波动时,助攻队就变成了主攻,从侧翼朝着对方的旗杆冲击过去,至少在这一瞬间,还真有点锐不可当的意思。
  “要是换成我们,估计早就把旗给夺了。”
  于小宝在心里嘀咕道,他们在军中,同样也进行这样的游戏,但是想一下就夺下了旗帜,并不容易,毕竟,大家都接受相同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