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393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93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陛下沉默不语,方以智试探道。
  “陛下,其实,咱们可以向那边传递一个信号!可以通过半官方的方式,就像咱们对待李逆那样。”
  “李逆”,也就是“伪顺”的李过,那怕现在改国号称“唐”,试图把自己和南洋的“唐国”一起拿来混淆视听,大明这边还是称他们为“逆”,为“贼”。不过这种称呼也就是在口头上,并不妨碍大明的商人们与他们进行贸易,而且这种贸易还是官方支持的。
  什么波斯婢啦,什么波斯马啦。
  美人、宝马,再加上毛毯等等,可都是大明士绅的最爱啊,反正不是用来骑的,就是用来睡的,差不多的玩意儿。
  “嗯……”
  沉吟片刻,朱国强摇摇头说道。
  “他们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贼亦是赤子啊,当年作乱,无非就是为了裹腹之粮……”
  如此长叹一声,他又冷哼道。
  “可建奴……叛奴皆可杀之!不杀,如何能平民愤,如何能够警告世人?”
  朱国强为什么用“叛奴”,因为建州卫确实是大明的奴才啊,给大明采珍珠、采参的奴才啊。
  在另一个世界,很多“清粉”说着什么,东北和蒙古是“我鞑清带来的嫁妆”,要没有“我鞑清”东北和蒙古都不是中国的,他们一个个完全无视了大明对奴尔干都司等地的统治,甚至搞起了双重标准,就好像满清在外东北、在库页岛建立了实际统治一样,完全不顾满清在外东北和库页岛的统治,只局限于野女真的进贡,甚至连委任官吏都没有委任,以至于早在18世纪初期,俄国人就已经渗透到外东北,并且在库页岛建立据点,至于日本则更重,甚至到1850年代,日本还和俄罗斯就库叶岛领土问题签署条约,两国承认了彼此的实际控制区域,俄国控制库页岛北部,日本控制库页岛南部。
  好嘛!
  “我鞑清”的“嫁妆”居然早在一两百多年前,就成了俄国和日本的了。甚至满清自己都说什么“朕知道了。想那江东苦兀野人岛,久无人居,寒冰四塞,几无大利。若驻兵于上,必糜费钱粮,百害无一利。不理会便是了”。
  直接放弃了!
  而相比之下,大明设立的奴儿干都司,卫所长官无不是受命于大明,听调于大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不还有大明无故杀他祖父、父亲嘛,不还有关于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暗通明朝”的记载吗?
  什么是“暗通”,分明就是听命于大明罢了。毕竟,“以夷治夷”、“冒头就打”是大明制边的核心政策。
  至于蒙古,不那些投降满清的献上大明册封的金印,表明臣服,就连土尔扈特部东归时,也是献上大明册封的金印,以表示他们的臣服。
  当然,这些都被那些“清粉”给飘没了,就像蒙古从来没有臣服过大明,奴儿干都司从来不是大明的“卫所”,至于建州卫,之前就是“建州女真”,是独立于大明之外的一样。
  完全不顾建州卫是大明的卫所,建州女真是大明的奴才。
  奴才叛乱……非杀不可!
  不杀,焉能让奴才们信服?
  这叫逆子当杀!
  “建奴!那怕逃到东洋,也必须要斩草除根。他们就是一只鸡而已!杀鸡给猴看,让那些心怀异志的藩属们、土司知道,背叛大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像缅人一样,要尽诛其族!”
  陛下的话让方以智连忙持笏长鞠道。
  “臣愚钝,未能体会陛下的深意!”
  什么愚钝,都只是套路而已。其实,这些年大明对东逃的满清,又是什么态度呢?不也是任由走私商输入军需吗?呃……当然,这是为了谋略东洋的需求,是为了维持某种局面的需要,而不是“纵容”满清,两者性质不同。
  “方卿家……”
  冲着方以智笑了笑,朱国强说道。
  “以卿家看来,要是不能促使满清大举进攻的话,那又应该如何让日本热闹起来?”
  陛下的询问,让方以智的眉头紧锁。
  怎么热闹起来?
  这可难了。
  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不就是让满清知道大明的“态度”,让他们觉得大明不会干涉他们占领日本,如此一来,脱掉了那个紧箍咒,他们自然也就会大举进攻日本各方了。
  可偏偏……陛下不同意啊!
  其它的还有什么办法呢?
  想了想,方以智试探着说道。
  “陛下,要是扶持德川或者某几个强藩大名呢?”
  方以智的这个回答,倒是让朱国强笑点了点头。
  “这倒是不错,那你说说,怎么个扶持法?”
  这……
  “通过贸易上支持最好,只要德川和地方强藩能够得到足够的商业利益,他们就实力就可以得到扩充,他们的实力壮大之后,自然会向满清发起进攻,如此一来的,日本的僵局也就会被打破。”
  在回答着陛下的问题时,方以智注意到陛下的眉头时而皱紧,显然,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陛下的认同。
  陛下,应该另有打算吧!
  “这种利益上的输入,很多可能会导致幕府或者大名的坐大!”
  在历史上,至少在另一个世界之中,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援助碰到白眼狼倒都是轻的。最可怕的是,扶持出一个竞争对手。
  哪怕是在这个世界没有这种可能,也要避免这种可能的发生。
  摇了摇头,朱国强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派‘拔刀队’去日本如何?”
  拔刀队,这可是大明最廉价的雇佣兵,当年在长崎开辟明租界之后,大明就引入了浪人做巡捕,就像历史上,上海租界的华捕一样,与此同时,一些浪人被带到了大明,成为了大明的雇佣兵,这也就是所谓的拔刀队。
  尽管在大明击败流寇的战争中,拔刀队并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但是在南洋开拓期间,尤其是于土人的冲突中,这些使用日本刀的拔刀队在很多冲突中都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相比于明军士兵,他们的使用成本更低,加之对大明极为忠诚,因此一直深受南洋各地官府的喜爱。
  现在把这支部队用在日本,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在朱国强看来,在征服日本的过程之中,最好的选择就是让日本人自己狗咬狗,以倭制倭。
  拔刀队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对大明极为忠诚。用他们去帮助幕府,压根儿就不需要担心幕府会趁机壮大,毕竟,拔刀队是大明的,而且可以趁机染指日本内部。
  “毕竟,拔刀队是咱们自己养的狗啊。”


第830章 河豚美味,可要命
  终于,在等待了五天后,松平信纲一行终于获得大明天子的召见。
  在礼官的引领下,步入南京皇城后,松平信纲等人看着高耸于台基上奉天殿,不禁惊讶道:
  “我的天,这宫殿可真不愧是天子的宫殿啊!”
  南京皇城的奉天殿,是乾圣元年重建的,其尺寸远远大于过去,甚至超过历代的宫殿,不仅仅是因为水泥、石料的大量使用,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明有大木——宋代后,历代宫殿越修越小原因是因为没有“大木”,而乾圣朝却可以从台湾运来数人合抱粗的桧木,东北有大量的巨木可以用来建筑宫殿。
  粗大的木料,再加上水泥、石料,甚至铁骨混凝土的使用,让南京的奉天殿远远超过北京的奉天殿,其规模宏大甚至不逊于唐代的含元殿。
  气势弘大的奉天殿殿前有一座大型广场,大朝会时足以数万人列于殿下广场,是最能反映大明气魄的宫殿。
  初来大明的松平信纲等人当然会感觉到极为惊讶,而在惊讶之余,更是臣服于巨殿的阴影之中。
  毕竟,在正常人的世界观里,这样的宫殿足以彰显主人的尊贵。
  终于一行人被引入正殿,置身于殿中的朱国强正背靠龙椅坐着。
  而松平信纲等人显得有渺小的就像是蝼蚁一样,已经被巨殿折服的他们立即跪下磕头道:
  “下国小臣松平信纲,拜见天朝天子!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国强笑道。
  “平身。”
  待起身之后,松平信纲震撼莫名,因为皇帝陛下就站在高台上,高高在上的坐在那里,抬头仰望大明天子,仿佛面前站立的是一尊神明,心想或许,这就是天子威仪吧!
  其实,日本人吧,最容易被这样的“高度”给折服。
  说白了,就是自身太矮,一米四、一米五属于常态,一米六的就很少见了。就像松平信纲一样,身高也不过一米五不到。
  所以才会对“高度”情有独钟,对高度产生某种敬畏。
  其实在设计的这座宫殿的时候,朱国强充分借鉴了后世的建筑心理学,宫殿摒弃了缀余的装饰,简练笔直的线条显得庄严、沉重,而且更加的高大、宏大,以至于任何人在它的面前都显得极为渺小。在这样的巨大尺度的建筑中,人们在里面看起来也只是蚂蚁与尘埃。
  而这正是皇权至上的一种体现。
  置身于台下,松平信纲恭敬无比道:
  “今虏寇作乱于日本,日本各方虽勉强支撑,可无奈群雄无首,只是疲于应对,虽然天皇为天子之妃,可如今皇子殿下已经十四岁,下国小邦希望天子能开恩,许皇子回日本代天皇监国……”
  “瀛王尚且年幼,尚不满十六,按大明宗律,不能就藩,使臣无须再提及此事!”朱国强笑道,
  “但日本尚且恭顺,朕不能不加以体谅,朕决议派兵相助,助尔抗虏。”
  “派兵相助!”
  松平信纲连忙跪下道:
  “下臣多谢陛下再造隆恩!”
  派兵相助!
  这可比派皇子过来好多了!
  好了,大明爸爸来救日本了!
  乾圣十四年,二月上旬,一只船队满载着五千“大明外籍兵团”的士兵离开了上海,船上的兵士大都说着一口流利的日语,他们都是“拔刀队”的雇佣兵。
  船舱内。
  酒井忠清又一次问松平信纲道:
  “阁下,似乎大明天子派来的明军,都是日本人,好像是什么‘拔刀队’,他们过去都是无主浪人!”
  松平信纲笑言:
  “天子自有其深意。”
  “自有其深意?”
  酒井忠清问道:
  “他们真的能够击败胡虏吗?”
  松平信纲摇头说:
  “能不能击败胡虏,尚不知道,但他们毕竟是大明天子派来的军队,他们到了日本,对胡虏总是一个震慑,有这五千拔刀队,对外样大名也是一种威慑,让他们知道,大明还是支持幕府的,有了他们的存在,幕府就能够重新整合各方大明,与胡虏决战了。”
  “吆西,那样一来,胡虏的就必定会战败的!”
  酒井忠清点头说道:
  “到时候,我必定身先士卒,在前线杀虏!”
  松平信纲笑而不言。
  其实,从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商定,尽量争取大明介入,比如大明派兵。相比于“尊王攘夷”这个堪称与“河豚鱼”一样,看似美味,可实则有毒的选择,大明派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大明派兵就是为了打胡虏啊!
  就像当年日本入侵朝鲜时一样,大明不就是派兵进入朝鲜,然后击败了丰臣秀吉嘛。
  大明派天兵到日本抗击胡虏!
  在幕府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严格来说,“拔刀队”的雇佣兵并不是大明天兵,可这无所谓啊。
  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大明对德川幕府的承认啊!
  到时候,幕府完全可以在这上面作文章,甚至颠倒黑白向全日本表明,这是大明天子承认幕府是日本统治者的象征啊。
  然后幕府就可以借助这支“日本人组成的天朝天军”来威慑四方,号令大名。
  在松平信纲看来,这简直就是再美妙不过的事情!
  其实,松平信纲那里知道,向日本派出“拔刀队”,才是朱国强的“河豚鱼”,什么“助倭抗虏”,根本就是扯淡,几千“拔刀队”的雇佣兵能在战场上起什么作用?
  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率领“拔刀队”的军官,肯定会把作用发挥到最低,况且,“拔刀队”的作用并不在此,而在于政治,从开始朱国强就打定主意,让威望日益不足的幕府利用“天朝天兵”来壮声势,来“树正统”。
  他们树的是什么正统?
  看似是幕府的,可实际上……是大明的!
  只要他们借着“天朝天朝”每说上一次“幕府这可是大明认可的日本王”时,大明对日本的“正统”就得到确认一次。
  有个几年的时间,等于日本上下都觉得“正统是大明”的时候,也就是时机成熟的时候,就是“大明爸爸救儿子于水深火热”的时机了。
  正统!
  有时候,就是一种力量!
  至于“正统”这条“河豚鱼”,往往吃下去的人,只会注意到它的美味忽略它身上致命的毒素。
  大名们对正统的认识越深,越是如此……等到他们认识到这种力量的时候,恐怕就已经悔之晚矣了。
  “终于要回日本了。”
  凝视着大海,李大山的内心是激动的。
  已经归化成为大明人的李大山,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身份重回日本。
  不对,是重回倭国。
  在大明,大家伙儿只有在当着日本使团的面才会称他们为日本人,在私下里的时候,都是称呼倭国或者倭人。
  作为大明人的他当然要遵从这个习惯。而且这么说的时候,他的心里压根儿就没有丝毫负担,毕竟现在他可是明人!
  就像现在他就是是以大明天兵的身份去的倭国。
  嗯,拔刀队。虽然是雇佣兵,可以是大明天朝的雇佣兵。当然也就是大明千兵了。
  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在过去的多少年里,尽管压根儿就没有想过回到倭国那个地方。可是李大山当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老家去显摆显摆。让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人看看他今日的地位。
  但是过去是没有机会的,可现在机会来了!
  这简直就是……佛祖保佑啊!
  得意洋洋的朝着远方看去的时候。李大山的脸上带着笑容,终于有机会在老家人们的面前显摆一下自己了……


第831章 倭女和龙子凤孙
  在大明“助倭抗虏”的大军驶出上海的时候,一只船队驶到了“镇戎”,故名思议,这座城的意思是“镇压戎狄”。
  你瞧,大明就是如此的“耿直”,什么歧视,什么怀柔,都是没影的事,一句话,对于有些人就是要打压,大明在西南对土司进行持续三百年的打压,换来的是什么?
  是游离于中原的西南彻底成为“自古以来”,土民无不是纷纷汉化,甚至语言也变成了西南官话,就是两广、福建等流行方言的地方,也无法与之相比。
  “镇戎城”位于承化省南方的大古刺宣慰司,地理位置差不多就是别一个世界的毛淡棉,五年前天子封德藩宁海王朱由梢于此,就此开埠建城,虽然开埠不过短短五年,可城内外却也是商铺林立,与承化各城邦一样,居住在城内的大都是大明移民。
  率领这支船队的正是奉命出访欧洲的朱由彬。
  虽然贵为郡王,可是朱由彬还是专门上岸拜见了宁海郡王,德藩宁海郡王能够在承化获得一府之地作为封地,并不是因为他出身于德藩,而是因为在崇祯十二年建奴入寇兵临济南时,按惯例需要派有王爵的宗室守城,宁海王朱常沺、泰安王府奉国大将军朱常汴、泰安王府奉国四将军朱常淓、临朐王府奉国将军朱常漛。他们四人在破城时,都杀身成仁,无一人投降或者后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