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378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78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原本这个时代,是“东亚怪物房”陷入衰退的开始!尽管欧洲崛起了,但是距离“西洋怪物房”还差那么百十年。
  而奥斯曼、莫卧尔以及波斯萨法维,其实包揽了全世界最能打的第一到第三名!
  在欧洲奥斯曼对中欧的征服,尽管在维也纳受到重创,但是强大如奥斯曼,不是欧洲任何一个国家所能对抗的。
  至于莫卧尔更是靠着阿富汗部落雇佣兵,横扫了整个印度。而处于两国夹缝中的波斯萨法维,尽管一再被曼斯曼击败,正处于衰退,可却也能抵挡奥斯曼的进攻。
  甚至在半个世纪前,阿巴斯一世改革。在英国人罗伯特·舍里和大臣阿拉威尔迪汗的帮助下,萨非军队从一支带着部落气息的军队发展为有着火枪、铜炮等装备的领取薪俸的职业化新军。
  如果,没有大明的崛起,如果没有满清、大顺的西逃,原本的17世纪,这三个国家还是会继续充当了地区霸主。直到半个世纪后,被欧洲全面反超,然后三国先后沦为“西亚病夫”、“中东病夫”和“南亚病夫”。曾经显赫一时的三国,变成一个怂过一个的“三大怂”。
  可突然之间,他们国势正盛的时候,从东方杀来了一群人,这群人带来了学习自明国的半调子“黑科技”,其实就是“黑火药科技”,从燧发线膛枪,到青铜野战炮,当然还有手榴弹、臼炮、以及榴弹等以颗粒状黑火药为核心的“黑科技”。
  满清也罢,大顺也好,又顺手点了个“封建军屯”激发士气最高值……高涨的士气和着这些黑科技一来到西方,喀尔喀蒙古、卫拉特蒙古成了满清的奴仆,而希瓦、布哈拉则成为了大顺的垫脚石,非但国灭了,甚至就连种也灭了,女人都被抢走了。
  至于波斯……作为未来的“三大怂”之一,虽然还没有被打断骨头,尝试一下割地赔款一怂到底的滋味。
  可这个“不知怂滋味”的地区大国,现在可是有千万人口的大国。
  而大顺呢?
  虽然号称“军户百万”。
  可是实际上,不少都已经年过四十的老卒了。精锐也不过三四十万。用这么一点军队,去打波斯,还是像现在这样,在偶尔的抢上几把多好。
  田见秀的提醒,让李过皱着眉头,缓缓道:
  “不平波斯,百万国族,又如何能安定?”
  “可,打下了波斯,波斯那边的明商可不少,到时候,咱们大顺,可就落入大明的眼睛里了。”
  袁宗第也跟着提醒道。
  “波斯离大明岂止万里……”
  话到嘴边,赞同的人就不再言语了,毕竟,大明可是刚在亚里巴那边打下来一块地盘啊!
  距离,并不是问题。
  “要……要是……”
  就在这时,兵政府尚书喻上猷说道。
  “要是咱们大顺换个国号呢?”
  “换国号!”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提议,其实
  其实,对于大顺君臣来说,他们甚至都想过,也许可以臣服大明,接受大明的册封,然后接受大明封的爵位,对大明而言,可以说是西贼投降受招安。而对大是非曲高国自己来说,不过是大败之后的缓兵之计,根本不能算亡国。
  进士出身的喻上猷的主意可真不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顺的兵屯制度,就是他的手里一点点的完善的。可以说对大顺那也是劳苦功高。
  也正因如此,为了生存,他一直对大顺这个名字非常抵触,因为他知道,对于大明来说,大顺就是大明的心头之恨。
  所以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改国名。
  “陛下姓李,就叫唐国!”


第798章 赳赳老秦,闻利则喜
  “唐……唐国?”
  李过一愣,盯着喻上猷问道。
  “你的意思是让咱们冒用大唐之名?”
  “怎么是冒用呢?”
  喻上猷道:
  “大唐国姓姓李,而陛下姓李,我大顺起自于陕西,沿用大唐国号,那也是李所当然啊!”
  “理所当然?”
  李过笑道,
  “我们李家的这个李姓是哪里来的?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这如何能冒用大唐?”
  当年李自成干过一件什么糊涂事?
  就是登基后,把党项人李继迁认了祖宗,你说谁不认,偏偏认了一个党项人当祖宗。这又算是什么事儿?他李自成可是汉人。而且要当汉人的皇帝,却把党项人认了祖宗。这不是想要以蛮夷主中国嘛?
  现在想想。大顺会失去天下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年提这个主意的人,到底按照是什么心啊?指不定就是抱着让大顺丢天下的心思。
  不过这着昏招,现在早都让李过等人人给飘没了。甚至连提都不再提了。
  党项人……那可不是汉人啊。哪怕就真的是李家的祖宗。
  不过也正因如此,对重新找个祖宗的事,李过倒也不介意。有一个祖宗的名义,那才好行事不是。
  反正也就是认个名而已。
  只听喻上猷说道:
  “陛下的祖上世居陕西,陕西李姓,不乏大唐李氏后人吧?往上追溯十几代人,陛下必定是陇西李氏之后,现在陛下继承大统,当然应该打出唐国的旗号!而且此事,与我大顺来说,有百益而无一害,陛下可以名正言顺继承大统,而且也可以避免激怒明国。”
  尽管不反对换个祖宗,可李过还是一个劲儿摇头,
  “我家虽然是姓李,李是大唐国姓,但毕竟不是李唐皇族……”
  “陛下”
  汝宁安笑道,
  “兴许家谱上都写着呢?请陛下赐家谱,供臣查阅……”
  是与不是,不重要,无非就是几笔重写的事情。
  从古至今,又哪有那么多龙子凤孙让大家伙儿认啊?不都是随便在族谱上写上那么几笔,自己家也就变成名门之后了。
  普通人家可以,皇帝当然也可以。天底下有几个人像老朱家那么实在。把自己要饭的事儿都写了出来。
  谁不知道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过当年老朱人家有那个底气呀,毕竟人家是恢复中华的主。
  其他人为什么要往脸上贴金,因为一个个都是乱臣贼子,一个个都是篡位夺权。
  说起来。还是我大明得国最正啊!
  哎,可惜了……
  心里这么念叨着。不少人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太正常,毕竟他们现在对于大明来说就是流寇乱匪。
  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对大明仍然有着难以言表的感情。
  一直沉默不语的孙可为,想了想也连连点头道,
  “陛下,李氏很有可能出自李唐。”
  听丞相也这么说,李过尽管没觉得自己身体中可能流着李唐的血液,但是却意识到这也是一个机会。
  “那么……朕就称大唐皇帝?”
  这个名号未来有点太过吓人了吧!
  要是让东边那个大明知道了,说不定会御驾亲征,再次讨伐的……
  “还是先称大唐国主吧!”
  孙可为说道,
  “国主……就目前来说,先称国主来说,更稳妥一些,等咱们将来在西域这边打下了更大的地盘,到时候陛下再登基大唐皇帝位也不迟啊!”
  其它文臣吩吩称赞道:
  “还是丞相稳妥,当年奥斯曼人也是打下了伊士坦丁堡后,才称‘罗马皇帝’的。等将陛下领兵灭了奥斯曼,到时候登基为帝也不迟!”
  到了西边呆了十几年,这朝中众臣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只知道大明事了,就连奥斯曼苏丹自称“罗马皇帝”都知道。像这个头衔,别说是17世纪的国人,就是21世纪,知道的也不多,只以为是奥斯曼苏丹哪。
  “这……”
  沉吟片刻,李过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依众卿家所奏吧!”
  大唐国主,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重要的不是国主,重要的是大唐……有了这个名义,至少可以让大明那边,忽视大家伙的存在,甚至将来,还能在大明那边讨个册封。
  其实,相比于找大明天子当祖宗,李过更希望能认大明爸爸,那怕他们是一群反叛者,一群逆贼,可骨子里,对大明还是认同的。
  国家易名需要什么?
  当然需要一系列的准备了,不仅要改官印,而且还要制定年号,就在李过选择了“兴业”作为他的年号时。
  “大唐”上下也在为南征波斯作着准备。因为波斯是个人口近千万的大国。
  大唐自然要动员全部的“府兵”,没错,带有“大明特色”的军户,也在一府之间,改成了府兵,就连同卫所,也变成了折冲府。
  大战将至,随着大唐国主的一声诏书,数十万大唐的铁血男儿,立即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准备在波斯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灭国之战!
  但是对于分散在各地卫所的大唐“府兵”来说,上,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一场决定大唐兴亡的大决战,正在以他们想象不到的方式,悄悄的拉开序幕。
  当然,他们都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毕竟现在是“天子大点兵”。这场战争恐怕打到结束,都不会在几千里外的关中平原上引起多大的波澜……
  毕竟,这里是新的大唐。
  就连渭水,那也是新的,长安,更是新的。
  皇帝,嗯,国主,那也是新的。
  所谓的“大唐中兴大业”,其实,现在也就是大顺,不,大唐的君臣们会拿出来说一说,一般的大唐府兵们是不在意的。
  对于这些普通的府兵们来说,他们很多人都是来自陕西、河南、北直隶以及山西的汉子,骨子里都透着实在的,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一块几十亩府田。
  呃,大唐的军田变成了府田,也是和国号一起换的!
  其实,对于不少耿直的汉子来说,他们压根就不在乎什么府田。
  在渭水城外,折冲府堡垒外,一群刚刚在田里忙活完的府兵——大唐的奴隶有限,府兵们除了训练,还是需要下田干活,干完活的他们聚在一起聊天。谈话的内容,全都和一件事儿有关——折冲府外贴出的兵书!
  “兵书上说了,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都要自备兵器、马匹、甲胄随国主出征,只要一打下波斯,非但会赏百亩之田,还会按军功,赏给婢女、奴隶!”
  “按军功分赏?那得分到啥时候啊。”
  “就是啊,一个大头兵能立甚大功?大功只当官的才容易立啊!”
  “嘿嘿,这个事儿国主早就算好了……这次是灭国之战,只要灭了波斯,每一个人的军功,不但够赏田的,也就分赏婢女的,况且,你没听当官的说嘛,波斯和布哈拉不一样,布哈拉才多少人啊,波斯的,可是和陕西老家差不多,至少得有好几百万个女人,这从北往南打,得打出几百里去,到时候靠着军功攒出一个婢女,那可就再简单不过了。有了女人,再授上一块军田,到时候,可就是一家人好好的过日子了!整整齐齐的……”
  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多好!
  至于女人原本的一家人……没人会在乎,这就是征服,这也是所谓的“大融合”,多好。多伟光正。
  “刘五哥,你怎问得恁般清楚?该不是又想婆姨了吧?”
  “嘿嘿,你小子不想,我昨天看又你又进红帐了,你小心点你的腰!”
  红帐,是青楼的称呼,不过里面的官妓大都是年长色衰的女人。年青的,早就被人给抢走了。
  “腰?咱腰好着呢,就等着随国主去打仗呢!”
  “就是啊,打仗多好,打仗,有军功啊!”
  “就是,就是功名马上取!英雄好汉行伍出!额这次若能立了大功,怎么着也就不用打光棍了!”
  “三哥说得对啊!”
  “如今就是好男儿出自行伍的时候了,那波斯婆娘可等着咱们呢……”
  说到波斯婆娘,众人的眼睛都直了,特别那些个还没有婆娘的青壮府兵,什么功名之类,他们不在乎,他们想要的就是完完整整的一个家啊!
  “哎,不过战场上刀枪无眼,别还没等吃着肉,人就没了!”
  “人没有了有啥?难不成就这么打一辈子的光棍!”
  “就是,总不能一辈子就这么一个人过吧!”
  有人跟着说道,
  “与其这么活着,不如拼命搏一下……要是这次打下了波斯,咱们个个家里都得多个如花似女的婆娘!”
  不过也有人皱着眉头说道:
  “话是这个理,可当官的还是分得多啊……”
  “放心吧,那边人多……只要咱们要努力杀敌,肯定能分着的!”
  随着国主兵书的下达大唐府兵们,再加上一些折冲府奴隶可都眼巴巴等着当兵打仗的机会呢……所以“兵书”一出,整个“大唐”就为之沸腾了!
  这回可真是赳赳老秦,闻战则喜了!
  其实这个“喜”,倒不是说他们好战。而是因为,有利可图呀!
  其实,什么“赳赳老秦,闻战则喜”,根本就是赳赳老秦,闻利则喜!


第799章 诱敌深入
  不计其数的“大唐府兵”以及国家官奴的壮士,因为“大唐国主”的一道圣旨,就自备马匹、枪械,还自备了行粮,成群结队的往集结地区集合而来的消息,即便是隔着卡拉库姆沙漠,也不可能瞒过隔壁的波斯。
  其实波斯,不叫波斯,只是汉人对它的称谓而已,这个时代的波斯国名应该叫“萨法维帝国”。建国也就一个半世纪而已,1501年伊斯玛仪一世将长期追随萨法维教团的乌斯塔吉鲁等七个土库曼人部落组成“基泽勒巴什”,即红头军进军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与对奥斯曼帝国不满的民众联合,在沙鲁尔战役中击败白羊王朝的军队,占领了大不里士,建立萨非王朝。通过一系列的战争,萨法维帝国不仅占据着整个波斯高原,还把领土扩张到伊拉克、坎大哈等地区,可谓是显赫一时。
  尽管为了在军事上对抗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缔结哈布斯堡—波斯同盟,但是通过百年的努力,在阿巴斯一世的统治下它进入了极盛之世,它的疆域包括后来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部分。
  但是,这个极盛是短暂,1629年阿巴斯一世去世后,曾经拳打奥斯曼,脚踢莫卧儿的帝国迅速陷入了衰退。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这个世界的“三大强”,面对大唐的威胁,他们还是迅速动员了新军,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着北方邻居的情报。
  每天都有探子从阿特拉克河北岸渡河,给萨法维帝国带来各种情报,这些探子,既有萨法维自己派出去的,也有沙漠里的土库曼人——尽管顺军,现在应该叫唐军,摧毁了一个个土库曼部落,但在沙漠中还是有一些残余力量,这些躲在沙漠里的土库曼人,过去经常洗劫边境的萨法维,但是现在,他们却成了萨法维的盟友,毕竟,相比于大唐的异教徒,他们是有着共同信仰的。虽然得不到什么机密,但还是知道唐军在边境集中了一大批军队。
  这是一支足足五十万人的大军!
  当然,这只是对外号称而已。
  这正因如此,在伊斯法罕,阿巴斯二世和他的首相,将军们实在是想不太明白的是,大唐派那么多的军队干什么用?
  “光是骑兵就有十万……步兵也在一队一队的开过来,都是些连盔甲都配不齐的轻步兵,人数怕是要过三十万了,唐军可是动员了全部的兵力,可是兵马数量再多,也没多大用处啊!不仅没用,而且还会耗费大量的军粮啊。”
  虽然说打仗讲究兵力是否雄厚,但是在这里,往往十万就已经是极限了,不是因为动员不了更多的军队,而是因为后勤,毕竟,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