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自己明明并拢了双腿的,但根本没料到他会有另一个办法,都怪自己的身子太柔韧了。不过,还是他强迫的……这么想,西娜拉心下稍安,认为自己是被强迫的。
不过,似乎这样也不错。
西娜拉的心里纷乱,纷乱到了极点。
但她很快发现自己不由自主的缩到了他的怀里……这怀抱很舒服啊!
……
意识到自己又一次钻到他的怀里,西娜拉的心里一慌,不顾散架一般的身子掀开被子坐起来。
“你醒了……”
朱国强醒了过来,笑看着她,目光在她的身上打量着,这身段儿可真是没的说。
“你……”
见他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西娜拉又急忙拉起被子盖住自己的身体,红着脸道:“你、你怎么能强迫我,不准再强逼我,我、我……啊……停下,等一下……”
西娜拉说话时带着喘息,呼吸逐渐沉重。
……
终于,当一切结束后,脑海中一片空白的西娜拉,好一会才回过魂来。侧身扭头看着身边的男人,一脸慵懒和倦意看着他,片刻后她又像意识到什么,面上一片羞意。
感受着女人的目光,看着女人娇美的容颜,朱国强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阵“此间乐不思蜀”的感觉。
可是哪怕是声色犬马,也有尽头时。
此间乐了数日后,朱国强并没有返回南京,而是直接去了黄河北岸,现在北岸还有一个大工程——黄河重归故道。
“……黄河南泛夺淮河下游入海后,每年都会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由于黄强淮弱,淮河下游积沙渐高,渐渐就会形成地上河,如此一来淮河不再成为一条畅通的水道,而这也是两淮十年九涝的原因,自从大明开国以来,年年治黄、年年治淮,可是从不曾根治,归根结底就在于此,虽然屡屡有人提出黄河重归故道,如此淮河可以重新入海,两淮水患可以得到根治,但是,因为涉及到漕运,也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黄河夺淮,看似不起眼,但却毁灭了两淮农业,什么“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根本就是狗屁,分明是北宋末年,金军入侵掘黄河导致黄河夺淮惹得祸,结果被无知小民套在朱元璋的身上。想解决两淮十年九荒的现状,就必须把黄河引回故道,让淮河重新入海,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置身于新建的黄河大堤上,朱国强指着在宋代旧黄河河道上重新挖掘、拓宽的河道,对西娜拉显摆道。
“这个工程堪称是乾圣朝第一大工程,从乾圣二年就开始挖掘旧河道,修建千里河堤,一旦河道、河堤重修完成,黄河就可以经过这条水道入渤海,而淮河也会沿旧水道入海,再过十几二十年的,淮河下游积沙被河水带入大海,河道畅通后,两淮水患也就会趋于消失……”
什么是人定胜天?
朱国强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是“引黄入海”还是“淮河入海”都不过只是恢复,恢复自然规律。让大河沿着他们的天然河道流淌,只有如此,两岸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到那时,无论是黄河中下游两岸的百姓,还是两淮百姓,都能安享太平,再没有水患之忧了。”
得意洋洋的看着身边的女子,朱国强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恒河是什么模样?
干了这杯恒河水,来生还做印度人……
“似乎,你很喜欢推行这些大工程。”
看着身边得意洋洋的男人,西娜拉笑道。
“从铁路到这个工程,难道你就不怕劳民伤财吗?”
“大工程推行的好,不仅不会劳民伤财,而且还会刺激经济,这个工程长期雇佣超过10万丁壮,每个月发放的工钱就多达二十余万两,他们的消费甚至带动了沿线市镇的经济,而每年朝廷投资在这条河道上的开支不下六百万两,购买天量的石料、木料,如此种种,而金钱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果放在银库里,于国家而言不过只是死物……”
为什么在过去的九年间,朱国强不断的搞“大基建”,是为了发展啊,为了把朝廷的大把银子花出去,而不放在银库里发霉。从南京的都城营建,到黄河、淮河治理,从官道拓宽硬化到铁路铺筑,还有边关要塞筑建,甚至就连城墙翻修,朝廷也掏了大把的银子。
每年上千万两的开支带来的是什么?
翘动了几千万两、甚至上亿两的市场。姑且不说工匠的工钱刺激的消费,采石场、砖厂、铁厂、煤矿等各行各业上缴的税收,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尽管在这个时代,单凭税收是收不回本来的,可百姓收入的增加刺激了商业的繁荣,钞关的收入自然也就是增加了。
短短九年间,大明的财政收入增涨了四倍有余,靠的是什么?就是大基建的刺激!至少在未来五十年内,包括运河、铁路、硬化官道、城市市街改正在内的“大基建”于大明而言,都是一剂刺激经济发展的良药!
在这副良药的刺激下,大明的治金、采矿、建筑等各个行业都将得到充分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大明的科学、教育也会随之腾飞,甚至,就是现在,大明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切罢了!
甚至就是连同朱国强自己,都没有发现到此时的大明,正如同他所期待的那样已经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这列由蒸汽机推动的列车,正轰鸣着把大明带向另一个方向。
这个方向会是什么地方?
心想着朱国强颇为得意的转身朝西娜拉看去,正想从她的脸上看到迷妹般的表情时,却看到她满面疑惑的盯着河堤,俏眉微皱的弯腰看了看,然后疑惑道。
“似乎有些不对……”
说话时,弯下腰身的她用手掰了一下填缝的水泥,表层的水泥一掰即落,石头间的缝隙赫然是用黄泥涂抹的!
瞬间,朱国强就傻了眼,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就在几分钟之前,自己还得意洋洋的向着身边的女人炫耀着的赫赫功绩,可以一转眼功业就变成了豆腐渣。
气急攻心的朱国强咆哮道。
“这群王八蛋!这那里是河堤根本就是豆腐渣!”
“来人!”
怒形于色的朱国强大吼道。
“陛下!”
王玉林急忙赶过来。
“去,河道衙门!”
第750章 冤枉?也该杀
北直隶。
黄海故道大堤。
上百缇骑在萧立,上千卫所在乡军丁持枪列队。
两百余十名官员、吏员以及包工,无不是战战兢兢的站在堤上,其中不少人都是面色苍白,没有丝毫血色。甚至还有人已经吓得浑身颤颤惊惊的,眼瞧着就要瘫软在地。
“砸!”
手指向大堤,朱国强一声令下!
数百附近千户所的在乡军丁带着铁锤、铁钎在黄河河堤上砸了起来。铁锤挥下,石块间的水泥崩落,露出的是黄泥。
“报,北段十里处,缝隙是黄泥缝隙,外面涂抹水泥掩饰……”
“报,南段十里处……”
“报,南段二十里处……”
“报,北段五十里……”
……
飞骑禀报的军丁,无不是面带怒容,他们的家就在河堤两岸——北直隶是建奴入寇的重灾区,这里也安置了大量的军户,原本看着这千里石塘大堤,他们觉得黄河引归故道也不是坏事,虽然黄河有决口的风险,可是这大堤看着结实呀。靠近黄河,将来灌溉也方便一些,家里少说也的多打几石粮食。
可现在,他们都傻了眼……这是什么大堤啊,就像皇帝说的根本就是豆腐渣啊!
军户们越禀报就越愤怒,而河道衙门的官员、吏员以及包商们的脸色也是越来越白。
有不少人这会儿已经瘫软的跪了下去。他们做过什么样的事情自己自然再清楚不过。过去没有人追究的时候当然不会在意,但是现在皇帝老爷子可在那里盯着呢。
皇帝要是发起火来,到时候那可就是人头难保了。
而皇帝哪?
面色也越来越冷,目光也越来越寒。
一群王八蛋!
他们修的是什么!
是豆腐渣!
尽管春风暖人,但是朱国强的心却是冰冷的,他浑身发冷,就像坠落进冰窟中一般,盯着那些面色惨白的官员、吏员时,他的目中杀意越来越浓。
终于,面色冰冷的他,走到这些人的面前,他只是问道。
“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
“陛下,臣,臣是冤枉……啊!”
手起,刀落。
人头落地,血溅三尺。
甚至都没有给那个人辩解的机会,见状众人无不是吓跪于地,一些人更是直接吓晕了过去。
老天爷啊,这下性命可是保不住了。
“冤!你有什么冤屈?”
朱国强语气平静,手提沾血的长刀,冷声说道。
“要是大河决堤,两岸千百万百姓皆沦入鱼腹,到那时,谁为他们伸冤!他们的冤屈又和谁说去?便是杀了你们,又岂能还他们命来!”
盯着这些被吓傻了的官员,朱国强说道。
“你们谁敢说冤!奸商用黄泥填缝时,即便是与尔无关,可尔等身在工地,又岂能没有耳闻,居然视若无睹,如此这般又岂能是冤枉?来人,抄录他们的口供,朕倒要听听,他们是怎么个冤枉法!还有这些奸商的我倒要瞧瞧他们一个个用什么手段让朕的大臣们和他们同流合污的!”
说罢,朱国强就坐到了椅子上,盯着那些人,浑身散发着杀气。
面对亲自持刀杀人的皇帝,官员也好、吏员也罢,无不是纷纷说道出了他们如何与包商勾结,从中私肥,至于那些包商更没有骨气,把自己怎么包揽的工程,给何人行贿,通过什么人从中说情,如何行贿等等一一道了出来。
一份份的口供被送到朱国强的面前,看着上面触目惊心的内容,不仅仅只是黄河大堤,他们中的不少人还参与过长江大堤、城墙等工程的营建……
这他么的是要打自己的脸啊!
在朱国强看来,这些工程无不是他的“赫赫政绩”,是要留芳百世的功业,即便是数百年之后,甚至直到21世纪,世人站在黄河大堤上,也会说道着“乾圣皇爷的伟业”。
可这他么的什么狗屁伟业,分明就是豆腐渣业!
这群杂碎!
而更让他心惊的是什么?
是涉及到许多官员勋臣,这些包商本身就有不少人是官员、勋臣亲族,甚至还有一位宋学朱的亲族。打着宋学朱的旗号,在各地招揽工程。
“你是宋学朱的族人!”
将那人喊来,朱国强问道。
“回,回陛下,草、草民是首辅本、本家族侄,求,求陛下饶草民一命……”
“丢人现眼的东西!”
哼了一声,朱国强厉声道。
“来人,给我拖下去,先打一百军棍……”
“是……”
早就急不可待的军户们立即如狼似虎地扑上前,按到那人扒下裤子,挥起军棍就是一顿狠打。
军丁们在军中服役的时候,没少挨军棍,他们的手里知道轻重,从陛下下旨打一百军棍时,明眼人都知道,陛下不打算留这人活命,原本就对这样的奸商恨之入骨的军户们下起手来自然也就没有留情的道理。不过只是十几棍就将这人打得皮开肉绽,很快那个人鬼哭狼嚎声越来越虚弱。
打得场面可谓是惨烈,待打六十军棍时,那人就已经没有了气息,就这么被活活打死。不一会儿,一百军棍打完了,军丁禀报道。
“启禀陛下,这人打死了!”
“扔到黄河喂鱼!”
冷冰冰的吩咐一声,接过西娜拉递来的茶杯,朱国强喝了一口茶,然后说道。
“其它人等,一率斩首!”
皇帝的话声一出,所有人都吓傻了。
“陛下,陛下,臣冤枉啊,臣冤枉啊,臣才来河道衙门任职不到三个月……”
一个年青的官员双手扶地,大声争辩道。
“臣本家是北直隶人,当年东虏掘黄河时,亏得陛下领兵堵住决口处,臣和家人才保得性命,臣打从那时起,就想要治理河务,以报答陛下活命之恩,陛下让臣死,臣必欣然去死。可如果与这些人一同赴死,臣即便做了鬼,也要喊一声冤枉。臣三个月前于河道衙门任职时,监造河堤绝无一丝差池,虽然对有包工偷工减料有所耳闻,但本朝不得风闻奏事,违者斩立决!臣既无证据,又如何能禀报朝廷!”
听着他的辩解,朱国强说道。
“你站起来说话!”
在他站起来后,朱国强说道。
“随我到堤边!”
走到大堤石塘边,用力往石头的缝隙填补的水泥上踢了过去。表面薄薄的一层水泥随之崩落,露出了下面的黄泥。
看着露出的泥巴,那个青年官员愣住了。
“你若有心,又何愁没有证据!”
朱国强反问道。
“你是北直隶人,亦经历过当年决口之苦,既然如此,那朕问你,此堤若是决口,你的父母亲族又将如何?”
闻言,那青年的脸色变了变,然后垂首默然道。
“臣知罪!”
说出三字后,他又抬头说道。
“可若是与这些败类一同赴死,臣纵是死亦不瞑目!请陛下赐臣自尽赎罪!”
“既然如此,那朕就赐自尽!”
丢出了长刀,朱国强转身而去,至少有那么一瞬间,他想要留下这个年轻人,但……他不能!
今天,这些人必须要死!
他们不死,大明就得死!
这个人冤枉不冤枉。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
“臣谢陛下!来世再报陛下知遇之恩!”
伴随着一声闷哼,身后传来人跌倒在地的声音,朱国强顿了顿足,至少在这一瞬间,他的心里仍然在为那个年轻人感觉到可惜。
也正因为这种可惜,才对这些人更加痛恨了,于是冷声喝令道。
“其它人,全部杀了,流九族,尽抄其业,重修大堤!”
在近两百余名官员、包商的哭喊声中,两百余名军丁手起刀落,河堤瞬间当成了赤色……
第751章 敢贪!那就世世代代受穷吧
陛下杀人了!
人还没有回到京城,在黄河边杀了两百余官民的消息就传遍了四方,在工地上巡视的河道总督得知这个消息后,惶恐之下悬梁自尽谢罪。
消息传到南京后,宋学朱等人无不是忧心忡忡的等待着皇帝的怒火,尤其是在得知亲族涉及其中时,更是诚惶诚恐至极点。
而与此同时,报纸上将河道衙门里官商勾结的内幕揭开,千里河堤偷工减料的新闻一经刊出,举世哗然,士绅百姓无不是满腔的怒火。尤其是江河大堤两侧的士绅百姓更是惊怒不已。毕竟,一旦发生洪水,大堤不保,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们!
亿万百姓沦为鱼鳖之口。想到这一幕,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恼,举世哗然间,要求朝廷彻查此案的呼声不断,甚至有地方士绅主动聘请工程人员,对本地已经完工的河堤进行检查,以确保大家伙不至于在洪水时沦为鱼鳖之食。
不查不当紧,这一查,不少地方都出现了问题,黄泥填缝啦、石料规格了,水泥贵?可以多掺点沙子。里面一层沙多,外面一层正常配比。利润还不够?那就直接黄泥填缝。还不行?那就替换石料。
总之一句话,即便是最厚道的包商们为了利润,也会偷工减料。
消息传出,举世皆知。
而随之而来自然是滔天的怒火!
彻查、追责的声音此起彼落。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微服出巡将近一个月的乾圣皇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