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313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13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战场上回响着,那些悍勇非常的布哈拉骑兵们,从始至终都没能冲破顺军用枪炮组成的火网。
  终于,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旷野上已经找不到任何一个站立的人。暗红色的尸体躺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战马与伤者的哀鸣,那些侥幸未死的人,就那样置身于这片屠场之中……


第665章 腾笼换鸟
  尽管伤亡惨重,但是阿布都拉汗并没有放弃,他对自己的军队非常有信心。
  毕竟,从表面上看起来,布哈拉人确实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他们足足有十万大军。而远道而来的汉人,虽然也号称十万,可是绝大多数都是步兵,他们所有阵地处于守势,躲在那里等待着布哈拉骑兵的进攻。
  可是步兵怎么能挡得住骑兵?
  那怕就是他们的火器厉害,也不过就是一时的。只要骑兵冲了过去,那些人还能得意多久?
  其实,无论是阿布都拉汗还是其它的布哈拉贵族,他们都对自己的优势很有信心,他们固执的相信自己的骑兵,相信他们的骑兵肯定能够击败这些汉人。
  在这些以步兵为主的汉人军阵前,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布哈拉骑兵一次又一次的试探、进攻,前锋,主力一轮轮的发起了进攻。
  轻骑兵的弓箭抛射,然后骑兵冲击。然后……丢下遍地的尸体,除此之外,没有丝毫的进展。
  当然他们的进攻不是说没有取得一点成就。他们的进攻同样给大顺军带来了伤亡,从远处抛射的箭雨还是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
  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剩下冲到车堡前的骑兵,则一次又一次的被顺军的长枪兵击退,战斗持续了足足三天,布哈拉人除了在阵前留下一波又一波的尸体,什么都没得到。
  ……
  三天后,在又一波进攻失利后,李过觉察到军心涣散的布哈拉人的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机会。
  “唐将军,进攻吧!”
  将单筒望远镜收起的同时,李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胜了!
  尽管战事还未过半,但是胜局已定,没有任何人和事还能再改变这一切。
  在唐通领命离开时,李过大声喊道。
  “此战……不留俘!”
  俘虏?
  根本就不需要!
  毕竟,这里的土地是有限的,想要取而代之。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腾笼换鸟。
  等待多时的顺军,终于发起了进攻,与布哈拉人一样,他们同样用骑兵发起了进攻,在骑兵进攻时,后方的炮兵不断的轰击着布哈拉人的炮队,而更为致命的是骑马炮兵拖曳着五十斤重炮,逼近到千米内,用短管炮朝着布哈拉人发射着重达50斤的榴弹,尽管顺军没有用在球形炮弹上的瞬炸引信,但是木制的信管仍然赋予它足够的杀伤力。
  在剧烈的爆炸中,布哈拉步兵的方阵被撕成了碎片,甚至有时候爆炸的火焰会引爆那些奥斯曼火枪手身上的火药包,让他们变成了一个个人体烟花,而更为致命的却是装满火药的木桶被引爆的瞬间,不但附近的人被炸飞上了天,就连重达数千斤的青铜大炮,也一同被炸飞到半空中,然后狠狠的砸落下来……
  “开火。开火……”
  在雇主的驱使下,那些奥斯曼炮手哆哆嗦嗦的撕开火药包,将火药从炮口填进进,然后再塞入铸铁弹丸,等到他们用木柄捣紧弹药时,已经迎来了两三轮顺军的炮击。
  “轰……”
  就在奥斯曼炮手费尽力气装填好炮弹的瞬间,数发榴霰弹当头炸开,瞬间数不清的弹丸呼啸着扫过炮兵阵地。将站在炮位附近的奥斯曼炮手以及督战者不分彼此地扫翻了一大片。
  一时间,炮兵阵地上,尽是一片血肉模糊的场面,而更为致命的还是被榴霰弹笼罩着的步兵,成千上万的霰弹当头飞来时,不过只是瞬间的功夫,密集的步兵队伍中就扬起了一片片红色的血雾,血雾甚至遮挡了人们的视线,那些步兵都没有来得急发出惨叫,就成片成片的倒了下去……
  阿布都拉汗以及他身边的贵族们,都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呆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战争会以这种方式进行。
  其实,他们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没有像建奴或者流寇那样,遭遇的是火力更凶狠的明军,没有享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炮击。
  可即便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打击,那些布哈拉人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
  终于,有人开始逃了。
  最先逃走的不是其它人,而是布哈拉的贵族们,他们似乎还幻想着向征服者投降,以换取活下去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身的富贵更为重要的了,无非就是像征服者表示臣服而已。
  贵族们逃跑的同时,许多头目也逃之夭夭了,然后是普通的士兵,无论是布哈拉人,还是奥斯曼雇佣兵,全都丢下手中的兵器。撒腿逃向远方,能跑多就跑多快,他们甚至都没有勇气回头。
  而追上来的顺军骑兵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逃跑而放弃追赶,而是策马追杀着敌人,将一个个逃兵砍倒在地……
  ……
  临近傍晚的时候,战斗终于进入了尾声,十万布哈拉大军,活着逃走的不过只有两三万人,剩下的一半被死在了战场上,还有一半选择了投降,投降的布哈拉人在那惶恐不安的看着征服者。
  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战斗下去的勇气,只是惶恐不安的等待着未知的命运。不过,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其实早就已经注定了,毕竟,这片绿洲不可能养活所有的人。
  到了入夜时,信使带来一个好消息——逃到城里的阿布都拉汗被布哈拉贵族抓了起来,他们希望能够投降。
  “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献城投降,朕就会赦免他们所有人,保证他们的安全!”
  李过的唇角轻扬,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
  在信使离开后,不等那些将军们开口,他就沉声命令道。
  “刘东,一会入城后,把那些降兵全都杀了一个不留!”
  同时,他又闷声道。
  “传令下去,进城后,按老规矩办!”
  作为征服者,他必要做一些事情,那怕是自己并不愿意做的,毕竟,大顺需要这片土地来安置大顺的百万军民。
  至于其它……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你还别觉得这残忍,这是为了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


第666章 多尔衮大汗
  亚伊克河畔,鞑靼人的营地颇为壮观。
  为数众多的帐篷,连绵不绝,足足有上万顶多之多,帐篷在阳光下闪着亮光,一顶顶大型的帐篷尖顶上插着高高的缨子,在五彩缤纷的小旗、三角旗和军旗中晃荡。
  数量众多的帐篷里要数位于中央大帐最为华丽,那是鞑靼人的头面人物——多尔衮的大帐,在罗萨人的眼中,多尔衮就是鞑靼的大汗。那顶华丽的大帐周围有数以百计的铁甲兵护卫。
  在这顶华丽的大帐之中,站在地图前的多尔衮,盯着木墙上的地图,目光变得越发的贪婪起来。
  “洪承畴,你瞧,过了这条河,再往西,还有数万里的江山,即便是所谓的罗刹,也不过只有区区十数万兵马!”
  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多尔衮颇有些意得说道。
  “过去,谁知道,这西方居然会如此富庶,从亚伊克河到伏尔加河两岸土地肥沃不亚于辽东,可辽阔却数十倍于辽东,这么好的地方,可不比中原差啊!”
  王爷的话,让洪承畴的神情显得有些异样。
  那怕是西征的路上,见识了西域的景致,也目睹了西方的富庶与辽阔,可是在洪承畴的眼中,天下那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大明,比得上中原啊。
  只是现在日益强盛的大明,根本就没有给大清国再次入主中原的机会啊,别说是入主中原了,甚至王爷为什么把盛京迁到天山脚下,与其说是因为那里的土地更肥沃,倒不如说是为了躲避明朝。
  那位爷登基已经五年了!
  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快动手了吧!
  “王爷,听说当年成吉思汗就曾一路打到欧罗巴,现在王爷的军威赫可是不亚于成吉思汗啊!”
  洪承畴的马屁,让多尔衮颇为受用的哈哈大笑道。
  “洪承畴,你这可就记错了,打到欧罗巴的不是成吉思汗,是他的孙子拔都,他一路远征至钦察,现在的罗刹、匈牙利、波兰许多地方都让他打了下来,他还在那建了钦察汗国……”
  提及钦察汗国时,多尔衮又转身面向地图,然后说道,
  “蒙古人……蒙古人的心里永远不会忘记成吉思汗,当年这么大的地盘,都是他们蒙古人的,可是现在呢?都让罗刹人占了,那么多汗国,都被灭了国,洪承畴,你说他们甘心吗?”
  “王爷,要是他们甘心的话,当初王爷您说要西征时,要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时,那些蒙古人也就不至于那么激动了!”
  这几年,蒙古人之所以愿意在王爷的麾下为大清国效力,为的是什么?一来是加入这个抢劫集团,大家伙确实都能够获利,无论是满人、汉人、蒙古人,都能够获得极为丰厚的回报。
  在西征时,他们不仅得到了金银财宝、奴隶、女人,同样也得到了土地,大片大片的更为肥沃的牧场,对于蒙古人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就是满汉八旗,也对土地充满了渴望。
  而在西方还有更多的土地,人口以及财富在等待着他们。等着他们去掠夺,对于这个抢劫集团来说,只要还可以坐地分脏,大家就会欢呼着“抢西”,和过去在辽东时,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抢的对象发生了变化而已。
  当然,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渴望——重现成吉思汗时的辉煌。当然,现在他们只能在大清国的率领下实现这个辉煌。
  “蒙古人,只要他们愿意为我大清驱使,这天下早晚都是咱们大清国……”
  笑了笑,多尔衮说道。
  “你看,过了河,对岸就是土尔扈特人的牧场,他们是厄鲁特部蒙古人,也就是你们汉人说的瓦刺人,差不多三十年前,为了躲避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扩张,和鄂尔勒克被迫率部西迁到这里。现在的首领书库尔岱青,就是和鄂尔勒克的儿子,而和鄂尔勒克几年前死在罗刹人之手,书库尔岱青和罗刹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要是能把他们收入本王的帐下,我大清就能再多五六万蒙古八旗了!”
  蒙古八旗,这几年大清国靠的是什么?
  不是就是靠蒙古八旗嘛!
  当初他多尔衮的麾下才多少兵马?
  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多人,即便是后来又招抚了两万野人女真,又增加了三万汉军八旗,可现在他麾下却有足足几十万兵马,靠的就是征讨蒙古后,将喀尔喀蒙古编成八旗,五年前趁着准葛尔内乱的机会,率领十几万大军西征准葛尔,击败准葛尔各部后,将他们编成八旗。
  现在他麾下四十万兵马里,满人不过只有五万,再加上五万汉军,剩下的三十万人里,蒙古人至少有二十五万,还有几万是征服哈萨克时,吸纳的兵丁。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也不觉得蒙古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威胁。
  毕竟,大清国早就驯服了蒙古,而且蒙古人的特性就是强者为王!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姻亲加强与蒙古之间的联系。
  满蒙联盟啊!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满人人口不足的唯一选择。当然,这个联盟并不是要重现其祖先成吉思汗的荣光!而是为了把蒙古捆绑在大清的战车上,为大清国攻城地。
  过去是为了征服中原,而现在是为了征服罗刹,征服遥远的西方。
  “半年前,库尔岱青曾对孤派去的使节表示了他对罗刹的敌意,他担心罗刹人下一步肯定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手段侵略和控制他们,所以希望与大清国结盟。”
  顿了顿,多尔衮道出了他的想法。
  “孤准备迎娶书库尔岱青的妹妹,和他们联成姻亲之盟,你以为如何?”
  王爷的话,让洪承畴的心里一阵嘀咕,你的后宫里可全都是蒙古各部首领的妹妹、女儿,
  满清联姻,可不就是大清国的立国国策嘛!
  还需要说嘛!
  “王爷,要是这样的话,那聘礼可不能轻了,以臣之见,不妨派兵助他夺取阿斯特拉罕城,当年他就是的在围攻阿斯特拉罕城时战死的,夺下这座城,再把城交给他,那书库尔岱青必定可以为我大清所用!”
  洪承畴的建议,让多尔衮哈哈大笑道。
  “只一个阿斯特拉罕城不一定能让书库尔岱青满意,孤打算把过去阿斯特罕汗国的地盘都许给他,然后再设扎萨克旗,让他为我大清驱使。”
  尽管蒙古人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洲八旗人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现在更是成了八旗军的主力。但是在八旗蒙古之外,还有扎萨克旗,过去他们是满清降服漠南蒙古建立的数十个内扎萨克旗,他们并不属于八旗军系统。平常这些蒙古人可没工资拿,只有被满清皇帝征召卖命时才有出征行装银拿。他们实施的是兵民合一,平时自己养活自己,但是在划定的牧场内,却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这也是满清掌握蒙古人,让他们为自己驱使的办法。
  在多尔衮与洪承畴商讨着的如何笼络书库尔岱青,让他为自己所驱使之后,洪承畴又问道。
  “王爷,那李过打下布哈拉了!这件事儿咱们怎么处置?”
  其实当初李过要西征的时候,洪承畴也想过要阻止他们,但是最后考虑到南边确实需要有人弹压,所以对此也就表示了赞同。
  可是却没有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占了布哈拉国。
  “无妨,那里先让他占着再说,南边在他们手上,比在那些色目人的手里放心。”
  多尔衮眯着眼睛说道。
  “况且,要是孤所料不差的话,大明,恐怕是要对咱们动手了。”


第667章 敌营十年
  乾圣五年七月,黄河岸边的新安城。
  这座城筑于五年的前,论其规模,顶多也就是和大明的县城差不多,但在关外,却是数得着的大城。
  因为城池的规模不大,所以市场就在城南,城南的市场,云集着来自各地的客商,不但可以买到草原上各种货物,同样也能买到来自关内的各种货物。
  或许,对于朝廷来说,新安城的那些人是一群叛逆、流寇,但是,对于商人来说,他们却是金主的,是财富,是机会。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朝廷并不反对商人出关进行贸易。要不然,直接封闭关卡就行了。
  甚至相比于过去,现在的乾圣朝对于商人的限制很少,非但棉布、茶叶之类的商品可以自由的运往关外,就连同铁器也是任意贩卖。
  也正因如此,在新安城南的市场上,总是有来自各地的客商,他们贩运着关内的商品,并把关外的货物贩运至关内。
  置身于市场中,江义偶尔会去查看那些充满异域风格的铜器以及金银器皿,那些华丽的器皿,运回关内,尤其是运到江南,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稀罕!
  “江东家,你瞧,这东西可都是从那个什么布哈拉城过来的……”
  店家热情的张络的着生意,主动的向江义介绍着数千里外的那场“大胜”。
  对于布哈拉城的位置,江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就仅仅局限于它在极西之地。至于那里是什么模样,他并不清楚,也不解。但是那里却流寇刚刚征服的地方,而这些金银铜器以及刀剑,都来自那里。
  “听说那些布哈拉女人,一个个都是明眸皓齿的,个个都像天仙似的,可惜了,都让皇帝赏给将士了,哎,要不然,现在的人市那边也不至于这么冷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