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308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08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大明对家奴的需求并没有减少,有了市场就有了需求,这两年一直有海商从海外贩卖异族女婢回国,将她们卖为家奴,而战乱中的日本也是成了最主要的来源。甚至现在还成为了满清主要的财源,他们有时候甚至直接把整城不愿剃发的日本人卖为奴隶。
  这些倭奴们被卖到大明,卖到台湾、河口、南天门等地,成为明人的家奴。
  这可是真正的倭奴啊。
  田一伦前脚刚进人市,迎面就有牙人凑过来问道。
  “老爷想要什么样的奴婢?是往天朝卖?还是往南洋卖?”
  “哦?这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第一次做这种生意的田一伦奇怪道。
  “这可大不一样了,老爷,你瞧这边的,都是壮劳力,他们最擅长的是干农活,种水田,南洋那边要的家奴是干啥的?开荒种田的,这样的人在那边才能卖上价,您再瞧这边……”
  牙人指着另一个栅栏后那些衣衫褴褛的倭女说道。
  “天朝那边呢,要的是使唤丫头,农活啥的现成的不佃户干不是了,要往天朝去,这样的倭女才能卖上好价……”
  世间的生意都有它的门道,那怕就是满清的这种奴隶贸易不过才进行一年多,那些商人就已经摸清了其中的门道。
  什么干活的苦力,什么使唤的奴婢,什么青楼里的丫环。总之,他们会跟据买主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货物”。
  你还别觉得服务周道,服务不周道,人家还真不买你的,毕竟,现在大清国在那个城里都设有这样的人市。
  恨不得成千上万的卖!
  为啥?
  为了银子啊!
  要不是因为满清的船不能驶往大明,估计他们自己个都成船的把人往大明运。
  半天后,田一伦就买了五十多个奴婢,贵得也就是五六两银子,运回国至少是一倍的利润……
  这样的往返生意怎么样?
  当然是暴利啊!
  既然是暴利,自然也就摧生了许多投机之徒,在大森,田一伦就见到了几个天朝打扮的明人,瞧着他们讨价还价的样子,他暗自嘀咕道。
  “反正就是买卖而已,我不卖还有别人卖,银子与其让别人挣了,不如便宜自己,没准还能做点好事……”
  也就是在这一刻,田一伦的心里再也没有了一丝的压力。
  只是生意而已。
  几天后,在田一伦离开大森后,在经过对马海峡时,他看到了一艘大明式样的纵帆船,瞧着船上水手的打扮,他暗自在心里嘀咕道。
  “想挣这笔钱的人又何止自己啊!”
  一时间,心里全无丝毫负担。
  或许,另一个世界中,他之所以满清入关第一次开恩科他就急急的赴考,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
  半个月后,一辆马车驶进在了南京城外一处不起眼的衙门里,说是不起眼,是他连个牌子都没,可实际,这里就是锦衣卫北镇抚司所在。也就是曾经的内卫司。
  尽管乾圣朝复置的锦衣卫,但是对南北镇抚司的权责进行了调整,前者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军纪、军法,侦办涉及军户的案件,“缇骑”可以在乡间维持治安,在执行缉拿奸盗。而后者则负责情报。换句话来说,前者相当于纠察、宪兵,后者则变成了真正的情报机构,专门从事情报搜集工作。两家名义上都是锦衣卫,可实际上权责大有不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北镇抚司还借着南镇抚司打掩护,以至于现在天下只知道南镇抚司,而不知道北镇抚司。与之前截然相反。
  不过对此,身为北镇抚司百户的赵云杰,从来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他更乐意把自己都隐藏在阴影里,盯着大明内部以及外部的敌人,随时给他们致命的一击。就像毒蛇一样,当敌人看到他的时候,一切就已经结束了,
  就像现在,他在执行的任务,就是这样的任务。
  对于外界而言,他赵云杰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名下有一艘船专门往返大明与日本之间,贩卖各种货物,可是实际上他却是在执行着指挥使下达的命令——向满清走私军火、药品以及其它各种货物。
  按照指挥使的说法,这笔钱与其让那些奸商挣着,不如自己挣了,顺便还能打进敌人内部,获得所需要的情报。
  “……这次交易,往返利润大概有7。5万两。”
  毕恭毕敬的站在指挥使的桌前,赵云杰谨慎的禀报道。
  “不过,目前还没有准数,毕竟,现在有不少货物还没有出手,但下官估计,利润最少也有7。5万两,其中五万两已经解缴镇抚司。”
  5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其实衙门里也不缺这点银子。但是积少成多呀!
  这里可是有好几位在做这门生意,这门生意一年可是能够给衙门里带来上百万两的回报。
  其实这边的贸易对象还真不少,蒙古那边也有人在渗透,渗透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情报,至于金钱,反而是其次。
  随后赵云杰就继续禀报着是日本之行收集的情报,当然还有他的一些看法。
  “这么说,那些建奴已经在那边站稳了脚了?”
  “不仅仅是站稳了脚,以下关看来再有个四五年的功夫,估计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击败幕府,在地方大名希望借建奴之手重创幕府的实力,这样的话他们才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利益。”
  赵云杰的话让石磊冷笑道。
  “就是借刀杀人而已,不过,古往今来,打着这个如意算盘的人,到最后都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
  石磊到不担心那些人的短视。在他看来,最后朝廷定是会出兵的。先让他们在那里狗咬狗再说,等到他们杀个两败俱伤之后,朝廷再出兵也不迟,到时候正好把那里也吞并了。
  不过这是陛下的想法吗?


第655章 新的问题
  汇报是一级级的,在赵云杰离开北镇抚司衙门后,不一会石磊也乘着马车离开了,
  与大多数商人用的双轮轻便马车不同,他坐的是四轮弹簧马车,马车车厢后面还站着两个随员。
  坐在车厢里的石磊,在心里组织着语言的同时,不禁又揣摩起了陛下的心意,对于日本以及东逃到日本的建奴,陛下显然是另有打算,可到底是什么打算呢?
  让他们互相残杀?
  想到这几年,在陛下的授意下,经他的手卖给他们两家的枪炮,那可不是百十万两的生意,而是几百万两的大大买卖,在北镇抚司专门干这个买卖的锦衣卫就多达两百余人,在获得巨额暴利的同时,他们当然也把建奴和日本都渗透成了筛子。
  可问题是……这总不是长久之计啊!
  哪怕就是陛下想要坐收渔翁之利,让他们先狗咬狗,咬一阵儿再说。可是时间长了,难免会发生什么变故?
  对于为锦衣卫的实力来说,它的任务就是防止这一切的发生。
  怎么才能防止可能发生的变故呢?
  胡思乱想中,马车驶进了正阳门,街道两侧尽是各部衙门,再往前就是进皇城的洪武门,他当然不能走洪武门,马车从五军都督府右拐,然后去了长安右街,要是文官的话,就右拐去左街。
  或许,这也就是所谓的“文武殊途”,那怕是殊途同归,可总归大家尿不到一个壶里。
  从长安右门进了皇城,在内官的引领下石磊见到了陛下。在陛下看着有关日本的情报简报时,他就静静的站在那。
  “这么说,幕府还是决定不向大明求援了?”
  合上简报,朱国强笑问道,
  “陛下,就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幕府担心向我们求援后,日本朝廷会趁机夺权,所以,他们又一次拒绝外样大名和文官求援的建议。”
  顿了下,石磊说道。
  “但是如此陛下要用兵的话,我们大可以保护租界为名,派军进驻长崎,然后再徐徐图之……”
  长崎明租界!
  那可是朱国强的得意之作啊!
  在另一个世界,只有日本在“我鞑清”建租界,可在这边,是咱在日本建租界,非但建了租界,而且什么治外法权,什么额定关税——其实压根就是无关税,这年月能过去,把大明的商品卖给他们都已经是天大的恩泽了,还敢收大明的关税?可能吗?
  当然该有的那些特权该有的咱可是一样没落下啊!
  保护租界?
  这个好像也是特权吧。不过眼下似乎还没有那个必要。
  “现在还没必要,只是兴妃一直关心着日本的情况,毕竟,说到底那里总是她的家乡,能不关心吗?”
  兴妃,就是兴子,也就是明正天皇,不过即便是如此,在后宫她的仍然排的皇后;皇贵妃之后,只是贵妃而已。
  毕竟,只是藩邦的天皇嘛!顶多也就是个小三。
  “但是在朕看来,让他们在那里狗咬狗就好了,不就是打仗嘛,让他们打个够,咱们就只管做收渔翁之利就行了!”
  朱国强笑道,
  满清入侵日本,这简直……简直就是件大好事啊!
  有比这还好的吗?
  其实,朱国强的心里也是那个纠结啊,一边想看到日本人剃发易服,变成奴才,动不动就来句“爷,奴才给您请安嘞”,而另一边呢,又不想身边有这么一群祸害。
  那怕是明知道,“我鞑清”别的本事没有,祸害家奴的本事十足。可也不想留下这个隐患啊。
  难啊!
  还是现在好,让他们彼此杀个痛快。他们两个狗咬狗是好事啊!
  非但银子、铜条大把的流入大明,甚至就连同人也是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明,南洋的倭奴,干起活来是那个卖力,大明这边的倭婢,伺候起主人那也是柔情似水,尽心尽力。
  他们要是不打仗了,那有那么多人卖?大明的百姓哪有那么多奴婢可以用。
  不好办啊!
  确实挺难办的,不过,便是在难办,也要想办法让他们继续打下去,只有他们打下去了,大名才能从中渔利不是。
  暂时就先这样吧。
  “总之,卖武器给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谁击败,而是为了让他们能持续不断的打下去,他们打的越厉害,对咱们就越有利……”
  朱国强随口一句话,定下了未来大明对东洋的政策,这种政策是什么?简单的来说,就是你们打你们的,我做我的买卖,挣你的银子,等到你们的银子花差个差不多了,肉被吃完了,骨头也被砸碎了,然后再回头收拾你们也不迟。
  “陛下,建奴那边一直想高价购买咱们的线膛枪,倭人那边也是一样,也想要。但这是咱们克敌制胜的利器,臣担心咱们不卖,会不会有奸商勾结把线膛枪卖给他们?”
  石磊的担心,让朱国强点头道。
  “嗯,确实有这种可能。”
  我大清最相信什么啊?
  洋枪洋炮。
  他们现在愿意花高价买大明的枪炮,不就是因为在战场上占着便宜了吗?
  不过,一直以来卖给满清和日本的枪炮,都持着一个原则——就是要相对落后,比如火枪的枪管都是熟铁的,而明军自用的都是钢制枪管。还有就是火炮的性能也是相对落后不少。
  但是这样的限制,肯定会被打破,尤其是还有那么多奸商参与其中,这些人哪……眼里头那有国家啊!
  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不把武器卖给敌人的军火商都不是好的军火商”。
  真不愧是一群资本家啊!
  而更关键的是——官府还没有办法阻止,因为大明不但有官营的兵工厂,还有民营的,在东北移民都可以自由购买火枪,价格极为便宜,只要三两多点……当然,这种火枪都是滑膛熟铁枪管,外形与褐贝丝燧发式火枪相近,其实根本就是,为啥选择它啊,因为足够便宜啊!
  民营枪厂的出厂价甚至还不到二两,太便宜了?
  也就是和鸟铳的造价差不多,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铁便宜——大连、遵化、利国驿、南京这些采用高炉炼铁以及搅铁炉炼制熟铁的官营铁厂,一吨熟铁也就只卖不到十两银元,相比过去便宜了不下十倍,成本自然也就下降了很多。
  也正因为火枪便宜,它才会成为移民的标配,至于那些军户,他们那样人谁家里没个三五支,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东北那边如此,南洋那边同样也是如此,移民们配备武器是为了防止土人袭击,除非下旨禁止民间私造持有火枪,否则,走私就是不可避免的。
  而早晚有一天,民间的工厂,也会弄明白膛线的秘密。其实膛线并不是什么秘密,毕竟,辽十三式,早就普及了,甚至都流到了满清那边了。
  从古至今,什么都缺过,就是没有缺过奸商,那些资本家为了一点银子。什么事办不出来?
  就没有他们办不出来的事情。没有,他们不敢卖的东西。
  只要有人开出足够的价码,他们一个个的肯定会官方百计的满足那些金主的要求。
  线膛枪的制造确实是挺复杂的,但是说白了,也有什么核心的机密,非要说有的话。怕也就是那台线膛拉床了,即便是如此,那玩意儿的技术也不复杂呀。其实也就是几块铁块和木头,要是有人掏大把的银子找对人的话,还真能弄到手。
  事情变得有些棘手啊!
  想了想,朱国强问道。
  “其实,要是新式步枪研发成功了,把线膛枪卖给他们一些倒也无防。”


第656章 决定命运的选择
  所谓的新式步枪,并不仅仅只是一支步枪,它的核心是——金属弹壳的黑火药定装弹,相比于子弹新型后膛装填步枪则显得没有什么新意,不过只是活门步枪的方案而已,其实就是斯普林菲尔德活门式单发步枪而已,甚至朱国强还特意在美美国采购几支古董武器作为参考,选择它的原因是可以将军队大量装备的辽十三式前装枪直接改为后装枪。
  枪的改造非常简单,但是真正困扰兵工厂技术人员的,是金属弹壳。因为金属弹壳需要使用大量的铜,而在这个时代,铜……首先要用来满足制钱,至于其它都是次要的。
  也正因如此,尽管新式步枪的研究,早在崇祯十七年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论是在兵工厂,或是五军都督府,都显得很不积极。甚至随着大连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南迁金陵,在金陵兵工厂中,这个项目干脆就搁置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仍然还有人继续着武器研究,身为初级技术员的赵国德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兵工厂的技术人员,他一直在研究着新式步枪。但因为这并不是工厂的项目,他总需要争取外部支持。
  乾圣三年正月刚过,钱德功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翻阅着报告时,那边有吏员进来禀报道。
  “左都督,有一位赵先生求见,他是从兵工厂过来的。”
  吏员随后又特别强调道。
  “他说,他是济南人,是遗族学校出来的。”
  “遗族学校?”
  一听说是遗族学校出来的,钱德功就说道。
  “嗯,请他进来吧!”
  “下官赵国德见过左都督。”
  在赵国德进屋行揖见礼时,钱德功笑道。
  “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坐。”
  钱德功是王府家将,而遗族学校,那可是陛下还是世子时办的,说起来,当然是自家人。瞧着面不过二十岁的年轻人,他问道。
  “你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
  深吸口气,赵国德倒也不客气,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下官在兵工厂专门研究步枪,这是下官研制的步枪……”
  取出随身提着的箱子,里面放着一支步枪。
  “活门步枪?”
  钱德功奇怪道,这个步枪在大连时就试制了出来,关键是金属弹壳一直没有制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