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260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60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虏军……等到平虏军进关,别说是五十万流寇,就是百万流寇那也不够杀的。两人一面谈着一面不由得深深叹息。随后王永吉抬起头来问道:
  “伯爷,这闯贼挟五十万贼众,不知伯爷有何上策,以败敌复京?”
  吴三桂沉默不语。他很清楚:他只有五万人马,如何能对付五十万气焰嚣张的流寇?何况敌人已经占领京城,他贸然前去,流寇以逸待劳的话,岂不是自投陷阱?他只有这点家当,一旦失败,非但立不了功,就连他本人以及数万关宁将士也都完了。
  顿时又没了主意,低着头不作回答。王永吉又说道:
  “伯爷,眼下的这个机会要是错过,只恐怕你我他日必定为大明罪人啊!”
  话没有说完,吴三桂忽然抬起头来,说道:
  “三桂蒙先帝特恩,加封伯爵,纵然肝脑涂地,也难报万一。三桂星夜驰援,却不能救君父之难,致使君父殉国,要是再有所顾忌,又岂能再为人臣?无论如何,都得火速进兵。唯一有与流贼决一死战,才能报答先帝之恩,纵然身死沙场也是甘心。”
  王永吉连连拱手道:
  “好啊,好啊,伯爷如此慷慨赴国家之难,必定功垂青史,流芳名于万世。”
  吴三桂说:“敝镇在此不敢多停,今夜就挥兵前进。请大人留在永平,火速筹措军饷粮袜,不要使关宁将士枵腹以战。”
  王永吉一听说筹措粮秣,就露出来一点为难脸色,说道:“筹措军饷自然要紧,只是如今冀东一带十分残破,粮饷难以足数。然而勤王事大,本辕自当尽力筹措,只要大军到达北京,朝廷虽穷,总可以设法解决。”
  吴三桂问道:“以大人看来,我军赶到北京,还来得及么?”
  王永吉说:“这话很难说,我辈别无报国良策,也只有尽人事以待天命了。”
  吴三桂点了点头,说:“说不定已经来不及了。”
  王永吉问:“将军何时起程?”
  吴三桂回答说:“我想马上召集请将会议,然后立即驰赴京师,不敢耽误。会议时务请大驾亲临,对众将指示方略,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
  对于吴三桂的这个要求,王永吉当然是立即答应下来了。
  长松一口气的他知道,眼下这关自己和吴三桂差不多都过去了。


第552章 把皇帝当成黄世仁
  身处京城的李自成,当然不知道会有那么多人在心念念的掂记着他的脑袋,等着用他的脑袋来达成各自的目的。对于自以为“真龙天子”的他来说,除了没有对着镜子看看头上有没有长角之外,整个人完全沉浸于身为皇帝的美梦之中。
  尽管他竭尽全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可是他的心中十分激动,不停地胡思乱想,竟忽然想起来了在驿站当驿卒时,迎来送往不知遭了多少白眼,甚至还有昔日挨打的情形,也回忆起起义后许多艰难的往事,不由得在心中感叹说:
  “果然有了今日了啊!”
  今天咱做皇帝了!
  但凡是造反的,又有几个不想当皇帝的。在做饭的路上,李自成是日里想,夜里梦。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了皇帝。
  现如今终于坐上了这金銮殿,终于当上了皇帝。这龙椅坐着可真的不一样啊。
  这可是真龙天子才能做的龙椅啊!
  身为皇帝和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普通人吃饭,就是吃饭,而皇帝是用膳。提前用了早膳,李自成就坐在乾清宫的暖阁中,准备一天的事务。
  此时的李自成正处于极度亢奋的状态,总在想着各种问题,在胡思乱想中,他想到称“孤”和称“朕”的问题,不禁微笑了。
  过去他一直用“俺”字自称,一用就是三十多年。去年杀了罗汝才,称新顺王后,就按文臣们建议自称为“孤”,对“孤”的这个称呼他并不陌生,毕竟戏台上的大王都是自称为“孤”。不过他在在说话时仍然习惯称“俺”,这甚至引起了在襄阳“从龙”的杨永裕、喻上猷等文臣们的进谏。到了西安以后,改西安为长安,局面大不同了。
  在文武百官向他三跪九叩,山呼万岁,将他视为大顺开国皇帝,建议他自称为“朕”,以正视听。他当然是一再表示谦让,答应到京城后改称为“朕”。现在不但进了京,而是住进皇城了,尽管尚未举行登极大典,也可以称“朕”了。虽说一时不习惯,但很快就会习惯的。想着不到两年中,便从自称“俺”到称“孤”,又到称“朕”,心花怒放的李自成不禁笑了起来。
  “哎,可惜还要十几天才能登基,实在是……有些心急啊!”
  其实,这几天,他的心情着实不错,那怕是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李过在请罪奏章中报告了惊人的坏消息——追击“朱家皇帝”时遭遇官军阻拦,虽全歼官军,但却“朱家皇帝”却逃了。
  根本就是以惨败收场嘛!
  可随后,就有人禀报找到了崇祯的尸体,得知他已经上吊死了。李自成才松了一口气,那天他看着崇祯的尸体,并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和兴奋,而是产生了很复杂的思想和感情,最后他只是在心中叹息一声。无论是他也好,其它人也罢,看到那句“贼来,宁碎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时,无不是深受到感动。
  哎,说得就像是朕会杀害百姓似的……
  又一次,李自成闷闷不乐的想到。
  他们现在也是朕的子民!
  朕又怎么可能会乱杀自己的子民百姓呢?说的就好像只有你朱家才爱护百姓一样,要是你们老朱家真的爱护百姓,陕西又怎么可能会饿死那么多人,又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百姓来投奔朕?
  想到这儿,李自成的心里就不太舒服。毕竟,将来崇祯皇帝的遗书是肯定要写进史书里的。
  到时候史书里记下的是什么?
  是他崇祯皇帝直到临死的时候都心念着百姓,好嘛。
  你这个狗皇帝可真会装啊。
  不过,很快李自成还是收拾起心情,投身到工作中,毕竟咱是创业之君,要勤政。
  可奏折上的内容却让他乐不出来——吴三桂率领五万关宁军精锐来袭。
  五万关宁军!
  奏折上的内容,让李自成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于是他立即传来了军师宋献策和丞相孙可为,然后将吴三桂领兵来袭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李自成问:
  “军师,你说这吴三桂是真傻还是假愣啊,他就不知道,他爹在咱们手里?”
  和历史上一样,吴三桂他爹吴襄被困在京城,成了李自成的人质。
  傻?
  宋献策心说:他吴三桂怎么着也是辽东总兵,怎么可能傻呢?
  “陛下,”
  瞧见大军师再那里掐起了手指头,孙可为说道,
  “眼下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关宁军就要到了,他爹在不在咱们手里,没什么两样,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的事情太多,往近了说,当年孔有德、耿仲明在登州叛乱,拘到旅顺守将黄龙的母、妻及幼子后,取黄母头上金簪招降黄龙。黄龙面对母亲的金簪,虽然泪如雨下,却只是对簪跪拜,坚拒不降。孔有德、耿仲明转而诱降黄龙十二岁的幼子,想通过小孩胁迫黄龙。但黄龙的幼子却很有节气,破口大骂孔、耿二人,被斩杀。黄龙的母、妻也随之被害。陛下,于忠臣来说,以其父母妻子性命劝降,非但无用,反而会让其悲愤之间,拼死相搏。”
  对黄龙,他们并不陌生,毕竟出这事的时候,他们还没有造反呢?当初朝廷的邸报传来时,他们还曾心念着人家的忠义呢。
  对于中层来说,拿他的家人威胁,不过只是逼对方拼死一战罢了。非但没用,反而会遭世人嘲笑。
  就像戏文里头向宇拿刘邦他爹威胁刘邦一样,结果让世人嘲笑了上千年。俺李自成可不能让世人笑话了。
  “对,对对对……”
  李自成点头道。
  “确实是这样,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他不管不顾的杀过来,肯定就是想当忠臣,要是朕真得杀了他爹!他肯定会拼命的,拿他爹威胁他,实在是下策……”
  虽然掐指一算,没算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宋献策还是说道。
  “陛下,即便是吴三桂领关宁军过来又有何妨?不过区区五万,以我大顺三十万兵马,还能对付不了?以臣看来,所谓五万关宁军,精锐不过万余,只要派大将一员领兵十万,有一万老营兵就足够败敌了。”
  李自成叹道。
  “老营兵连年征战,早就疲惫不堪,目下都在休整中,调他们出征的话,只恐怕他们多有不愿啊,毕竟,早先说的进了京城,必有封赏,这赏啊……”
  发不出来啊!
  李自成的心里也想发赏钱呀。可是他没钱可发啊!
  “这……”
  身为军师的宋献策又岂不知道大顺军在进京后发生了变化。
  进京前,大顺军上下无不是奋勇争先。可入京后,却是个个想着争官爵,争赏赐,夺产业。偌大的京城,就是大家伙眼中的大肥肉,谁都想去咬一口!
  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再正常不过,毕竟,大家伙打天下,就是为了坐天下,坐天下,自然就是为了享受。
  李自成是要登基做皇帝,可皇帝以下的怎么办呢?当然要论功行赏。别说是将军什么的,那怕就是老营兵,甚至就是刚掠来的新兵,也得给个交待。
  总不能让大家白忙活一场吧?
  开国功臣不赏,皇位不稳啊!这件事要是摆不平,下面的人必定会散伙。何止是散伙那么简单,甚至些人的火气要是上来了,甚至可能会直接换下他这个皇帝。
  无论是明初朱元璋创立的军户制也好,还是满清入关前后的八旗制,其实都是对开国功臣的分赏,将领得到爵位,中下层军官成为卫所世袭军官,士兵得到了土地,至于满清的八旗入关后的贵族、旗丁的身份世袭,通过“落地银”以及“旗饷”让他们成为世代的剥削阶级。
  而所有的一切都是打天下得来的酬劳。
  相比于他们作为秩序的摧毁者李自成崛起的太快,三四年前他还是被明军撵得到处乱窜的流贼,现在却打下京城做皇帝了!但相比于军事上的辉煌,他在各方面的积淀却明显不足,人才不足导致他没能建立起一个完全的官僚体系,甚至就连忙地方的经营体系也不完善。
  官僚制度以及地方经营体系上的不完善,让他不可能像明初那样授田,也不能像满清那样发“旗饷”,甚至于他连征税都做不到,毕竟,他李自成就是靠着“均田免赋”、“闯王来了不纳粮”作为旗号,才迅速崛起的!
  要是翻脸不认人,估计立即就会散伙。
  可“闯王来了不纳粮”,让他这个大顺天子拿什么分赏功臣?
  原本寻思着进了京城,能在大明的府库里弄到银子,拿它来犒赏三军的,可不曾想朝廷的府库里头空的都能饿死老鼠。
  其实,这一路上,李自成倒也抢了不少,可打从进了京城,这花银子就如流水一般,不说别的五十万大军,就是一人赏个几两银子,就得几百万两出去。
  打下京城当皇帝是好。
  可李自成压根没想到这皇帝还没当成,就先欠一屁股债!
  而且这债,他还不敢不还!
  不给他们一个交待,估计他们就会给他这个天子一个交待。


第553章 大顺朝的看家本领
  其实,何止是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们需要交待啊。哪怕就是那些个新归顺的京官们同样也需交待啊。
  京中的勋贵官员有多少?
  这倒没有定员,反正参加早朝的官员可不少,就拿弘治十五年来说吧,某日早朝,总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人没来上朝,惹得弘治皇帝雷霆大怒,下令彻查。
  一次早朝就有一千多人旷工,参加朝会的官员该多少啊。
  两千?
  三千?
  那还是有资格参加早朝。
  早朝是什么光景?
  皇帝坐在龙椅上往下一看,估计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头,就跟初一,十五赶庙会差不多热闹。
  反正一个字多……
  眼下京城的勋贵官员有多少?
  有品有级的怎么着也得有个三五千吧!
  皇帝殉国了,国家亡了,这么多京官儿全家死节的有多少?
  区区几十人而已,甚至还略有不足。
  剩下的呢?
  都在城内对新朝翘首以待呢!
  当然,也不全是,毕竟,还有一些人乔装打扮出逃了,不过,也有人因为跑得太慢掉了队,或是被捉回北京,或者自己回了北京。
  现在京城有多少勋贵,多少官员?
  怎么着也得有两千人,而这些官员,大多来自大明各地,可以说是大明士绅阶级的代表。
  他们虽然对对新朝翘首以待,但同样也在观察着新朝,要是他们降了,基本上也就是天下皆降了,没办法,打从唐朝起那些靠着科举晋身的文官,所信奉的就是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至于那个帝王,对他们来说……没关系。
  而这些人早就凭着师生、同窗、座师、同年等各种纷乱的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关系网,一人降就可以说服数十人,要是京官都降了……得,那么天下就差不多算是太平了。
  一个洪承畴都说说服半个江南,更何况是京城里的两千有品级的京官?
  想让他们为新朝说话倒也不难,可问题是新朝能给他们什么交待?
  李自成能给什么交待?
  能给他们什么交待?李自成这个皇帝可还欠下大顺开国功臣们一大笔债呢!
  当皇帝都当成黄世仁了,欠下一屁股债的李志成就等着靠大明朝的府库还债。可哪曾想到大明朝留下的府库那是一个空空如也……
  怎么办?
  头大不已的李自成,只能邀齐众人过来一起商量这件事。两天后,权将军刘宗敏就赶到了京城。他原本领兵在外等着打吴三桂的援兵,在得知吴三桂撤回山海关后,他便领兵与李来亨抵达三河、宝坻一带,对吴三桂形成对峙保持警戒。
  在布署完毕后,刘宗敏就立即动身前往北京,来和李自成、孙可为、宋献策、顾君恩等人商量怎么解决眼前的危局了。
  “说一千道一万,不还是银子嘛,这银子在那?不就在京城里么?陛下,咱们这些年来是怎么筹饷的,不都是在破城后就地筹粮筹饷嘛?如今弟兄们都巴巴望着,等着陛下的赏赐哪,可不能叫大家寒了心!”
  在这么多老兄弟中,刘宗敏绝对是个有担当的主,一上武英殿就直接把话挑明了……其实,在还没回到京城的时候,得知陛下为这事头痛时,他就笑了,这皇帝是怎么了?
  怎么坐上金銮殿就忘了自己吃饭的手艺了。
  “刘侯……”
  身为天下共主的李自成,当然了,说话得斯文一些,不能再像过去在长安那样动不动就喊绰号,那些个文官可都是劝谏好几回了。
  他们劝的也对,毕竟,自己已经是皇帝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可当着当着似乎就把自己的看家手艺给忘了。
  “刘侯所言甚是,不过京城毕竟是天下首善,咱们也不能乱来啊!况且,咱当初进城时,可是与百姓约好了。”
  所谓的约,其实就是让百姓用黄纸写上“顺民”两字,如此也就官民不扰了。这个黄纸不仅要贴在门上,而且还要贴在帽子上,总之,还是那句话,皇帝不杀顺民。
  可这约定……算数吗?
  “陛下,”
  宋献策道,
  “京师的平头百姓也没什么钱财,而且咱们起兵是为了替天行道,这老百姓是不能碰的,不过,咱们可以向官员和商人索饷。”
  这几天,宋献策也是头痛的很,身为军师的他又岂不知道,现在大顺也是花钱像流水似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